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XB3300000-2015-014 | ||
信息名称 | 2014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审计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 ||
文件编号 | 浦审〔2015〕7号 | 发布机构 | 审计局 |
公开类别 | 主动公开 | 发布时间 | 2015-02-09 |
2014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审计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浦审〔2015〕7号
2014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审计局政府信息
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引 言
本年度报告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要求,由上海市浦东新区审计局编制。全文包括概述,主动公开情况,回应解读情况,依申请公开情况,复议、诉讼、举报投诉情况,机构建设、保障经费及会议、培训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以及相关附表。本年度报告的电子版可以在本区政府网站(
www.pudong.gov.cn)上下载。如对本年度报告有任何疑问,请联系:浦东新区审计局办公室(综合法规处),电话:50171084。
一、概述
2014年,本局认真贯彻执行《条例》和《规定》,紧紧围绕浦东新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突出重点、兼顾全面、注重实效,致力于打造阳光政府、透明审计形象,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不断推进审计信息公开各项工作。
1、细化审计结果公开办法,完善审计公开制度
进一步完善新区审计公开制度,对《浦东新区审计结果公开办法》、《浦东新区审计局政府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等规定进行细化,制定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结果公开工作的意见》。该《意见》进一步规范了审计结果公告格式,完善了审批流程,明确相关责任,不断提高公开效率和成效。
2、探索试行项目审前公告制度,推进审计全过程公开
认真落实上级关于审计工作全过程公开要求,借鉴兄弟单位审计过程公开经验,结合浦东实际,选取“浦东新区2011年至2013年单位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及使用绩效情况”和“浦东新区2011年至2013年节能降耗资金管理和使用绩效情况”两个审计调查项目在浦东时报和浦东新区政府网站上予以审前公告,进一步加大审计执法透明度。
3、积极开展审计公开专题研究,拓展审计公开思路
针对近年来在审计公开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特别是因公开引起的十余起行政纠纷,借鉴外脑,聘请业内专家,共同开展专题研究,梳理争议频发原因,寻找化解争议渠道,提出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对策,进一步提升审计公开水平。《审计信息公开行政争议浅析》获审计署2014年“审计与法治”征文活动优秀论文。
4、 着力提升审计公开质量,全面推进审计公开工作
遵循“严格依法、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原则,认真学习领会国家有关信息公开新的政策、新精神,以推进主动公开工作为重点,以提高结果公开质量为抓手,加大结果公开审核力度,并将每一个审计项目中,被审计单位对审计问题的整改情况作为结果公告的重要内容予以公开,不断提高审计公开水平。
二、主动公开情况
本局截至2014年底累计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44条,全文电子化率达100%,其中,本年度新增的主动公开政府信息58条,该信息通过新区政府门户网站、新区图书馆、新区档案馆、新区市民中心以及本局信息公开查阅点公开。2014年度没有制发、公开规范性文件。
2014年度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中:
公开年报类信息2条,占总体的比例为3.45%,内容为《2013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审计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和《2013年度浦东新区审计局依法行政年度工作报告》。
机构职责信息4条,占总体的比例为6.89%,内容为《浦东新区审计局及各处室工作职能》、《浦东新区审计局领导分工》、《浦东新区审计局内设机构》、《监督投诉》。
规划计划类信息1条,占总体的比例为1.73%,内容为《浦东新区2014年度审计项目计划》。
业务类信息51条,占总体的比例为87.93%,内容为《关于浦东新区2013年度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和《关于浦东新区2013年度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2条信息;《2014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审计局“三公”经费预算说明》、《浦东新区审计局2014年部门预算编制说明》、《2013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审计局“三公”经费决算说明》和《2013年浦东新区审计局部门决算》等6条信息;以及《关于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云山路临时办公用房维修改建工程竣工决算审计结果公告》(2014年第1号)《关于浦东新区2011至2013年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扶持资金管理使用绩效情况审计调查结果公告》(2014年第41号)等40条审计结果公告信息;《浦东新区审计局关于向社会征集2015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安排建议的公告》、《上海市浦东新区审计局对浦东新区2011年至2013年单位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及使用绩效情况进行专项审计调查的审前公告》等其它类信息3条。
三、回应解读情况
2014年度本局没有发生公众关注热点或重大舆情。
四、依申请公开情况
本局2014年度共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11件,办结政府信息公开申请11件(具体数据见附表),上门申请2件、信函申请4件、网上申请5件。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收取费用零元。
从申请的信息内容来看,64%是涉及业务类信息,36%是其他审计信息。
截至2014年12月31日,均已答复。其中“信息不存在”6件,占总数的54.54%;“非本机关”3件,占总数的27.27%; “放弃申请”2件, 占总数的18.19%。
五、复议、诉讼、举报投诉情况
本局2014年度在政府信息公开事务方面,没发生行政复议案件、行政诉讼案件以及举报投诉案件。
六、机构建设、保障经费及会议、培训情况
本局审计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设在办公室(综合法规处),3名兼职工作人员。2014年,针对《审计信息公开行政争议浅析》课题举行过一次专题会议。
七、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2014年,本局通过认真细致、扎实负责的工作,保障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提高。下一步将采取以下措施:一
是进一步加强学习和
培训。组织审计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认真学习领会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新规定,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对信息公开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提高全体审计人员“公开、透明”的执法意识;同时,开展审计理论知识、审计实务操作、宏观形势等一系列培训,夯实审计业务基础,提高审计公开质量。
二是进一步深化审计公开工作。认真梳理已公开的审计信息内容,从便民角度和公开内容上细化审计信息公开工作,预防和避免审计公开纠纷的发生;进一步加大审计结果公开的审核力度,推进审计项目的审前公告制度,提高审计公开质量;加强有针对性的调研,加强与相关单位的沟通和交流,营造审计信息公开良好氛围,推进新区“阳光审计、透明审计”建设。
八、附表
政府信息公开情况统计表
统 计 指 标
|
单位
|
统计数
|
一、主动公开情况
|
——
|
|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数
(不同渠道和方式公开相同信息计1条)
|
条
|
58
|
其中:主动公开规范性文件数
|
件
|
0
|
制发规范性文件总数
|
件
|
0
|
(二)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
——
|
——
|
1.政府公报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1
|
2.政府网站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58
|
3.政务微博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0
|
4.政务微信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0
|
5.其他方式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58
|
二、回应解读情况
|
次
|
0
|
(一)回应公众关注热点或重大舆情数
(不同方式回应同一热点或舆情计1次)
|
次
|
0
|
(二)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回应解读的情况
|
次
|
0
|
1.参加或举办新闻发布会总次数
|
次
|
0
|
其中: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新闻发布会次数
|
次
|
0
|
2.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次数
|
次
|
0
|
其中: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次数
|
次
|
0
|
3.政策解读稿件发布数
|
篇
|
0
|
4.微博微信回应事件数
|
次
|
0
|
5.其他方式回应事件数
|
次
|
0
|
三、依申请公开情况
|
——
|
——
|
(一)收到申请数
|
件
|
11
|
1.当面申请数
|
件
|
2
|
2.传真申请数
|
件
|
0
|
3.网络申请数
|
件
|
5
|
4.信函申请数
|
件
|
4
|
(二)申请办结数
|
件
|
11
|
1.按时办结数
|
件
|
11
|
2.延期办结数
|
件
|
0
|
(三)申请答复数
|
件
|
0
|
1.属于已主动公开范围数
|
件
|
0
|
2.同意公开答复数
|
件
|
0
|
3.同意部分公开答复数
|
件
|
0
|
4.不同意公开答复数
|
件
|
0
|
其中:涉及国家秘密
|
件
|
0
|
涉及商业秘密
|
件
|
0
|
涉及个人隐私
|
件
|
0
|
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
件
|
0
|
不是《条例》所指政府信息
|
件
|
0
|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
件
|
0
|
5.不属于本行政机关公开数
|
件
|
3
|
6.申请信息不存在数
|
件
|
6
|
7.告知作出更改补充数
|
件
|
0
|
8.告知通过其他途径办理数
|
件
|
2
|
四、行政复议数量
|
件
|
0
|
(一)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数
|
件
|
0
|
(二)被依法纠错数
|
件
|
0
|
(三)其他情形数
|
件
|
0
|
五、行政诉讼数量
|
件
|
0
|
(一)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或者驳回原告诉讼请求数
|
件
|
0
|
(二)被依法纠错数
|
件
|
0
|
(三)其他情形数
|
件
|
0
|
六、举报投诉数量
|
件
|
0
|
七、依申请公开信息收取的费用
|
元
|
0
|
八、机构建设和保障经费情况
|
——
|
——
|
(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专门机构数
|
个
|
1
|
(二)设置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数
|
个
|
4
|
(三)从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数
|
人
|
3
|
1.专职人员数(不包括政府公报及政府网站工作人员数)
|
人
|
0
|
2.兼职人员数
|
人
|
3
|
(四)政府信息公开专项经费(不包括用于政府公报编辑管理及政府网站建设维护等方面的经费)
|
万元
|
0
|
九、政府信息公开会议和培训情况
|
——
|
——
|
(一)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会议或专题会议数
|
次
|
1
|
(二)举办各类培训班数
|
次
|
0
|
(三)接受培训人员数
|
人次
|
0
|
二○一五年二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