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桥街道关于推进“三口一视界”建设的实施意见

索引号 SY-310115-2022-00731 发布机构 塘桥街道
公开类别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 2021-04-29


 

为深入推进为民服务, 深化 “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 ,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塘桥街道聚焦横向50米、纵深100米小区主出入口这一居民每日必经地治理要素集中地,探索推进50米视界”建设, 打造“安全守护的关口”“社区服务的端口”和“文明示范的窗口”(以下简称“ 三口一视界” ),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统筹力、组织力、创造力坚持为民服务, 围绕“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指导思想,把提升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各项为民服务做到居民群众的心坎上。 坚持系统集成,将推进“三口一视界”建设与街道各项工作一体谋划、一体推进,把管理服务要素注入到“三口一视界”的功能中,提升工作成效。坚持常态长效,全面总结疫情防控工作经验,平战结合推进社区治理常态长效,为社区治理精细化贡献塘桥经验、形成塘桥样板。

二、工作目标与工作任务

(一)安全守护的关口

     通过深化落实疫情防控楼组包干工作机制,做好群防群治、社区平安等工作,打造“安全守护的关口”,形成“50 视界”的“第一道防线”。

1.深化物业标准化建设,着力打造“五个一”。 即一个规范(上海市住宅物业保安人员行业规范)、一个标准(小区机动车停放收费标准)、一块铭牌(浦东新区物业管理铭牌)、一块公示栏(公示内容包括:物业管理公司营业执照,小区物业经理姓名、电话、照片,房屋维修物业服务、违章搭建举报、水、气、电等便民电话)、一个微型消防站(门卫室条件具备应设置微型消防站)。

    2.深化社区平安建设,着力筑牢“三张网”。一是门岗守护网。 继续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守住门”各项工作,组织协调物业、门卫落实好值班值守、测温登记、人员排查、车辆管理、应急处置、防疫知识宣传等各项职责,抓实抓细人员问询、测温登记、查验健康码等工作,确保第一时间掌握并上报重点 地区及境外 回沪人员信息、有无异常情况等,切实守牢“小区门”。二是群防群治网。深化落实疫情防控楼组包干工作机制,形成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强大合力。发挥“守望家园群”、护楼队、党员先锋队等作用,做到信息互通、全面盯防、不留死角,引导居民切实管好自家楼、守好自家门。三是安全保障网。强化科技赋能社区治理,加大智慧小区和门卫智能化建设力度,增设视频监控、智能门禁、车闸道闸技防设施,整合居民区、街道部门、行政执法力量,形成 联勤联动管理闭环,第一时间发现和化解各类安全隐患。

(二)社区服务的端口

     通过将“家门口”服务主动延伸至小区主出入口 ,让主动服务、暖心服务更加可达、可得、可及,打造“社区服务的端口”, 形成“50 视界”的家门口服务“第一延伸点”。

1.在硬件建设上,统一设置“十个一”。 即一条温馨服务用语、一张接待服务台、一张排片表、一个公告栏、一个政策窗、一面回音壁、一面微心愿墙、一个便民工具箱、一个资料架、一个互助通等便民服务设施,将更亲近、更便利、更高效的服务,延伸到离居民最近的地方。

2.在软件服务上,建立完善“四项机制”。 即建立“3+X”的接待服务机制,“3”是指居民区两委、物业、业委会成员轮值,“X 是指社区志愿者、社区单位、职能部门等,每天早晚高峰时段,安排 居民区社工、志愿者、物业、业委会等多元主体值班接待机制,提高各类服务群体在居民身边的能见度和在居民心中的认可度;建立有声无声、便民惠民服务机制,做到随手取、随口问、随时办;建立“居民点单、政府送菜”的服务 机制,通过意见征询,做到服务项目由居民自己选择,街道职能部门按需配送,推动重心下移、职能下沉;建立政策宣传、预约服务、活动发布等信息告知机制,做到便民服务进一步延伸,精准对接“家门口”服务。

3.在功能设置上,着重体现“八大功能”。一是物业服务。 要合理设置保安生活区、工作区和服务区,为保安师傅提供温馨服务场所,加强疫情新常态下人员、车辆登记测温和人员、车辆盘查工作,确保小区安全规范有序。二是接待功能,每天早晚高峰时间段(上午 8:00—9:00,下午17:00—18:00)安排专人轮流排班接待,其余时间段通过巡查、走访小区,随时随地发现收集解决问题。 三是微心愿。通过设立“心愿墙”,收集居民走过路过随口提出的小心愿、小梦想。四是志愿服务。通过扫码,让社区居民加入志愿者团队,方便大家随手做志愿。五是点评台。通过设立点评台,对小区里的好人好事进行正能量宣传,评选一周之星。通过扫码对物业保安、保绿、保洁、保修进行线上评价。六是线上线下互助通。把居民闲置不用的物品捐赠出来,进行线上线下交换,通过扫码,就能方便借用,提升闲置物品使用效率。七是微型消防站。将微型消防站从 “家门口”服务站前移到了门卫室,确保24小时有人值守,通过培训考核,确保有人会管理、有人会使用。八是便民共享厕所。 通过对厕所微改造,为走过路过居民提供如厕便民服务设施,解决城市如厕难问题。

(三)文明示范的窗口

围绕当前社区治理中存在的短板、弱项和顽症,以文明创建为契机,通过开展环境的整治提升和文明养成的提升,打造“文明示范的窗口”,形成“50 视界”第一风景线”

1.助力顽症痼疾整治。开展乱点的清除和短板弱项的整治,围绕楼道乱堆物、非机动车乱停放、小黑广告等城市“六乱”现象启动专项整治,做到专题研究,形成专项方案,组织专人专班推进。围绕地面、墙面等立体空间实施专项整治,着力解决地面不平、脏乱、损毁、物品乱堆放以及墙面不洁、乱涂乱贴等问题。

2.助力宣传氛围营造。在小区出入口统一设置 “五个一”,即一处微景观、一个电子屏、一组宣传栏、一块导示牌、一面公告墙,着重解决宣传牌、宣传画少、乱,导示牌、导示标志不明或缺失,宣传及信息发布相关元素有碍观瞻等问题, 提升文明 宣传的 显示度、亲和度、美观度

3.助力小区景观提升。充分发挥小区居民的积极性,组建群众自治团队,做到绿化养护有分工,定期开展美化环境整治活动。以自治金项目为抓手,灵活运用“怡东模式”或“微南模式”,打造体现小区特色的绿化自治项目,形成别具一格的小区景观。

4.助力文明行为养成。大力开展公益宣传,让志愿活动在这里展示,让公益项目在这里对接,让志愿者在这里招募,形成人人公益、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围绕烟蒂不落地文明养犬垃圾分类等开展大讨论,在此基础上形成文明公约使各小区门口成为传递文明、引领风尚,提升居民文明素养和社区文明程度的主阵地。

5.助力门卫规范改造。实施门卫室规范化建设,确保门岗工作区卫生整洁,物品摆放有序,环境温馨和谐。规范物业服务相关内容,做到物业服务信息统一上墙公示,方便群众知晓。强化门岗文明礼貌服务,确保物业保安衣着整洁、仪表得体、文明礼貌服务。

三、组织领导与职责分工

(一)组织领导

为加快推进“三口一视界”建设,街道将成立“三 口一视界 ”工作专班,强化推进,由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翁冬艳担任组长,成员由党建办、管理办、宣统文化办、自治办、平安办、房办等部门负责人及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组成。专项工作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社区自治办,负责日常工作协调推进。

(二)职责分工

党建办主要负责指导居民区借鉴楼组包干的工作经验,打造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楼组党建品牌项目。

管理办主要负责“50米视界”环境营造及周边环境秩序整治。

宣统文化办主要负责指导小区主出入口宣传氛围营造,宣传橱窗和电子屏安装,引导居民开展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

自治办主要负责“家门口”服务延伸点的功能布局优化、服务项目设置及指导有效运作。

平安办主要负责做好门卫室微型消防站建设,小区门口监控、技防相关工作,及时更新完善社区实有人口信息,推动基础信息数据在居民区的深度运用

房办主要负责督促指导物业公司落实行为规范、管理规范、服务规范。

各居民区党总支主要负责开展小区居民的服务需求提取、建设方案征询、服务项目统筹落地及 “家门口”服务延伸点的常态化运作。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

“三口一视界 ”专项工作组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统筹实施和指导推进。各成员单位要坚持科学统筹,既突出重点、形成声势,又把握节奏、保持力度,确保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各居民区要按照“一小区一方案”有序推进,加强经验总结,按照“成熟一个、推进一个”的原则,逐步形成住宅小区全覆盖的工作格局。

(二)畅通社情 民意, 汇集民心民智

要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在服务群众中着重体现互帮互助、共建共享,通过运用 “三会”机制广泛征集居民意见,切实做到服务项目的选择让群众说了算,服务项目的实施让群众全过程参与,服务项目的成效让群众评判,让居民在参与中提升认可度,在认可中提升感受度。

(三)推进社区共治, 实现共建共享

居民区党总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小区居民、驻区单位等主体的参与热情,切实推进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社区自治共治模式,做到群众意见不听取不实施,没有进行上下参与讨论确认不实施,基层居民区不认可不实施,确保服务项目和建设方案充分体现小区需求、居民意愿。

(四)全面总结经验,提升工作成效

“三口一视界”专项工作组将根据各小区的建设运行情况进行总结验收评估,推选出一批有亮点、有成效、群众满意并积极参与的创新案例和自治项目,通过比亮点、学先进、树标杆、评典型,形成创先争优、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塘桥街道党工委

塘桥街道办事处

                  2021年4月20




网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