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兴路街道优化营商环境暨投资促进服务一体化实施方案

索引号 发布机构 浦兴路街道
公开类别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 2025-03-12

浦兴路街道优化营商环境

暨投资促进服务一体化实施方案

 

根据《上海市聚焦提升企业感受 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和浦东新区“1+38+X”投资促进工作服务体系建设要求,浦兴路街道围绕共赢浦东的主题,全面推进安商稳商、招商育商、投资促进及创业就业等工作。利用金桥副中心区位优势,提升政务服务和政策精准度,通过精准对接空间和项目,促进浦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立优化营商环境和投资促进服务机制,整合资源,打造兴企·汇业品牌,提供全方位服务,吸引优质企业,促进产业集聚,形成特色营商服务生态,为企业创造良好环境,实现街道与企业共同繁荣。

、机制建设

(一)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

为全面推进浦兴路街道营商环境优化工作,完善内部联动调度,形成常态化协同平台,成员涵盖街道内设职能科室、事业单位及市场监督管理所和税务所等部门,确保工作推进的权威性与全面性。各职能部门紧密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工作有序开展。

(二)定期评估与动态调整。

建立重大事项专题协调、月工作分析和季度评估制度,通过收集企业反馈、分析各项指标数据等方式,全面了解营商环境在政务服务、政策落实、企业发展等方面的成效与不足。依据评估结果,深入剖析问题根源,及时调整优化措施。

(三)联勤联动与协同合作。

整合各职能部门力量,畅通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和政策扶持渠道,推行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打破部门之间壁垒,推动资源共享与协同作战,集中优势力量为企业排忧解难。依据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原则,整合多部门检查事项,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保障执法的有效性,最大程度降低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影响。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

二、具体措施(聚能、惠商,同筑浦兴八大行动)

(一)聚——筑基强链·蓄能聚力行动。

全面梳理各条线资源项目,深入挖掘潜在服务能力,对政务、法律、金融等多个领域的资源进行细致排查,通过与各部门沟通协调、实地调研等方式,详细了解资源现状与可利用程度,形成涵盖服务内容、服务方式、责任部门等信息的服务资源清单。落实走出去+请进来战略,组建投资促进尖兵,与金桥管理局共建联合服务专班,做好首接首谈具体对接,确保企业落得下、长得快整合。在社区营商环境办公室设立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集成服务,在新嘉中心和·企汇设置前置服务站,让企业办事不再东奔西走,切实提升服务效率与质量,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牵头部门:社区营商环境办公室,协同部门:市场监督管理所、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

(二)能——服务赋能·兴企护航行动。

围绕企业设立、运营、发展、退出等全生命周期,提供人才、金融、科技、文化、教育等精准服务,解决企业在不同阶段的痛点问题。建立企业服务专员和服务管家制度,实行对口责任制、首问责任制,对企业提出的问题需求及时协调解决、形成台账,对于能当场解决的问题,立即协调解决,对于复杂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跟踪处理进度,确保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推动文化、工会、商会等领域赋能,为企业提供清单式和点单式服务,推动更多政府资源向企业和商圈倾斜。将服务要求落到实处,切实解决企业困难需求,提升企业满意度。

(牵头部门:社区营商环境办公室、党政办公室,协同部门:社区宣统文化办公室、社区服务办公室、总工会、街道商会)

(三)惠——惠企春风·润商育林行动。

完善政策解读及服务平台,精准传达国家、上海市及浦东新区各项惠企政策,确保政策能够切实落地并发挥效用。加强与新区各委办局、金桥管理局及高校与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社会组织、兄弟街镇的沟通联系,打通服务企业对上对外资源保障通道,探索外部资源项目链路畅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定期举办政策宣讲会,邀请企业代表参加,现场解答政策疑问。协同各运营平台企业,为企业享受扶持政策提供精确指引,精准匹配适合的政策项目。

(牵头部门:党政办公室、社区党群办公室、社区营商环境办公室,协同部门:各办、中心、职能部门)

(四)商——法治护航·安商稳商行动。

建立精准普法机制,实行分类分层普法服务,对于不同市场主体确定分类重点,引导诚信合规经营。贯彻柔性执法理念,严格落实轻微违法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清单,对轻微、首犯、非主观恶意等违法行为,重在指导、免罚轻罚。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秉承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原则,整合多部门检查事项,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提升检查效率。充分利用《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共建协议》,畅通线上线下维权通道,帮助企业规避潜在法律风险,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牵头部门:司法所,派出所、市场监督管理所、综合行政执法队、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协同部门:社区营商环境办公室、街道商会)

(五)同——产城融合·友好协同行动。

持续完善社区基础设施,优化社区环境,提供交通便利、生活配套等服务,根据浦兴的产业特色,优化居住型社区整体布局。结合“15分钟生活圈建设,持续优化完善设施布局,在空间和时间维度上营造便民利民的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夏送清凉、冬送温暖、节送关怀系列行动,设立“15分钟温情补给站,用细节打动人心。致力于营造一个经营无忧、投资信赖、发展顺畅、生活惬意的企业友好型社区,提升企业归属感。引导企业深入扎根社区,在社区治理安全、银发经济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牵头部门:社区服务办公室、社区管理办公室、社会工作办公室,协同部门:各相关单位)

(六)筑——路网织锦·筑巢引凤行动。

以新嘉中心和东津汇等在建和改建项目为依托,整合物理空间资源,精心规划打造集商业、办公、居住、孵化为一体的高品质产业载体。旨在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为企业提供优质的发展空间,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促进产业集聚与协同发展。同时,发挥各运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精准定位产业导向和发展重点,实现协同联动,合理布局。推动消费场景具体落地,挖掘辖区商业体、商业街和沿街商户整体资源,协同落实线下和线上消费场景联动,每月组织1场消费市集。

(牵头部门:社区党群办公室、社会工作办公室、社区管理办公室、社区营商环境办公室,协同部门:各有关单位)

(七)浦——英才汇浦·聚才引智行动。

密切与区级主管部门合作,深化海聚英才平台交流,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为重点企业提供人才落户绿色通道。简化人才落户手续,减少申报材料,缩短审批时间。发挥大爱乐业·企汇两大平台优势,联动周边高校探索技能实训基地建设,定向培养产业紧缺人才。与高校相关专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实际需求融入教学内容。组织高校与企业开展技术交流、项目合作等活动,加速技术转化进程,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牵头部门:社区党群办公室、社区服务办公室,协同部门:社区营商环境办公室)

(八)兴——品牌铸魂·兴业浦兴行动。

依托新嘉中心公共服务配套用房和·企汇创业孵化平台,规范后续运营管理,强化阵地建设,同步提升空间利用和软件服务水平,探索政企银+”多方合作机制,凝聚不同服务平台专家团力量,发挥金融服务核心功能。畅通街镇间链接,协同区域力量提供金融、科技、人才、空间、市场等资源助力。梳理街道纳统企业和户管企业主营业务,推进统计工作和投资促进工作协同联动,建立完善本地企业供应资源库,精准对接上下游产业连接。实施浦苗归巢计划,推动注册地与经营地双落地,健全五色管理机制,优化在地企业服务。对于街道本级财政预算采购项目,畅通企业信息获取渠道和参与路径,鼓励本辖区单位企业选用相关企业的创新产品和服务。

(牵头部门:社区营商环境办公室、社区管理办公室、党政办公室,协同部门:各办、中心,职能部门)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各单位需紧密协作,共同推进营商环境优。社区营商环境办公室将担任牵头角色,确保各项任务的顺利进行。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指定专职联络员,确保信息的畅通,明确工作职责和流程,将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到具体人员,确保责任到人,为打造更加优良的营商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优化工作调度。更好地解决经济发展、企业服务、招商育商中的关键问题,健全经济工作调度机制,及时讨论和解决各类问题。遇有重大问题随时召集会议,确保问题能够得到迅速而有效的处理。结合优化营商环境和投资促进工作具体要求,探索重点项目招商协同,强化统筹协调,确保重要问题和关键举措得到妥善解决,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三)注重宣传推广。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元宣传模式,全方位宣介整体建设发展趋势,推广产业空间布局和创新举措,展示营商环境显著成果和突出亮点。开展主题服务、企业访谈等活动,落实线下对话沟通,鼓励优秀企业代表分享发展经历和感受,增强宣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