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评议、集众策、聚共识”,积极推进标准化菜市场升级改造工作
索引号 | 发布机构 | 商务委(粮食物资局、航运办) | |
公开类别 | 主动公开 | 发布时间 | 2024-08-12 |
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近日,浦东新区商务委开展标准化菜市场升级改造“开门办实事”主题活动,邀请相关部门和各界公众代表赴菜场现场走访,谈感受、讲问题、提建议。
截至目前,今年浦东已完成25家标准化菜市场升级改造,提前完成全年任务,有望超额完成。
“家门口”小菜场大变样
走进金杨新村街道的浦商邻里荟香山店,令人眼前一亮。
过道宽敞通透,地面清洁干爽,分区标识被做成雅致的灯箱悬挂市场上方;市场入口处的电子大屏,滚动显示当日最新菜价、优惠折扣、食品安全检测情况等,让交易信息变得更加透明;每个摊位都有一台AI智能识别秤,放上商品自动进行图像识别、计算重量和价格,早晚高峰可以大大提高结算效率……新一轮标准化菜市场升级改造,让这家建于2004年的传统菜场在今年焕然一新。
区商务委、区市场监管局、区财政局、金杨新村街道、洋泾街道、南码头路街道、川沙新镇、周浦镇、康桥镇等相关部门以及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新闻媒体、菜市场经营户、居民等公众代表边走边看、边听边议。
区人大代表、金杨新村街道金台路第三居委会书记徐敏告诉记者,香山店并不是距离自己工作居民区最近的菜场,但很多居民愿意跑更远的路来采买。“环境大变样,让人很想进来看一看。改造之后品类多了,大家可以一次性买上两三天的菜,还把修理、缝补、理发集中到一起,开了独立门面。”徐敏说,便民服务让老年人方便地解决生活小事,既有烟火气又有人情味。
深度融入“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浦东拥有菜市场196家,数量约占全市1/4。近年来,一批又一批老旧菜场旧貌换新颜,不仅硬件设施迭代升级,让百姓买得更舒心、更放心、更开心,还立足属地居民实际需求,将菜场变成丰富“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重要场景。
让“小菜篮”拎出“幸福感”
环境优化、功能完善、数字赋能……新一轮升级改造让传统菜场再焕生机,带动菜市场经营和管理联动共赢。
“改造前的摊位灯光暗,特别到了夏天又闷又热。现在整个菜场干净整洁、灯光明亮,还有空调开放,顾客待的时间长了、买得多了,对我们的生意大有帮助。”一位市场经营户道出菜场升级改造背后的良性循环。
浦东将继续结合薄弱菜场“三年改造提升计划”,实现菜市场标准化率100%,全区力争100家菜市场实行智慧化管理。区属企业浦商集团在去年运营73家菜市场的基础上,通过新建、与街镇合作等形式,预计在今年实现运营85家菜市场。
菜市场还可以在哪些方面发力提升,公众代表们热情建言献策。区政协委员、浦东人民医院临床学院副院长王永兵认为,菜市场不仅满足生活所需,也建构着熟人社会的亲近感,他期待菜场可以成为“寄托乡愁”的地方:“比如把浦东大圆子这样的传统特色带进菜场,把周边有口皆碑的小店引入菜场,像集市一样热闹。”
新区商务委将充分吸取此次“开门办实事”积累的社会各界意见和先进做法经验,立足“广评议、集众策、聚共识”,继续会同浦商集团、属地街镇合力推进菜市场升级改造工作,并做好明后年项目调研和储备,彰显菜市场的便民、利民、惠民作用,让“小菜篮”拎出“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