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浦东新区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34号代表建议的答复意见
索引号 | SY-310115-2023-03798 |
文件编号 | 浦教办〔2023〕35号 |
发布机构 | 教育局 |
公开类别 | 主动公开 |
发布时间 | 2023-05-19 |
奚剑鑫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发挥职教之乡建功新时代引领作用的建议》(第034号)已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贯彻落实国家及上海相关文件精神、培养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面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引领区、综合改革示范区的重大任务,积极调整新区职业教育办学思路和理念,进一步提升新区职业教育质量和效益,切实增强职业教育培养知识型、发展型高水平技能人才的能力,提升其支撑区域经济结构转型、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能力,是浦东新区职业教育面临的重大历史使命。新区教育局等相关职能部门也在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尝试,积极提升新区中等职业教育培育能级,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使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新区产业发展的需求。
一、服务区域产业需求,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浦东新区现有中职学校12所,其中,区级教育行政部门主管的中职学校7所。7所区属学校中,4所学校为国家级重点中职,3所学校为市重点中职。同时,外事服务学校为第一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振华职校、航空服务学校2所中职学校为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特色示范学校。振华职校同时是上海优质中职培育学校。另外,新区正在筹建一所新型(五年一贯制)职业院校,暂名为浦东职业技术学院,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水平。
近年来,浦东也在不断优化职业教育布局,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推动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目前新区区属中职学校三年制中职专业共有9个专业大类46个专业74个专业点,主要涉及财经商贸类、装备制造类、电子与信息类、旅游类、交通运输类、教育与体育类、文化艺术类、公共服务事业类等。 其中有4个市示范品牌专业、6个市品牌专业、3个市精品特色专业。同时,新区已开设11个中本贯通和30个中高职贯通专业试点。新区职业教育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结合自身优势及地理位置,紧密对接新区作为上海“四大品牌”“五个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及新区“六大硬核产业”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需求,不断调整专业布局,增强专业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市场需求的匹配度,努力为浦东发展提供坚实支撑。目前新区职业学校重点专业或新设专业与区域产业结构及自贸区相关产业对接的模式基本形成,如:对接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金融事务”专业、对接自贸区建设、临港新片区建设及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物流服务与管理”“数控技术应用”“航空服务”等专业,对接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国际商务”“电子商务”等专业,服务于“蓝天梦”“数据港”“未来车”等“硬核产业”的“飞机机电维修”“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新能源汽车技术”等专业。
二、搭建多方参与平台,整合区域职业教育资源
新区通过浦东职业教育集团平台,积极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浦东职业教育集团成立于2010年6月,是在上海市教委指导下,联合政府部门、中职校和高等院校、企业单位、行协社团、研究机构等各方职业教育主体、共同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平台和纽带。在2017年举行换届以后,目前有70余家理事单位,如新区人社局、新区发改委、新区财政局、商飞公司、临港集团等。浦东职教集团自成立以来,积极建设政府、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五位一体”“共建、共享、共赢、共长”新机制,积极集聚区域职教资源,深入推进政、校、企、行、研等多方合作,围绕浦东新区的产业布局和发展定位进行专业布局调整、开展重点专业建设、推进职教集团化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挥职教辐射作用等工作,积极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大力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促进新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服务区域经济社会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新区各政府职能部门也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如新区教育局与新区人社局、新区总工会联合举办六届新区中职校学生职业技能大赛;新区教育局与新区人社局共同在中职学校挂牌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区委宣传部(文体旅游局)积极挖掘职业教育文化资源,大力弘扬本土历史文化,助力职业教育建设,促进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共享;新区发改委在统筹职教资源、强化专业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对职业教育发展大力支持;新区财政局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发展,不断加强研究评估,做好经费统筹保障;新区农委积极推动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浦东新区农业从业人才的培养培育;新区税务局积极落实产教融合型培育企业教育费附加及地方教育附加的抵免政策,鼓励行业企业发挥主体作用,深入调查研究、强化部门联动,做好相关税费政策与征管服务举措的支持等。
三、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目前新区共有区属中职学校7家,设有46个专业74个专业点,包括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等装备制造类专业。新区教育局对接区域发展定位,主动服务上海品牌建设,牵头推进政府、学校、企业的多角度、全方位的合作共建,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促进技能人才培养。一是推动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新区教育局推动各中职学校大力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搭建和充分利用与区域企业的校企合作平台,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和就业机会,为教师提供下企业实践的机会。目前新区区属中职学校合作企业400余家,共同推进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养。二是充分利用企业师资优势开展校企互聘。落实特聘兼职教师资助政策,鼓励支持中职学校面向自贸区企业聘请兼职教师来校任教。利用企业的专家资源优势,吸收兼职教师参与学校专业建设项目,开展教学研讨,对学校课程进行优化整合,使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更好地符合企业发展需要。通过兼职教师与相关企业合作积极开展示范学校建设、重点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等内涵建设。三是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如推动航空服务学校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临港科技学校与临港集团、振华职校与唐镇电子商务港等合作共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推动电子商务、数控技术应用、物流服务与管理、动漫游戏等专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站相关培养培训工作。四是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项目。推进中高职贯通、现代学徒制、双证融通、1+X证书等校校合作、校企合作项目,推进新区中职校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如各中职学校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度试点,目前已有1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项目试点和5个市级现代学徒制项目试点,通过试点建立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协作育人机制,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双师共育、工学交替等方式开展学生培养,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培养质量得到不断提升,新区中职学校多次在各级各类技能比赛中获奖。如2022年,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奖项5项,包括学生赛项三等奖和教师教学能力赛项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市级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获3个特等奖、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市教学成果奖评选(四年一届)中获得3个一等奖、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市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1金1银8铜;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中,获1个三等奖。
浦东新区人社局在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等方面,通过政策引导供需对接,支持社会各类市场主体参与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人才培养。一是持续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结合新区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积极鼓励引导企业通过企校合作、工学交替方式,开展新型学徒培养,如特斯拉和上海电力大学合作开展设备点检员学徒培养。二是引导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评价。积极组织产业条件较好、行业影响较大、评价能力较强的企业备案成为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经浦东新区初审推荐的特斯拉、中芯国际、浦东软件园、张江生物医药基地、浦东公交、咪咕视讯、索迪斯上海、永达集团等企业备案成为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可开展27类职业(工种)、76个评价项目。三是在新区范围内推进符合条件的职业院校、企业建设技师学院,目前已推荐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成为本市首批新型技师学院。四是做好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管理工作,加强长效管理,进一步发挥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促进技能人才培养和助力产教融合、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五是大力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营造技能成才良好氛围。强化职业技能竞赛引领带动作用,对相关竞赛技能竞赛获奖的技能人才、单位给予表彰奖励。
四、践行黄炎培职教思想,深化职业教育内涵建设
新区职业教育历来注重传承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先生的职业教育理念,践行黄炎培“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和“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等职业教育思想。区属中职学校几名校长都是黄炎培先生发起的中华职教社的成员,学校都是区社团体社员单位,并积极参与中华职教社组织的活动,参与举办“中华杯”职业技能比赛等。新区校长、老师还曾荣获全国第二届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奖、首届上海市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奖等奖项。在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引导下,新区职业教育不断深化内涵发展,提质增效。
在对接产业需求开设专业的基础上,新区中职学校努力开设多样化、专业化的职业教育课程,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在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建设一批能体现职业岗位需求、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优质核心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进行课程设计,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和设计的,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原则,充分体现职业教育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树立需求导向的课程观,紧跟产业发展前沿,把握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方向,精准对接职业岗位要求建设课程。根据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按照教学设计分层递进、课程内容编排由简到繁、教学组织梯度推进的路径建设课程,优化课程内容,规范课程实施。重视课程教学的过程性评价,积极探索课程诊断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机制,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导向,学校、企业、教师、学生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课程评价机制。特别是在课程中融入爱国精神、民族教育、责任意识、工匠精神等,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道德讲堂”“寻访劳模足迹”等活动,邀请社会企业专家、行业能手、优秀毕业生等定期举办讲座,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业务技能和创业实践,提升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素养。
区委宣传部(文体旅游局)积极挖掘黄炎培故居文化资源,大力弘扬本土历史文化,助力职业教育建设,促进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共享。一是展陈职业教育文化,宣传职业教育思想。黄炎培故居专设宣传黄炎培职业教育精神、职业教育文化和思想的展陈版面。近年来,年均接待游客数量提升,职业教育思想受众群体越来越广。2018年接待游客6万余人次;2019年接待游客16万余人次;2020年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2021年接待游客14万余人次;2022年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受疫情影响)。二是开展职业教育活动,丰富职业教育供给。黄炎培故居与多家职业教育学校合作共建,多次进行馆校合作,在原有“走进江南名宅,感受传统文化”“民国那些事”系列文化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各类职业教育宣传和社会实践活动,丰富职业教育文化和思想供给。三是引进职业教育场景,积极探索、加强合作。2021年,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社员之家”在黄炎培故居揭牌。“社员之家”紧密连接了黄炎培故居职业教育的发展,并串联起红色文化脉络。在此基础上加强合作,创新理念,挖掘展览展陈新内容,丰富展览展陈新形式,积极探索,实验性引进职业教育场景,增强互动性和体验度。四是依托全渠道媒体资源,加强职业教育宣传报道。相关媒体将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及各类新媒体平台,特别是现有广播《智慧立方体》、新媒体《教育》栏目宣传报道浦东新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举措、成就和亮点,着重宣传普及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价值和意义,形成社会共识,同时进一步增强对职业教育和相关优秀企业的宣传和支持力度,推动培育大批技术技能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增强浦东核心竞争力。
五、发挥职教辐射作用,服务推进国家战略目标
新区职业教育积极服务于对口支援、东西部帮扶、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发挥职业教育辐射作用,增强职业教育影响力。目前新区中职学校中,振华职校和群星职校是全国性职业教育教学联盟的牵头单位,多年来与兄弟省市开展全国性职业教育交流合作;新陆职校和外事服务学校2所学校承担了青海果洛藏区学生对口支援工作,多年来为果洛藏区培养学生近300人;临港科技学校、群星职校、振华职校3所学校对口云南进行对口帮扶托底招生,近年来培养学生600余人;浦东职教集团与云南省怒江州职教中心、云南省兰坪县、福建省三明市签订东西教育合作交流协议,组织教师赴当地学校进行支教;新区中职校对农村地区学生开展免费教育,促进乡村振兴,近三年共投入相关经费三千万余元。通过服务国家战略目标,不断增强职业教育辐射作用,提升职业教育的影响力。
区农业农村委下阶段将结合浦东新区实际,围绕加强乡村人才振兴工作,全面推进浦东新区农业从业人才的培育工作。一是根据农业产业布局和特点,开展新一轮农业从业人员摸底调查,依托农业从业人员就业特点开展新一轮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力争将培训对象的生产覆盖到新区80%以上的农业生产。二是根据培训对象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进一步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三是根据市农业农村委布置,开展涉农领域职业人员的摸底调查,并根据职业技能要求开展培训,力争动物防疫员、农产品安全检测员、农机手等相关职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 100%。四是根据区农业农村工作要求,继续推动村两委委员的农业农村工作岗位培训,达到所有村两委班子成员5年内普遍接受培训的目标,提高村级干部贯彻落实三农政策、规划和措施的能力。
感谢您对浦东新区教育工作的支持和关心!
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
2023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