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方案(2023-2025年)》的政策解读

索引号 发布机构 知识产权局
公开类别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 2023-09-18

一、起草背景

为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带动引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整体提升,2022年7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启动第一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遴选工作。在市知识产权局指导下,区知识产权局积极开展申报工作,并以区政府名义正式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申请。2023年4月26日,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确定第一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地区)的通知》,浦东新区获批为第一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地区)之一。

目前,区知识产权局正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认真落实建设工作。根据《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方案》和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区知识产权局牵头起草《上海市浦东新区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方案》。起草期间,局党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起草工作情况,研究起草方案,编制任务清单及责任分工,明确建设目标、主要措施、进度安排和组织保障,在上海市知识产权局指导下,确定省级层面支持政策清单,并由区领导带队到国家知识产权局汇报方案编制情况。经多次书面征求区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及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和专家论证,并根据市知识产权局和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意见建议修改完善,形成《建设方案(草案)》。  

二、《建设方案》的总体考虑和基本框架

《建设方案》总体考虑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 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精神,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不断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持续优化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打造改革创新引领、法治保障完备、对标国际标准、多元协同高效的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

《建设方案》由正文和两个附件组成。其中,正文包括建设目标、主要措施、改革创新成果、进度安排和组织保障五个部分。主要措施从工作整体部署、法治保障、综合治理、全链条保护、国家安全等五个方面具体提出了建设期内的主要任务。改革创新成果提出了建立高标准对标国际规则优选地、高质量创新成果培育引导区、高效能保护模范区、高起点引培专业人才集聚区、高水平优化营商环境的样板区等五大改革创新举措。组织保障明确了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资金保障、强化监督考核、加大宣传引导四方面保障举措。

三、示范区建设主要目标和主要措施

总体建设目标是打造改革创新引领、法治保障完备、对标国际标准、多元协同高效的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具体指标包括13个定量指标,覆盖全链条保护各环节。

主要措施包括:1、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整体部署。比如,建立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研究;将保护示范区建设纳入区政府重点督查任务事项,加强推进落实情况考核2、树立知识产权法治建设的标杆。主要包括完善立法保障,推动法治创新;聚焦数据知识产权、商业秘密保护等重点领域创新突破3、争当知识产权治理的样板。构建运行顺畅的协同保护机制,构筑浦东“四轮驱动”知识产权保护格局,建立健全“五大衔接机制”;构建功能完善的平台支撑体系,建设开放共享、内外联动的知识产权保护平台集群,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构建高效便捷的多元解纷模式;构建科学精准的监管监测机制。4、打造知识产权保护的高地。支持创新主体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会展领域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商贸流通领域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项行动、旅游度假区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5、维护知识产权领域国家安全利益。支持创新主体高水平“走出去”和高质量“引进来”;深化对外合作交流。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