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浦东新区中医医联体建设方案》的通知

索引号 SY-310115-2024-02324
文件编号 浦卫中医〔2024〕3号
发布机构 卫健委(中医药办)
公开类别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 2024-04-30

 

 

 

 

 

浦卫中医〔2024〕3号

 

 

关于印发《浦东新区中医医联体建设方案》的通知

 

各相关单位:

为进一步优化我区中医医疗资源结构布局,促进中医药工作重心下移和优质中医药资源下沉,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高全区中医服务体系整体效能,经研究制定了《浦东新区中医医联体建设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年428

 

(此件公开发布)

 

 

浦东新区中医医联体建设方案

 

根据上海市卫健委《关于印发上海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沪卫中管〔2023〕6号)等文件精神,为进一步优化我区中医医疗资源结构布局,促进中医药工作重心下移和优质中医药资源下沉,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高全区中医服务体系整体效能,特制定新一轮浦东新区中医医联体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国家和上海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以强化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理顺双向转诊流程为重点,健全中医医联体组织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便捷的中医药服务。

(二)基本原则

1.整合资源,协调发展

充分发挥政府在整合医疗优势资源、完善特色诊疗、保障机制运行中的主导作用,加强顶层设计、部门协同,统筹推进新区中医医联体建设工作。

2.明确定位,提升效能

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发挥医联体责任单位的技术优势和辐射作用,促进中医医联体内中医医疗优势资源共享与协同,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及运行效率。

3.创新机制,数智赋能

创新工作机制,推动服务管理模式转变,不断完善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便捷的中医药服务。加强数智赋能,实现中医优质资源上下对接、业务协同,构建中医医联体智慧化发展新格局。

二、建设目标

在浦东新区构建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龙华医院为责任单位的两大医联体,以中医优势专科(专病)临床协作为纽带、以增加中医药特色服务供给为宗旨,创新工作机制,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有效共享,实现医联体内中医药服务同质化,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与水平进一步提升

三、主要任务

(一)构建区域中医医联体服务网络

依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龙华医院在人才、技术、科研、教学、管理方面的龙头作用,推动优质中医药服务资源下沉基层;充分发挥区属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核心枢纽作用、区属综合性医院中医科的协同作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网底作用,试点将社会办医疗机构纳入中医医联体建设,做实基层中医药服务,形成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医医疗资源协同、“区域+专科(专病)”特色联动、双向转诊顺畅、优势互补的立体化区域中医药服务网络。

(二)建立高效有序的管理和协作机制

健全组织管理体系。成立浦东新区中医医联体工作领导小组,由责任单位院长任组长,责任单位分管副院长为副组长,责任单位中医专科(专病)科室负责人、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分管副院长为组员。领导小组要不断完善医联体工作推进方案,明确工作内容,统筹目标任务及责任分工,协调解决医联体建设中出现的难点,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医联体各成员单位成立由主要领导负责的医联体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制定和落实工作制度,完善运行保障机制,推动本单位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落实中医医联体各项主要任务。

完善协作运行机制。各单位应指定专门的管理部门负责本机构与医联体内上下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工作联系及协调。责任单位统筹协调、推进开展;其他单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依托曙光医院、龙华医院优质资源,协同共享,互利共赢,提供充分的工作保障和资源支撑,有效推进中医专科(专病)诊疗合作。

(三)提供优质规范的连续性诊疗服务

优化完善中医专科(专病)临床诊疗方案。结合不同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及疾病不同阶段诊疗特点,由责任单位牵头,联合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共同制订中医专科(专病)诊疗规范,形成标准清晰、分工明确、科学合理的疾病分级诊疗工作方案和技术规范,并有效推进。

畅通双向转诊通道,推动落实分级诊疗就医模式。建立医联体内转诊机制,责任单位需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实家庭医生签约居民优先预约上级医院门诊号源的通知》要求,利用市级分级诊疗平台保障各类型号源供给;核心单位利用区级双向转诊平台,需保障不少于30%的专科专病专家号源;责任单位、核心单位需保障不少于5%的住院床位资源向基层医疗机构下沉,保障中医医联体机构间的转诊,优先落实转诊的门诊和床位资源;确保不同疾病阶段患者在医联体内相对应的医疗机构之间合理流动,为患者提供高品质一体化中医药服务。

(四)有序提升区域中医药服务内涵和水平

建立定向帮扶机制。曙光、龙华医院扶持浦东新区中医医院、浦东新区光明中医医院创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和三级中医医院,在学科、技术、人才、科研等方面给予支持。

提升区域中医药专科专病诊治能力。充分发挥曙光、龙华医院的技术支撑,通过学术传承、专科(专病)共建、业务指导、教学查房、进修培训、技术推广、联合科研、项目协作、远程医疗、远程教学、远程培训等方式,带动提升基层中医服务能力与水平。曙光、龙华医院在区域中医医联体内推广各不少于14个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在核心单位、协同核心单位、社区成员单位、社会办医疗机构有效实施;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需建立中医优势病种相关专科(专病)门诊,按照分级转诊标准落实双向转诊,并做好后续随访工作,保障治疗的连贯性和延续性。

建立联合门诊(病房)管理机制。由责任单位或核心单位牵头,组建以中医专科、专病为主的的联合门诊(病房),主动为有治疗需求的患者进行专病专科资源匹配与转诊对接。收入分配参照《关于进一步深化浦东新区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的实施方案》(浦卫医政〔2023〕10号)实施。

结合区域内学科、病种特点,推进并拓展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在中医医联体范围内的调剂使用。根据“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原则,由责任单位报备调剂使用计划,将疗效确切、质量可靠、已取得批文、尚在有效期内的院内制剂,在医联体成员单位“无障碍”流通与使用。

建立健全中医药人才培养机制。由责任单位牵头,通过多途径加强医联体基层骨干人才培养,实施中医医联体人员“双聘”机制,开展人员互聘、柔性流动;各基层医疗机构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医护人员至责任单位、核心单位进修学习不少于3个月,全方位提升基层中医药人员的诊疗技术水平。责任单位各中医专科(专病)的专家团队成员每月对每家核心单位、协同核心单位开展不少于1次下沉指导、临床坐诊;核心单位、协同核心单位每月对每家社区成员单位、社会办医疗机构开展不少于1次下沉指导、业务查房、临床坐诊,并围绕专科疾病的诊疗、临床研究,开展业务合作,形成长效机制;各单位为下沉服务的中医专家、医联体“双聘”人员提供工作场所等保障,并落实名中医专家等人员多点执业备案。

(五)加强互联网技术在医联体中的应用

加强数智赋能,推进建立医联体内各机构中医专科(专病)的门诊号源、检查、床位等医疗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中医医疗资源上下对接、信息互认、业务协同,构建医联体智慧化发展新格局。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中医药学术传承及科技创新,实现中医医联体信息数据共建、开放、共享;优化互联网医院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模式,提高优质中医资源的可及性和区域中医医联体整体服务效率。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中医医联体建设工作,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要为出发点,将其作为深化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举措;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人、研究制定推进各项重点任务的时间表、路线图,精心组织,积极推进,结合现状加强统筹谋划、突出亮点、狠抓落实,确保取得工作实效。

(二)强化运行管理

浦东新区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发展处负责中医医联体建设项目的综合管理和统筹协调;浦东卫生发展研究院(浦东新区中医药发展中心)负责定期对医联体建设工作进行督导检查,跟踪问效,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各相关单位按照分工,落实责任,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发挥政策的叠加效应。责任单位要积极谋划推进,强化实施方案编制、年度计划制定、指导服务等。各成员单位按分工、职责加强推进,抓紧抓实抓细每项具体任务。

(三)加大宣传引导

加强对医联体建设的政策解读引导,发掘中医医联体建设中的典型案例,大力宣传推广示范案例,形成典型带动、示范引领的良好氛围,推进中医药工作进一步发展。

 

附件:1.浦东新区中医医联体组织框架

2.中医优势病种目录

 

 

 

 

 

 

 

 

 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党政办公室                2024年4月29日印发

附件1

浦东新区中医医联体组织框架

 

责任单位

核心单位

协同核心单位

成员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

第七人民医院为核心的外高桥地区医联体

高桥、高东、高行、凌桥、浦兴、曹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公利医院为核心的金桥地区医联体

洋泾、金杨、金桥、沪东、张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东方医院本部为核心的陆家嘴地区医联体

陆家嘴、潍坊、花木、北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社会办医疗机构

沪东医院等

浦东新区中医医院

 

浦东新区人民医院为核心的川沙地区医联体

川沙、黄楼、机场、江镇、合庆、唐镇、王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浦南医院为核心的世博地区医联体

塘桥、周家渡、上钢、南码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东方医院南院为核心的三林地区医联体

三林、三林康德、迎博、东明、孙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社会办医疗机构

养和堂中医门诊部等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浦东新区光明中医医院

市六医院东院为核心的临港地区医联体

万祥、书院、泥城、芦潮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浦东医院为核心的惠南地区医联体

惠南、六灶、祝桥、大团、宣桥、老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周浦医院为核心的周康地区医联体

周浦、康桥、航头、航头鹤沙、新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社会办医疗机构

平复堂中医门诊部、国泉中医门诊部等

 

附件2

中医优势病种目录

序号

中医优势病种名称

责任单位

备注

1

慢性乙型肝炎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肝科

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肝科

3

原发性肝癌

肝科

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内分泌科

5

肛肠病(混合痔病)

肛肠科

6

肛漏病

肛肠科

7

肛痈病

肛肠科

8

慢性心力衰竭

心血管内科

9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

心血管内科

10

大肠癌

肿瘤科

11

慢性肾功能衰竭

肾病科

12

腰椎间盘突出症

石氏伤科

13

胆石症

肝胆外科

14

脑卒中

脑病科

15

肺癌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肿瘤科

16

浆细胞性乳腺炎

中医乳腺科

17

IgA肾病、慢性肾衰

肾病科

1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科

19

慢性萎缩性胃炎

消化科

20

更年期综合征、痛经

妇科

21

颈椎病、骨性关节炎

骨伤科

22

糖尿病

内分泌科

23

中风病、痴呆

针灸科

24

痛风

风湿科

25

脑梗塞

脑病科

26

帕金森病

脑病科

27

高血压

心病科

28

小儿腺样体肥大

儿科

 

 

 


网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