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核心承载区“十四五”规划解读

索引号 SY3589197080202100100 发布机构 文体旅游局(文物局、新闻办)
公开类别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 2021-11-10

十三五 时期宣传思想文化发展硕果累累,城市软实力扎实提升,为浦东肩负国家新使命、踏上新征程奠定良好基础。主要表现在: 高水平策划 在国家战略的引领下 —— 浦东开发开放 30 周年主题展 ,高质量开展 30 周年系列大型庆祝活动,圆满完成庆祝浦东开发开放 30 周年重大任务;聚焦改革开放 40 周年、浦东开发开放 30 周年等重大主题,全方位、多角度、矩阵式传播浦东开发开放成就,多次创造新闻宣传 浦东时间 ;成功复评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区,构建文明创建长效机制,城区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树典型立榜样,徐敏获全国 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称号, 10 人荣登中国好人榜、 3 人获评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落实 文化东进 战略,推进上海图书馆东馆、上海博物馆东馆、上海大歌剧院等重大地标建设;首创打造公共文化空间创新设计大赛、公共文化采购大会等品牌,推出交响乐《浦东交响》、电视剧《大浦东》、报告文学《浦东史诗》、琵琶组曲《乐鸣东方》等原创精品,浦东籍运动员实现中国自行车奥运会项目金牌零的突破,群众满意度、幸福感大幅跃升;文化产业发展能级跨越提升,实现逆势上扬,首次突破千亿元,成为浦东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迈向“十四五”,发力前行, 发展目标是 :经过五年努力,基本建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的 浦东样本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典范城区,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重要窗口,国际化和大众化并进的公共服务高品质供给标杆,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创新活力的产业高质量发展高地,率先上海、垂范全国的文体旅融合创新发展最佳实践区。

围绕发展目标,提出了 20 项主要指标: 反映新思想学习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数量指标;反映精神文明建设的全区志愿者注册人数占常住人口比率、市级及以上文明村镇占比等 5 项指标;反映公共服务供给的全区常住人口人均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等 6 项指标;反映文体旅产业发展的驻场品牌演出场次数占全市场次比重、网络文学产业年均增长速度、年接待游客量以及文化、体育、旅游产业营收等 8 项指标。

围绕发展目标,提出了 5 个方面主要任务措施:

一是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加强理论武装,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区,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内涵建设,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高新闻舆论引导传播能级;积极打造优秀原创文艺作品,提升文化软实力。

二是加强前瞻布局,构建文体旅融合发展空间。 以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做强 五个中心 核心区功能为目标,立足国际文化大都市核心功能打造,集聚文体旅资源,积极营造生活、生态、生产互融的文化氛围,激发城市文化创新活力,力争形成 一核一轴两带多圈 的发展新格局。

三是着力提质增效,树立公共服务高品质供给标杆。 推进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网络体系建设,营造多元共建格局;完善公共文体旅游服务和管理机制,提升公共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育和优秀运动员队伍建设,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统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资源,创新非遗保护开发路径,以科技创新赋能文物保护。

四是做强创新引擎,打造产业高峰集聚效应。 对接上海 两中心、两之都、两高地 建设目标,围绕电竞游戏、演艺、影视、艺术品、数字文化、创意设计等领域,构建凸显浦东优势的现代文创产业体系,增强文创产业核心竞争力 ;发挥前滩、国际旅游度假区、临港新片区等区域优势,完善体育产业布局,促进体育产业实现突破发展;聚焦国际旅游度假区、临港新片区、陆家嘴、世博前滩等重点区域做深产业功能,丰富全域旅游产品供给,营造规范有序旅游市场,促进游客在浦东多留一天、多住一晚。

五是推进更高水平开放,提升城市文化国际影响力 增强文化资源配置能力,打造世界级节展赛事品牌,做亮文化品牌标志性区域,全力展现文化品牌标识度;推动长三角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搭建长三角产业协同发展平台,更好发挥龙头辐射作用;做强对外文化贸易,增创文化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

相关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