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街道“花小康”康养联盟工作方案
索引号 | 发布机构 | 花木街道 | |
公开类别 | 主动公开 | 发布时间 | 2023-11-07 |
一、 总体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
花木街道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行政文化中心,地处陆家嘴金融城和张江科学城双城辉映的交汇点,是上海市首批确立的四个城市副中心之一。区域面积20.9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5.6万人,以“街管社区”模式下辖6大社区59个居委会、168个住宅小区。区政府行政机构、文化场馆、商务楼宇、园区、轨交枢纽、公园绿地等各类资源丰富,为社区发展持续不断注入活力。
今年5月开展全国健康社区国家试点建设以来,花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迅速响应,组成工作专班,全力保障创建工作。花木街道党工委深刻领会“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坚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把最优的服务送给人民”的理念,紧紧围绕街道中心工作——打造高品质生活的目标,对标对表评估标准,不断夯实花木帮扶底图,持续扩大花木康养地图,打造“花小康”营养健康品牌,形成“全民健康、全员参与、全居并进、全域共建”的全生命周期全人群营养健康服务体系,推动实现“繁花似锦、众木成林、近悦远来、人人出彩”的美好愿景,努力打造营养健康社区的“花木蓝图”。
二、 特色亮点
1.成立“康养联盟”,发布“康养地图”
一是依托街道健康促进委员会,花木街道引领整合辖区内医疗、养老、健康相关单位,以政企社民协同模式组建成立“花木康养联盟”,形成政府牵头、企事业单位为主体、社会组织参与、民众受益的创建格局。二是推动“花木康养地图”持续滚动扩大。现有包括3家市级医院浦东分部,3家民营医院、3家民营诊所、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家社区卫生服务站、9所幼儿园和相关企事业单位、营养学术机构等在内的70余家成员单位编制推出花木“康养地图”,可视化呈现辖区医疗、养老、体育运动设施和社区营养健康小屋的布局点位,便利居民就近体验和享受各类康养资源。
2.“花小康”公益大讲堂,享受“专家级”健康服务
一是由联盟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浦东分院、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安达医院、静和国际、优艾贝(上海)等医疗机构提供的首批135节健康课程清单发布用于点选,6大社区59个居委根据辖区居民人群特点进行“点单式”选择,邀请三甲医院等医疗专家大咖走进社区向居民面对面授课并接受健康咨询、给出健康建议。截至9月底已配送300余节课程进社区,辖区实现“周周有课程,人人见专家”。二是在“锦绣花木”小程序开辟“营养健康社区”专门板块,把讲座视频通过花木卫生服务中心、各为老服务机构等公众号,以推文、小视频、直播等形式,定期开展线上互动式营养健康知识普及宣教,现已发布推文及视频34条。
3.建设三支队伍,延长工作手臂
一是组建营养指导员团队,邀请仁济医院、上海健康医学院等单位专家对社区工作者和养老机构、学校、餐饮企业的相关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培育专业化营养健康宣传生力军,后续自主开展各类营养场所的创建工作。二是升级居民区健康自我管理小组队伍,深耕“四叶草”健康管理品牌项目,借助59个居民区的健康自管队伍,开展营养健康科普、互助活动,推动居民健康自治。三是建强社会营养健康监督队伍,与卫监所、市场所等联合开展《餐饮企业食品营养安全告知书》签署、食品安全应急演练等项目,选定辖区内全家、快客超市部分门店张贴饮料食品红橙绿“三色健康提示贴”, 唤醒消费者减糖控糖意识。
4.依托数据赋能,提升干预“精准度”
一是闭环管理慢病居民,“老小弱困”重点关照。依托花木街道数字孪生城市系统已建立的十类、四级市民身份标签,锁定占辖区总人口8.8%的独居老人、困境儿童、残疾人、特扶家庭、低保低收入等“老小弱困”特殊人群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对重大疾病患者,实施家庭医生随访、提供营养饮食结构调整建议等营养跟踪干预策略,形成闭环管理模式。对经济困难群体,结合民政救助系统划定范围和人数,链接政策和社会资源,提供定向牛奶、肉类、蔬菜捐赠等营养支持服务。二是分类服务,精准帮助居民。 “三色人群”标签分类智慧管理。针对家庭医生服务的10.75万名社区居民,全部纳入“红黄绿三色人群智慧系统”,实施标签化分类营养干预。其中,“红标”为特别危重疾病家庭等重点健康关怀对象,实施一人一档,每两周联系一次;“黄标”为“三高”等慢病人群,实施日常宣教管理,每月联系一次;“绿标”为亚健康以上人群,开展全龄段、全覆盖、全生命周期营养健康知识普及。目前,已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营养健康状况专项调查,首批试点对120名社区居民进行为期半年的动态监测。
5.聚焦“一老一小”,打造示范典型“金样本”
一是办好“营养食堂”,保障老年人“舌尖上的健康”。在由由信福养老院打造“营养食堂”样板,增设“食品营养标签可视卡”,对每道餐品的营养成分进行标注,针对体重、血糖、血脂、血尿酸、血压等老年人常见慢性病提供三档点餐建议;优化助老餐服务水平,在点餐小程序上加注餐品营养价值、推送营养成分核定标准,帮助老年人点选搭配更适合自己的营养午餐;与中华老字号大富贵酒楼合作,重点打造“营养健康餐厅·大富贵花木街道首店”,设置专门区域供顾客沉浸式体验营养健康美食的制作,传播健康饮食理念。二是创建“营养校园”,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秉持“食堂亦课堂”理念,首都营养学会的高级营养师团队走进中小学、中职校和幼儿园,结合不同学段特点,开展营养知识普及、不健康网红食品鉴别、创意美食制作等活动,提高师生营养健康知识水平和膳食好习惯;针对社会关注的学生餐质量问题,关心孩子们吃得更健康、更营养,创建更多健康学校。
6.构建支持环境,拓展宣教“新场景”
一是做实规定动作,全面布局社区点位。在59个居民区完成设立59个“健康小屋”服务站点,配套健康监测设备,59名家庭医生每周到场、点对点签约,提升居民实现健康管理的响应速度;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企事业单位、社区食堂等公共区域设置“营养宣传角”,提供BMI健康转盘、血压仪等工具和针对不同年龄层设计的营养画册。二是凸显辖区特点,延伸拓展新兴阵地。针对辖区白领人群和商务人士、旅客较多的特点,联动辖区交通枢纽、主要商圈、大型超市等,在山姆超市、麦德龙超市、世纪公园、浦东图书馆等人流密集的“网红”场所开展循环宣传,联合上海中心“云南对口帮扶产品展示基地”设置外设健康宣传点,与新国际博览中心达成合作意向,充分释放创建的溢出效应。
7、加强宣传选树典型,联合媒体扩大影响力。
一是链通线上线下,织密立体“传播网”。从营养创建之初,街道与新闻晨报新媒体合作,开设“花木营养健康专栏”,由记者实地采访了解花木营养社区建设活动内容及进展,与居民面对面交流,深入一线,了解营养创建过程中的实际进展和情况,旨在讲好花木营养健康故事。举办全市首场“营养健康夜市”,将科普宣传、健康咨询、亲子互动、运动打卡、饕餮美食、文化艺术等元素相结合,为社区居民提供沉浸式营养健康学习新体验,吸引了包括央媒在内的17家媒体前来报道。二是用活新媒体矩阵,开展“营养健康达人”挑战赛。利用社区媒体矩阵,覆盖59个居民区、楼宇、商圈、学校等,在业主群、企业群、顾客群、家长群等进行营养主体活动发布、征集和互动,开展“营养健康达人”挑战赛,邀请花木居民“晒”出最拿手的一道健康菜;同时,街道以营养健康内容为主题,联合辖区内的幼儿园、小学,开展童心绘“营”主题活动,画一画“Yummy! 我的营养健康餐”,旨在引导青少年家庭关注营养新风尚,全面提升青少年的健康教育素养。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未来,花木街道还将发挥康养联盟的优势,更新“花小康”健康公益大讲堂资源清单,发挥花木地区各级医疗机构专业效能,服务于居民,切实提升花木居民的健康素养。同时,花木街道将继续集全街道资源和力量,打造“数据+诊断”全民健康大数据,构建花木居民营养智能化体系;构建“人才培训+志愿者拓展”专业营养师团队,打通花木社区健康“最后一公里”;凝聚高质量营养健康产业“新动能”,结合健康企业招商促发展;优化“宜居宜商宜业”健康大环境,立体营造健康社区创建氛围,全面彰显“社区资源为民所用、社区服务为民所乐、社区健康为民所有”的建设理念,奋力形成创建全国健康社区的“花木蓝图”。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实干奋斗、年轻心态的花木人,将用心用情、全力以赴,努力建设更温暖、更健康、更幸福的锦绣花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