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浦东新区政协七届四次会议第272号提案的答复
索引号 | SY-310115-2025-02151 |
文件编号 | 浦科经委办理〔2025〕81号 |
发布机构 | 科经委 |
公开类别 | 主动公开 |
发布时间 | 2025-05-19 |
宋烨、庄焱辉、戚玉霞、郭敏委员:
您们提出的《创新驱动,聚焦三大先导产业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案(第272号)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概述
我委高度重视提案办理工作,多次开展专题讨论,与委内相关业务部门认真研究了提案的内容,充分听取区金融局的意见,形成答复意见。
二、答复意见
针对提案中的两点建议,提出以下答复意见。
(一)聚焦三大先导产业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1.强化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为民营企业赋能。一是产业政策高效支撑。围绕做强创新引擎、强化高端产业引领、提升产业规模能级,结合新领域新赛道布局,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加快科技发展基金、产业高质量政策各专项操作执行,及早完成兑付。多措并举强化政策主动服务及全面宣介,并加快开展专项政策绩效评估。加速政策兑现撬动增长点。完善高质量、科技发展基金专项政策体系,修订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财政扶持政策,创新型人才政策纳入新区“1+1+N”人才专项政策体系。组织开展“浦东策发展 益企高质量”系列政策宣介活动,通过政策图解、政策讲堂、政策上门等举措加大宣介力度。积极推进科技发展基金、产业高质量等专项政策受理及兑现。二是人才政策落地见效。优化人才服务工作机制,将人才工作与产业推进、企业服务深度结合,充分挖掘优秀人才,建立科技产业人才蓄水池。用好“明珠人才”等政策,做好明珠人才推荐,做好市重点产业人才专项奖励政策宣传。
下一步将加强政策调研评估,加快“十五五”新一轮政策体系研究,强化政策系统集成,打好政策组合拳,分产业领域形成一揽子政策包和工具箱。针对高成长企业名单,形成“一企一策”支持方案。聚焦新区“1+1+N”人才政策体系,以人才引育助力产业发展,实施专项人才计划。拓展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服务功能,打造海外人才引领区创业汇等品牌活动,持续加大对海外创业项目的引进支持。
2. 聚焦三大先导产业,不断打造全球影响力。集成电路。浦东已基本构建从EDA基础软件、自主IP、核心产品设计、先进制造封测到装备材料的集成电路全产业链体系。产业规模不断提升,2024年浦东集成电路产业销售规模达2947.91亿元,同比增长19.65%,占全市75.26%。龙头企业高度集聚,芯片设计业全球前十强中7家,国内芯片“制造双雄”中芯国际、华虹集团总部都在浦东。空间布局不断完善,张江科学城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集成电路创新核。生物医药。创新成果全国领先,浦东新区诞生了全国15%的原创新药。持续探索制度创新,浦东新区首发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MAH)、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首次探索生物特殊制品便利化通关试点。202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建设规定》正式实施。齐鲁制药、东方基因等重点民营企业纷纷在浦东建设总部,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重点实验室加速集聚。人工智能。正式发布《浦东新区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发布大模型专项支持政策,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打造“模力社区”垂直大模型生态集聚区,建设算力、语料、算法调用等功能支撑平台,推动大模型技术创新和垂直领域应用落地。
下一步将持续打造世界级先导产业,支持民营企业融入现代化产业体系。集成电路。围绕落实“上海方案”战略任务,做好浦东集成电路产业布局,做好张江集设园和金桥装备小镇未来发展规划。以集成电路设计为牵引,聚焦终端引领做大做强规模,新兴领域推动国芯国用;围绕前沿领域芯片前瞻布局。以龙头制造和装备企业为牵引,以装备小镇为核心,聚集一批关键装备和零部件企业和重点项目,全力打造世界级集成电路设计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不断深化改革创新试点。推动以临床价值和临床需求为导向的创新药械快速应用、优先应用。强化成果转化落地、医疗大数据开放使用以及高质量临床研究支撑三方面形成机制化安排。聚焦细胞和基因治疗、生物制造、新型同位素药物、产医融合等重点领域,完善产业政策供给。人工智能。以“要素支撑、融合赋能”为重点,统筹底层技术突破和应用场景示范,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创业高地。大模型领域,全面对接市级5+6垂类大模型布局力争率先试点,聚焦重点持续强化生态建设为垂类应用提供基础支撑,强化语料、算力等垂类大模型产业发展核心要素供给,不断丰富“模力社区”产业生态,增强企业厚度。
3. 持续推进金融支撑体系,破解融资难题。一是推进浦东股权投资集聚区建设,积极做好股权投资机构的设立服务,集聚优质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发挥上海市先导基金在浦东注册的资源优势,围绕张江科学城三大先导产业投资基金集群,鼓励市场化优秀创投机构和国资背景产业基金合作联动,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赛道。二是发挥资本市场多元化融资功能,强化对三大先导产业内的优质企业的服务指导,联合监管部门以及专业服务机构,开展重点企业走访、辅导备案企业座谈会、港交所拟上市企业座谈会、美股上市培训等活动。针对三大先导产业的融资瓶颈问题,专题组织银企对接和上市问诊等专场活动,为企业提供精准化的金融服务。
下一步将持续做好金融服务支撑,为民营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赛道。强化对三大先导产业内的优质企业的服务指导,联合监管部门以及专业服务机构,进一步为企业提供精准化的金融服务。
(二)构建产业联合创新生态,激发民营企业创新活力。
1.创新生态构建,产学研协同突破技术壁垒。一是做强科技成果转化中台。推动李政道研究所、张江数学研究院、商飞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等新型研发机构集聚发展。截至2024年,揭榜挂帅平台累计发布项目352个,持续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二是深化创新矩阵建设,推进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GOI)深度赋能,成功入选商务部第五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最佳实践案例”(本批次上海唯一)。新区第一批建成中高质量孵化器5家(占全市5/7)。
下一步将增强创新策源,构建自主创新高地,赋能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支持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完善浦东新型研发机构管理体系,保障战略类新研机构落地发展,形成创新和转化突破性成果。进一步做强揭榜挂帅服务平台功能,激活创新需求,吸引多领域多类型创新主体参与揭发榜,持续扩大影响力。推动GOI由规模建设向质量并举转变,提升GOI链接效应,切实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突出GOI在创新生态中的核心地位。加强对孵化载体赋能服务,协同推进优质项目落地转化,发挥5家高质量孵化器示范带动作用,提升硬科技企业(项目)、高质量活动、专业人才等产出。
2.加快优质企业培育,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2024年,新区已累计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4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2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535家,创新型中小企业4281家,其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80%,位居全市前列。一是开展单项冠军企业培育申报工作,召开单项冠军企业认定政策解读会,多渠道组织推进企业申报工作。二是做好优质中小企业推荐申报工作,开展政策解读培训会,动员1000余家企业,其中超过80%为民营企业。三是推进重点中小企业发掘培育工作。聚焦三大先导、六大硬核等领域,围绕“专、精、特、新、链、品”等开展企业座谈会,深入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和诉求建议,针对性开展服务,发掘建立新区优质中小企业潜力库。四是加快推进专精特新专项政策落实。根据浦东科技发展基金管理办法和操作细则,对获评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给予资金支持。
下一步将持续加大优质企业培育力度,助力民营企业梯度优化发展。强化分级分类的企业服务,构建企业成长阶梯,打造科技创新主力军,培育一批高新技术、科技小巨人、专精特新等优质企业。
3.加快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助力企业加快转型发展。一是进一步强化数智化发展。持续推进浦东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在浦东形成“一带一港”的智算中心分布格局,推动张江智算中心和黎明智算中心建设,持续推动金桥6G测试验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二是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提速。聚焦重点用能企业,持续推动企业开展能源审计和节能诊断工作,重点推进节能技术改造、合同能源管理、清洁生产等项目实施。支持工业园区和先进制造业集群绿色发展,2024年获评绿色工厂14家,绿色供应链5家,绿色园区1家。
下一步将持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支持中小企业数智化发展。全力推进浦东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以数字化服务商为抓手,推动数字化转型落地。支持绿色低碳转型。强化绿色制造体系、清洁生产审核、节能技术改造、能源管理中心等能力建设。
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
2025年5月19日
联系人姓名:陈鑫昱 联系电话:28282215
联系地址:世纪大道2001号4号楼 邮政编码:20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