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审计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索引号 | XB3300000-2017-015 | 发布机构 | 审计局 |
公开类别 | 主动公开 | 发布时间 | 2017-01-24 |
2016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审计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上海市浦东新区审计局
2017年1月
引 言
本年度报告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要求,由上海市浦东新区审计局编制。全文包括概述,主动公开情况,回应解读情况,依申请公开情况,复议、诉讼、举报投诉情况,机构建设、保障经费及会议、培训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以及相关附表。本年度报告的电子版可以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府网站(www.pudong.gov.cn)上下载。如对本年度报告有任何疑问,请联系:浦东新区审计局办公室(综合法规处),电话:50171084。
一、概述
2016年,本局依据《条例》和《规定》,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4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国办发[2014]12号),以及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围绕区委、区政府的重点工作,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增加政府信息公开实效,致力于打造阳光政府、透明审计形象,不断推进审计信息公开各项工作。
(一)扎实推进审计公开常态工作。按照国家 “以公开为常态,以不公开为例外”原则,以及新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具体要求,结合审计工作特点,一是严抓审计公开质量。年初制定审计结果公开计划,由办公室(综合法规处)专人跟踪监督计划的执行,同时,按照“三级复核”制的要求,对公开内容和程序严格把关,保证公开质量。二是加强多纬度信息公开。2016年公开信息除56个单项审计结果以外,还公开了我局依法行政和政府信息年度综合报告、浦东新区审计工作报告及其整改报告、浦东新区审计局“三公经费”信息、6个审计项目审前公告、浦东新区审计局行政权力和行政责任清单等,拓展了公开领域。
(二)探索创新审计公开的方式。2016年我局将“深化阳光审计”作为一项审计创新重点工作加以推进。一是首次开展“审计进街镇”活动,以展板、海报、宣传折页等方式,对36个街镇、318个村居开展审计全覆盖政策宣传,揭示财经活动中出现的常见病、多发病,提出防范对策建议。该活动是审计工作向基层公开的一次有益尝试。二是开展“审计开放日”活动。在总结2015年“审计开放日”经验基础上,扩大参会人员范围,除了邀请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等,还邀请区内审人员代表参加活动,通过社会各界人士现场与审计工作的互动和交流,进一步扩大审计影响,增进了审计监督效力,促进了审计信息全方位公开。三是推进被审计单位公开审计整改结果。根据《2016年浦东新区政务公开工作要点》要求,2016年,选取两家被审计单位,已推动完成其将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结果向社会公开。这是被审计单位首次作为公开主体公开审计整改结果,也是深入推进审计公开的新举措。
(三)积极应对因审计公开引起的行政纠纷。2016年,在局领导高度重视下,我局较好处理了两起因审计公开引起的行政纠纷案件,行政复议案件得到上级复议机关维持,行政诉讼案件法院判决驳回诉请。一是在申请答复阶段我们做到,以事实为依据、正确适用法律、按照时间节点依法答复,并保存依法答复所有书面材料。二是在进入行政纠纷阶段我们做到,依照事实和法律准备证据材料,撰写行政复议答复书,参加庭审活动,在行政诉讼过程中,充分发挥我局法律顾问的作用。
二、主动公开情况
本局截至2016年底累计主动公开政府信息405条,全文电子化率达100%,其中,本年度新增的主动公开政府信息75条。
2016年度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中:
公开年报类信息2条,占总体的比例为2.67%,内容为《2015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审计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和《2015年度浦东新区审计局依法行政年度工作报告》。
规划计划类信息1条,占总体的比例为1.33%,内容为《浦东新区2016年度审计项目计划》。
业务类信息72条,占总体的比例为96%,内容为《关于浦东新区2015年度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和《关于浦东新区2015年度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2条信息;《2016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审计局“三公”经费预算说明》、《浦东新区审计局2016年部门预算编制说明》等5条信息;《关于浦东新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4年度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结果公告》(2016年第1号)和《关于浦东新区民政局2015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结果公告》(2016年第56号)等56条审计结果公告信息;《上海市浦东新区审计局对区统战部2015年预算执行审计的审前公告》《浦东新区审计局关于征集2017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建议的公告》等其它类信息9条。
三、回应解读情况
本局2015年度共回应公众关注热点或重大舆情0次。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回应解读的0次。
四、依申请公开情况
本局2016年度共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16件,当面申请2件,网上申请14件。截至2016年12月31日,均已办结。其中“信息不存在”5件, “不属于本机关公开”1件,“告知作出更改补充”2件,“告知通过其他途径办理”8件。
五、复议、诉讼、举报投诉情况
本局2016年度发生因审计信息公开引起一起行政复议案件和一起行政诉讼案件。行政复议案得到上级复议机关维持,行政诉讼案件法院判决驳回申请。
六、机构建设、保障经费及会议、培训情况
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专门机构1个,配备2名兼职人员开展信息公开工作,政府信息查阅点4个。2016年,我局积极组织开展2次信息公开工作培训,接受培训人数120人次。
七、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2016年,本局通过认真细致、扎实负责的工作,保障了审计信息公开工作稳步有序推进,但也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提高。2017年将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加强针对性培训,不断规范公开行为
。总结2016年审计公开经验,组织审计信息公开的实务培训,进一步提升审计公开质量。
二是拓展“五公开”内容 ,不断提升公开水平。围绕中办国办《意见》精神,贯彻新区“五公开”部署,探索审计公开在决策、管理、执行等方面的公开,不断提升我局审计公开水平。
八、 附表
政府信息公开情况统计表
统 计 指 标
|
单位
|
统计数
|
一、主动公开情况
|
——
|
——
|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数
(不同渠道和方式公开相同信息计1条)
|
条
|
75
|
其中:主动公开规范性文件数
|
件
|
0
|
制发规范性文件总数
|
件
|
0
|
(二)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
——
|
——
|
1.政府公报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0
|
2.政府网站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75
|
3.政务微博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0
|
4.政务微信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0
|
5.其他方式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75
|
二、回应解读情况
|
——
|
——
|
(一)回应公众关注热点或重大舆情数
(不同方式回应同一热点或舆情计1次)
|
次
|
0
|
(二)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回应解读的情况
|
——
|
——
|
1.参加或举办新闻发布会总次数
|
次
|
0
|
其中: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新闻发布会次数
|
次
|
0
|
2.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次数
|
次
|
0
|
其中: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次数
|
次
|
0
|
3.政策解读稿件发布数
|
篇
|
0
|
4.微博微信回应事件数
|
次
|
0
|
5.其他方式回应事件数
|
次
|
0
|
三、依申请公开情况
|
——
|
——
|
(一)收到申请数
|
件
|
16
|
1.当面申请数
|
件
|
2
|
2.传真申请数
|
件
|
0
|
3.网络申请数
|
件
|
14
|
4.信函申请数
|
件
|
0
|
(二)申请办结数
|
件
|
16
|
1.按时办结数
|
件
|
16
|
2.延期办结数
|
件
|
0
|
(三)申请答复数
|
件
|
16
|
1.属于已主动公开范围数
|
件
|
0
|
2.同意公开答复数
|
件
|
0
|
3.同意部分公开答复数
|
件
|
0
|
4.不同意公开答复数
|
件
|
0
|
其中:涉及国家秘密
|
件
|
0
|
涉及商业秘密
|
件
|
0
|
涉及个人隐私
|
件
|
0
|
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
件
|
0
|
不是《条例》所指政府信息
|
件
|
0
|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
件
|
0
|
5.不属于本行政机关公开数
|
件
|
1
|
6.申请信息不存在数
|
件
|
5
|
7.告知作出更改补充数
|
件
|
2
|
8.告知通过其他途径办理数
|
件
|
8
|
四、行政复议数量
|
件
|
1
|
(一)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数
|
件
|
1
|
(二)被依法纠错数
|
件
|
0
|
(三)其他情形数
|
件
|
0
|
五、行政诉讼数量
|
件
|
1
|
(一)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或者驳回原告诉讼请求数
|
件
|
1
|
(二)被依法纠错数
|
件
|
0
|
(三)其他情形数
|
件
|
0
|
六、举报投诉数量
|
件
|
0
|
七、依申请公开信息收取的费用
|
元
|
0
|
八、机构建设和保障经费情况
|
——
|
——
|
(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专门机构数
|
个
|
1
|
(二)设置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数
|
个
|
4
|
(三)从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数
|
人
|
2
|
1.专职人员数(不包括政府公报及政府网站工作人员数)
|
人
|
0
|
2.兼职人员数
|
人
|
2
|
(四)政府信息公开专项经费(不包括用于政府公报编辑管理及政府网站建设维护等方面的经费)
|
万元
|
0
|
九、政府信息公开会议和培训情况
|
——
|
——
|
(一)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会议或专题会议数
|
次
|
0
|
(二)举办各类培训班数
|
次
|
2
|
(三)接受培训人员数
|
人次
|
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