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三林镇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 发布机构 | 三林镇 | |
公开类别 | 主动公开 | 发布时间 | 2024-12-27 |
——2024年12月26日在三林镇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上
王震东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三林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代表予以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今年以来,三林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和支持下,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力完成镇人代会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过去一年,经济建设各项指标平稳发展。1-11月,我镇累计完成税收86.43亿元,实现人代会目标的98.22%;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3.82亿元,增速13.8%;1-10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2.52亿元,增速62.3%,提前超额完成区考核目标;各业总收入577.32亿元;科技服务业增速达32.76%。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截至10月,招商引资投资总额完成40.88亿元,其中落地项目7个,提前完成区考核目标;招引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2个;新增龙头企业8家。
过去一年,各项事业有序推进,取得较好成果。我镇成功获评“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市级“无废机关”,国家卫生镇创建已通过市级验收。“飞龙园”“潜龙园”口袋公园项目入选“市级15分钟社区生活圈优秀案例”。镇民族团结进步协会获评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被评为“2024年度上海市优秀调解组织”。三林舞龙队获得第十六届全国舞龙舞狮锦标赛舞龙规定套路第一名。三林江南丝竹乐团荣获第二届全国民族器乐展演优秀乐种组合。镇文化中心图书馆在上海市第七次街镇图书馆评估中获得“示范馆”称号。镇社区学校“非遗在三林”项目获评市“终身学习新品牌项目”。
过去一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以赴稳增长,经济建设提质增效
着力营造有温度的营商环境。树牢“无经济不三林”理念,持续当好优质依法合规企业的“义务合伙人”,成功举办“Grow在三林”1数智世界专场圆桌会、政企直通沙龙等5场品牌活动,推动“政企校医”四方互促共赢、融合发展。开展“优服务、解难题、促发展”专项行动,建立日常联络机制,累计走访企业1816次,解决问题52个。落实153家重点企业“服务包”2工作,强化政策集成发布、精准推送和服务便利获取。积极落实新区“1+1+N”人才政策体系3,推荐7人申请特殊人才落户、25人申报“明珠计划”;兑现新区人才租房补贴268万元。充分发挥财政补贴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惠及企业289家。镇重点企业稳定率100%,企业黏性不断增强。
着力构建强引力的招商格局。创新“云上招商”新模式,率全市街镇之先,牵手阿里资产,在淘宝APP上首创云招商“数字城市·三林馆”,将园区地块信息、租售空间等优质产业空间信息作为平台上线首期发布内容,寻找最佳合伙人。举办产销资源对接会,发挥“链主”企业头雁效应,引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积极发挥镇商会桥梁纽带作用,做实以商招商,联合会员单位举办跨界合作座谈会等活动20场。制定招商专业机构管理和激励办法,激发全民招商活力。
着力打造高效能的产业园区。推动筠溪科创园产业转型升级,以低密度“总部+研发”为发展方向,打造“快速消费品+研发中心+数字产业集聚地”的特色园区,累计营收83亿元。瞄准企业所需加快净地,探索“净地、落地”并联机制,数智世界从申请准入到完成土地出让仅耗时97天;强化镇级调度能力,将地块一级开发的财务成本作为地块前期工作考量因素,分批次滚动推进地块收储,争取“项目不缺地、净地不空晒”。抓铁有痕回应企业自主转型升级需求,协调推进卫康产研基地项目准入。依托“浦软孵化器@三林”孵化平台,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园区”阶梯式孵化服务体系,累计在孵企业50家。做强做优园区综合配套,浦软三林园二期全季酒店已于10月开业,进一步丰富园区业态。
着力激发有活力的乡村经济。聚焦集体资产全链监管,制定和完善云上资产操作管理细则等4项制度;配合区级部门开展集体资产监管专项整治行动。盘活闲置低效资产,“新象限·杨思·纱厂”项目基建已全面完工,南林储运园区产能升级改造完成。探索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新渠道,通过“数字城市·三林馆”发布租售集体资产148处,镇、村、队三级集体经济净资产同比增长19.72%。落实2023年度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工作。积极稳妥完成归泾村撤村分配工作。充分利用“三林崩瓜”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资源,通过盒马村搭建源头采销供应链,今年首次登陆香港市场,并搭乘定制“卧铺”前往北京亮相。
(二)建管并举提品质,城镇面貌持续改善
城市更新全面提速。现代城镇建设本年度计划实施20个专项均已开工建设,完成计划投资额3.2亿元。动迁征收杨思老街地块、新杨思地块等17个项目1008产。清障53个点位,举全镇之力顺利清退G11项目700余户商户,提前10天完成拆除任务。加快推进“城中村”开发建设,金光村首批商品房结构封顶,东明村安置房12月交付入户。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土地减量化立项12.93公顷,复垦验收10.68公顷,均已完成区考核目标;扎实推进违法用地综合整治,整改销项18个图斑6.6公顷;处置低效产业用地13.8公顷。
环境整治扎实推进。积极创建国家卫生镇和上海市卫生健康街镇,爱国卫生合格单位覆盖率达90%。打好垃圾分类持久战,完善装修垃圾片区收运制度;积极推进经营性垃圾收运签约;落实8个垃圾分类精品小区创建和1个精品小区复评;推进30个垃圾厢房专项更新、5个惠民服务点创建。实施缓解停车难专项行动,优化20条道路1936个车位停车时段,纳管6条道路158个车位,整治“僵尸车”192台,组织27个小区完成1.0版本停车规约制定。持续强化杨南路、和佳路等背街小巷综合治理。清除违法违规黑广告3.5万条(处)。整治“五违”4点位114处共10.82万平方米。
生态建设蹄疾步稳。深化河、林“双长”联动,累计巡河巡林近6000次。创建2个“河+林”共治共享社区级品牌工作站。公益林养护连续三个季度考核优秀且在新区各镇排名第一。完成2400余个斑块共3.98平方公里林绿权属确认。400米外环林带项目正在有序推进绿化施工。加大排污整治力度,完成968家沿街餐饮店铺排水证办理工作;对77个入河排污口制定“一口一策”,已销项72个;全面推进雨污混接普查,梳理排水户3158户。扎实推进河道长效管护,河道综合养护、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养护考核成绩优秀。成功创建11.43公里星级河道。完成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交办件30件和区环保督察交办件185件。
安全根基不断夯实。压紧压实“三管三必须”5,年内检查单位810家次,处罚25家次。积极开展“拆窗破网”和打通消防“生命通道”专项行动,排查农村经营性自建房、沿街商铺问题点位218个,整改违规设置的防盗窗网1563处。全力推进电气火灾隐患专项整治,更换老旧电箱7220户;落实487户瓶装液化石油气替代改造工作。扎实推进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攻坚行动,发现并整改隐患532处;试点安装1035套“电力脉象”设备,精准“嗅探”违规入户充电行为。成立房屋建筑安全专班,统筹推进全镇房屋建筑安全工作,整改点位155处。修订镇级防汛防台应急预案,整改隐患245处,转移安置8517人,高效应对台风“贝碧嘉”“普拉桑”“康妮”等恶劣天气。深化落实信访联席会议机制,妥善化解十余个信访积案,信访总量同比下降37.6%。
(三)用心用情办实事,群众生活更有保障
民生实事量质并举。优化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全过程管理,完成加梯签约公告30台,开工25台,竣工20台。人大代表票决的10项民生实事项目已基本完成,其中,首家“林小舍”6在永泰启用,开展多元社区活动253场,便民服务158场;灵岩南路桥下空间改造顺利完成,增加了无障碍通行及林下休闲停留空间;新增云台路杨南路口袋公园;完成20余个住宅小区、总计约2900棵树木修剪;实施上南路3520弄等多个小区综合整新工程,总面积达1.78万平方米;完成世博三居等7个小区无障碍设施改造,涉及点位115个。
民生保障见行见效。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兜底功能,开展慈善联合捐,筹集善款547万元;为低保、特困等困难群体发放各类补助7883万元;三林慈善基金帮困补助365人次,金额138万元。充分发挥就业优先保民生效能,组建全区首批镇级“乐业导师”服务队伍,创新举办“创享乐业”就创业能力提升训练营,发挥“1+6+X”15分钟就业服务站点网络7功能,发布岗位2100余个,帮助2900余人实现再就业。积极开展双拥优抚工作,制定镇级退役军人常态化联系工作方案,打造“戎光闪耀·‘职’在必得”就业服务品牌。
民生服务提质增效。织密公共服务网络,建成市级“15分钟就业服务圈”社区服务点4个,搭建新区首个社区层面零工就业服务站。上线三林“林小舍”微信小程序,注册居民4093位。三林、杨思等4个属地派出所户籍受理窗口入驻对应的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新建芋秋社区卫生服务站。优化养老服务供给,持续擦亮“平安老宝贝”品牌,统筹推进“医安”“食安”“居安”“乐安”四大领域服务体系;深化镇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资源整合和服务拓展,引入上海市东方医院等6家养老服务联盟单位;积极联动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清美集团,打造“与林共美”助餐体系。加强未成年人关爱和保护,新增3处社区“宝宝屋”,提供托位数100个;设立“星童林”孤独症儿童关爱中心,提供心理疏导、资源链接、社区拓展、教育帮扶等精准关爱服务;深化“校社联动”机制,为镇域内21所中小学配送公益课程360次。
文化供给层次多元。探索“区域联动、古镇结盟、文化互动”办节机制,成功举办“观东方潮涌·享盛世民俗”第十一届上海民俗文化节暨三林塘圣堂庙会,9天吸引约34万人次参与。推深做实非遗保护传承,13个非遗项目亮相国家、市、区各类大型活动20场,精心配送非遗课程486课次。积极培育发展文化团队,三林江南丝竹乐团获评新区示范级文化团队,三林舞蹈队和三林广场舞队获评新区四星级文化团队,各类体育团队共斩获国家级奖项3个、市级奖项36个、区级奖项8个。配送文艺项目195场次,举办镇级赛事活动107场。图书馆、健身房等场馆服务55万余人次。社区学校完成教育2.8万人次,举办“数字教育进社区”活动129场。创新开设“市民夜校”,为年轻人提供延时服务。
(四)联动赋能强治理,城市运行井然有序
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开展群租、跨门经营、渣土运输车、非法客运等各类专项整治行动,立案查处539件。全面推进“一居(村)一法律顾问”工作,建设84个法律服务工作站(室),确保法律服务全覆盖;在全区首创“书记论法”普法小课堂,建成三林首个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深化“三所联动”8机制,联合筠溪老娘舅工作室等资源,建立三林镇非诉讼争议解决分中心,成功调解案件1123件,调解成功率达98.8%。成立“反诈防宣”工作站,建设镇级禁毒教育宣传基地,开展反诈、禁毒宣传活动40余场,非接触类警情同比下降21.8%。
数治与智治深度融合。优化数字化底座平台,以三林镇三维数字孪生地图为基座,实现可视化电子围栏、视频监控地图汇聚、应急指挥等功能。依托“城运平台”及“智慧安防智能体系”网络信息平台,有效运行全镇655个安防点位,36个“平安屋”和899台对讲机及智能终端的全民安防平台拦截,及时处置各类案(事)件1732起,提前介入纠纷581起,妥善处置维稳事件25起。加大技防物防设施配备,安装高空抛物摄像头90台、住宅电梯远程监测设施331台;G11项目清障采用生命探测仪与无人机红外感应设备,排除安全隐患,以科技赋能实现了拆除过程的“零事故”。
自治与共治同向发力。结合志愿者积分制,继续打磨“林起、林立、林荫”自治金项目品牌,共立项69件。以乡村治理积分制为抓手,加强农村环境综合管理,全镇13个村2070户村民积极参与。深化党建引领物业治理,试行《三林镇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综合评价考核补贴奖励实施方案》,开展党建引领“多维共治”物业治理培训14场,推动物业管理提质增效;实施物业服务“优质优价”行动,召开指导会议220余次,完成27个小区物业费调价;物业费收缴率提升至90.8%。全面启动业委会规范化评价,完成5个业委会组建、30个业委会换届工作。
(五)务实重干转作风,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持之以恒推进依法行政。全面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加强对决策议题、政府合同、制度文件的合法性、可行性及法律风险的事前评估,有效规范行政行为。一篇案例和一篇课题分别被评为浦东新区法治建设优秀案例、依法治区优秀课题。全面深化政务公开,依法办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126件,跨前沟通实质化解信息公开行政争议6件。办理行政复议案件57件,受理行政诉讼一审案件34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率100%。有力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获评“浦东新区行政执法案例优秀组织奖”。
从严从紧抓好廉政建设。坚持严和实的工作导向,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和“四责协同”机制,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自觉接受人大、社会和舆论监督,全年共收到并办结代表意见建议11条,办理结果满意率100%。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牢牢把握各项目标任务,积极参与理论中心组学习、读书班7次,专题研讨8次,讲党课5次。修订实施《三林镇廉洁自律及财会文件汇编》等文件,有效降低廉政风险。
驰而不息推进效能建设。有力推进镇历史遗留问题梳理化解工作,已完成销项111个。严格落实建设项目审计全覆盖、去存量工作,共完成108个建设工程项目审价,平均核减率2.82%;14个镇级历年结存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全部完成,批复总金额约1.1亿元。规范政府购买服务,对68个100万元以上的服务类项目开展成本控制,累计核减预算金额超1000万元。不断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完成2个成本预算绩效分析,平均降本幅度约6%。
一年来,我们迎难而上、协力攻坚,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些成绩是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的有效监督、鼎力支持下,全镇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三林镇人民政府,向为三林经济社会发展付出辛勤努力的人大代表和基层一线工作者,向关心和支持三林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三林的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譬如经济稳增长面临新增动能不足与存量活力待激的双重挑战,经济内生动力尚需进一步提振;城市更新建设面临的征收任务重、体量大。2025年,我们将直面问题挑战,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常常牵挂于心”的使命感、“事事竭尽所能”的紧迫感,更加努力改进工作,不断增强全局谋划的前瞻性、履职推动的规范性、攻坚克难的实效性,不辜负全镇人民的期待。
二、2025年主要任务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三林镇的承压负重之年、城市面貌的蜕变升华之年和战略机遇的叠加交汇之年。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化“四镇”9建设路径,围绕“小城大绿 灵秀三林”主题,推动经济稳中向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明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镇各业总收入在2024年基础上增长5%以上;税收收入90亿元。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和目标,明年将重点推进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始终坚持发展为先,以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稳中向好
抓好产业空间拓展。瞄准先导产业、核心产业、未来产业等细分行业总部和研发中心落地,加快推进筠溪科创园21、23号地块净地;分批次完成新桥港东、西片区动迁征收工作,预计释放产业及配套用地463亩;借势“两环两廊”10,布局新杨思时尚消费高地、杨思老街创新活力街区等多个实施单元,搭建镇域范围内满足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需求的承载空间结构。坚持以“亩产论英雄”,全面推进爱博农贸市场智慧五星菜场升级工作,积极谋划和推进老园区焕新工程,通过自我升级、腾笼换鸟等多种方式,推进低端产业、低效用地转型升级。灵活利用产业政策,以明确规划备用地的用地性质、增加M0混合用地等方式,蓄势产业多元融合发展。
抓好营商环境优化。继续当好优质依法合规企业“义务合伙人”,升级供需资源对接会,建立健全“政企银”“产学研用”等多方协作机制,深化“Grow在三林”企业服务品牌。放大“浦软孵化器@三林”区级孵化器平台优势,以“投行”思维开展精准孵化,营造良好创业生态环境。落实市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完善“网格管家+联络员+片区/楼宇专员”三级服务网络,构建企业全周期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镇属企业包干社区扫楼机制,协助属地企业纳统申报。优化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完善需求收集、经营预警、政策匹配等模块,以数字化赋能提升企业服务精准度。科学合理制定2025年安商稳商政策,更好助力企业发展。
抓好招商引资质效。前移招商关口,在产业规划、土地收储阶段同步导入目标客户资源,构建“规划建设-产业研判-精准招引-跟踪服务-梯度培育”的招商闭环。依托阿里集团数字平台优势,打造全域客商信息搜集与分析平台;整合世邦魏理仕、高力国际等全球招商伙伴资源,联动驻沪办、联络处等本地窗口,构建“线上+线下”“境内+境外”立体招商网络。常态化组织链内对接会、链群互动会,发挥链主带动效应,推动产业生态链式集聚、集群共生。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有担当、善作为的招商铁军。
(二)始终坚持品质为先,以系统观念助推现代城镇华丽蝶变
加快城市更新步伐。依托“两旧一村”改造专项行动,提升改造基础薄弱区域,对照新区目标责任书,明年按时启动各个项目2000余产征收工作。加快推进“城中村”市库点位拔点,有效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改善民生、扩大内需;协调推进三林镇西林等地块“城中村”改造项目,致力于将三林老街打造成为民俗文化承载地与文化创意增能点有机融合的文创水街。聚焦人民群众痛点,力争明年上半年完成103户“拎马桶”点位销项。加快“清障”,坚持稳评先行、立案先行、诉讼先行,确保土地当年征收、当年释放。
构建水绿空间格局。围绕川杨河、黄浦江、外环南河勾勒而成的18公里“水环”,以及三林塘港、杨思港等220条镇管河道,常态化开展“三清”“三治”“清四乱”工作11。落实5条河道安澜水系创建,通过景观提升、生态修复等方式,实现“水、岸、绿”交相辉映。新增2个“河+林”社区级联合工作站,深化河、林“双长”共建共护机制。落实公益林市场化养护,定期开展公益林及古树名木全覆盖巡查。加快推进7.3公里400米外环林带建设,与6.4公里黄浦江岸线的9个生态公园融为一体,努力形成14公里“绿环”。
提升宜居生活品质。持续推进缓解停车困难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增加车位供给、盘活存量资源、规范停车秩序,逐步缓解停车难问题。强化非机动车管控,重点推进地铁交通枢纽、医院学校等区域周边非机动车停放综合治理。实施生活垃圾投放点微更新、专项更新等便利化改造,结合“沪上回收”可回收服务网点提升,继续创建一批精品小区,不断提高垃圾分类实效。优化“美丽街区”“缤纷社区”系统布局,以点带面、以线串块,打造一批“可驻足、可阅读、可创业、可遐想”的现代城市生活“打卡地”。
(三)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城市理念抓好民生保障
强化社区基层治理。打造专业特色工作坊,围绕民主协商、民主决策等领域,开展针对性专题培训,切实增强村居委引领居民自治能力。打造“自组织孵化场”,从社区营造活动、自治金项目等工作中培育社群组织、志愿者团队等自治群体。着眼停车难、文明养宠等痛点,从居民公约制定入手,激活社区软治理实效。制定物业行业“优质优价”指导性文件,实施住宅小区物业“底部抬升”行动12,促进物业服务品质提升。落实“多格合一”新模式,进一步提升网格化一体化治理效能。
夯实民生保障基础。修订《三林镇促进就业配套实施意见》,新增和调整企业就业补贴、个人就业补贴、赛事获奖补贴等项目,强化正向引导激励。依托“创享堂”创业孵化实验基地,提供项目孵化、政策培育、能力提升等全程式服务,打好创业扶持“主动仗”。积极访企拓岗,深挖镇域内岗位资源,与优质企业建立岗位供需合作机制。拓展社区救助顾问服务站点功能,丰富服务内容,联合各方力量、整合数据资源,积极探索“困难群众-社会救助-服务类救助”立体式社会救助体系。全面排摸镇域60岁以上人员保障信息,持续推动高龄无保人员全面纳保。依托83个居村退役军人服务站,做好退役军人关心关爱工作。
丰富优质公共服务。完善“15分钟社区生活圈”布局落子,深耕“林小舍”品牌内涵,重点推进永泰二期、高青路“林小舍”建设。进一步推广适老化改造,结合老年人群“画像”,量身定制改造项目清单。延伸为老场所服务功能,设置老年认知障碍支持中心、智慧居家体验中心、智慧为老服务中心;嵌入心理健康辅导、儿童活动等区域,打造集助老、托幼一体的资源共享型、功能复合型公共服务空间。布局建设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打造依水园家门口养老服务站。新增杨东等社区食堂点位,探索“政府+市场”的多元化运营模式。鼓励市场化餐饮单位接入“长者餐桌”,为老年人群提供质优价廉的助餐服务。加快推进世博等区域“宝宝屋”建设。做优做强“星童林”关爱中心,提升孤独症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全力打造懿德文体中心,塑造文化体育、非遗推广、休闲娱乐深度融合的文体活动新坐标。进一步探索文化延时服务、线上课程点单等文化供给新模式,打造“有温度、有智慧、无门槛、晚打烊”的社区数字图书馆。高标准推进2025年度政府实事项目,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四)始终坚持补齐短板,以精细化思维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提升城运管理精细度。聚焦“12345”热线工单实际解决率和市民满意率,严格落实首派负责、约谈等工作机制,提升城市管理能级。持续推广党建引领“四提四知”13工作法,用好“格事知”,做实未诉先办。加快推进“一网统管”行业全覆盖、场景全覆盖的数字底座建设。立足“市容环境秩序”“文明服务品质”双提升,持续做好道路、绿地、桥梁、下水道、公厕等各类设施的日常管养。建立“职能部门围绕村居转、村居围绕群众转”的自上而下服务机制,紧紧围绕反映问题、满足需求两大导向,夯实精细化管理水平。
深耕平安建设责任田。着力提升初信初访办理质量,强化职能部门办理责任,确保应登尽登、全线受理。加强信访稳定风险排查预警,推进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深入推进“访调对接”“诉调对接”“检调对接”等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拓展延伸“三所联动”工作框架,与浦东法院六里法庭、懿德村法官工作室等合作探索“3+X”联动模式。加大力度推进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加快消化存量,有力遏制增量。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电信网络诈骗、道路交通安全整治等专项行动,进一步夯实平安建设基础。抓好人口、房屋精细化管理,规范房屋出租行为,及时整治各类安全隐患。
守牢安全生产生命线。聚焦食品安全、燃气安全、限额以下小型建设工程、用电安全等重点领域,不断强化以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的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扎实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全面规范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行为,依法严格查处各类违法事故。持续加强农村自建出租房、大型商业综合体等重点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深化电动自行车安全综合治理。完善房屋建筑安全隐患“红黄绿榜”工作提示制度,压实隐患整改责任。继续开展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梳理完善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
(五)始终坚持效能提升,以刀刃向内决心强化政府自身建设
持续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坚持法治引领,扎实推进依法行政,不断提升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作用,加强政府重大行政决策、重大行政执法决定、行政规范性文件、行政机关合同等合法性审查,推动行政行为法治审核全覆盖。实施“3+3”案审制14,严格把关行政执法案件办理全流程、全环节。完善政务公开工作机制,强化政务信息前置性审核,不断加大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力度。
坚决守牢清正廉洁底线。夯实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一岗双责”机制,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锲而不舍纠“四风”、树新风。持续推进“三不”一体机制,固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建设更高素质、更专业化的干部队伍。
不断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严控“三公”经费15和一般性支出,把有限财力用在刀刃上,优先保障产业发展、基本民生等领域支出。全面落实预算绩效管理,扎实推进审计审价监督,切实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依托随申办政务云APP,拓宽政务数据共享事项;完善OA协同办公平台功能,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向纵深发展。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推动广大基层干部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抓落实、促生产。
各位代表、同志们,使命重在担当,实干铸就辉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的有力监督下,牢记“国之大者”,坚持“四个放在”,坚定滚石上山的决心、树牢爬坡过坎的信念,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开拓进取、创先争优,为谱写“小城大绿 灵秀三林”崭新篇章不懈奋斗!为浦东新区加快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贡献三林力量!
名词解释:
1. “Grow在三林”:即G绿色、R快捷、O开放、W温暖,整合政府、企业、金融、教育、医疗资源优势,深化企业服务品牌。
2. 重点企业“服务包”:指本市加强政企沟通、深化企业服务、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核心内容是聚焦行业龙头、独角兽、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四类企业”,建立领导联系企业、政策匹配推送、诉求协调办理、检查评估评价“四项机制”,实施专班、专员、专报、专窗“四专管理”,落实“一企一管家”“一企一服务包”等制度机制,推动实现政策精准直达、服务便利获取和诉求高效办理。
3. “1+1+N”人才政策体系:指浦东新区推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人才发展的政策体系,包含1个《实施意见》、1个《行动方案(2023-2025年)》和“N”项配套政策(首批推出“明珠计划”、院士、博士后、“高精尖缺”海外人才认定标准和人才安居专项政策等11项配套政策)。
4. “五违”:即违法用地、违法建筑、违法经营、违法排污、违法居住。
5. “三管三必须”:即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
6. “林小舍”:为进一步优化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公共资源配置,根据居民的人口密度、社区生活服务空白点等,挑选合适的社区场地建设,灵活散点布局的小体量、多功能服务设施,打造集服务、展示、交流、活动、休憩等于一体的公共空间。
7. “1+6+X”15分钟就业服务站点网络:“1”即三林创享堂就业服务总站点、“6”即六大社区中心就业服务分站点、“X”即居村委就业服务子站点。通过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为社区居民提供就业需求排摸、岗位筹集、供需匹配、援助帮扶、创业指导等6项基本服务功能。
8. “三所联动”:指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和律师事务所通过签约结对共建方式,共同调处化解矛盾纠纷。
9. “四镇”:经济强镇、文化名镇、都市重镇、宜居大镇。
10. “两环两廊”:“两环”即世博水环、金色中环;“两廊”即黄浦江滨水生态走廊、杨思港-新桥港水廊。
11. “三清”“三治”“清四乱”工作:“三清”即清源头垃圾、清管道积泥、清泵站淤泥;“三治”即治设施隐患、治雨污混接、治违法行为;“清四乱”即清理整治乱占、乱采、乱堆、乱建。
12. 物业“底部抬升”行动:以三杨物业为典型,引领辖区物业服务企业聚焦群众投诉集中、物业管理矛盾突出的小区,形成问题解决清单,不断补齐管理服务短板。
13. “四提四知”:指党建引领基层网格治理新模式,提房知户、提户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
14. “3+3”案审制:即落实“三道把关”,在立案环节、办案过程、结案阶段严格把关;落实“三级责任”,案件承办人承担主体责任,案审法制员承担发现责任,综合执法队班子成员承担领导责任。
15. “三公”经费:指财政拨款支出安排的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这三项经费。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