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科2014年度工作总结
索引号 | XD5300000-2015-058 | 发布机构 | 陆家嘴街道 |
公开类别 | 主动公开 | 发布时间 | 2015-02-12 |
2014年,我们在社区(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下,在上级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围绕建设“五个陆家嘴”的目标,紧扣街道年度重点工作,充分发挥劳动条线在落实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政策,加强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能作用,完善基础、强化管理,创新进取,提升服务水平,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圆满完成科室的年度计划,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考核指标。
现将2014年工作作一回顾总结。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
一
)就业方面
1、登记失业人数:2412人(指标数为控制在2750人以内);当年就业人数10043人;举办促进就业培训班7 期,248人参加培训;举办大型招聘会1场,中小型及专场招聘会19场(参加面试369人,通过初试为145人)。
2、认定的就业困难人员149人全部推荐上岗,安置率为100%。
3、216名上海市重点青年启航人员就业率40.7%(指标数为30%);240名街道重点就业服务对象就业率66.7%(年度目标值为30%)。
4、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安置率100%;有就业愿望的应届毕业生在岗率达到96.23%。
5、职业介绍推荐成功就业221人(新区年度考核指标为182人),其中,职介窗口将46名情况特殊、经常闹访、安置难度极大的特殊人员推荐并安置上岗(其中有部分人员是经过多次推荐才实现就业);当年推荐6名残疾人上岗就业。参加就业导航快线体验室体验67人,个性化职业指导21人,其中专家坐堂个性化指导 11人。
6、青年职业见习基地吸纳67名青年参加见习,其中19名青年已成功就业。
7、参加职业技能培训711人(指标数为647人)。
(
二
)创业方面
扶持创业:69家(指标数为63人);创业带动就业:340人(指标数为336人);开业贷款放贷目标数:9家(指标数为9家);创业培训:23人(指标数20人);成功推荐创业见习学员:6人(指标数6人);开业能力测评:60人(指标数60人)。
(
三
)社会保障方面
1、办理居民医保参保2897人;办理社区市民医疗帮困参保1084人。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940人,二胎审批(包括再生育)304人;独生子女奖励费901人;申请一次性计划生育奖励费1477人;退休人员医疗互助保障5291人;办理职工住院医疗互助保障1567人;计划生育特别扶助补助493人,新生儿落户证明:357人。
2、办理、发放社保卡(包括学籍卡、儿童卡)989人;居住证发放3027人、续卡1222人;受理临时居住证业务92人;敬老卡业务2174人(包括新办689人、续卡1485人);实有人口登记67人。
3、调解成功劳动人事争议52起,涉及124人、金额24.9万元;处置平息突发群体矛盾4起,涉及199人、金额167.4万元;举办劳动保障政策培训讲座7次,小型互动座谈活动2次,劳动保障专家现场接待咨询20次,接待单位21家。
(四)住房保障工作
1、年度接待廉租房政策咨询的居民1361户次。
2、受理廉租房申请84户;完成24户廉租房家庭实物配租选房;对400户廉租房家庭进行实物配租意愿征询的家庭。
3、第五批经适房接受咨询1971户,基本符合发表 649户,收件、录入经适房管理系统141户,目前此项工作仍在进行中。
(五)其它
涉及民政类事项的指标完成数据,在此不作重复说明。
二、主要工作情况
(一)
规范服务标准
,
打造一流员工队伍
继续以优质服务窗口建设为抓手,营造优质服务环境,员工牢固树立“让群众方便、让群众满意、让群众放心”的服务宗旨,未发生一起有责投诉。今年,一方面新出台政策较多,另一方面市区下移的新业务较多,这二方面叠加,不仅业务受理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而且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峰谷”现象频现,现有工作模式受到冲击。为适应新情况,我们一方面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全面提升员工业务素质;另一方面我们积极开展岗位多面手培养工作,倡导一岗多能,社保卡受理窗口一半工作人员已能从事综合窗口受理业务,后台工作人员能适应A、B角角色的人数不断增加。全年我们对16名工作人员进行轮岗(其中6人跨部门、10人部门内调整)。这些举措,为推行“潮汐式”工作模式,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潮汐式”工作模式下,我们根据人流量变化,动态增减特定业务窗口数,以“削峰填谷”的办法平衡人流量,在确保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基本上做到“受理量增加,人员编制不增”,工作效能得到全面提升。
(二)
调动各方力量,促进就业有序推进
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的新要求,我们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促进就业工作,加强指导合作,建立业务指导和项目合作关系,形成就业服务主体的多元化。
1、“创建充分就业家园”活动在各居民区扎实推进。各居民区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开展活动,“促进就业、人人有责”的理念已为社工广泛接受,尤其可喜的是居民区主动与就业服务部联系、沟通的越来越多,通过二个层面的互动、联手,一批就业困难人员被成功推荐上岗,就业促保障、维护稳定的作用得到有效体现。
2、加强联动,增强工作聚合力。居民区、就业服务部二个层面的就业服务工作有分有合,加强联动,通过压缩二个层面间的空隙,实现无缝对接,有效提升了工作成效。年初我们全面起动就业务部工作人员联系居民区制度,每位工作人员对口联系5-6个居民区,定期了解居民区就业服务工作情况,发展问题及时跟进指导,掌握的资源信息(特别是岗位信息)及时传达,用“渗透式”的指导方式,实现共同的工作目标。这一举措在有效提升工作成效的同时,也受到居民区的充分认可。
3、主动出击,加强指导,工作成效明显。随着促进就业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有就业愿望的社区失无业人员基本上都能实业就业,目前遇到的困难就是存量的长期失无业人员,就业愿望淡薄,就业服务工作难以开展。今年我们加大了这方面工作的力度,采取集中力量,主动出击,加强指导的工作方式,开展就业服务工作。每个居民区在存量失无业人员中,选定3%的人员,汇总共计240名失无业人员,做为街道重点就业服务对象,劳动保障干部克服服务对象上门服务不愿见面、电话不肯接听的困难,采取各种方式,千方百计与服务对象当面沟通,同时就业服务部积极开拓、提供岗位,取得了初步成效。截止10月底,已有160名重点就业服务对象成功就业,就业率达到66.7%,远超年度30%就业率的目标值。
4、积极探索,丰富手段,努力突破工作瓶颈。针对存量失无业人员的工作难点,我们还积极探索,开拓就业服务新路。一是引入社区工作青年职业见习新机制,每个居民区设定一个见习岗位,由居民区自主选择对象(以重点启航人员,以及有就业愿望但就业信心不足的青年为主),经街道劳动部门审核后安排到居民区见习,各居民区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居民区书记主任亲自担任见习点负责人,制订带教计划,分别跟随各条线社工工作,经一段时间的见习,参加见习的67名青年,已经有19位成功就业,其他尚未就业的青年,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在见习青年座谈会上,纷纷表示在见习的同时,正积极求职,并对成功就业充满信心。二是设立“就业导航快线”体验室,充分利用“就业导航快线”这一促进就业的有效手段,由居民区劳动保障干部在开展就业服务、职业指导的同时,鼓励失无业青年到体验室参加“就业导航快线”体验,并在体验后由职业指导员进行点评,指出存在问题,给予指导建议。三是成立“个性化职业指导室”,邀请企业人事经理、职业指导专家、居民区老书记定时坐堂,对一些特定对象进行“一对一”个性化职业指导,尽管启步阶段困难较大,但我们充满信心,这一模式对打开长期失业青年的心门,树立他们的就业信心一定会取得成效。四是做强职业技能培训,充分发挥技能培训在人力资源、岗位资源匹配方面的桥梁作用。三个环节互相依托,形成就业服务工作的良性循环体系,帮助更多社区内失无业人员走上就业岗位。我们已与一家物业公司、一家专业培训机构达成合作意向,组织定向培训班,开展技术岗位人员的培训、就业合作,目前已有18名社区青年报名参加培训,即将开班,用工单位承诺只要参加培训的青年通过培训取得合格证书,企业即予录用。我们希望这种新模式的探索能够取得成功,从而走出培训与就业相结合的促进就业新路。
5、促进“重点启航人员”就业工作成效明显。今年新区核定本街道“重点启航人员”(35岁以下、失业一年以上的青年)人数较多,要完成“重点启航人员”30%的就业率压力非常大,为积极帮助这些人员实现就业,我们在充分运用已有各项有效手段的同时,加大“一对一”定向突破的力度,就业服务部门与居民区形成合力,加大针对这类人员比较有效的专场招聘会频次,岗位开发人员积极走访用工单位,开发了一批较受欢迎的岗位。多措并举,有效地促进了“重点启航人员”成功就业,确保年度考核指标顺利完成。
6、特殊人员就业安置工作在继续在困难中前行。由于客观原因,特殊人员就业安置非常困难,再加上社区公益性“四保”岗位清理,部分属“非岗”的人员被退回社区,更是加剧了矛盾。这些人员由于没有了生活保障,上访、闹访不断,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面对困境,我们竭尽全力多方协调,通过个案的逐个解决,截止10月底,共安置特殊就业困难人员46人。由于就业后有了生活保障,闹访现象减少,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稳定,也减轻了相关部门的压力。
7、按时按质完成市区下达的公益性劳动组织专项检查工作以及社区公益性四保劳动组织撤并工作。在时间紧、工作量大、情况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对“非岗”现象进行了清理,在街道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下,街道下属单位中存在的“非岗”人员全部清退,社区四保劳动组织中的“非岗”人员,借助新区社区四保公益性劳动组织撤并的良机,全部予以清退。在社区四保公益性劳动组织撤并工作中,我们克服二个市场化运作的组织由于涉及核心利益,因而抵触情绪激烈的的困难,一方面耐心做好二个组织负责人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主动与有关用工单位联系沟通,宣传政策,并且做好工作预案,至10月底已顺利完全社区四保公益性劳动组织的撤并工作,原先三个组织归并为由街道直管的一个组织,所有从业人员平稳过渡,未发生一起因撤并失去岗位而引发的矛盾。
(
三
)
着力
监管
并举
,营造和谐
的
劳动关系
街道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从基础着手,强化预防机制、着力监管并举、落实“三员”责任,努力营造和谐的劳动关系,维护社区的稳定。
1、加强劳动监督检查力度。监察协管队员们依托劳动监察网格化管理,围绕管理目标,落实监管任务,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发挥了“一岗两责”(协管员岗位,宣传员、调解员的职责)的作用。
2、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理劳资矛盾。制定突发群体性矛盾处置预案,注重在重大节日和特定时间对重点单位的监督检查和协调沟通,加强劳动纠纷调解,加强对重点现象的防范和预警,及时介入矛盾的化解,避免激化。
3、坚持开展政企合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为用工单位提供政策咨询、培训讲座、矛盾化解指导等服务。今年在重要时间节点,监管责任区域内没有发生因劳资纠纷而引发的矛盾,受理案件数同比明显下降。
陆家嘴街道劳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