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浦东新区政协七届四次会议第057号提案的答复
索引号 | SY-310115-2025-02201 |
文件编号 | 浦科经委办理〔2025〕61号 |
发布机构 | 科经委 |
公开类别 | 主动公开 |
发布时间 | 2025-05-07 |
浦东新区工商联:
你们提出的《关于促进AIGC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浦东国际消费中心建设的建议》提案(第057号)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对本提案的办理概述
收到你们的提案后,我委高度重视,会同区委组织部、区数据局等部门认真研究,积极采纳。提案中提出的对策建议从浦东新区AIGC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出发,紧扣产业发展实际,重点围绕科创研发投入、产学研合作、人才引育、监管体系建设及龙头企业培育等方面,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参考价值,对进一步推动浦东AIGC产业发展,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具有重要作用。
二、对提案建议的答复
浦东新区作为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持续发力创新策源、应用示范、制度供给,构建形成了基础研究、创新孵化、品牌集聚、制度支撑的人工智能全要素生态优势,基本建成覆盖人工智能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的完整产业链,以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变革的效应正在浦东新区逐步显现。为进一步推动浦东AIGC产业发展,结合提案建议与工作实际,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强化产业政策和专项基金联动支持
产业政策方面,“十四五”期间,新区产业政策总体框架为“3+N”支持架构,其中“3”分别是“财政扶持政策”“科技发展基金”“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N”是围绕三个主要政策方向,形成的对产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各个方面全维度、全链条的系列支持政策。聚焦AIGC赛道,2024年7月,修订并发布了《浦东新区人工智能赋能经济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专项操作细则》(浦科经委规〔2024〕2号),在数字化转型项目建设、大模型应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供不同程度的政策支持;在《2024年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社会领域数字化转型专项》申报指南中,增设大模型、人形机器人及软件开发等产业新赛道,积极鼓励企业加大在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创新研发,激发产业创新活力。专项基金方面,充分发挥国资创投“培育科技创新、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功能,积极服务国家、市区重大战略,加大逆周期产业投资力度,持续提高投后管理能力,全力以赴助力浦东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目前已经形成三大母基金体系,分别为引领区基金、科创母基金、天使母基金,重点聚焦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布局围绕具身智能、生成式人工智能以及数据中心国产替代等核心领域构建产业生态,打造覆盖“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全栈投资体系。
(二)强化产学研用合作,打造创新示范标杆
浦东新区已有16家高等学校、40余家重点科研院所,已建成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同济无人系统多体协同平台等基础研究平台;依托龙头企业打造百度飞桨、华为5G创新中心、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开放创新中心。率先建设完成了国内首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公共服务平台,围绕人工智能产业底层服务、技术服务和产业服务,整体构造了“1+4+6+N”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面向交通、工业、金融、医疗、商贸、园区6大行业共42个场景/模型/模式建设。2023年初,浦东新区探索建设并启用的“浦东新区揭榜挂帅公共服务平台”,建立起企业与高校深度合作模式,推动企业与工科类高校相互接洽、整合资源。通过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整合优质资源,让企业的需求得到快速满足,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也让高校院所能够依据榜单信息调整、优化资源投入,让科技创新更具针对性、精确性和时效性。今年3月,浦东国际揭榜挂帅公共服务平台2.0版本正式启动,将在科技成果转化、国际合作拓展、金融创新支持等方面持续发力,截至目前平台已累计发布政府类项目17个、企业类项目504个,意向金额超过13亿元,成功揭榜企业类项目52个,合同金额超1.28亿元,体现了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的蓬勃活力。
(三)持续加大AI人才引育,强化专业队伍建设
一是出台各项人才政策。围绕资金支持、服务保障,推出了全球引才计划、明珠计划、国际人才驿站、支持院士创新发展等支持AI人才发展十项措施。“实施全球引才伙伴计划(GTP)人工智能专项”“搭建人才基金平台”;二是打造“1+1+N”人才体系。出台了《关于新时代浦东新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人才发展的实施意见》(浦东人才“25条”)、《关于新时代浦东新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人才发展的行动方案(2023-2025年) 》加快集聚培育大模型科技人才。三是重点聚焦海外高精尖人才。根据《浦东新区重点产业(领域)“高精尖缺”海外人才认定标准》,聚焦浦东新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领域),围绕紧缺急需岗位、重点机构任职、市场认可度、个人成就、学历学位五大维度和综合积分指标,从个人、企业、岗位、行业、市场多角度评价人才,为优化完善国际人才集聚管理制度提供科学标准和工作支撑。四是优化人才培养机制。依托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张江科学园、同济大学自主智能无人系统、上海科技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持续加速人工智能人才培育,为人工智能产业夯实人才储备基础。试点建立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协作育人机制,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双师共育、工学交替等方式开展学生培养,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
(四)立足新区立法优势,抢抓数据要素市场新机遇
充分借助浦东新区立法优势,制度创新保障数据要素发展,从政府侧和社会侧两端发力,推动AIGC产业发展。在政府侧,强化数据共享“基本盘”,赋能监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数”“图”底座支撑能力,强化数据挖掘、统计分析、融合应用的数据服务能力;提升感知互联、实体映射、多维建模、时空计算、仿真推演、可视化与交互的“图”可视能力,让时空服务更具便捷性、智能性。筑牢数字基础设施安全“防火墙”。对标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进一步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配合有关单位制定数据分类分级指南,从供应链安全、数据接口安全和隐患排查等方面,强化常态化数据安全监测审计、处置闭环工作,夯实数据安全管理能力。在社会侧,积极谋划构建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政企对接交流机制,结合区块链、隐私计算、属性加密等新兴技术,构建可信、安全的数据开发基础设施。在交通、气象、金融等重点行业,采取数据不出园、不出域的开发利用模式,推进政企数据融合开发利用,率先形成一批示范场景。同时,充分发挥引领区改革先行先试优势,做好场景对接,强化联合创新,探索推进以政府公共数据为牵引,政社数据融合、功能平台为载体的场景研发、孵化、测试、建设与推广的创新闭环,落地形成一批标杆案例,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五)充分发挥“头雁效应”,打造产业影响力
链主企业培育方面,23年7月,浦东新区正式发布实施《浦东新区产业数字化跃升计划(GID)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将以产业高端化发展为目标,以数字化技术创新为重点,以构建产业数字化互促生态为抓手,以应用效能提升为落脚点,建设国内领先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高地。目标到2025年,围绕制造、金融、航运、商贸、农业等产业领域培育30家“GID链主”企业,打造10个数字化平台,建设100家智能工厂,汇聚100家有影响力数字化服务商,带动1000家企业数字化转型。目前,已遴选出两批共17家GID链主企业,正在开展第三批遴选征集工作,浦东将锚定“GID链主”抓大带小,以点带链成圈,以“GID链主”的“头雁效应”持续激发产业数字化的“雁阵活力”。标准制定方面。目前,新区将在市级部门的指导下,鼓励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各类主体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支持相关主体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通过发挥促高质量发展政策的导向作用,对标准化组织、标准制修订等项目给予资金扶持,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积极参与高层次标准化活动。
下一步,浦东将充分发挥引领区战略优势,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全力推动浦东AIGC产业创新发展,加快打造人工智能世界级产业集群。
再次感谢你们的宝贵建议,希望能继续得到你们的关心和支持。
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
2025年5月7日
联系人姓名:卿逸男 联系电话:58788388-64516
联系地址:浦东新区世纪大道2001号 邮政编码:20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