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曹路镇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实施意见》的通知
索引号 | XE8800000-2008-011 | 发布机构 | 曹路镇 |
公开类别 | 主动公开 | 发布时间 | 2008-12-08 |
浦曹府〔2007〕58号
关于印发《曹路镇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实施意见》的通知
机关各科室,各村(居)委,各事业单位,镇直属全资公司:
《曹路镇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实施意见》已经镇党委扩大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浦东新区曹路镇人民政府
二○○七年七月十八日
主题词:
劳动 就业 实施意见 通知
浦东新区曹路镇党政办公室 2007年7月18日印发
(共印90份)
曹路镇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实施意见
“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对促进就业工作、加强社区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推动创建活动的开展,根据浦府办〔2007〕11号《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劳动保障局关于浦东新区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为目标,进一步加强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宣传和落实市、区新一轮促进就业政策,不断提升全镇就业服务水平和加大就业援助力度,推动全镇形成市场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政府援助困难群体就业的良好氛围,实现我镇劳动者充分就业。
二、创建内容和工作目标:
(一)建立促进就业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联席会议的协调作用,设立促进就业专项资金,切实落实政府促进就业的第一责任。
(二)全面贯彻落实市、区各项促进就业政策,畅通就业信息和援助的渠道,优化自主创业的环境,充分开发和利用社区内劳动力资源。
(三)健全镇、劳动保障事务所、村(居)委、就业援助员等四级就业服务体系,做到社区内失业人员基本生活有保障,“双困”人员在认定后三个月内安置率为100%。
(四)社区就业服务机构功能齐全,所有求职人员和需要就业援助的人员都能得到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
(五)充分整合社区内各种就业资源,多渠道开发社区就业岗位,使社区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含离土农民)的就业率达到96%以上。
(六)实现“双无”目标,即无长期失业人员(连续失业一年以上),无“零就业”家庭(“零就业”家庭中至少一名家庭成员实现就业)。
(七)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大病、重病人员,残疾人等特殊人员得到有效的就业托底安置。
(八)军嫂和复退军人安置率达到100%。
(九)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培训后就业率达到80%,定向培训后就业率达到100%。
(十)积极创新促进就业工作的方式和方法,有效缓解社区就业矛盾,确保不因工作失误而引发各类矛盾,社区居民对镇政府就业工作的满意率达85%以上。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创建工作的领导,明确职责
坚持把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作为关注民生,贯彻落实就业与再就业政策,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事来抓,在镇促进就业联席会议制度的基础上,成立曹路镇创建充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的组织与领导,明确责任。镇长康敏同志任组长,副镇长陶仁炯、凌建明同志任副组长,姚志明、黄锦海、张丽华、陈筱萍、赵建忠、卫永平、季炳龙、赵蓓莉、冯燕等同志为领导小组成员。
镇政府作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责任主体,统筹领导创建工作,制定创建工作实施计划、工作目标。镇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和协调各部门、各单位落实创建工作方案,及时处理和研究解决创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并及时向区劳动保障部门和镇政府以及镇劳动保障部门做好下情上报、上情下达工作。
(二)、全面贯彻落实促进就业政策,大力开发社区就业岗位
认真做好各项促进就业政策在社区的贯彻落实,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根据社区实际情况,积极探索促进就业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创造性地开展促进就业工作。
(1)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努力扩大就业。根据本镇实际情况,充分利用非正规就业组织等大力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凡是由政府投资开发的社区公益性就业岗位,首先满足就业困难对象的需要,重点解决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技能单一人员的就业问题。
(2)有效融合资源,大力拓宽就业渠道。积极依托金桥开发区和招商引资企业,为失业、无业人员与用工单位架起有效的桥梁。利用各级政府制订的就业补贴政策,鼓励用工单位多招用本镇的劳动力。加强与用工单位联系,采用主动上门和请进来的办法,提升与用工单位的亲和力。加强派出员工教育,为用工单位提供优质的服务。
(3)突破就业难点,实施就业援助。针对失业、无业人员中大龄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把开展就业援助作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的攻坚措施来抓。每个居、村委都力争拿出3至5个公益性岗位,专门用于安置“4050”再就业求助对象,把那些迫切需要上岗的弱势群体推荐到工作岗位上去。同时加大力度,腾出机关、事业单位后勤岗位,安置本镇就业困难人员。
(4)进一步发展非正规就业组织,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对失业、无业人员中的就业困难对象实行帮扶政策,提供有针对性的再就业援助。鼓励和扶持失业、无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积极为失业、无业人员创办的非正规就业组织提供具体服务和日常管理,协助失业、无业人员选择创业项目,帮助落实经营场所,协助申请贷款和申请享受减免税费优惠政策,营造“自主创业、自我发展、社会帮扶、政府服务”的良好创业氛围。
(三)、加强工作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就业服务的层次和水平,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加贴近的就业服务。镇政府、镇劳动保障部门要充分发挥社区工作人员、就业援助员以及劳动监察员在“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中的积极作用,建立日常业务培训制度,制订培训计划,采取授课、观摩、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手段进行培训,并对培训结果进行检验,将创建工作与日常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成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骨干力量。
(四)、完善就业服务工作,加大就业援助力度
完善就业服务工作,帮助社区内登记失业人员缩短失业时间,降低社区失业率,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积极开展上门服务,为辖区内登记失业人员开展免费就业服务。充分发挥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的作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寻找和拓宽就业渠道,为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求职者提供准确、及时的劳动就业信息。充分发挥镇信访办和社区受理中心的作用,做好社区日常就业服务工作,及时了解和收集辖区内居民反映的热点问题和就业情况信息。切实提高窗口服务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服务规范,落实好失业人员登记、失业保险金申领审核、求职登记、提供就业岗位信息、开业指导、劳动保障政策咨询、外来从业人员就业信息和劳动保障服务等九项服务,努力提高社区居民和外来从业人员对政府就业工作的满意度。
发挥就业援助员队伍作用,对本镇的失业、无业人员通过地毯式家访普查,全面摸清辖区内劳动力资源情况,建立全面、规范、统一的就业服务工作台帐,对各类失业、无业人员失业登记和就业去向等全部实现台帐管理,做到辖区内人员底数清楚、择业意向清楚、个人技能善清楚、家庭就业人员情况清楚,为有计划地开展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夯实基础。
(五)、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落实资金保障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落实各项促进就业政策。充分利用区域内劳动就业窗口、村(居)委宣传栏等各类宣传媒介,进一步加大对各项促进就业政策和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并同时向下延伸形成“充分就业村”、“充分就业居委”。同时,在增加劳动力就业、建立城镇统筹的就业服务体系和加强就业指导等方面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提出明确的意见。
建立镇促进就业专项资金,加大镇政府对促进就业工作的资金投入和保障力度,确保每年投入就业工作的镇财政资金不少于全年预算的5%,在制定全镇经济发展规划的同时,统筹考虑在招商引资中吸引附加值高及对促进就业贡献作用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优先安置本地区离土农民,使其得到充分就业。加大政府出资购买岗位安置区域内困难人员就业力度,大力开发和完善千人、百人就业项目和各类公益性组织。
浦东新区曹路镇人民政府
2007年7月11日
附:浦东新区曹路镇“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指标
浦东新区曹路镇“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指标
|
指标名称
|
指标说明
|
07
年指标
|
|
约束性
指 标
|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
功能区下达控制指标450人
|
控制在指标以内
|
|
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月均参保数完成率
|
功能区下达月均参保人数12000人
|
100%
|
||
双困人员就业安置率
|
认定后100%安置
|
100%
|
||
就业特困人员就业安置率
|
发现一个认定一个、安置一个
|
100%
|
||
地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安置率
|
认定后100%安置
|
100%
|
||
“零就业”家庭就业率
|
出现一个,安置一个
|
100%
|
||
军嫂就业安置率
|
100%完成下达的任务数
|
100%
|
||
预期性
指 标
|
促进
就业
|
长期失业人员就业率
|
社区内35岁以下有就业愿望、连续失业一年以上的长期失业人员实现就业
|
95%
|
新增就业人数
|
当年新增失业、协保、征地保障人员就业人数
|
镇人代会任务1000人
|
||
新增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
|
当年新增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人数
|
|||
涉农企业新增农村劳动力就业
|
当年区域内涉农企业新增农村劳动力就业人数
|
2人
|
||
技能
培训
|
推荐青年参加职业见习率
|
功能区下达指标88人
|
100%
|
|
失业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率
|
20人
|
50%
|
||
农村劳动力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率
|
50人
|
60%
|
||
农村劳动力定向培训
|
2人
|
|
||
自主
创业
|
发展非正规就业的劳动组织数
|
2007年发展114只至年底保持231只组织
|
保持06年底组织数
|
|
非正规就业的劳动组织安置三类人员数
|
1998人
|
在06年11月底安置人数基础上增长5%
|
||
开业贷款还贷率
|
2007年1-12月共有15笔到期,目标收回14笔
|
90%
|
||
自主型非正规就业的劳动组织转制数
|
当年自主型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转制数10个组织
|
8%
|
||
行风
测评
|
公众满意度
|
在市、新区组织的行风测评中,公众对就业工作的满意程度
|
85%
|
|
参考性
指 标
|
就业难点安置人数
|
4人
|
|
|
外来从业人员劳动保障政策咨询
|
1000人
|
|
||
促进就业优惠政策知晓率
|
500人
|
95%
|
||
开业贷款政策知晓率
|
231人
|
95%
|
||
突击性任务完成率
|
完成突击性任务数和交办的突击性任务数的比例
|
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