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在全国率先推出多项促进知识产权运用创新举措,来看解读

索引号 发布机构 区政府
公开类别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 2025-03-31

一、为什么要制定《浦东新区促进知识产权运用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

答:一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提出“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国务院办公厅《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加强地方知识产权综合立法,一体推进专利保护和运用”,以及推动专利产业化、培育知识产权要素市场等一系列行动措施。浦东新区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知识产权“四合一”综合管理体制改革,充分运用浦东法治保障授权的优势,制定和实施促进知识产权运用的管理措施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的迫切需要。 

另一方面,浦东新区“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已经较为完善,但是在知识产权运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知识产权在区域产业和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度尚未充分显现。通过制定《浦东新区促进知识产权运用若干规定》,有利于探索知识产权激励创新、促进运用的新模式和新路径,构建更加全面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体系,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二、《若干规定》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规定》共计十六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一般性规定明确目的和依据、适用范围、基本原则和部门职责。(第一条至第四条)

(二)明确知识产权促进运用制度机制。一是要求加强科创板拟上市企业知识产权服务站建设。二是要求建立健全以知识产权为基础的潜力企业发现机制。三是要求建立健全专利导航制度,建设区知识产权综合运营平台,支持组建产业知识产权创新联合体和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第五条至第七条)

(三)明确主要类型知识产权促进运用要求。一是要求推动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实施和专利标准化建设。二是求加强浦东国家版权创新发展基地和自贸区版权服务中心建设,推动版权产业发展。三是要求制定发布区重点商标保护名录,鼓励企业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和商标国际注册,完善地理标志挖掘和培育机制。(第八条至第十条)

(四)明确职务发明转化运用制度。一是加强职务发明资产管理,鼓励高校、科研和医疗卫生机构建立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制度,明确建立专利弃权公示拍卖制度。二是明确建立专利公开实施制度,要求三年内无正当理由未实施的特定专利成果纳入公开实施清单。三是明确高校、科研和医疗卫生机构的发明人或者设计人获得职务发明专利的使用权后,可以用专利使用权作价入股。(第十一条至第十三条)

(五)明确金融支持和对外开放举措。一是要求通过贴息、完善信用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降低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成本和风险,鼓励企业通过开展知识产权资产评估提升融资增信能力,通过完善知识产权保险补贴机制鼓励权利人对重要专利、商标、版权投保。二是鼓励境外高水平知识产权代理等服务机构在本区设立代表机构或者分支机构,为其提供便利支持。第十四条、第十五条

三、《若干规定》有哪些创新点?

(一)强化科创板拟上市企业知识产权服务站建设

服务站建设是中央《引领区意见》部署给浦东的重大任务,202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建立高水平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若干规定》提出服务站为拟上市企业提供知识产权问询辅导、评估评价等服务。《规定》对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进行“双拓展”,一是对象上,将其他科创企业纳入服务范围;二是内容上,增加了近年来探索的新业务,包括企业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指导、知识产权纠纷应对等,着力打造全生命周期一站式服务体系,助力科创企业创新发展。

(二)创设职务发明弃权公示拍卖程序

为了降低国有资产减值、流失的风险,并提升受到财政资金支持的知识产权成果的运用转化率,创新提出使用区财政性资金设立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所持有的专利,在声明放弃专利权或者停止续交专利年费前,明确要求进行公示并进入公开拍卖程序。通过市场机制确定知识产权成果的真实价值,并吸引更多有实力的买家参与竞拍,以确保专利资源的透明处置和最大化利用。

(三)明确专利使用权再许可方式投资入股

赋权改革背景下,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或者设计人较易获得专利的使用、投资等权利,但发明人或者设计人能否以自己名义用使用权投资入股设立公司,相关操作规定不明确。实际上,专利使用权符合《公司法》规定非货币财产出资的条件。《规定》明确可以用获得的专利使用权作价入股,同时将实施范围限定在高校、科研和医疗卫生机构的职务发明人,能够拓宽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同时又有效控制风险,有利于吸引更多优秀职务发明成果在浦东落地转化。

(四)建立基于知识产权发现潜力企业机制

企业在技术突破、产品成熟时伴随着知识产权的快速增长,通过分析总结优质企业成长中的共性特征,形成潜力企业知识产权评价指标体系,经对公开专利数据和科技情报等信息进行检索分析,筛选出重点关注的潜力企业名单,并纳入跟踪视野。根据企业所处行业、发展阶段匹配所需的相关服务资源,推动优质企业的梯度培育。

(五)建立专利公开实施制度

一些财政科研项目专利由于缺乏有效的转化机制而长期处于闲置状态,《规定》推动职务科技成果加速转化,要求将自授权公告之日起满三年无正当理由未实施的高校院所利用区财政性资金设立的科技项目所形成的专利成果纳入公开实施清单,并明确实施的方式和费用标准。公开实施清单将在区知识产权综合运营平台上统一发布,有实施意愿的单位或者个人可向平台提出,符合实施条件的即可实施。此外,规定其他专利经申请也可以纳入公开实施清单,进一步扩大该项制度的受益面。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