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3-2035年)
索引号 | SY-310115-2023-03571 |
文件编号 | 浦府〔2023〕78号 |
发布机构 | 区政府 |
公开类别 | 主动公开 |
发布时间 | 2023-06-01 |
浦府〔2023〕78号
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
发展的实施意见(2023-2035年)
区政府各委、办、局,各管理局(管委会),各直属企业,各街道办事处、镇政府:
为贯彻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国发〔2022〕11号)、《中共中国气象局党组关于支持上海气象率先高质量发展保障浦东新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实施意见》(中气党发〔2022〕151号)、《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本市气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022-2035年)》(沪府发〔2022〕16号),加快推进浦东气象高质量发展,保障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以提供高质量气象服务为导向,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需求牵引发展、多方协同发展,努力构建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为保障浦东引领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基本建成“智慧感知”精密监测、“智能网格”精准预报、“全程全域”精细服务的气象业务体系,基本实现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的浦东气象现代化。形成一批国际先进科研成果在浦东优先转化应用,为浦东新区城市精细化治理提供更加高效的气象支撑,为全国气象高质量发展提供示范引领。
到2035年,浦东气象现代化更好发挥开路先锋、示范引领、突破攻坚的作用,气象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超大城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全球领先,智慧气象业务能力、气象科技创新能力、超大城市气象保障服务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二、坚持生命至上,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三)完善气象防灾减灾机制
完善浦东新区气象灾害防御“一案三制”,完善以气象预警信息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健全气象安全管理责任体系,督促各行业主管部门履行本行业监管职责,压实重点单位气象灾害防御责任,全面强化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责任单位:区气象局、区教育局、区生态环境局、区建交委、区农业农村委、区应急管理局、区文体旅游局、各街镇)
(四)增强城市安全韧性应对能力
加强气象灾害防御相关规划落实。完善突发事件预警发布渠道,实现预警信息靶向发布。建立气象灾害常态化风险普查机制,健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气象灾害风险阈值和联动服务体系,强化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推进浦东新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建立区域气候可行性论证、区域雷击风险评估统筹工作机制,为重大规划、重点工程项目提供气候适宜性、风险性评估结果和雷击等气象灾害预防对策建议。(责任部门:区气象局、区财政局、区规划资源局、区建交委、区应急管理局、相关管理局(管委会))
三、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融入城市精细化治理
(五)全面融入城市精细化治理体系
深化智慧气象应用场景建设,推进气象融入电力、交通、城市内涝、建筑工地、易燃易爆场所等重点领域治理,加强气象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服务的能力。强化气象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应用,建立城市气象影响阈值矩阵,发布针对不同灾种、不同行业、不同风险、不同时空的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推进数字气象在基层治理场景中的应用,为智慧治理提供数字化、可视化支持。(责任部门:区气象局、区公安分局、区生态环境局、区建交委、区农业农村委、区应急管理局、区城管执法局、区城运中心、区大数据中心、区数字化办、各街镇)
(六)打造陆家嘴、临港高质量气象服务样板
开展浦东陆家嘴数字孪生大气示范建设,推进城市冠层多要素立体观测,开发城市街区尺度数值预报模式,提供高时空分辨率的实况、预报网格产品。完善临港新片区气象综合观测体系,开展针对核心区域内气象风险分钟级实时感知与预警服务,强化临港区域针对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的处置应对能力,结合临港区域地形特点及城市建设进程,开展街区级风雨实况监测,提升重点区域楼宇间局地灾害性大风的预警服务能力,为加快临港新片区“数字孪生城市示范区”建设提供气象灾害防御支撑。(责任部门:区气象局、区发改委、区财政局、陆家嘴街道、南汇新城镇)
四、坚持“+气象”赋能,提高气象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七)赋能经济产业发展
全面实施“+气象”赋能行动,推进国产大飞机、智能网联汽车、能源、文体旅等行业智慧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提升试飞气象保障业务智能化水平;提升智能网联汽车应对高影响天气的智能识别能力;提升能源保供和气候资源开发利用能力。建立文体旅新业态全过程、专业化、标准化气象服务保障模式,打造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智慧旅游气象服务示范。(责任部门:区气象局、区发改委、区科经委、区财政局、区建交委、区应急管理局、区文体旅游局、自贸区张江管理局、度假区管委会)
(八)探索气象数据(产品)交易
在依托浦东新区大数据资源平台共享交换的基础上,推进高价值气象数据在优质的交易环境和载体内流通与共享,探索气象数据交易相关立法,规范优化气象数据的交易流程。支持拓展气象数据应用场景,深入挖掘释放气象数据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探索构建气象商品数据交易平台,开展全球气象商品交易。积极探索气象金融创新试点,深化气象保险合作,开展气象巨灾指数保险和农业天气指数保险。(责任部门:区气象局、区发改委、区科经委、区农业农村委、区司法局、区财政局、区应急管理局、区金融局、区大数据中心)
五、坚持人民至上,提升高品质气象服务供给能力
(九)丰富高品质生活气象服务
加快数字化气象服务的普惠应用,面向人民群众衣食住行游购娱学康等需求,开展个性化、定制化的气象服务。将各类健康气象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服务产品接入“15分钟社区生活圈”,融入“精品城区、现代城镇、美丽乡村”三个圈层现代化城区建设,让居民群众便利地享受更有“温度”的气象服务。将气象科普宣传纳入本区学校科普教育课程、各级综合科普体系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加强浦东新区综合防灾减灾科普馆建设,提升社会公众防灾避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责任单位:区气象局、区发改委、区科经委、区教育局、区卫生健康委、区应急管理局、区文体旅游局、各街镇)
(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优化完善农业气象观测设施站网布局,分区域、分灾种发布农业气象灾害信息,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开展浦东特色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推动农业观光荐游气象服务,助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气象防灾减灾现代化示范乡镇,为浦东新区美丽乡村建设保驾护航。(责任部门:区气象局、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街镇)
(十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
提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加强生态城市建设气象服务,完善生态业务体系与气象服务机制,开展基于气候变化的城市生态宜居评价,助力构建和谐优美生态环境。(责任部门:区气象局、区生态环境局、区文体旅游局)
六、对标国际一流,加强数字化气象基础能力建设
(十二)提升精密监测能力
迭代优化浦东气象综合监测站网,完善城市冠层梯度观测网和多波段雷达协同观测网建设,提升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的监测能力,构建具有鲜明濒江临海和超大城市特征的气象精密监测体系。大力发展部门联合、社会参与的城市气象泛在感知网,提升多源协同观测、数据融合应用能力,建成高时空分辨率气象要素网格实况一张网,完善满足交通、农业、生态等行业需求的专业气象观测网建设。(责任部门:区气象局、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生态环境局、区农业农村委、区公安分局、区城运中心)
(十三)提升精准预报能力
推进智能网格预报关键技术研发,提升重点区域“智能+靶向”预报预警能力,完善无缝隙智能预报体系。发展人工智能与数值模式相结合的预报业务,实现“分钟级、百米级”专项预报服务。推动灾害性天气快速监测和识别,建立协同、智能、高效的气象综合预报预警平台。(责任部门:区气象局、区发改委、区财政局)
(十四)提升精细服务能力
推进气象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加强智能感知、数据挖掘、场景解构、核心算法、风险阈值、闭环管理等技术研究,提升应用场景气象服务科技内涵。建立典型气象服务应用场景,构建“行业+气象”的智慧服务新机制。(责任部门:区气象局、区科经委、区大数据中心、区城运中心、区数字化办,涉及示范应用场景建设由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坚持人才优先,打造浦东气象科技创新高地
(十五)构建气象科技创新和应用示范高地
聚焦大城市精细化气象服务,强化核心技术攻关与应用。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在气象领域开展创新实践,建设气象数字经济创新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院士(专家)工作站、技术应用实验室等创新平台,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和相关企业,开展数字气象支撑经济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及气象商品国际交易体系等创新研究,推进气象科技研发和成果转移转化。(责任部门:区委组织部、区发改委、区科经委、区人社局、区气象局)
(十六)建设高水平气象人才队伍
充分发挥浦东作为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核心区优势,打造气象国际人才发展引领区。用好国家、上海、浦东各项人才政策,集聚海内外优秀气象人才开展国际协同创新。加快培养、引进高层次气象人才,培育基层气象首席专家和业务技术带头人。开展多部门合作,在城市气象研究、精细化预报服务等领域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团队。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气象人才评价体系,健全分配激励机制。支持将气象人才纳入浦东新区人才培训交流体系。(责任部门:区委组织部、区科经委、区人社局、区气象局)
八、保障措施
(十七)加强组织协调
本级政府定期研究气象工作,加大对气象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各相关部门要将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纳入相关规划,细化工作落实措施,优化工作推进机制,落实好气象设施用地等要素保障,加强气象高质量发展任务落实情况的督查督办。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
(十八)加强统筹规划
要科学实施气象设施布局和建设规划,推进气象资源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开放共享。深化气象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气象购买服务改革,激活气象服务市场,优化富有活力的良性竞争营商环境。建立相关行业气象统筹发展体制机制,将各部门各行业自建的气象探测设施纳入气象观测网络,由气象部门实行统一规划和监督协调。
(十九)加强法治建设
推进与引领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相适应的气象地方性法规建设。气象法治赋能引领区,探索引领区立法和标准建设工作,聚焦气象服务市场,建立接轨国际的气象服务标准,如数据资源标准、气象服务质量标准等,实现以标准引领市场,将标准建设的成果融入到引领区气象立法中。
(二十)加强资金保障
加强对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进一步落实双重计划财务体制,加大对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相关项目及运行维持经费的投入力度,将所需必要经费纳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建立可持续稳定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落实好区级资金保障,支持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全面融入引领区建设。
2023年5月29日
(此件公开发布)
抄送:区委各部门,区人大办、区政协办,区纪委监委,区法院、 区检察院,各人民团体。 |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6月1日印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