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住宅小区综合监管工作规定》政策解读

索引号 发布机构 综合执法局
公开类别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 2023-07-18

《浦东新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住宅小区综合监管工作规定》政策解读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住宅小区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有效贯彻落实《上海市浦东新区推进住宅小区综合治理创新若干规定》颁布实施,推进浦东新区住宅小区综合治理创新,提高住宅小区居住环境秩序,营造美丽、有序、和谐、宜居的高品质生活。浦东新区城管执法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之下,在市城管执法局的有力指导之下,始终坚持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按照“四个一”的总体构想(即制定一部综合监管工作规定,建立一套城管主导、多方参与的工作机制,开发一个智能监管应用场景,设计一套物业履职评价体系),通过强化法制引领、机制创新、特色治理、数字赋能等举措,初步建立了浦东新区住宅小区综合监管“1+2+3+4+N”的总体架构,全力打造全市住宅小区综合治理新名片。

一、提升社区治理效能

规定中明确了城管执法社区工作室的作用,强调其作为城管执法部门和社区群众信息互通、问题疏导、协调处置的平台,以提升社区群众对治理的感受度和满意度。通过一居(村)委一工作室的全覆盖,强调了城管执法与社区的密切关系,为建立和谐社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强化基层联动机制

规定进一步强调了基层联动机制的建设,通过联络员制度、信息公示、定期走访等措施,实现了城管执法人员与社区、居民之间的紧密联系。此外,规范了城管执法部门与街道、镇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的协同工作,通过联勤联动等方式,推进小区治理工作,有效解决小区难题顽症。

三、引入分类分级检查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管理住宅小区,规定中引入了分类分级检查机制,明确了检查对象和检查方式。特别是对物业服务企业的日常服务管理工作进行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有助于提高物业服务质量,推动物业行业规范发展。

四、强调装修申报登记机制

为规范小区内的装修行为,规定中建立了物业装修申报登记机制。这一机制不仅要求物业服务企业对小区内的装修行为进行申报登记,还明确了街道、镇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的监管责任。通过这一措施,旨在解决小区装修中的违法问题,确保居民生活环境的质量。

五、加强责任追究和绩效考核

规定中强调了责任追究的原则,对未落实好主体责任的个人或部门进行约谈,并明确了小区综合监管工作纳入对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的年度绩效考核。这将进一步激励基层行政执法机构切实履行职责,提高工作效能。

六、明确执法工作规范

人员素质与执法资格、法治思想贯彻、智能化与数字化应用、着装标准4个方面,对城管执法人员在小区治理中的工作要求、规范作了进一步明确。

七、探索小区数字化监管

为确保小区综合监管机制运行顺畅,通过运用数字化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工作成效。积极对接市级业务主管部门源头数据资源,规范及标准化小区住宅基础数据,开发 “一台、四端”,方便物业、居委、居民、城管等各方使用。通过这一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小区综合治理的效能。

八、构建监督评价体系

通过建立第三方测评与公众评价,强化结果应用,严格评价纪律,确保小区综合监管机制运行顺畅,对于各类问题及时调整。

《浦东新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住宅小区综合监管工作规定》的出台,为城市治理提供了一份系统而有力的指南。通过强化城管与社区、物业服务企业与行政管理部门的合作,建立了一套全面而系统的小区综合监管工作体系。重点关注城市管理与社区治理、物业服务和装修管理等方面,通过信息互通、责任分工公众参与、规范执法、科技驱动、责任落实,旨在推动小区治理水平的提高。政策注重规范、创新和协同,强调全员参与,形成了多方协作、高效监管的工作机制,提升社区治理水平,为打造打造干净、安全、有序的城市提供了有力支持。

 政策原文链接:

https://www.pudong.gov.cn/zwgk/qtzcxwj-cgzfjzcwj/2023/300/319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