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桥街道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索引号 发布机构 塘桥街道
公开类别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 2023-02-21

2022年,塘桥街道根据新区有关推进基层法治建设文件要求,对照法治责任制工作考核内容和指标,立足塘桥实际,全面加快推进塘桥街道依法治理工作。现将法治责任制工作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街道法治责任制落实工作情况

(一)健全各项工作机制

建立领导体制。根据区委《浦东新区全面加强和改进基层法治建设的实施意见》的要求,成立中共塘桥街道工作委员会全面依法治理委员会,由街镇党工委书记担任主任,日常办事机构由政法委书记担任主要负责人,日常事务由司法所负责推动各项任务落实。健全工作机制。街道将法治建设纳入2022年度工作计划,及时研究解决法治建设有关重大问题。今年对已经建立的制度,如《合同管理办法》进行了第二版的修订。年初制定落实法治建设责任制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年中积极申报新区法治建设优秀案例、全面依法治区调研课题。年末按照新区要求开展自查,形成报告。配合完成区委依法治区办组织开展的督察、专项活动的自查。坚持学习用法。强化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学习《民法典》、《习近平法治思想》、《2021年监察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

(二)强化行政决策程序和执法规范

履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街道对辖区重大公共建设项目等重大行政决策遵循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原则,全年共召开35次党工委专题会议集体协商讨论决定“三重一大”事项。召开主任办公会14次,对重大行政决策充分酝酿和讨论。召开国有资产专项会议5次,对社区高频高发的社区矛盾纠纷的专题研究会议建立会议机制,依法依规形成会议决议。召开重大行政执法案件讨论会5次。司法所均参加上述会议,提供法律意见,防范法律风险。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继续推进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在塘桥热线上开通公示渠道,接受群众监督。建立物业领域的执法规范,制作《物业领域执法指引》。通过案例指引规范街道行政执法文书和执法流程。

(三)完善政务公开,提升公开率

严格落实新修订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指定专人负责政府网站信息更新维护,深化主动公开,及时公开行政机关职责、领导分工、内设机构、财政资金、财政预决算等重要政府信息,发布重要工作动态,今年,公文类政府信息主动公开30件,公开率100%,推进重要文件解读。完善公开内容。按时发布政务公开标准化目录,补充公开行政决策的论证、评估、满意度测评等程序内容。完善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流程,坚持“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和便民利民的原则,进一步畅通公开渠道,完善依申请公开处理流程,确保在20个工作日时限内予以答复。对于申请不明确的事项,主动引导当事人明确申请内容。今年依申请公开为2件,老百姓均未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积极开展政务公开日活动。拓宽公开渠道,在龙园居委会开展政府公开日活动,充分听取居民区代表意见建议,促进阳光政府建设。深入推进“一网通办”,拓宽解决民生问题的直通快办渠道,让政府工作更贴近居民,服务民生。

(四)加强保密机要工作

加强领导。按照《保密法》的规定,落实保密机要工作领导责任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主动抓、科室负责人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强化宣传教育。制定计划,定期开展网络安全保密专题培训。加强保密检查。组织开展个人邮箱、外送资料印刷、计算机网络安全保密检查、自查自评,做到即查即改。

(五)深入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完成普法计划。根据市区部署,积极开展“八五”普法第二年的宣传工作。及时在“法治浦东”微信公众号上推出法制建设的相关信息。更新本街道法治文化长廊“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内容,并组织了法治社区建设征文比赛等系列法治文化活动,通过阵地及多样化的途径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活动。落实普法责任制。推进“谁执法谁普法”工作,今年重点普法项目落实在街道城管中队,明确重点宣传领域,通过普法公众开放日加强宣传。完善法律服务评价体系。继续执行制定法律顾问评价机制。继续推行“法到家”法律顾问服务评价小程序。丰富普法宣传内容。加强疫情期间的普法宣传,通过张贴海报、公告,挂横幅进社区宣传,发送企业停工停产、复工复产的法律文书及结合具体活动“3·15”消费者权益日、“12·4”宪法日等开展线下普法活动。组织条线干部开展《民法典》专题培训和提升技能讲座。畅通以案释法渠道。与浦东法院对接,塘桥热线《典滴说法》每月至少发布2条案例,增加了《家门口的调解》栏目,以身边真实的法律案例通过人民调解手段以案释法。增强法治力量。继续培养“两人”工程。不断挖掘社区普法骨干,选拔培养居民区“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组织对52名培养人员进行了任前法律知识培训。将“两人”的培养作为长期工程系统抓,助力小区民主法治示范创建。培育“法治观察点”、“法治观察员”,形成法治工作的有力监督力量。补充新一届新区人民调解员的选举工作,让最优最强的金牌调解员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六)建立成熟的法律顾问服务机制

“司法所+1+26”形成的法律顾问团队,司法所、政府法律顾问、居委会律师多次参与街道和居委重大事项、重大矛盾化解、合同的合法性审查,成为了社区依法治理不可或缺的力量。截止11月11日,今年合同审查233件,重大执法案件法制审核12件。协助民事诉讼1件,提供法律意见书1个,落实检察建议书3件。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782次,接待人数600人,上门服务20次,开展法律讲座24次。成功处置非警务警情553起,成功调解民事纠纷37件,撰写人民调解案例3个。

二、亮点工作

随着法治政府建设、法治建社会工作的推进,近几年街道从加强领导机制、工作体制、队伍建设着手,注重提升行政执法效能、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尤其在利用市场和社区法律资源,推动政府依法行政、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提供法治营商环境等方面坚持不懈进行努力探索。

一、深化家门口法律服务。整合街道资源,整合街道各方力量,在50米视界的范围内为群众提供综合法律服务。打造了蓝东居委“法在家工作室”样板。在居民区党总支引领下,“两个明白人”、调解干部、联勤联动下沉干部、楼组长代表为辅,组成“法在家”工作室成员。定期召集所有成员对小区重大事项、小区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的问题依法进行研究、商议对策、制定措施,回应群众关切。工作室做好法制保障和风险研判。把综合法律服务转化为为民服务、为民谋利的强大动力,实现了司法职能向基层服务的有效延伸,有效的成为社区依法治理的重要工作举措。尤其是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50米视界”,使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安全感。

二、传承枫桥经验,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成立“和合塘桥响远诉调之家”,由塘桥街道办事处委派调解干部、志愿者到浦东法院六里派出法庭,调解处理塘桥辖区民商事纠纷的工作平台。提供诉前调解、诉调对接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打造“短、集、快”的法治环境。实现“法律服务为人民,法律服务依靠人民”。实现高效调解,节约司法资源,矛盾及时、有效地化解在基层。

三、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制定工作指引。针对物业领域执法难的困境,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中队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物业执法指引》,既是一项规范执法的手册又是一本有效执法的案例集。为新区的执法工作打造了样板,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执法工作。

三、问题短板

街道根据党的二十大法治工作要求,如何立足实践,帮助企业纾困,对标引领区法治建设的工作要求还需不断提升。法治社区建设还存在继续深入细化的工作环节和领域。1、政务公开的活动还需更丰富,参与的对象还需更全面。2、街道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实施过程中,如何继续强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程序。

四、工作计划

落实党的二十大会议、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的精神、习近平法治思想,围绕市委、市府出台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基层法治建设的意见》、新区的《实施意见》和法治建设责任制考核内容,在街道全面依法治理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下,切实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深入推进全民守法普法。

(一) 继续落实法治建设责任制考核对应的工作。持续做好法治政府建设和法治社会建设。

(二) 进一步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按照2020年沪府令35号《上海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的要求,重大行政决策过程中加强党工委领导,遵循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原则,保障人民群众参与,保证决策内容合法合规,坚持决策质量和效率并重。尤其要做好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审查等环节,确保集体讨论决定的重大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和高效性。

(三)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继续制定街道行政执法指引,规范执法流程。通过案卷自查评查和行政执法队伍的培训,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

(四)进一步加强依法治理工作的探索和研究。以社区尖锐矛盾为突破口,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立业委会换届工作指引,依法依规指导基层治理工作。

(五)加强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结合街道三年建设规划,在区有关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建立部分商区管理措施,依法依规开展企业经营,形成集成的、规模的、法治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