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人民政府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索引号 | 发布机构 | 区政府 | |
公开类别 | 主动公开 | 发布时间 | 2025-02-27 |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浦东新区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引领区、自贸试验区、综合改革试点等国家战略和各项改革任务,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切实履行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职责
(一)持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全年开展区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11次,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主题征文和研究成果征集,区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法治专题学习会,营造全区学思践悟的浓厚氛围。
(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任务。召开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会议,部署法治政府建设相关工作。区委常委会会议、区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审议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总结部署重点任务。落实述法制度,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开展专题述法,督促各级行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发挥法治建设责任制考核“指挥棒”作用,对标市法治政府建设重点任务,加强考核督办。
二、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主要举措及成效
(一)为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一是不断提升引领区立法工作质效。推动出台4部浦东新区法规,制定或推动制定10部管理措施。区司法局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司法部地方立法联系点。对8部管理措施开展立法成效评估,配合开展3部浦东新区法规执法检查。出版《浦东新区法规和管理措施(2021-2023年)汇编(中英对照)》。《用好中央立法授权以高质量法治赋能高质量发展》荣获2023年度上海市法治建设十佳优秀案例,“3C免办”管理措施获评上海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竞赛一等奖。二是加快推动国际法律服务中心核心承载区建设。推动首批政府部门、司法机关、法律服务机构入驻浦东国际法律服务园。持续推动上海国际商事法庭等重要法治机构及上海仲裁委员会新总部落户浦东。打造“解纷wework”共享空间,推动浦东纠纷化解一体化服务中心功能升级。举办第十二届陆家嘴法治论坛,举行浦东新区涉外法律服务护航企业“走出去”启动暨签约仪式。三是以制度创新推动法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多家中外律所设立联营办公室,探索浦东律所与港澳律所合伙联营试点落地、中国籍外国律师特许执业和律所特殊合伙人制度创新。出台《上海市促进浦东新区商事调解规定》,创新商事调解组织设立登记路径。推动临时仲裁制度在浦东实质落地,全国首例外方当事人申请在华临时仲裁案开庭裁决。联合举办国际海事仲裁制度规则创新智库沙龙。探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公证互认互信等跨境协作。支持法律服务机构组团“出海设点”,组建首批浦东“一带一路”法律专业服务团,全面护航企业“走出去”。
(二)营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一是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深化“一业一证”改革,推动9个新增行业实行“一业一证”。探索融合业态准入新模式,全国首发融合业态行业综合许可证。“一业一证”改革案例入选“首批法治上海建设入围品牌”。发布《上海市浦东新区免予办理强制性产品认证若干规定实施细则》,持续推动服务贸易便利化。浦东新区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改革入选全国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二是提升政府服务效能。新增一批区级特色“免申即享”事项。成立全市首个“税路通”实体化运行工作站,优化涉企纳税服务。构建完善管理人履职体系,完善破产案件繁简分流机制,优化“立审执”工作衔接。三是依法保护企业权益。开展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法规政策清理,破除制约企业发展制度障碍。出台《浦东新区深化公平竞争审查若干规定》,建立重点审查事项清单。建立知识产权技术调查官制度和著作权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制度,加快实施知识产权纠纷调解优先推荐制度。
(三)持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一是优化行政管理体制。全面完成区级机构改革,统筹优化区级重点领域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持续推动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稳步拓展执法事项。二是坚持依法民主决策。落实集体决策制度,区政府常务会议对全区各项重点工作进行讨论决策。坚持区司法局全程列席区政府常务会议并发表法律审核意见制度。23项重要工作列入年度区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目录。三是强化行政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制定《浦东新区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实施办法》,发布规范性文件制定主体清单,建立区政府规范性文件立项、备案审查制度。
(四)持续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一是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全面强化执法记录仪使用管理,开展自由裁量权顶格行政处罚的法制审核。推进公安“一站式”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持续推动非现场执法事项拓展,进一步完善全方位、全流程的执法监管机制。二是提升行政执法工作质效。推广无人机智能监管场景应用,进一步深化数字赋能执法。编制进出境生物医药特殊物品领域工作指引。聚焦道路交通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加大执法力度。三是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协调。完成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中期评估,督促各行政执法单位运用市统一综合执法系统归集执法数据等信息。
(五)持续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和加强监督考核。压实法治建设责任制,对区政府各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开展考核监督。二是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开展“两会”现场咨询及集中办理活动,分类分办538件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会同区人大代表推动17件重点督办件落实。召开“加快打造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人大督办座谈会,接受区人大“关于推进更高水平法治政府建设”专题审议,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督察。邀请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列席区政府常务会议。三是接受司法监督。建立区政府领导出庭应诉排期常态化机制,全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到98.48%。深化“府院联动”机制,与静安区人民法院开展化解行政争议合作,设立全市首个司法局驻法院行政争议化解服务点。全年受理以区政府以及各行政机关为被告的一审诉讼案件1110件,审结924件,协调化解88件。四是强化行政复议监督。积极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全年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案件4879件,受理2345件,案前化解2224件,案前化解率为45.58%;审结2203件,案中化解545件,案中化解率为24.74%。五是加强财会和审计监督。制定区财会监督工作实施方案和年度财会监督要点,强化日常资金使用和预算绩效监管。聚焦财政资金统筹、重大公共工程、重点专项资金等内容,依法开展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六是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全年共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8565件,办结8434件。制定印发《浦东新区邀请公众代表列席区政府常务会议办法》,邀请公众代表列席会议3次。
(六)不断完善应急管理工作体系。积极落实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办法。全面优化突发事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灾害预防等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制定区传染病应急队伍标准化建设方案,强化公共卫生应急队伍建设。优化区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运行体系,完善传染病监测网络布局。
(七)加快推进数字法治政府建设。一是推动法律科技应用发展。研究制定《浦东新区贯彻落实〈关于推动上海法律科技应用和发展的工作方案〉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举办法律科技研讨会、第八届新兴法律服务业高峰论坛、“法律+科技慧领未来”主题活动,共商浦东法律科技高质量发展新思路。二是加快推动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制度体系建设。推动公共数据在重点领域实现数字化开放共享,持续推进公共数据全域上链和“浦东新区公共数据授权创新应用可信环境支撑服务系统”建设。横向联通各相关部门数据,纵向贯通国家、市、区、街镇公共数据目录级联通道,实现数据上通下达。积极汇聚普惠金融、社区云、企业监管等数据资源,赋能“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基层治理”“一业一证”“数源工程”等场景应用。
(八)全面筑牢基层法治政府建设基础。一是加强普法和依法治理。高质量承办第二届上海法治文化节开幕式和浦东主场活动,打造“浦东法治文化百场惠民行动”,举办宣传活动188场。推出“浦东新区社区法治讲座菜单”,开展讲座282场。打造首批“浦东新区涉外普法示范窗口”,开设“涉外浦法”特色宣传专栏。有序推进司法所下沉街镇。二是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居村法律顾问全年参与基层各类法律服务时长26718小时,服务25062人次。张江公证处成立全市首家公证机构调解组织。细化小微企业法律帮扶实施细则,受理首例小微企业法律帮扶案件。修订完善《浦东新区刑事案件法律援助全覆盖工作实施办法》,全年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8499件,为特殊重点群体提供法律援助1592人次,接待咨询41045人次,“12348”专线咨询接答24381人次。三是持续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深化“三所联动”工作机制,聚焦矛盾高发区域增设纠纷调解点。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浦东新区居村人民调解工作的实施意见》。全年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163305起,调解成功148945起。成功办理“证调对接”首案并出具赋强公证文书。组建浦东新区金融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发挥人民调解化解金融纠纷的基础性作用。组建本市首个商事调解工作联盟。
(九)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和法治人才培养。一是提高公务人员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开展“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机关”活动70余场。组织全区法治干部开展法治建设责任制、立法工作、行政复议等专题培训。二是创新法律服务人才引进培育机制。推动《浦东新区关于促进法律服务人才发展的实施意见》政策落地,引进一批在律师、仲裁、公证、司法鉴定和商事调解等行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法律服务人才。举办“第2期浦东剑桥班”“华东政法大学、复旦大学、新加坡调解中心涉外商事调解培训班”,招募“复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班”。对全区法律服务从业人员开展涉外法治双月培训。与高校签署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基地协议。搭建涉外仲裁人才培育基地,组建浦东国际仲裁实务培训班。首批3家律所成为浦东新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发布6项法律研究课题面向海内外揭榜领题。全国首创推行法律服务人才到法治实务部门担任法务助理。
三、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及努力方向
2024年,浦东新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与引领区建设更高水平法治政府的要求相比,还存在提升空间。一是法治保障改革创新能力需进一步提升。二是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需进一步强化。三是基层法治政府建设基础需进一步夯实。
四、2025年度法治政府建设主要安排
(一)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健全政府各级党委(党组)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常态化机制。压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强化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升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水平。
(二)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任务落地落实。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十四五”规划终期评估,积极谋划“十五五”期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举措。
(三)持续营造国际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用好中央立法授权,扎实开展浦东新区法规和管理措施立法项目论证储备、宣传实施和监督评估。对标引领区、自贸试验区、综合改革试点等重大任务,持续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审批制度创新,深化“一业一证”改革,为促进产业发展、激发市场活力提供法治支撑。全面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度,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四)加快国际法律服务中心核心承载区建设。聚焦法治保障“五个中心”核心区建设,聚力打造浦东国际法律服务园,积极构建涉外法治功能格局。加快推动浦东法律服务业制度型开放和创新发展,深化律师、仲裁、调解、公证等各领域涉外法治人才招引培育,不断增强浦东法律服务业核心竞争力。
(五)不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加强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执行与监督,有效发挥政府法律顾问作用。优化完善政务公开工作,常态化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加强行政复议工作,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持续开展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旁听、讲评“三合一”工作,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监督。
(六)深入开展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化行政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加强重点领域执法,优化完善执法程序。扎实开展执法监督,不断提升规范化水平,强化执法质量和效果。
(七)加快数字法治政府建设和法律科技应用。推动数字法治政府各类项目实施,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方式,提升政府工作效能和精准度。加强各部门数据归集共享和开发应用,强化科技赋能,不断提升法治领域智能化管理水平。运用科技智能方式助力法律服务业创新发展,推动法律科技产业集聚发展。
(八)强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和普法宣传。全面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及平台建设,创新公证、法律援助工作机制,持续推出更多便民便企举措。构建汇集各级、各领域调解于一体的浦东大调解格局。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持续推出“习近平法治思想宣讲”系列项目。发挥各类平台载体优势,积极宣传法治改革创新举措,深入解读浦东新区法规和管理措施,打造具有浦东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