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区七届政协二次会议第011号提案的答复

索引号 SY-310115-2023-02209
文件编号 浦民发〔2023〕28号
发布机构 民政局(退役军人局、社会组织局)
公开类别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 2023-05-08

办理结果:解决或采纳

  

民建浦东区委:

    贵委提出的《关于创建农业养老文化示范村引领农养结合新产业的建议》(第011号)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浦东新区是上海老年人口总量最大的区。截至2022年底,全区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08.06万人,占总人口的33%。面对日益加快的老龄化形势,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取得长足进展,初步构建了体系化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大城养老”浦东样板。目前,全区有养老机构177家(包括长者照护之家33家),总床位数34715张,综合为老服务中心72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16家,老年助餐场所235家,老年活动室1537家,养老睦邻点804家。

一、关于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在外环沿线村镇中择址建设农业养老文化示范村的建议

一直以来,新区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尤其面对广大的农村区域,努力探索具有农村特点和风土人情的乡村养老服务模式,同时加大养老资源统筹使用,促进农业与养老深入融合。一是按照乡村振兴示范村和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目标和计划,将养老文化示范纳入建设要求和内容,针对有志愿有条件的镇、村,优先安排创建计划。率先在乡村振兴示范村和美丽乡村示范村中培育示范引领样板。二是加强农村体验服务和养老设施,提升老年人的参与感和成就感。针对老年人对农业种植的喜爱,康桥璞华、惠南惠颐、泥城仁爱等有条件的养老机构都已将果蔬种植、日常采摘体验等融入养老院基础设施。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广泛开展科普健康养生知识,万祥镇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等,鼓励老年人自主进行果蔬种植或花卉种植,给老人的业余生活增添乐趣和成就感。三是坚持品牌化发展,打造农村养老服务模板。结合乡村振兴工作要求,依托村居资源持续增设市级示范睦邻互助点,推进农村互助式养老模式发展。三年来,全区市级示范睦邻点共增加了325个,现有804家,已实现纯农地区全覆盖。培育一批具有浦东特色的农村养老品牌,如老港镇打造的五福农村养老服务,以“五福”(吃福、住福、养福、医福、安福)为重要抓手,促进农村养老服务专业化、高质量发展。

二、关于鼓励示范村保留上海农村的特色风貌,乡村振兴,带动经济的建议

在建设方向上,新区一直鼓励示范村保留乡村特色风貌,鼓励老人回归淳朴的田园生活,同时鼓励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增强农村老人的支付能力。在政策支撑上,不断健全养老服务政策支持体系,落实浦东新区养老服务发展的财政扶持意见,发挥政府的主导、引导作用。连续出台“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新区养老扶持政策,实施城乡统一的养老扶持政策并持续加大扶持力度。“十二五”期间区级财政投入养老资金5.038亿元,比“十一五”期间(2.7亿元)翻一番。“十三五”资金投入近7.6亿元,同比有较大增长。二是完善市场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营造有序竞争的环境,落实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统筹鼓励利用闲置社会资源举办(民非)养老服务机构。三是完成各级实事项目,进一步落实居家养老政策。201811日起,全面落实上海市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结合各街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对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进行登记评定,按照一定的等级,入住养老机构,享受养老政策。同时,针对新区9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每人每天一杯奶,“高龄老人牛奶”计划,实施“老伙伴”计划项目4.17万人,老年志愿者8340人,家庭探访服务月平均超过20万人次。

三、关于探索农村互助养老和标准化养老服务的有机结合,互为补充,提升服务质量和人居环境的建议

结合新区农村实际,加快改革创新的步伐,探索符合浦东特点、具有浦东特色的农村养老模式。一是建设农村养老睦邻互助点。主要为新区户籍且年满60周岁以上的农村老年人提供活动场所,鼓励低龄老年人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帮助高龄老年人,重点关注低保、低收入、农村“五保”、残疾等老年人群体及孤老的养老服务需求,探索农村互助式养老模式。各镇对睦邻点的建设都很重视,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方面都给予了积极的扶持。区财政扶持意见也明确对运营规范的社区“睦邻互助点”,区财政每年分别给予3000元—5000元的奖励补贴。各睦邻点经常组织开展深受老年人欢迎的活动,如举办各种讲座,不少睦邻点引进医院、银行、保险等单位的专业人员,讲解老年保健、防范金融风险和诈骗等知识;还组织开展一系列为老服务活动,如免费给老年人理发等。各睦邻点里的低龄老人热心为高龄老人服务,积极帮助高龄老人解决生活方面碰到的困难。例如帮助买生活日用品、陪老人去医院看病、帮助送菜送饭,使高龄老人的晚年生活过得温暖舒心。睦邻点让老年人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梦想。二是推广科技助老。浦东新区科技助老信息平台服务已实现全区36个街镇全覆盖,其中已建成科技助老街镇服务站点20家,并与区科技助老服务平台有效对接。“科技助老”以提高农村老年人幸福指数为标杆,通过新区信息化服务平台,采用信息一体化的技术,配备科技终端产品,由专业化服务团队为农村老人提供紧急救助、生活求助、主动关爱等多样化的服务。特别是为低保、低收入的老年人免费配发老人手机,设备操作简单,并且每月话费套餐费由区财政扶持。三是养老服务进家门口服务体系。各村(居)家门口服务中心(站)根据社区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因地制宜、灵活布局设置养老服务功能空间板块,既可单独设置也可与其他馆室共享共用,重点实现养老顾问、为老助餐、老年活动、微型日托这四大功能。着力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把养老服务送到离群众最近的地方,真正做到为老服务可知、可选、可及、可达。

四、关于鼓励发展农业康养品牌,探索规范化、可持续、可复制的农业康养产业发展道路的建议

目前新区已将推进农村产业及康养旅游等内容纳入区乡村振兴“十四五”发展规划内容,明确提出要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功能。将新场-大团-宣桥板块作为中部乡村振兴示范带主要农业产业区和农业旅游重点区域,着力发展品牌农业以及乡村休闲产业。依托新场古镇等,承接张江科学城、国际旅游度假区溢出效应,大力发展农业休闲旅游、乡村旅游、乡村文创、康养、民宿等融合发展业态。同时提出要大力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城乡发要素双向流动,更好为农村农业赋能。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按照区委、区政府部署,大力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着力推动养老服务均衡化、便捷化、优质化、可持续发展,持续优化完善“大城养老”浦东样板。以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构建更具活力的养老服务发展格局,不断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一方面挖掘乡村内在潜力,整合辖区资源,健全养老服务网络;另一方面有序引导社会参与,丰富养老市场,提升服务能级,稳步提升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感谢贵委对养老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上海市浦东新区民政局

                                                                                                202358

 

 

通讯地址:成山路990301              邮编:200125

联系人:叶佩红                          电话:38583045


网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