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区政协七届三次会议第016号提案的办理意见
索引号 | SY-310115-2024-02624 |
文件编号 | 浦民发〔2024〕30号 |
发布机构 | 民政局(退役军人局、社会组织局) |
公开类别 | 主动公开 |
发布时间 | 2024-05-06 |
办理结果:已经解决
陈莉霜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持续深化社区养老服务,助力浦东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提案(第016号)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打造多功能、立体型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议
新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目前新区已建成综合为老服务中心85家、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护机构200家、社区长者食堂55家、老年助餐点310个、社区养老睦邻点829家,实现了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社区长者食堂街镇全覆盖,老年活动室村居全覆盖,睦邻互助点纯农地区村组全覆盖。新区出台《上海市浦东新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3-2035年)》,根据规划,将进一步均衡布局各类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同时,新区大力推进“养办医”“医办养”“医托养”等服务模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为老服务机构签约率达100%,对失能、慢性病、高龄、残疾、疾病康复或终末期等老年人,积极开展健康管理、医疗巡诊、家庭病床等服务。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提供场地空间,邀请附近的医疗卫生机构为周边老年人开展社区康复护理服务。加强及时转诊服务,对于居家或社区养老有需求并符合转诊条件的疑难病、危急重症老年患者,能够及时转诊至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持续推动“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互联网医院”服务功能覆盖。
二、关于“提供专业型、精准性社区养老服务内容”的建议
新区结合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建设和现代化城区“三个圈层”建设,逐步细分社区养老需求,精准化匹配老年人需求。城区重点发展嵌入式养老,农村地区重点发展互助式养老,分层次、分区域合理布点社区为老服务设施。实现了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康复辅具租赁试点街镇全覆盖,逐步加大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家庭照护床位等试点范围。重点抓好老年人需求比较集中的助餐、日间照料、适老化改造、独居关爱等服务事项,在全市率先实施日间照料机构分类管理,制定实施老年助餐点区级标准,进一步提升全区助餐规范化服务水平。自2021年开始,全面开展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将改造对象扩大到所有老年家庭,目前已累计改造2265户。
三、关于“建设一支梯队型、可持续化的社区养老服务队伍”的建议
新区重视养老服务队伍培养,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建设。积极鼓励引进康复、护理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到各类为老服务机构就业,建立养老服务“工匠”工作室,首批设置了16家养老服务技师工作室,在全市率先推行5G迷你实训舱,持续开展青年养老管理人才“珠峰计划”,定期组织院长提升班、青年骨干培训班、一线从业人员技能培训班等。建立健全养老人才“1+5+15”培训体系(1个安老培训学校,5个片区,15个实训基地),做优做实“1+16+N”培训基地(1个养老工匠创新工作室,16个护理技师工作室,N个5G培训实训舱),通过“培、练、赛”和“传、帮、带”,全方面多维度培育养老专业服务人才,目前,新区中高级护理员比例已到达25%。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牵头合作、联通内外、做强功能。成立长三角社区养老服务联盟,各地就人员队伍培养发展等资源共享。
四、关于“聚焦实时、高效、便捷的社区养老数字化场景应用”的建议
充分发挥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上海国际养老、辅具及康复医疗博览会等载体作用,挂牌成立了浦东新区智能养老产业园,上海市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园(张江园区),大力吸引优秀养老服务企业落户浦东,构建“一核多点”的养老产业布局。筹备成立了浦东新区养老产业促进会,并牵头召开2024年浦东新区银发经济供需大会,促进养老数字化场景应用建设,积极推广一批与老年人“养”“食”“居”密切相关的适老智能产品和服务,帮助老年人共享智慧数字生活。 推进区级科技助老服务平台升级换代,做优做实“浦老惠”APP,汇聚各类服务信息,持续完善服务功能,新增一键陪诊预约服务,即将推出“一键挂号”服务。近期,市建立了老年助餐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同时推出老年助餐“一卡通”。2023年新区为超过3.2万高龄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加装燃气报警器,为有需求的安装感烟报警器、电器火灾监测报警等装置。
感谢你们对养老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上海市浦东新区民政局
承办单位通讯地址:成山路990号301室 邮编:200125
联系人:叶佩红 电话:38583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