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报送《浦东新区司法局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的报告

索引号 SY-310115-2023-01992
文件编号 沪浦司发〔2023〕4号
发布机构 司法局(行政复议局)
公开类别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 2023-03-29

2022年,浦东新区司法局在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全中心工作和司法行政重点任务,全面推进局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具体情况如下:

一、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切实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职责

(一)持续深入推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司法局持续推进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走深走实。通过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专题学习班等形式,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特别是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全面依法治国、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论述和部署,进一步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区司法局持续推动全体浦东司法行政干部队伍和法律工作者学思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切实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全面依法治和司法行政工作再上新台阶。

牵头抓总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持续统筹加强法治建设

推动新一轮依法治区制度建设,构筑区委出意见、人大做决定、区政府出方案顶层设计。起草完成并以区政府名义印发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

组织开展2022年法治建设责任制工作。制定《2022年法治建设责任制工作量化评分表》,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贯彻、保障市委、区委重点任务落实落地、党内法规管理、推进历史遗留问题攻坚等法治建设重点工作任务纳入考核。

发挥法治督察作用,进一步推动宣贯落实。高质量完成市委依法治市办开展的上海法治建设规划落实情况督察工作。制定完成督察工作办法和2022年督察工作计划,组织开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项调研督察,对《上海市浦东新区城市管理领域非现场执法规定》《上海市浦东新区建立高水平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若干规定》两部浦东新区法规贯彻落实情况开展综合督察

建立法治观察工作制度推动设立首批56法治观察点探索建立法治观察问题发现、建议处理、跟踪问效三项机制。

推进基层依法治理工作。推进新一轮28家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推荐航头镇福善村、金杨新村街道瑞仕花园居民区成功获评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三)切实履行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区两级党委政府关于法治建设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根据《上海市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列入年终述职内容工作方案》部署要求,切实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各项职责,并将履职情况纳入年终述职内容。

司法局主要负责人持续抓好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和法治政府建设统筹推进工作,并加大重要工作部署推进和重大问题研究解决力度,通过召开党会、办公会等方式,及时传达学习法治政府建设重要会议和重要文件精神,及时研究解决各项工作问题

二、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全面做好引领区法治保障工作

明确职责分工,增强衔接协同。在区发改委(区委立法推进办)牵头下,会同区人大法制委,协同推进引领区法治保障工作。全程参与浦东新区法规、浦东新区管理措施的立项论证、调研起草、法制审核、沟通协调、法治宣传、督促贯彻实施等具体工作。全年共召开法制审核会12次;深入开展立项研究论证,参与梳理并形成2023年浦东新区法规和管理措施安排计划有关建议。

优化流程机制,提高立法效率。推动优化区政府参与立法和制定管理措施等工作流程,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健全立法项目论证、专家咨询等机制,助力“1+2+2+3+X+Y”立法机制更完善。

坚持问题导向,解决难点问题根据安排计划推动形成“9+12”(9部浦东新区法规、12部管理措施)制度成果浦东新区法规方面,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出台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推进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改革、绿色金融发展、推进住宅小区治理创新、优化揭榜挂帅机制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促进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9部浦东新区法规。在管理措施方面,推动出台促进商事调解、生态环境信用评价、推进特色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建设项目资源性指标统筹配置、促进存量产业用地提质增效、大宗商品仓单登记中心管理、生态空间保护利用12部管理措施。

推动落地见效提升立法效益。牵头起草并推动区委依法治区委出台浦东新区法规管理措施贯彻实施工作意见,推动做好法规措施出台后的贯彻实施、解读宣传、执法检查、督察考核等工作,确保法规措施落地见效

全力推进依法防疫,助推复工复产。组建区疫情防控法治保障专班,牵头起草并以区防控办名义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区疫情防控法治保障工作的意见》,建立涉疫政策措施合法性审核、涉法舆情应对快速处置等工作机制。牵头区相关职能部门重点围绕审批许可、企业服务、维权执法、劳动保障等10大类市场主体复工复产复市法治服务需求和社会稳定重点领域问题,梳理形成并相继发布《浦东新区复工复产复市法律服务清单》1.02.0版,为市场主体复工复产复市提供快速、便捷、有效的指引,助力市场主体防范法律风险。在全市复工复产首日组织召开新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法治保障工作会议,对复工复产后加强法治保障工作作出部署。对区政府发布的《全力抗击疫情助企纾困若干政策措施》等重要政策文件,进行多元化解读和宣传,强化政策服务效能。

(二)助力提升政府依法决策水平

强重大行政决策制度建设。构建新区重大行政决策1+7”制度体系;完成2022年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编制及调整工作,并首次在新区委办局、管理局(管委会)层面推行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制度

加强行政决策法制审核坚持区政府常务会议议题材料会前合法性审核和区司法局全程列席区政府常务会议并发表法律审核意见制度。

加强规范性文件审核监督。2022年1-12月,审核区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15件(含管理措施8件),完成备案审查基层规范性文件53件;完成5件区政府到期文件评估完成本单位行政规范性文件审核评估1件。

组织开展聘任新一届区委、区政府(自贸区管委会)法律顾问工作。经区府常务会区委常委会审议通过,最终形成7+30”名单(7法律咨询专家、30名法律顾问举办新一届区委区府法律顾问聘任仪式,并进行法律顾问进驻张江科学城、陆家嘴金融城、自贸区企业服务中心、服务民营企业,参与推动新区历史遗留难点问题解决项目,一元年薪法律顾问三项签约仪式

加强普法宣传工作

开展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活动,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主题活120场,浓厚现行宪法颁布40周年氛围。

    举办“浦东·法治引领未来”为主题的首届上海法治文化节浦东系列活动,推出滨江东岸法治漫步打卡线路,开展法治文化节主题活动80余场

加强浦东新区法规宣传推出聚焦浦东新区法规和管理措施宣传的“与法有约”慕课,在“法治浦东”微信公众号开辟宣传新颁布浦东新区法规相关报道的“法治赋能引领区”专栏,发布浦东新区法规、管理措施英文版,成立浦东新区法规和管理措施律师宣讲团,在地铁7号线法治专列对已颁布的13部法规和10部管理措施要点进行布展宣传

广泛开展依法防疫宣传。依托“法治浦东”公众号围绕防控形势编发普法推文120余条,阅读量达55余万次,被央视新闻、上观新闻等转载,《违反疫情防控法律法规会有哪些法律后果?》单篇阅读量高达30万次+。携手上海美术家协会12位知名漫画家推出《沪上漫画家点说法》推文、宣传折页及海报,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四)规范行政复议应诉工作

在推进全区行政复议应诉工作方面,继续推动行政复议体制改革落地落实落细。本市自2021年8月1日正式启动行政复议案件集中管辖,改革实施一年多来,市、区两级行政复议职能进一步整合,行政复议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相关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区司法局制定行政复议受理规则,规范复议案件办案流程,探索案件繁简分流工作机制,加强对行政复议决定履行情况的跟进和监督。举行浦东新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旁听、讲评“三合一”进党校活动暨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与区委党校、静安法院、浦东法院、上铁法院签订框架协议。

在做好本单位行政复议应诉工作方面,本年度以区司法局为被申请人的行政复议案件18件,其中被复议机关撤销的4件,以区司法局为被告的行政诉讼案件13件,未发生行政诉讼败诉情形,且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到100%。

(五)推进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制定完善区公共法律服务清单、公共法律服务第三方测评方案。成立张江科学城张江核心园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为广大小微企业提供及时、便捷、多元化法律服务。智慧公共法律服务亭获“全市十大公共法律服务产品”。组织开展主题为“我为群众办实事,法律服务零距离”的第三届公共法律服务开放日活动。11月底,法律专业服务入驻浦东新区企业服务中心,首批邀请15家律所40名名优律师参与为市场主体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法律服务。2022年1-12月,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5607件,12348专线咨询解答13809人次,公共法律服务质量和便捷度得到提升。

(六)谋划法律服务业创新发展

一是律师行业方面。加强律师行业党建。目前,共有律师党组织200家,律师党员3068名。今年以来,新成立党支部9家,书记换届改选25家,各有1家律所升格为党委、党总支。助推“三个中心”核心承载区建设。起草制定法律服务领域人才政策,促进法律服务人才发展;起草《浦东新区促进法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规定》;开展浦东国际法律服务园建设课题研究。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为10余家法律服务机构纾难解困减免楼宇租金;吸引一批外区、外省市的律所和优秀的律师团队在浦东执业。今年以来,共新设律所17家,目前,全区共有律所309家,执业律师8507名(含“两公律师”255名),律所数量、律师人数和业务创收,分别约占全市的1/6、1/4和1/3。此外,还有8家中外律师事务所联营办公室,10家外区律师事务所、6家浦东本地律师事务所在临港新片区设立同城分所。

二是公证行业方面。目前共有公证机构3家,其中浦东公证处为事业单位,临港公证处、陆家嘴公证处为合作制公证机构,共有公证员69名。2022年1-12月,办理各类公证38160件。出台全市首部由区局制定的公证管理工作规范性文件,细化各项监管措施,规范公证机构内部管理。

三是鉴定行业方面。目前共有鉴定机构10家(全市43家,占全市总数23.3%),机构数量全市第一;司法鉴定人108名(全市716人,占全市总数15.1%)。鉴定类别涵盖法医、物证、计算机声像资料三类(暂无环境损害类)。指导鉴定机构落实《公共法律服务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复市十八条举措》,开通涉疫企业鉴定服务绿色通道,组织专门团队,缩短办理时限,为受疫情影响严重的特困行业、重点企业提供优先受理、优先办理等便捷服务;对经济确有困难的企业,特别是受疫情影响特别严重的小微企业鼓励实行鉴定费“缓减免”。年内已减免鉴定费用45件,减免金额24500元。辰星司法鉴定所首批入选国家级司法鉴定机构,1名鉴定人入选全国司法鉴定专家库,3名鉴定人入选“长江经济带司法鉴定行业专家委员会”。

四是商事调解方面。牵头起草浦东新区管理措施《浦东新区促进商事调解若干规定》并于7月15日施行,率先建立商事争端领域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机制。起草配套施行的商事调解组织登记设立管理实施意见草案。推动商事调解组织发展,成立浦东新区人民调解协会商事调解专业委员会,在金融、银行、证券、期货、基金、知识产权、消费纠纷、民商事纠纷等领域推动设立商事调解委员会。

提升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水平

依托本市统一综合执法系统,助力行政执法规范化、智能化建设。自2021年下半年全市启动综合执法系统建设工作以来,区司法局已实现行政处罚执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办理模式。区司法局于2021年作出的Z律师以不正当手段承揽业务行政处罚案件入选上海市2021年度行政执法“指导案例”,发挥了较好的示范作用。2022年度,区司法局继续做好行政处罚案件法制审核工作,提升行政执法工作能力和水平。本年度受理执业监督投诉118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5件。

(八)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在统筹全区政务公开工作方面,一是聚焦防疫动态、引领区建设、惠民政策、稳岗就业等重点领域,继续深入推进“五公开”。2022年全区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3121条,其中公文类政府信息6017条。二是保障公众民主参与,有序组织公众代表列席区府常务会3次、公众开放日等活动70余次。三是进一步提升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对全区公开目录体系进行全面改造,实现标准目录与网站专栏的融合应用,形成照单发布的标准化公开模式。四是对区政府门户网站“重大行政决策专栏”进行全面升级改版,在全市率先印发《浦东新区重大行政决策事项信息公开工作指引》。五是依法办理依申请公开,对涉疫申请严格按照工作标准实行“一事一议”。2022年1-12月,全区共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4837件,其中区政府收到申请472件。在2022年全市政务公开考核评估中,浦东新区获评优秀。

在推进本单位政务公开工作方面,一是做好年度报告和要点工作,发布区司法局政府信息公开2021年度报告。二继续做好区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政府开放日活动依托全区公开目录体系改造,进一步提升标准化规范化水平门户网站“重大行政决策专栏”做好本单位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浦东新区公证工作管理实施办法》全过程公开工作依法办理依申请公开,2022年1-12月,区司法局受理信息公开申请10件,未发生因信息公开引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的情况。在2022年浦东新区政务公开考核评估中,区司法局被评选为优秀单位。

(九)积极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

一是行政调解机制进一步完善。与静安法院、浦东法院和浦东检察院联合签署《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争议多元调处工作的合作备忘录》,成立浦东新区行政争议调处中心和浦东新区行政争议调解委员会同时,指导街镇成立行政调解委员会,全区36个街镇实现镇级行政争议调委会全覆盖,全面推进行政争议诉源治理。

二是启动“检调对接”工作。与浦东检察院联合起草《关于推进“刑事和解”检调对接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检调对接”工作机制。

三是“三不”工作提级增效。利用“三不”工作联席会议平台,发挥条块衔接协同的长效化工作机制,形成调解程序前置工作方案。2022年1-12月,全区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受理矛盾纠纷121636起,成功化解118824 起,成功率为97.7%。

四是调解行业监督管理体系持续完善。召开第七届人民调解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设立行政调解等专门工作委员会,加强调解全行业的指导和监管。调整东方调解中心工作职能定位,进一步理顺东方调解中心工作体系。起草民非调解组织设立审查指导意见,明确业务范围、准入标准及组织架构,规范调解组织设立程序。

三、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

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方面

按照本市关于法治上海、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公共法律服务工作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强。

行政执法工作方面

行政执法办案的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工作有待进一步落实。行政执法文书有待规范完善。行政执法案例编写和报送工作有待加强。

(三)政务公开工作方面

政策多元化解读能力有待提升,公开工作创新探索力度有待加强,政务公开日常维护和动态调整工作有待改进。

(四)行政复议应诉工作方面

在全区面上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和行政争议化解工作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关于2023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一)有效统筹全面依法治区工作

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研究阐释和贯彻落实。全面加强统筹谋划和部署推进,着力加强法治督查和示范创建,不断加强和改进基层法治建设。

(二)持续强化改革创新制度供给

根据2023年度浦东新区法规和管理措施安排计划,按照法定程序和时间节点要求,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年度立法计划项目。建立区司法局立法工作律师专家库充分发挥各层面各领域“专家智库”作用。推动建立区政府基层立法联系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参与立法的积极性

(三)持续推进政务公开工作

坚持以公开促落实、助监督、强监管,推进政务公开工作更加及时、全面、规范。加强多元化政策解读能力,丰富政策解读内容,拓展政策解读形式,提高政策解读质量。加强政务公开制度建设,完善工作流程,优化长效机制,夯实政务公开工作基础。

(四)持续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工作

贯彻实施本市行政执法监督办法和新修订的行政执法证管理办法、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规定。在做好日常行政执法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工作,继续加强法制审核,重视执法案例编写工作,以市、区两级案卷评查、案例征评等专项工作为契机,促进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提升。

(五)持续推进行政复议应诉工作

优化完善行政复议工作。进一步优化审理机制,不断提升行政复议案件办理质效。设立全区基层行政复议咨询服务点,打造行政复议“治理共同体”,实现行政争议纠纷化解前置。持续优化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旁听审理、讲评交流“三合一”活动进党校。铆住提高行政负责人出庭率、提高案件化解率和降低案件败诉率的“两升一降”目标,开创行政应诉工作新局面。

(六)深入开展法治宣传工作

持续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宣讲项目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和决议。持续推动浦东新区法规宣传制定融多屏联动、滨江慕课、新闻报道等于一体的立体宣传方案并组织实施。开展第二批浦东新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品牌阵地和品牌活动征评活动。加强对滨江东岸法治漫步打卡线路、新场古镇法治文化博览园、张江科学城法治服务中心、高科西路法治文化地铁站点、多屏联动等阵地的推介宣传和管理使用。深入推进十分钟法治文化圈建设。项目化品牌化系统化规范化推进持续抓好法治文化建设

(七)持续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

持续优化公共法律服务,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侧均衡发展。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三级网络数字赋能,提升智能化服务水平,积极开展公共法律服务第三方满意度测评。切实加强法律援助工作。全力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解纷一件事”为切入口,推动基层“一站式”矛盾化解平台建设,优化浦东非诉讼争议解决一体化中心服务效能

    深入推进各领域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侧改革,着力建设浦东国际法律服务园,作为浦东打造“国际法律服务中心、国际争议解决中心和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核心承载区和加快建设高能级现代法律服务引领区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构建物理集聚平台,使浦东法治建设更具显示度,让浦东的法治名片更加闪亮。


网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