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应急管理能力 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索引号 SY-310115-2023-07742
文件编号 团府〔2023〕91号
发布机构 大团镇
公开类别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 2023-12-05

关于印发《应急管理能力

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村(居)、镇属企事业单位,机关各科室: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加强大团镇应急管理(涵盖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等内容)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强化基层应急管理现代化治理能力。根据《关于加强浦东新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浦灾防委办〔2022〕4号)的要求,结合镇工作实际,研究决定,现将《应急管理能力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上海市浦东新区大团镇人民政府

                           2023年11月24日

大团镇应急管理能力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加强基层应急管理(涵盖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等内容)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强化基层应急管理现代化治理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上海市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上海市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浦东新区城市公共安全及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浦东新区关于完善街镇管理服务资源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强浦东新区居村联勤联动站建设的实施方案》等制度文件规定,充分融合《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居村)创建标准》《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评价细则》《城镇综合减灾指南》《上海市安全发展和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评审标准》等有关要求,切实加强大团镇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夯实应急管理工作基础,全面提高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现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抓基层、打基础,加强街镇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提高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人民防线,坚决守住不发生重特大事故底线,为浦东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提供坚实的安全基础。

2024年底,在镇层面,全面提升“完善的组织管理、精准的风险管控、即时的监测预警、周密的预防准备、强韧的灾害防御和快速的响应处置”六大能力;在居村层面,每个居村要建立应急服务站,全面完成“有人员、有制度、有场所、有平台、有清单、有风险图、有防灾卡、有宣传”“八有”标准化建设。大团镇应急管理水平显著加强,重大安全风险全面管控,生产安全事故有力遏制,各类自然灾害有序防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效保障。

大团镇层面应急管理能力标准化建设

(一)推进体制机构建设,提升组织管理能力

1.加强组织领导。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大团镇党委政府工作议程,每季度召开1次相关专题工作会议。落实领导干部工作责任制,大团镇领导班子建立应急管理职责清单和重点工作任务清单要把此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按照相关要求,全力抓好落实。现成立大团镇应急管理能力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主要成员如下:

      :程晓龙    党委副书记、镇长

          党委副书记

郭彬彬    党委委员、副镇长

范忠红    副镇长

叶宝军    副镇长

沈仁忠    副镇长

       员:镇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

2.完善工作机构。大团镇设立应急管理议事协调领导机构,全面统筹负责大团镇应急救援、安全生产、综合减灾、防汛防台等各项工作;领导机构下设城运应急办、安委办和灾防办,大团镇其他部门、单位按照管行业、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工作要求,各司其责,齐抓共管。

3.健全管理制度。建立大团镇应急管理工作制度,规范应急值守、隐患排查、风险评估、物资保障、联动处置、现场救援、社会参与、应急征用、舆情应对、灾害救助、绩效评估等各项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大团镇应急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提高工作实效。

4.加强经费保障。加大应急管理资金保障力度,在年度预算中安排专项经费,持续推动必要的项目开展和财力投入,保障辖区居村相关经费投入,并严格管理和规范使用。

(二)加强安全隐患治理,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5.定期开展脆弱性人群统计。每半年编制 1次脆弱性人群清单,准确掌握辖区内老年人、儿童以及有肢体残疾或身心疾病人员等脆弱性人群情况。

6.定期开展安全排查。围绕重要时段、重点行业、关键部位,按照固定时间全面查、因时因需随机查、关键部位重点查的要求,建立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机制,其中对生产场所、公共设施和人员密集场所开展全方位、地毯式排查每季度不少于1次。

7.定期开展隐患治理。每季度结合安全排查,明确辖区内的主要隐患、事故危险源、危险设施、设施损坏、设备缺失等信息。同时针对危险源、隐患点标识、事故伤害记录、电动自行车管理等隐患排查结果,制定相应隐患治理方案,并有效落实

8.定期开展风险评估。结合辖区特点和风险类型,制订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每半年对辖区内的风险状况开展1次识别分析,设定风险等级,落实防控措施。同时,绘制“风险一张图”,包含危险源、隐患点、重要区域、脆弱性区域、安全场所、疏散路线等要素,进行可视化管理。

(三)发挥智能平台作用,提升监测预警能力

9.加强智能化综合监测预警。依托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等信息系统,建立本镇和居村一体化城市安全隐患治理应用场景,加强对安全风险隐患的智能化动态管控。

10.加强网格智能化管理。整合居村内部管理资源,依托网格化管理,将隐患排查内容纳入网格化发现范畴,通过定时巡查,及时上传风险隐患,跟踪处理情况等方式进行动态管理

(四)夯实安全工作基础,提升预防准备能力

11.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根据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结果,编制各类应急预案,形成“1+10+X”应急预案体系,即1个总体预案、10个必备专项预案(包括防汛防台、火灾事故、公共卫生、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安全生产、公用事业、群体性事件、反恐防暴、舆情应对)、X个自选专项预案,明确职责分工、应对流程和保障措施等内容,并根据预案演练和实施情况,及时修订完善,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操作性。

12.进行充足的应急物资储备。建立大团镇-居村-家庭三级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根据实际情况,储备铁锹、灭火器、防洪沙袋等基础救援物资以及食品、饮用水、床、布草等基本生活保障物资。同时,建立应急物资社会储备机制,将我镇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的物资储备纳入居村储备体系,并与居村内及邻近超市、企业合作建立应急物资协议储备。

13.开展家庭储备推广行动。提供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清单,鼓励和引导居民家庭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推广使用家庭应急包进一步提高家庭灾害防范和应对能力。

14.开展参与面广的应急演练。结合安全管理要求和各类应急预案,编制年度应急演练计划,每年组织开展应急综合演练不少于2次,并能够吸纳居村居民、居村内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居民志愿者等广泛参与,做到有方案、有脚本、有评估过程,有图片或视频记录。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结合自身实际,每年至少组织开展1次应急演练。

15.开展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聚焦安全宣传“五进”,结合全国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宣传月、消防安全宣传月等重点活动。每年至少组织开展5次及以上的应急管理宣传教育活动,加大安全宣传动员力度,普及市民安全知识,提升市民安全文明素养。

(五)加强防灾设施建设,提升灾害防御能力

16.建成完好的防汛防台设施。积极推动辖区内防汛防台设施建设,定期对水闸、堤防、排水管网等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各类设施存在的隐患和薄弱环节,确保防汛防台设施全部完好且达标。

17.建设全覆盖的消防设施。按照“救早、灭小”和“3 分钟到场扑救初起火灾”的目标,加强微型消防站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做到标识清晰、力量到位、制度完善、装备齐全、管理规范。辖区场所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生命通道和消防设施符合建设标准要求,消防设施完好率不低于95%;电动自行车管理严格,合理设置充换电设施。

18.建设充足的应急避险场所。按照到 2025 年人均有效避难面积达到 1.5 平方米、2035 年2 平方米的工作目标,根据上海市《应急避难场所设计规范》(DB31MF/Z003-2021)标准,积极推动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提高应对地震、台风等灾害事故防御能力,完全满足居民紧急避险和转移安置需要。

(六)强化应急队伍建设,提升响应处置能力

19.建设基层综合救援队伍。按照“多种平台合一、多项任务切换”的原则,全面统筹、整合辖区内治安、综合执法、民兵、特保、协管、医务、志愿者等各类队伍资源,重点落实先期处置、专业处置、志愿服务三支应急队伍。除志愿者队伍外,应急专业骨干力量达到每1万常住人口不少于 10人的标准,并配备足够的应急救援装备、应急保障装备、应急防护装备。每年至少开展2次针对基层综合救援队伍的训练活动,并强化技能考核,提高实战处置能力。

20.建设灾害信息员队伍。建立大团镇-居村-居民小区(村民小组)三级灾害信息员队伍,每年组织针对所有灾害信息员的业务培训不少于1次,提高快速、准确报送灾害信息的能力。

大团镇居村层面应急管理能力标准化建设

(一)有人员

1.有岗位责任。将应急管理工作作为社区居民自治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居村应急管理责任制,明确居村领导职责分工和工作岗位,加强与上级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开展工作衔接,构建顺畅便捷的应急管理网络。

2.有管理队伍。做好居民参与处置突发事件的组织、动员工作,组建由民兵、预备役人员、保安员、基层警务人员、医务人员治安员、居民代表等相关知识和经验人员组成的综合应急救援、应急志愿者、灾害信息员队伍,加强专业培训知识技能培训,实现安全生产和灾害防治末梢落实。

(二)有制度

3.有制度手册。规范居村安全风险排查、监测预警、脆弱性人群帮扶、宣教培训、物资储备等管理工作,编制管理手册。立足实战实用,围绕队伍、资源、装备等要素,编制突发事件应对处置手册。

(三)有场地

4.有应急救援站。依托微型消防站,建设至少1所居村应急救援站,由受过基本灭火技能训练的保安员、治安联防员、居村工作人员等担任队员,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和实战救援能力。

5.有物资仓库。利用居村微型消防站等资源,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库,储备铁锹、灭火器、防洪沙袋等基础救援物资以及食品、饮用水、床、布草等基本生活保障物资,加强日常维护管理,满足应急需要。

(四)有平台

6.有预警平台。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向居村赋能,优化提升居村微平台功能,定期监测私拉电线、窨井盖丢失、消防通道违停、高空坠物等安全风险,综合运用自媒体、大喇叭、电子屏等技术手段,即时发布灾害事故预警信息,确保在短时间内覆盖居村全体居民。

(五)有清单

7.有隐患排查清单。每年至少开展1次针对辖区内的老旧房屋、户外广告设施、店招店牌、违章搭建、楼道堆物、高空坠物、电瓶车充电等安全隐患排查,编制隐患清单,明确隐患类型、分布位置以及应对措施。

8.有脆弱性人群清单。每年至少开展2次脆弱性人群(独居老人、高龄老人及有肢体残疾或身心疾病人等)统计,编制人员清单,需包含人员姓名、居住地址、情况说明和紧急联络方式等内容。

9.有避险转移人员清单。每年汛前完成辖区内在建工地临房、危旧房屋、海塘外作业施工、租地农民工、避风船只等人员排摸,编制人员清单,并落实应急避难场所和转移安置责任人。

(六)有风险图

10.有风险地图。每年至少开展1次居村安全风险评估,绘制包括危险源、隐患点、重要区域、脆弱性区域、微型消防站和医疗设施位置、疏散路线、应急避难场所或转移安置场所等内容的“风险地图”,并在主要集散通行区域广泛张贴。

(七)有防灾卡

11.有防灾明白卡。根据居村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结果,每年更新制作防灾明白卡,明确辖区灾害风险和隐患点基本情况、防范应对措施、紧急联络方式、应急避难场所、应急疏散路线等,并发放到户。

(八)有宣传

12.有宣传演练。利用各类公开栏、宣传栏、橱窗、电子屏等场地资源,有条件的可编印《防灾减灾指导手册》,广泛宣传生活安全常识及减灾救灾知识,同时每年结合实际至少组织2次社区应急演练,提高群众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工作步骤

大团镇应急管理能力标准化建设工作从2023年7月起至2024年12月,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制定方案。抓好试点示范阶段(2023年7月—9月)。在对大团镇应急管理基础资源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制定方案,分类制定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标准,对村(社区)、企业、学校、医院、旅游景区等重点基层单元的建设内容、标准进行分类明确,提出具体要求。按分类试点、示范推动、创新开展的原则进行实施。分类试点阶段,由大团镇人民政府(城运办)会同相关牵头部门组织对基层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选择2个基层单元(赵桥村、邵村村)开展应急管理能力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为推进基层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探索路子、积累经验。

(二)以点带面。全面推进阶段(2024年1月—9月)。在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全面推进基层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工作。大团镇人民政府(城运办)加强指导,强化督查,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大团镇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促进大团镇应急管理能力全面提升。

(三)考核验收。总结评估阶段(2024年10月—12月)。此项工作纳入年终考评,各职能部门对开展基层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情况进行自查,并将开展基层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总结评估报告于2024年10月30日前报浦东新区应急管理局。浦东新区应急管理局将组织相关部门对大团镇开展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情况进行评估检查验收。

组织保障

(一)精心筹划,强化协作。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工作,把标准化建设作为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责任,统筹规划、有序推进应急管理能力标准化建设。要按照属地管理为主、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结合自身工作职责,密切协调配合,强化交流合作,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有效推进应急管理能力标准化建设工作,全面提升大团镇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二)整合资源,保障投入。要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投入渠道,安排专项资金,在应急物资、应急装备、信息化保障等方面支持应急管理能力标准化建设。

(三)抓好宣传,务求实效。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大力宣传应急管理能力标准化建设的好模式、好方法、好经验,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应急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要通过召开现场观摩会、组织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宣传、推广好的经验做法,不断推动我应急管理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领导小组成员如有变动,由其所在部门、单位的接任人员自然替补

 

 


网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