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XE1200000-2019-001
信息名称 金杨新村街道住宅小区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文件编号 浦金委〔2019〕24号 发布机构 金杨新村街道
公开类别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 2019-06-28

金杨新村街道住宅小区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浦金委〔2019〕24号

金杨新村街道住宅小区生活垃圾

全程分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贯彻 <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 > 推进全程分类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沪府办发 2019 3 号)及《关于印发 < 关于建立完善浦东新区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的实施方案 > 的通知》(浦分减联办 2018 1 号)的有关要求,结合金杨街道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重要指示,以 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市场运作、城乡统筹、系统推进、循序渐进的生活垃圾管理体系,全面提高生活垃圾分类实效,保障城市生态安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促进卓越的全球城市建设。

二、工作目标

一是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区域内生活垃圾分类 119 个小区(非自然小区、含驻区部队公寓) 75467 户居民的分类全覆盖,达标小区创建 83 个,创建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道。二是完成生活垃圾分类全过程分类体系。定时定点/垃圾箱房累计改建 94 个,建成两网整合服务点 72 个、中转站 1 个。辖区干垃圾日均控制量不高于 142 吨,湿垃圾分类量日均高于 27 吨(居住区及菜场),可回收物回收量日均高于 21 吨。三是形成全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社会氛围。举办垃圾分类及《条例》普法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每个小区成立一支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街道举办 5 场宣传活动、发放 8 万份宣传海报及资料。

三、工作任务

(一)加快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规范化建设。

1. 实现源头分类场所标识、标牌全配置。

根据“分类投放 - 分类收集 - 分类运输 - 分类处置”的全程分类要求,按照分类覆盖“两有”标准即有设施设备、有宣传告知要求及《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全程宣传指导手册》中容器配置要求和投放规范,推进居民区、菜场、商铺各类场所生活垃圾投放容器、垃圾箱房及分类投放点、短途驳运机工具等设施设备和公示牌、告知书、分类知识、宣传海报等的规范化配置, 7 1 日前实现各类场所源头分类覆盖。

2. 规范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设置、明确投放要求。

根据《条例》要求,生活垃圾收集交付点设置可回收物(蓝色)、有害垃圾(红色)、湿垃圾(棕色)、干垃圾(黑色)收集容器。门洞口设垃圾桶的,成组配置干、湿垃圾分类收集容器;箱房集中投放的,按干湿 5:1 配置干、湿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在小区主要出入口设置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收集容器。

为每户家庭配置 10L 规格的湿垃圾分类收集容器( 2018 年前已投放 28814 个, 2019 5 月前投放 46653 个);

结合美丽家园建设,分步开展 垃圾箱房改造 、维修和新建, 10 月底前完成居民区定时定点/垃圾箱房、两网整合服务点建设,条件成熟时完成中转站建设。

根据上海市生活垃圾“四分类”标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其他垃圾),新区生活垃圾以“干湿分类”为重点,提倡“能卖尽量卖、有害单独放、干湿需分类、投放需定时”。部分有条件的小区,可按“湿垃圾”和“干垃圾”进行初分基础上,保洁员在收集垃圾时,对干湿垃圾进行二次分类。

(二)明确落实分类投放责任主体。

根据《条例》规定,住宅小区由业主委托物业服务企业实施物业管理的,物业服务企业为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由业主自行管理的,业主为责任人。明确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主要职责: 1 、按规定设置分类收集容器; 2 、分类投放的生活垃圾分类驳运至垃圾箱房或小型压缩站; 3 、对分类投放工作进行宣传、指导,对不符合分类投放要求的行为予以劝告、制止。

建立居住小区“党组织、居委、业委会、物业、志愿者”:“五位一体”的联动机制,落实居住区的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职责,鼓励制定居民公约方式,加强垃圾分类居民自治。

(三)逐步推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

结合 “美丽家园”行动,鼓励居住小区推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以干湿垃圾分类投放为主要内容,根据不同类型居住小区实际,因地制宜确定定时定点投放的分类投放点设置、投放时间安排及分类投放规范等。在部分有垃圾厢房的小区内取消相关门洞干湿两类垃圾回收桶,实现集中回收点分类回收,由物业及志愿者在投放垃圾高峰时间,现场进行分类指导和监督。建立生活垃圾分类达标验收挂牌制度,在普遍达标的基础上,推动 3-5 个小区创建垃圾分类示范居住小区,不断提升垃圾分类实效。

(四)深化绿色账户激励机制。

不断提高绿色账户开卡率,力争到 2019 年开卡率达到 90% 。积极推广宣传绿色账户,发挥绿色账户在促进干湿分类、可回收物回收方面的激励作用。通过培训志愿者、绿色账户扫码员( 244 名),引导居民广泛参与,增强绿色账户影响力和吸引力,提升绿色账户实效。

(五)探索“两网融合”再生资源回收第三方服务模式。

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上门回收。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增加再生资源多种渠道回收,做到各种年龄层次的覆盖,思路如下:

一是利用支付宝端收呗实现小区上门回收服务功能, 利用支付宝端收呗的资源渠道及流量,进行线上和线下宣传,提高居民的知晓率,从而建设上门回收人员队伍,实现对“五废”的上门回收(五废主要是指废金属、废纺织物、废塑料、电子垃圾、废纸类的再生资源)。轻松解决居民将再生资源的回收,实现再生资源的循环使用。

二是借助金桥再生资源公司等第三方开发微信版收呗服务在金杨微信公众号中开发上门回收再生资源服务功能,解决居民再生资源出门交投的问题,不出家门,微信点击就有人上门回收,免除“摇铃大军”骚扰,也实现了再生资源互联网回收模式的新亮点。此方法可以覆盖年轻的群体,解决他们工作忙没有时间进行分类收集回收,提升了垃圾分类的覆盖率。

通过以上物联网的回收模式,提升金杨微信公众号发布政府信息、增加居民关注度的同时又实实在在的为居民进行民生服务。是新时期解决垃圾能分类、分好类的新模式、新亮点。

(六)营造垃圾分类氛围。

结合《条例》出台和实施,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全面普及垃圾分类知识。一是结合 6 5 日世界环境日、 7 1 日条例实施日、 12 5 日国际志愿者日等重要时点开展集中宣传。二是开展《条例》的培训和普法宣传。采取条线干部、志愿者队伍、物业管理、人员小区保洁员等不同岗位人员的培训,培养一批小教员。三是加强垃圾分类工作社区宣传、入户宣传。充分发挥媒体报道、社区宣传栏、电子宣传屏的作用,形成舆论氛围。

(七)严格垃圾分类收运驳运。

1. 生活垃圾分类收运。按照严格按照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要求,将居民源头分类后的生活垃圾,按照干、湿、可回收、有害垃圾采用专项收运车辆进行分类运输,杜绝混装混运。其中干垃圾的短途驳运由物业公司或委托单位送至指定的压缩站,由环卫收运企业负责后期运输和处置。湿垃圾收运除了由街道委托第三方驳运至压缩站 36 个小区外,其他 83 个小区由新区指定企业通过环卫密闭车辆进小区收集清运和处置。

2. 其他垃圾的分类收运。 建筑装修垃圾、大件垃圾、枯枝落叶等其他垃圾,原则上按照垃圾属性,并按照垃圾处置规范要求,在公司运营资质,运营许可、安全管理等条件具备下并由废管中心核准由业委会(业主)委托第三方清运处置。

(八)试点设置湿垃圾生物处理设备(社区用或家用)。

针对目前没有垃圾厢房或具备设置生物处理设备的小区,试点定制湿垃圾处理机,对湿垃圾进行不出上区的生化和降解处理。鼓励居民使用家用厨余垃圾处理机,从而足不出户的就能处理家中的厨余垃圾,可实现家庭湿垃圾 70-95% 减量。

四、组织领导

为切实落实好生活垃圾分类各项任务,街道成立由办事处主任任组长,街道办事处分管副主任任副组长,社区党政办、社区党建办、社区管理办、社区综合事务办、团工委、妇联、市场监管所、城管中队、房管办、绿化市容中心、各居民区相关负责人为成员单位的金杨新村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社区管理办公室,履行垃圾分类相关职责指导工作开展。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体制机制。

街道相关职能部门、各居民区及相关单位要加强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体制机制。健全完善生活垃圾分类联席工作平台,加强统筹协调,细化责任分工,强化工作协同。加强制度设计、完善标准规范、加强行业指导和牵头推进。坚持管理重心下移,夯实居民区工作基础,充分调动居民区资源推进垃圾分类。强化社会共治,将垃圾分类目标任务纳入住宅小区建设美丽家园行动考核体系。

(二)加强执法保障。

建立市场监管、城管执法等多部门管理执法协作机制,组织开展执法检查,实现监管信息共享,切实加强对强制分类源头参与主体、投放管理主体、收运作业主体的执法检查,提高监管执法实效。

(三)强化社会监督管理。

建立并完善政府依法监管、第三方专业监管、社会公众参与监督的垃圾分类全过程综合监管体系,加强质量监管。落实居民区属地监督检查机制,加强执法监管,把垃圾分类纳入住宅小区综合治理考核体系,加强考核督办,确保源头分类实效。严格分类收运监管,坚决杜绝“混装混运”,将分类收运执行情况纳入环卫收运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运用信息化等手段,加强全程分类各个环节有效衔接。

 

附件: 1. 金杨新村街道住宅小区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

工作任务清单

2. 金杨新村街道居民区(含菜场)生活垃圾分类体系

任务指标

 

 

 中共金杨新村街道工作委员会         金杨新村街道办事处

2019 6 25

 

                                                                                                                                                                                                                      

金杨新村街道党政办公室                                                         2019 6 27 日印发   

 


网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