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浦东新区人工智能赋能经济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
索引号 | SY0024560280202100282 |
文件编号 | 浦府办〔2021〕31号 |
发布机构 | 区政府办公室 |
公开类别 | 主动公开 |
发布时间 | 2021-12-09 |
浦府办〔2021〕31号
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浦东新区人工智能赋能经济数字化
转型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
区政府各委、办、局,各管理局(管委会),各直属企业,各街道办事处、镇政府:
《浦东新区人工智能赋能经济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2021年12月2日
(此件公开发布)
浦东新区人工智能赋能经济数字化转型
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
上海围绕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打造数字应用渗透最充分、数字技术基础最扎实、数字产业集群最丰富、数字要素资源最活跃、数字生态系统最具竞争力的城市。近年来,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基础设施加速升级,物联网、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已成为驱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领头雁。加快建设人工智能世界级产业集群是国家赋予浦东的历史使命,是浦东面向全球、面向未来提升区域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布局。为进一步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建设,深化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和国际数据港建设,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驱动经济数字化转型,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牢牢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引领区和临港新片区建设的机遇,全面落实推进上海经济数字化转型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和国际数据港的战略优势,坚持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领先构建基础设施完备、技术基础雄厚、应用场景丰富、产业生态活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体系;深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在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深入应用,广泛赋能金融科技、航运服务、商务服务、文化旅游、农业生产等领域;率先探索立法保障和跨境综合数字枢纽建设,打造开放引领、高效安全的数字经济发展环境;强化人才、知识产权、安全和服务等保障;以人工智能全方位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二)工作目标
到2023年,将浦东新区建成国际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引领地、经济数字化转型发展示范区,助力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
——协同创新,强化技术引领。加强前瞻布局,围绕算法、算力、数据、应用技术等核心环节,构建协同创新的人工智能创新和应用生态,集中突破50项关键技术,形成10个标志性科技成果,建成10个开放创新平台。
——引培并举,提升产业能级。坚持核心聚焦、多点开花,加大重点企业引进和培育力度,实现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超过1000家人工智能企业高度集聚。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业规模达到3750亿元,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到2100亿元。
——多点布局,深化数字赋能。在临港、张江、金桥、陆家嘴等重点区域,强化人工智能赋能能力,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汽车制造、高端装备、金融科技、航运服务、商业服务、文化旅游、农业生产等经济领域打造300个典型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实现场景驱动产业能级跃升,赋能经济数字化转型。
——先行先试,优化支撑体系。发挥浦东新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和临港新片区政策叠加优势,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全面推进建设国际数据港,推动数据更大范围有序流通。面向人工智能应用创新的共性需求,推动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地方标准制定、产业发展条例探索,构建面向5个重点行业、30个人工智能场景应用的模型、模式,推动形成30项区域性标准,构建数字化转型公共支撑体系。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产业强基工程。聚焦核心技术和产品升级,增强数字产业引擎动力。
强化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聚焦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攻关和智能产品升级,带动智能软件产品升级,推动智能芯片研发和智能终端开发,提升数字产业能级,强化产业数字化支撑能力。
1.打造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推动5G网络深度覆盖,按规划合法、规范、有序布点,提升网络连接能力。加速突破下一代信息通信核心技术,聚焦低轨卫星互联网、光通信、量子通信等前沿通信领域,支持企业加强核心元器件、芯片、模块、终端等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优化数据中心供给结构,显著提升数据中心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水平。强化算力算法供给能力,构建人工智能应用模型、模式,建立面向多行业应用领域的训练、测试、应用数据集,专用算法库和模型库。围绕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等新型基础设施融合发展。持续推动国际互联网数据通道推广应用,适时推进通道扩容升级。(责任部门: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区科经委、区公安分局、区生态环境局、区建交委、自贸区各管理局)
2.推动软件基础升级。大力发展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创新行业软件应用,推进融合智能产品创新迭代。推动基础软件产业化升级,大力支持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开发工具等关键基础软件企业发展。推动工业软件创新突破,加快研发设计、模拟仿真、生产管控等软件的基础再造,优化行业软件供给。(责任部门: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区科经委、自贸区各管理局)
3.做强电子信息产业。加快集成电路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支持神经网络芯片、物联网芯片等研发设计,拓展AI芯片应用场景,加快张江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建设,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张江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和“东方芯港”集成电路特色园区。推动IC设计赋能平台搭建,实现集成电路设计由实体服务转化为数字化赋能。注重发展应用终端牵引作用,推动建设新一代高端电子终端制造基地。(责任部门: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区科经委、自贸区各管理局)
(二)实施生态协同工程。构建协同创新的数字产业生态,激活数字创新活力。
围绕经济数字化转型对人工智能发展需求,加强前瞻布局,加速算法融合创新,构建协同创新的产业创新生态,提升产业引领和技术支撑能力,全面夯实人工智能发展基础,激活数字创新活力。
4.加大数字经济企业培育力度。聚焦“信息飞鱼”全球数字经济创新岛、张江人工智能岛、张江机器人谷等新兴数字产业园区,加大数字经济龙头企业的招商培育力度。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强化优势产业链条,汇聚“专精特新”数字经济企业。推动构建集硬件、软件、服务于一体的数字产业生态体系。(责任部门: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区科经委、自贸区各管理局)
5.推动建设数字经济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围绕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突破、高端芯片、技术产品融合创新等,支持以龙头企业或细分领域领军企业为主导,吸引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开展协同创新,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关键技术的研发创新突破。(责任部门: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区科经委、自贸区各管理局)
6.推动建设数字经济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积极发挥集成电路创新中心、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5G创新中心等核心载体作用,促进国产自主可控的深度学习技术发展;依托离散制造、智能制造等创新载体开展产业数字化技术改造,促进各类应用场景开放和落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等跨领域、跨行业产业数字化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共性技术研发转化。(责任部门: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区科经委、自贸区金桥管理局、自贸区张江管理局)
7.推动产业园区数字化转型。围绕临港、张江、金桥、陆家嘴等重点区域,全面推动产业园区数字化转型。以人工智能、5G通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金融科技等重点产业为核心,打造特色标杆场景。建立区域产业数字化平台,精准识别产业链上中下游的主导和薄弱环节,推动产业转型改造、优化产业升级,为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高质量发展赋能。(责任部门: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区科经委、自贸区各管理局)
(三)实施开放引领工程。探索建立数据流通体系,营造开放安全的数字生态引力。
全面推进国际数据港建设,强化临港新片区核心功能区作用,探索数据跨境流动,推动数据更大范围安全有序流通,探索立法保障和人工智能产业统计,营造引领开放的数字生态引力。
8.推动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围绕临港新片区建设全球领先的国际数据港,先行先试数据跨境便捷流动,参与国际数据治理体系建设,推动国际数据便利化流通。研究数据便利流通规则,布局和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金融贸易等多领域企业开展数据跨境流通试点;积极搭建跨境研发、跨境数字贸易新型功能性平台,建成集跨境数据中心、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专用数据通道、跨境数据流通于一体的服务平台。探索数据监管模式创新,搭建数据跨境流动公共服务平台,开展跨境流通数据受理、流通监管和跟踪追溯;对跨境流动数据实施分级分类管理,探索建立完整的跨境数据流通监管流程。(责任部门:临港新片区管委会)
9.加快数字产业有序开放。探索进一步放开外商投资增值电信业务领域的股比限制,试点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内容分发网络(CDN)、互联网接入服务(ISP)、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信息服务(信息发布平台和递送)等业务对外资开放,吸引外资机构集聚落地,深化数字产业开放布局。(责任部门:临港新片区管委会)
10.探索立法保障和产业统计标准。以数据交易所建设为契机,在数据资源共享、数据交易、数据开发利用、监管等方面进行立法探索;推动产业发展条例建设,开展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领域产业发展条例建设。推动开展人工智能产业统计标准研究和统计试点。(责任部门:区发改委、区科经委、区司法局、区大数据中心)
(四)实施数字跃升工程。强化揭榜挂帅示范引领,提升硬核产业数字化融合能力。
深化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揭榜挂帅机制,打造经济数字化转型专属赛道,加速场景融合和应用创新,提升硬核产业数字化融合能力。
11.深入推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全面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深化揭榜挂帅机制,积极开展智慧医疗、智能制造、自动驾驶、金融科技等重点领域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与标杆项目建设,推动一批技术先进、性能优秀、应用效果好的人工智能标志性产品、平台和服务在浦东先行先试,为产业创新发展树立标杆。强化人工智能创新支撑体系。打造人工智能产业评估、技术测评、算力、行业数据应用等公共服务平台,降低人工智能创新周期与成本;依托上海市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推动地方人工智能产业标准规范体系建设。(责任部门:区科经委)
12.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培育工业智能技术与解决方案供给生态,提升工业机器人、高端数控机床、自主无人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发展具有深度感知、智慧决策、自动执行功能的成套装备智能制造及智能化生产线。在高端装备、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行业加快建设示范智能工厂。支持龙头企业发挥数字化转型引领优势,打造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带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责任部门:区科经委)
13.推动生物医药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应用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深度学习等智能技术开展虚拟筛选苗头化合物、新药合成路线设计、药物有效性及安全性预测、药物分子设计等新药研发及靶点发现。支持自主研发数字化医疗影像设备、分析系统、诊断系统、健康检测系统、智能康复设备等产品,加强产品在辅助病症诊断、影像分析、手术诊疗、精准医疗、社区康复等中的推广应用。(责任部门:区科经委)
14.加快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搭建智能车联网产业生态共享平台,推动智能网联产业在车、路、网、云等领域的创新研发,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聚区。引导企业开展自动驾驶出行服务、智能网联公交、自主泊车、共享自动驾驶汽车等规模化试运行和商业运营服务。大力推动港区、物流商用车及自动驾驶技术的实用性创新技术研发验证。(责任部门: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区科经委、自贸区金桥管理局、自贸区张江管理局)
(五)实施赋能百业工程。推动多领域经济数字化转型,挖掘经济新增长潜力。
在金融科技、航运服务、商务服务、文化旅游、农业生产等领域,大力发展在线新经济新业态和新模式,充分挖掘经济新增长潜力,推动多领域经济数字化转型。
15.赋能服务领域数字化转型。推动金融数字化转型。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加快挖掘数据的金融价值,提升数据资产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抢占金融数据产业的高地,推动金融数据港建设。加快航运数字化转型。推动智能船舶集成平台建设,深化航运数据服务应用,运用数字科技实现航运各环节的资源整合与共享。大力发展商务数字化新模式。鼓励企业以多维数据为基础,推动人体分析、图像识别等新技术、新产品在商务领域应用,打造一批示范性数字商圈商街、生活服务数字化示范区等国际消费中心数字化标杆。(责任部门:区金融局、区商务委、自贸区张江管理局)
16.加快农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广农业机器人应用,发展无人农场,打造智慧示范农场,建设数字农业标杆平台。提升浦东地产农产品合格证开具、农产品追溯等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为农业数字化转型保驾护航。(责任部门:区农业农村委)
17.大力发展在线新经济。加快张江在线新经济生态园建设,发展在线新经济新业态。瞄准新零售、数字文创、数字内容、在线医疗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成长性创新企业。推动“互联网+”医疗服务,打通线上医疗服务资源,改善就医体验,拓展医疗健康服务。通过数字化手段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创新融合升级,推动服务内容创新,加速发展网络文学、在线音频、短视频等在线文创;探索云上博物馆、数字导览等文化服务新模式;推动景区数字化转型,全面提升旅游精准化、科学化管理服务能力;推动文化资源融入旅游场景,培育多元化、全域化、全链条的文旅融合发展业态。鼓励展览展示、体育赛事、居家健身、远程办公、养老家政等领域提供在线服务,提升智能化、个性化、品质化,形成新消费新模式,提升消费能级。(责任部门:区委宣传部(区文体旅游局)、区卫生健康委、自贸区张江管理局)
三、保障举措
18.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推动数据交易所在浦东落地,在数据合规、数据资产化、数据流通和交易等方面进行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有益探索。加大数据资产评估、交易等新型数据服务业的培育力度。(责任部门: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区科经委、区大数据中心)
19.强化人才保障。加快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工智能人才,在出入境、工作许可、引进落户、生活配套等方面给予相关政策支持。统筹加强人工智能人才队伍建设,依托浦东国际人才港等平台,积极支持相关领域人才开展创新创业活动。(责任部门: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区科经委、区公安分局)
20.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提升知识产权治理水平,营造良好的创新发展环境。(责任部门:区知识产权局、区市场监管局)
21.筑牢安全保障。做好数字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保障,落实数据分级分类管理,推动开展数据安全能力评估和认证。大力发展网络和信息安全产业。(责任部门:区委网信办、区科经委、区公安分局、区大数据中心)
22.优化空间布局。打造“双核四中心”布局,发挥临港和张江产业集聚优势,加快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突破,打造人工智能核心区;围绕金桥、保税区、世博、陆家嘴等区位优势,加快智能工厂、自动驾驶、智慧展览、智慧商业等应用场景落地,推动中心区域创新升级,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新格局。建立区域联动机制,充分发挥临港新片区在国际数据港建设的桥头堡作用,逐步在浦东其他重点区域试点推广,不断强化更大范围辐射带动功能。(责任部门: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区科经委、自贸区各管理局)
23.优化企业服务。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探索窗口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深化场景移动端智能化应用,推进政府监管与服务相结合的改革新范式。(责任部门:区审改办、区企业服务中心)
抄送:区委各部门,区人大办、区政协办,区监委,区法院、区检察院,各人民团体,临港新片区管委会。 |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2月9日印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