对浦东新区政协七届二次会议第270号提案的答复意见

索引号 SY-310115-2023-03823
文件编号 浦教办〔2023〕56号
发布机构 教育局
公开类别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 2023-05-29

 

张天枢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五育并举均衡发展,优化引领区中小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第270号)已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新区教育系统坚持“探索‘五育并举’学段化推进的浦东模式”,德育为先、全面育人,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上下功夫,从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出发,按照“五育并举学段化推进”策略,将继续从中小幼纵向衔接、课内课外横向贯通、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联动等方面,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

一、以指数为导向,做好学校评价。在前几轮运行工作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中小学体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科创教育三个评估指数,对学校体、艺、科教育情况进行客观、全面评价,为区域层面工作布局与推动提供依据。继续研制中小学德育评估指数,在试点基础上,2023年推开实施,形成学校层面“德体美劳”四育评估体系。

二、以综评为切入点,加强结果运用。我区积极贯彻落实《上海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从品德发展与公民素养、身心健康与艺术修养等四方面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考察、探究学习、职业体验等综合实践活动,客观记录学生成长历程,并加强在毕业与招录过程中的运用,引导学校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与能力培养过程中做到既要全面又要个性。

三、以融合为抓手,促进多育渗透。建立浦东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研究中心,依托学区、集团力量开展大中小思政一体化教研活动,建立思政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按照市级学科德育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挖掘区内名师力量,建设区级学科德育基地,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地培养思政名师和骨干教师,形成“学科德育”品牌学科。构建中小学体育、艺术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做实学校体育、艺术项目“一条龙”布局,在课程教学、师资队伍、场地设施、科研及评价等方面形成相关项目的高品质、系统性供给,促进实现各学段间培养的有序衔接。继续打造“浦东新区青少年科技节”“浦东小院士”“明日科技之星”“青少年创新大赛”等科创教育精品项目,改版“未来科学之星”培养计划,搭建各类科技实践平台。启动前期研究,建设区级学生劳动教育基地(实习学校),服务全区学生;挖掘区内各类农业资源优势,遴选一批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劳动教育基地),形成家校社劳动教育合力。

四、以课程为路径,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明确“五育并举、融合育人”常态化实施路径是:课程与教学,推动“五育并举”进课程、进学科。挖掘教材中的育人内容,探索基于“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教材解读和教学设计,广泛开展学科德育。以主题活动为载体,提升活动融合育人价值。实施学生综合素质“五个一”工程(学一样乐器、学一个绘画画种、形成一样体育特长、研究一个小课题、参加一项社会实践),以学校为主体,以青少年活动中心为支撑,以优质校外资源为辅助,提高质量,扩大覆盖面。

五、以“五环”为品牌,做优学生关爱系统。落实“五环”行动(“大环”集体群聊,“中环”个性对聊,“内环”亲子畅聊,“交环”好友互聊,“密环”树洞密聊),优化学生心理问题预防、发现、干预、处理流程,结合深化全员导师制,进一步完善学生关爱工作机制。强化家长学校建设,与区民政局、区检察院、区法院、区公安局、区妇联、区关工委、团区委等加强联动,形成关爱合力。

六、以项目为突破,打造“五育并举”浦东范式。在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四个学段各遴选10所学校,创建“五育并举”实验校,在一贯制学校招募“五育并举”跨学段衔接实验校,保证每一“育”在每个学段都有实验校,建立遴选、过程管理和指导、评估验收、奖励和退出机制,及时总结形成典型案例,为面上工作提经验样本。

七、破除行业壁垒,优化师资队伍配置。我局结合实际需求,优化劳技学科教师招聘条件,统筹进编、储备双通道,近两年来补充10余名劳技教师;同时,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建立起劳模进校园、体育教练员进校园等机制,丰富师资队伍,组建融合式师资队伍。

感谢您对浦东新区教育工作的支持和关心!

 

 

 

 

  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

                               2023529

 


网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