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浦东新区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政策解读
索引号 | 发布机构 | 科经委 | |
公开类别 | 主动公开 | 发布时间 | 2023-07-13 |
关于《浦东新区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政策解读
一、《方案》制定的总体考虑是什么?
当前,汽车工业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已成为汽车、人工智能、信息通信等多领域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引领科技创新、助推产业升级、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和上海市加快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工信部、公安部积极推动L3、L4级自动驾驶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上海市相关委办先后围绕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智能终端发展、示范运营、高精度地图管理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持续完善上海智能网联汽车政策环境。浦东新区充分利用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立法优势,积极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立法工作,为浦东新区推进智能网联汽车领先发展带来契机。
《方案》的制定牢牢把握三个关键词:变革、创新、引领。一是变革。当前,汽车正在由传统燃油车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换。今年的上海车展,我国自主品牌的智能新能源车型完全占主导地位,迎来了历史性的高光时刻。二是创新。改革创新是国家交给浦东的历史重任,依托科技创新策源优势,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是助推浦东汽车产业加速变革,实现多产业协同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要地。三是引领。浦东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引领区,汽车产业基础雄厚,撑起了上海汽车产业的近“半壁江山”,理应全力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引领区,助力上海建设世界级的汽车产业集群。
二、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基于宏观背景和最新形势,《方案》提出,充分发挥浦东科技创新策源、制度型开放的战略优势,立足浦东在汽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信息通信等领域的产业优势基础,在技术攻关协同化、产业培育生态化、商业应用规模化、政策环境友好化、支撑保障体系化等方面持续创新引领,全面提升浦东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能级,实现汽车产业平稳转型升级。
特别强调要坚持五个“化”:技术攻关协同化、产业培育生态化、商业应用规模化、政策环境友好化、支撑保障体系化。一是技术方面,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涉及多个领域和行业,关键技术、核心产品的研发,需要跨行业、多主体协同攻关。二是产业方面,智能网联汽车正加速驱动传统汽车由单一封闭的线性产业链加速向多主体协同融合的产业生态演进。三是应用方面,“十四五”时期更加强调智能网联汽车的规模化、商业化应用落地,L2级智能网联汽车已经迈入大规模量产时代,L3级及以上也在特定场景加速探索商业化应用。四是支撑方面,智能网联汽车要实现规模化、商业化落地应用,离不开政策法规、配套基础设施、行业服务平台等体系化的保障。
三、《方案》设定了哪些行动目标?
《方案》提出,到2025年,将浦东新区初步建设成为世界级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引领区。一是产业规模稳步增长。2025年浦东汽车制造业产值将达4800亿元以上。整车产量2025年将突破130万辆,支撑浦东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达到3500亿元。二是技术创新突破引领。车载计算芯片、车载操作系统、智能计算平台等关键技术攻关取得显著进展。智能网联汽车复杂环境感知、跨域融合域控制器、线控执行系统等关键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三是产业主体加速集聚。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国内外优秀企业达15家,规上企业数量达150家,产业生态链企业突破4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20家,各类创新平台达到25家。四是示范应用规模落地。打造无人化法制保障到位、细分领域广泛覆盖的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场景,应用车辆规模突破500辆。
四、《方案》在关键技术攻关、产业体系构建、应用落地方面有哪些举措?
《方案》提出,一是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攻关。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建设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布局关键领域企业研发平台,布局一批覆盖智能网联汽车全产业链的企业研发平台。组建浦东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合体。二是构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生态。重点支持和服务好上汽乘用车、上汽通用、特斯拉、智己汽车等整机项目。提升关键零部件配套能力,鼓励支持建设车规级芯片生产线。加快浦东金谷智能终端基地、金桥5G产业生态园、张江机器人谷等特色产业园区建设,规划建设浦东自动驾驶产业园和浦东汽车电子特色产业园。三是推进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应用落地。扩大测试道路开放区域,按照“拓走廊、连片区”思路,分阶段有序扩大开放测试道路范围。拓展多场景规模化应用。重点打造智能出租、智能重卡、智能公交、智能环卫自主泊车等典型应用场景,布局一批无人驾驶装备应用场景,推动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落地。
五、《意见》有哪些基础支撑和保障举措?
一是加快智能网联汽车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开放测试道路的智能化改造,推进智能化路侧设备的规模化、标准化部署,探索智能化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运维新模式。建设浦东新区智能网联汽车基础平台,支持建设浦东新区智能网联汽车监管、车路协同云控、智能网联汽车大数据、示范区运营管理等平台。二是完善浦东立法配套制度体系。制定无人驾驶装备管理措施及实施细则,推动无人驾驶装备及功能型无人车的产品标准和测试标准制定,扩大应用范围和场景,推进规模化运营。三是相关保障机制。从组织机制、产业政策、金融资本、数据和网络安全、行业宣传交流等方面加强保障。建立“浦东新区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用足用好自贸区专项、产业高质量专项、科技发展基金产学研专项资金政策。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