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南汇新城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索引号 SY-310115-2022-71672 发布机构 南汇新城镇
公开类别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 2020-11-05

各办、各社区、各有关单位:

《南汇新城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已经镇政府领导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新城镇人民政府

2020 1014



南汇新城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考察上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李克强总理和韩正、刘鹤、王勇、赵克志等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和市委市政府“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底线”的要求,依据《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上海市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临港新片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结合南汇新城镇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考察上海时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重视传统安全,确保城市运行顺畅,重视人民生命安全,切实以人的生命健康为中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深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切实在转变理念、狠抓治本上下功夫。 坚持举一反三、标本兼治,把排查整治与建章立制贯穿全过程,把学习提高与狠抓落实贯穿全周期,把压紧压实责任与细化实化措施贯穿全阶段。 完善和落实重在“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责任链条、制度成果、管理办法、重点工程和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专项整治取得积极成效,事故总量持续下降,有效防范较大及以上事故,推进安全生产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城市安全风险防控效果全面提质,为推进南汇新城镇高质量发展提供全面有力的安全保障。

二、主要任务

通过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考察上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和城市安全发展的决策部署,切实解决思想认知不足、安全发展理念不牢和抓落实存在一定差距等突出问题, 推动安全发展理念落深落细落实; 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健全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建立各层级分工负责,审批、监管、执法有效衔接,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行业监管部门和其他行业管理部门相互配合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体系,使 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 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 成为刚性要求 推动部门监管责任落实; 推进安全生产由企业被动接受监管向主动加强管理转变,压实 企业主体责任; 建立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推进安全生产和城市运行安全“一网统管”“一网通办”工程,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强风险预警监测,持续开展安全基础工程建设,全面强化本质安全, 提升社会公众全员参与意识和监督意识,充分挖掘社会力量,建立激励保障机制和舆论监督机制,促进 安全生产 共建共治。

(一)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考察上海时重要讲话精神专题。 一是全面组织开展专题学习教育。 组织集中观看“生命重于泰山—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电视专题片,组织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领域的重要论述和重要讲话摘编”。分级分批组织企业负责人、安全监管干部、安全管理人员等开展轮训,推进学习教育全覆盖。 二是全方位多角度宣传贯彻。 部署开展经常性、系统性宣传贯彻 。结合“公共安全教育开学第一课”、“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万里行”、“安全生产法宣传周”、安全生产“五进”等活动, 广泛组织开展社会全员宣传。 积极发挥安全生产宣传融媒体平台和社会化宣传教育矩阵作用,在报、网、端、微等平台开设专题专栏, 推出重点报道、学习文章、访谈评论等专题栏目 结合安全生产典型问题曝光,强化警示教育,增强公众安全意识 三是刚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认真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上海市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等制度规定,强化 党委政府领导责任 。各行业监管部门按照“三管三必须”的要求,健全安全生产监管制度,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推进企业安全生产由被动监管向主动加强管理转变,安全风险管控由政府推动为主向企业自主开展转变,隐患排查治理由部门行政执法为主向企业日常自查自纠转变,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四是主动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加强源头治理,严把准入关口,围绕建立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建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实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修订完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做好各级生产安全事故预案备案与衔接。结合城运平台“一网统管”和“城市大脑”建设,加强重大安全风险研判,建立完善重大风险隐患评估和监测预警系统。分行业分领域全面排查整治安全隐患,突出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道路交通、消防、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领域,组织开展专项整治,标本兼治消除事故隐患。 五是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执法。 加强安全监管力量建设,加大相关保障力度。推进“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打造现代化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坚持“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全面推行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建立完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制度,严格限定和合理规范处罚裁量权的行使。组织开展事故处理“回头看”,强化生产安全事故调查评估工作。

(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专题。 一是推动企业自主学习贯彻,提升企业安全发展和全员法治意识。 按照“三管三必须”的原则,通过多种方式,集中组织和督促要求相关企业学习习近平安全发展思想专题片,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一系列重要指示论述,组织开展宣传引导教育工作,推动监管企业、下属企业强化自主学习意识。 企业要及时主动获取与生产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对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做到有法必依、有章可循,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法制宣传和学习教育,增强全员安全生产法治意识。 二是突出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夯实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工作基础。 指导督促纳入安全生产常态化监管的企业建立健全企业档案,通过开展专项活动和日常执法检查,检验企业档案信息填报的全面性、精准性,在 2020 年内完成企业建档工作。推进企业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形成 全员、全方位责任管理链条,层层压实责任 。加强 安全生产管理组织, 建立满足安全生产要求的技术和管理团队,提升安全管理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加强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和使用,完善安全生产例会、安全生产检查、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安全生产奖惩等基本制度。加强必要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熟悉掌握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岗位危险有害因素和管控措施、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技能。严格落实外包管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三是强化重点管控措施落实,提升企业防范化解安全风险能力。 全面落实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机制,坚持把风险识别管控挺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发生之前,构筑起遏制事故发生的两道防线。 2020 年底全面完成企业构建风险辨识分级管控,形成南汇新城镇安全风险“一张图、一清单”。针对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强化高危特殊作业安全管理。 危险化学品经营(带有储存设施)和加油(气)站,要落实每日安全风险研判与承诺公告制度。 四是坚持创新驱动综合施策,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水平。 持续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运行,加强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推动企业“想创建、真运行”。优化安全生产信用监管要素体系,对守信的生产经营单位做到无事不扰,对失信的生产经营单位强化监管。认真贯彻落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工作要求,不断优化安全生产智慧监管系统,强化安全生产信息化智能化监管。推进危险化学品、金属冶炼、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渔业生产、火灾高危单位等企业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鼓励其他企业积极投保。加强对供应商的监督和管理,推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延导。充分发挥政府监管和服务作用,依法履行职责,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监管技能。

(三)危险化学品安全整治。 一是全面深入开展隐患排查。 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督促危险化学品企业开展安全风险隐患自查工作并制定整改方案,涉及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企业要全面完成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为重点的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全面排查储存企业安全防护距离,全面排查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安全管理情况,加强工矿商贸企业和医院、学校、科研机构等单位危险化学品使用的安全管理的监督检查。深入开展各类企事业单位废弃危险化学品情况的检查,严格执法处理,重点整治违规堆存、随意倾倒、私自填埋危险废物等问题。 二是推动危险化学品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强化监管责任,严格精准监管执法,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违法生产、储存、经营、使用、运输、寄递、夹带危险化学品的行为。持续推进标准化创建运行,优化安全生产信用监管。 三是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 运用“互联网+监管”提高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水平,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安全生产服务机构、保险机构等社会力量的作用,强化社会化技术服务能力,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四)消防安全整治。 一是实施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工程。 按标准对消防车通道逐一划线、标名、立牌,实行标识化管理,对老旧小区实行“一区一策”管理,加强规划建设提供基础保障,优化停车资源管理使用,加强综合执法和联合管理。 二是集中开展五类场所消防安全治理。 开展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整治,全面优化提升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能力水平。提升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管理水平,2022年,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安全管理达标率实现100%。提升地下轨道交通疏散救援能力,实施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及站点安全疏散和应急救援能力评估,优化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救援指挥机制建设。开展厂房仓库消防安全综合治理,2020年,全面排查建立问题隐患清单和整改责任清单,重点督办整改一批规模型冷库消防安全突出风险隐患;2021年,排查登记的厂房仓库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改,建立完善消防管理机制;2022年,全面优化提升厂房仓库消防安全能力水平。 三是整治老旧场所、电动自行车、及新材料新业态等突出风险。 抓好老旧场所突出风险治理,对老旧场所火灾风险实施差异化防控措施。抓好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在居民住宅区设置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停放场所,落实居民住宅区电动自行车集中管理要求措施。抓好新材料新业态突出风险治理,分析评估本地电子商务、物流业、新型商业、医药生物、集成电路等新业态消防安全风险,强化行业消防管理措施,引导产业安全发展。 四是打牢乡村地区火灾防控基础。 加大乡村火灾隐患整治力度,有计划地改造防火间距不足、木结构建筑集中连片的二级旧里、老式住宅、民宿和村民出租屋,有效降低火灾风险。推进乡村公共消防基础建设,建设乡镇政府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和微型消防站,建立定期培训演练的常态机制,提高初起火灾扑救能力,提升乡村抗御火灾水平。 五是加强重点行业消防安全管理。 集中整治行业消防安全问题,对文化娱乐场所、星级宾馆饭店、商场市场、旅游景区、医疗卫生机构、学校及幼儿园、养老服务机构、文物建筑和博物馆、宗教活动场所等重点行业单位集中开展排查整治,推行行业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 六是实施消防信息化管理能力提升工程。 大力推进“智慧消防”建设,实现对火灾高风险场所、高风险区域的动态监测、风险评估、智能分析和精准治理。积极推广消防物联网监控系统,加强基层消防管理信息化共建共治,构建网络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基层消防管理体系。 七是实施消防安全素质提升工程。 加强消防安全素质教育,加强重点人群分级分类培训,提升全员消防安全意识。

(五)渔业船舶及农业机械安全整治。 一是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治理。 组织开展渔业、农机、农药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二是开展安全生产执法行动。 严格落实当年海洋伏季休渔的各项管理措施,加强海洋伏季休渔管理。落实属地管理责任,进一步完善联勤联动机制,对海洋捕捞渔具进行全面清理整治。开展渔业无线电专项整治。加强对农机合作社、粮食加工点等场所的检查,对机油物混放、烘干场所散热通风条件差、小微农机和老旧农机安全性差、农机违规加装等安全生产隐患进行重点排查。开展农机监理惠农服务,完善农机保险实施政策,引导农户参保,增强农机抗风险能力。以农药生产、经营环节为监管重点,以夏秋季农药使用高峰期为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三是加强安全生产培训与宣传教育。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平台、政务网络,深入宣传农业安全法律、法规。强渔业安全生产培训宣教,利用伏季休渔的有利时机,做好船东船长以及捕捞渔民的安全管理培训工作,加强渔船航行安全作业教育,做好渔业船舶的防汛管理。 四是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应急演练。 强化安全生产事故预警机制和应急响应机制,完善渔业和农机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加强应急处置装备建设。三年内组织3-4次安全生产应急演练,达到检验预案、锻炼队伍、提升能力的目标。 五是加速推进智慧农业安全管理。 建立并完善长江口禁捕管理、农业机械监管、农资生产经营监管等智能化应用场景平台建设,实现对影响渔业生产、农机操作、农药使用安全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智能化监管,全面防范各类安全事故,提升行业安全监管能力。

)城市建设安全整治。 一是 做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将城市安全韧性作为城市体检评估的重要内容,将城市安全发展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将安全管理作为城市“一网统管”建设的基本要素,推动城市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二是 全面排查利用原有建筑物改建改用为酒店、饭店、学校、体育馆等人员聚集场所安全隐患,依法查处违法建设、违规改变建筑主体结构或使用功能等造成安全隐患行为。 三是 根据城市建设安全出现的新情况,明确建筑物所有权人、参建各方的主体责任以及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 四是 开展摸底调查,加强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和市政基础设施安全管理,推动开展城市地下基础设施信息及监测预警管理平台建设。 五是 完善燃气工程技术标准,健全燃气行业管理和事故防范长效机制。建立渣土受纳场常态监测机制、推动市政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建设。 六是 强化建筑施工领域隐患治理,深入开展起重机械、高支模、深基坑、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专项治理,依法打击建筑市场违规行为。

)危险废物等安全整治。 一是建立完善危险废物专项整治单位清单。 明确列入本次危险废物专项整治对象5大类范围,建立健全危险废物专项整治单位清单,并实时按年度动态调整。 二是加强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排查整治。 按照相关危险废物法律法规和国家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要求,开展现场执法检查和评估,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危险废物各项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规范。 三是利用信息化系统加强管理。 对企业申报的年度管理计划按要求严格把关,统一操作口径,规范备案审核流程,明确备案审核要点,加强对企业上报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一致性”审核。 四是加强专项执法监督检查。 加强对重点专项整治危险废物企业执法监督检查,对照企业危险废物年度管理计划申报材料,检查危险废物产生、贮存、转移、利用、处置情况,严厉打击违规堆存、随意倾倒、私自填埋危险废物等问题。 是完善危险废物管理机制。 建立完善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宣传培训制度、危险废物管理信息系统备案审核流程。重点专项整治企业的规范化管理现场检查评估机制度 以及 与区执法部门协作配合和信息共享的联动机制。 是加快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建设。 加强分析研判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危险废物产生类别、数量和转移处置等情况,配套建设废酸、废电池、废催化剂等危险废物的利用和处置设施。 是开展危险废物重点设施安全风险评估论证。 督促相关企业自行或委托第三方开展安全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形成问题清单,制定防范措施并组织实施,及时修改完善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定期对照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和应急演练,组织开展相关安全风险评估及监督检查。 是开展渣土和垃圾填埋、污水处理过程中安全风险排查治理。 督促相关主体责任单位整治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安全隐患,建立城市建筑垃圾消纳场常态监测机制。

(八) 危爆物品等安全整治。 一是开展 危爆物品行业 安全 整治 全面实地上门核查具有危爆物品生产、储存、经营行政许可资质的企业单位,确认现实状况。督促从业单位明确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严格落实流向登记、凭证购买、丢失被盗报告、转让报告、安全培训、应急预案、双人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督促从业单位规范使用《上海市易制爆危险化学品流向管理信息系统》等信息系统,全面录入企业基础信息,实时登记危爆物品全环节要素信息。严厉查处一批违法违规涉危涉爆单位,依托智慧公安建设应用的系统模型,加强涉爆涉危线索研判分析,精准发现查处违法犯罪行为。 二是开展瓶装液化气领域安全整治。 强化瓶装液化气安全整治。强化对非法瓶装液化石油气的排查打击力度,重点排查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等易非法储存液化石油气的区域,饭店、餐饮店、火锅店等易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的场所。运用智能视频监控采集数据,对可疑人员、车辆进行跟踪、布控,实施精准打击。进一步深化源头管控,对经排查发现、道口拦截、巡逻盘查等途径掌握的情报线索进行深挖,强化堵源截流,严厉打击查处非法经营、运输、储存瓶装液化石油气违法犯罪活动。

三、进度安排

20208月至202212月,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20208-9月)

按程序报批印发南汇新城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各部门、各单位按照本行业和本单位的工作职责 分别制定实施方案, 梳理本级本职专项整治的事项,并对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作出具体安排 和动员部署。

(二)排查整治(20209月至12月)

逐项对照本实施方案明确的主要任务,对重点单位场所、关键环节安全风险隐患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排查治理,编制三年行动任务书,在任务书中明确问题隐患(整治任务)和制度措施“两个清单”,制定时间表路线图,明确整改责任单位和整改要求,坚持边查边改、立查立改,加快整治工作推进实施,取得初步成效。

(三)集中攻坚(2021年)。 动态更新“两个清单”,针对重点难点问题,加大专项整治攻坚力度,落实和完善治理措施,坚持举一反三抓整改, 存量 问题隐患进行集中攻坚、建档销号。 推动建立健全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地区的督导力度,强化对突出问题、重大隐患的跟踪督办、闭环整改,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四)巩固提升(2022年)。 深入分析南汇新城镇安全生产共性问题和突出隐患,深挖背后的深层次矛盾和原因,梳理出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等层面需要建立健全、补充完善的具体举措,逐项推动落实。总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将治理实践提炼固化为长效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层层压实责任。 各部门、各单位要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深刻认识做好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的重要性,强化领导责任,勇于担当作为,层层抓好组织实施,切实通过三年行动解决一批制约安全生产和城市运行安全水平提高的矛盾问题。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和工作专班,协调推动专项整治工作,根据工作计划和进度安排,适时组织开展督促、指导、检查,确保按计划完成各项重点任务。

  (二)全面宣传发动,强化信息报送。 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媒体,根据专项整治行动各阶段重点任务的进展,加大专项治理行动宣传力度,及时宣传推广好经验好做法,推动专项行动深入扎实有效开展。同时鼓励和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企业职工举报重大隐患和违法违规行为,积极引导社会公众参与支持,形成社会共治的良好局面。专项整治期间,要建立信息报送制度。各有关单位要明确专人负责专项整治工作信息报送,及时梳理专项整治的行动进展、工作措施、存在问题及正反两方面典型案例。

(三)落实依法治理,严格监管执法。 整治过程中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系列制度规定,各行业管理部门要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强化精准化执法和差异化管理,突出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时段和重点环节,防止简单化、“一刀切”。强化监管执法和跟踪问效,深入开展“四不两直”明察暗访,对重点问题、重大隐患盯住不放、一抓到底,督促彻底解决。注重协调联动,开展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各类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组织专家组深入生产一线,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和精准指导服务。督促企业自查自纠,对企业主动发现、自觉报告的问题隐患,重点实行跟踪指导服务。

(四)坚持改革引领,科学精准施策。 进一步用好“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等体系优势,用好综合执法体制改革优势,不断优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的政策支撑、人力支撑、物力支撑、智力支撑。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安全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个性化制定整改措施,做到“一险一策”闭环管理, 坚持从严从快立查立改, 加快 推进问题隐患存量整改,对久拖不决、敷衍应付、弄虚作假等行为,发现一例、严查一例。 在高危行业领域全面实施安责险制度,推动保险机构落实事故预防技术规范,切实发挥参与风险评估管控和事故预防功能。



网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