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度假区贯彻落实<浦东新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工作举措》及《度假区消费中心建设工作举措任务分工表》的通知
索引号 | SY-310115-2023-07729 |
文件编号 | 沪度假区管委发〔2023〕11号 |
发布机构 | 度假区管委会 |
公开类别 | 主动公开 |
发布时间 | 2023-10-24 |
度假区贯彻落实《浦东新区建设国际消费
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的工作举措
度假区将围绕上海打造为代表“全球风、东方韵、万商汇、活力源”的全球消费展示窗、消费市场制高点、消费潮流风向标和消费体验示范地的目标,努力打造上海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承载区的重要功能板块,贯彻落实《浦东新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充分利用片区开发优势,积极集聚消费产业链资源,创新国际消费新功能,打造国际消费新空间,最终形成引领全球的消费高地。
一、度假区消费中心建设基础情况
度假区核心区已建成比斯特购物村、迪士尼小镇、薰衣草公园、迪士尼两个酒店、邻家美利亚酒店、百万石温泉街、大通音乐谷、新艇赛艇俱乐部等各类文旅消费场所,形成度假区现阶段商旅文体融合互动的消费中心节点。未来,核心区将进一步提质升级,周边片区开发不断深入,特别是南一片区将以文化创意为核心内容,提供演艺中心、康养休闲、度假酒店、商业设施等文旅娱购游高度融合发展的消费场景,吸引和服务国际国内游客,引领消费新时尚,成为浦东打造国际消费中心的重要承载片区。
近期,上海市和浦东新区的商业布局规划都将度假区作为重点区域之一。根据《上海市商业空间布局专项规划(2022-2035年)》,确定国际旅游度假区为上海市29个市级商业中心之一,迪士尼小镇也入选上海市4个国际级消费窗口。浦东新区于2023年4月结合全市商业中心空间布局,以国际消费者为目标,首次推出“4+6+N”消费空间引导图,国际旅游度假区-川沙消费圈是4个国际级消费圈之一。
二、度假区加快消费中心建设的主要举措
(一)加快全球消费品牌集聚,引进高端龙头和特色企业
依托现有比斯特、小镇等商业资源,引进一批具有全球标识度的高端品牌商和具有全球战略资源配置能力的零售商,发展特色精品店、品牌集成店、智能体验消费等新业态新模式,探索建设进口消费品集散枢纽。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餐饮集团、网红特色美食等特色餐饮企业,在片区开发中加快形成主题鲜明、文化浓郁、独具特色的美食消费场景。特别在南一片区开发中,探索推进上海品牌、上海老字号的创新发展。到2025年,重点培育、引进2-3家引领性的商旅文体IP品牌项目。
(二)推进消费地标提质,聚焦重点项目打造
不断推动迪士尼乐园项目扩大投资,推进一期乐园“疯狂动物城”片区建设、迪士尼三角形项目建设。结合过渡性开发规划实施方案调整,重点推动比斯特购物村二期扩建、东南酒店一期、西南地块体育大世界等商旅文体项目招商和落地,为市民提供“国际范”的多元生活方式体验。在南一片区推进亮点标杆项目招商落地,引进1-2个能级高、辐射强,能促进中西方文化互鉴,沉浸式、体验式的商旅文体演艺等一体化运作的综合体项目,探索打造业态多元、功能复合、主题鲜明、文化融合的消费新地标。
(三)推进消费业态升级,发展首店经济、夜间经济、免税经济
1、加强首店经济创新。积极推动区域内主要商业主体发展首店经济,以迪士尼小镇和比斯特上海购物村两个特色商业街区为基础,持续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消费环境,加大力度引进首店、旗舰店和概念店,不断丰富各类餐饮、购物、体验类品牌,提升“首店经济”功能,打造新的消费亮点。加快首发、首店、首展、首秀和首映在度假区的发展,每年引进首店3-5家,每年举办3-5场电影首映活动。
2、打造夜间经济生活圈。鼓励度假区内已有商业设施、酒店、公园等推出夜购、夜游、夜娱等多个领域的特色活动。积极参与市区“夜生活节”等主题活动,组织度假区内各消费设施主体筹划推出夜间电影等夜间经济特色示范项目,推出一批夜生活好去处。
3、探索度假区免税购物业态发展。近期,在比斯特购物村部分店铺开展离境退税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离境退税商店布局,到2025年,推动比斯特购物村离境退税商铺覆盖率达85%。中远期,在市区商务部门指导下,伴随境外游客增加,推动比斯特购物村离境退税服务和“即买即退”试点深化开展;结合片区开发,争取在国际旅游度假区特定区域投资建设一个综合性的、具有标杆意义、目的地式的免退税购物城,争取适用对象和商品限额等政策的突破,构建免税消费商业地标,培育度假区免税经济体量和能级,打造度假区国际消费新标杆。
4、提高境外人士支付便利化水平。目前度假区境外游客支付便利化基础较好,接受外国信用卡支付的比例为乐园自营项目100%、购物村项目92.10%。下一步拟深挖潜力,通过外卡绑定支付宝等线上支付方式,进一步打造涉外支付友好环境,擦亮度假区支付便利化名片,并在市区商务部门指导下创建“境外人士支付便利化示范商圈”。
5、进一步构建度假区双语环境。在目前度假区已设置的双语引导标志、标志标线和人行导向的基础上通过听取入境游客意见及查漏补缺的方式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标志标识,尽可能覆盖到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各方面,尤其是在入境游客到度假区的第一站游客中心以及接待外宾的餐厅等,要具备完善的双语服务功能,不仅要提供双语的资料,而且要能够具备游览咨询、建议、答疑等对话服务。在语种选择上,根据来度假区的外籍游客量,可考虑增加日语、韩语等语种。
(四)推进数字化消费赋能,打造消费新场景。
推进南一片区各消费场所的数字化设计统筹布局,应用元宇宙、虚拟现实等技术,打造“云上商圈”,形成一批商业、文旅、娱乐等重点消费领域与数字化相结合的应用消费场景。大力引进一批数字化技术企业和内容制作企业,推动直播、音视频、网络手游、网络文学等在线文娱产业在度假区的发展。
其中,在南一片区东部版块的开发中,以建设国际数字内容创制中心、国际数字文化产业沉浸式体验中心和国际文化交流贸易中心为目标,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推动线上线下互动互联,科技、文创、体验、消费有机融合,助力消费中心建设。重点推动南一片区东北侧“数字科技产业园”的规划和招商。
(五)推进服务消费融合发展,点亮消费名片
1、营造消费氛围。积极打造商旅文体融合互动的消费中心节点,推动上海薰衣草节、上海旅游节、购物节、音乐节、健康跑、赛艇龙舟等各类文体节庆赛事举办,形成以迪士尼乐园为核心、多种业态和旅游休闲功能并存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响应市区商务部门要求,积极支持商业主体通过“五五购物节”、“上海夜生活节”、“暑期消费季”等渠道增加宣传、扩大影响、促进消费,积极承办相关活动的启动仪式等环节,将精致购物环境、甄选美食、娱乐、艺术及公益相结合,创造更多充满年轻力与时尚感的消费场景和氛围。每年引进具有影响力和市场带动作用的消费促进活动和文体节庆赛事各不少于3场。
2、全面推进体验式购物。以“既是购物天堂,也是旅游景点”为目标,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打造具有“国际范”、“上海韵”的特色商业街。加大餐饮、休闲、娱乐等业态比例,引入专业展馆、画廊、美术馆、博物馆等文化艺术体验业态,瞄准新兴消费市场,积极发展虚拟文娱体验、电音电竞、潮流运动、户外露营和房车营地等潮流娱乐体验产品,强化度假区沉浸式购物体验。
3、推进消费+产业的融合发展。探索消费+文化、消费+旅游、消费+娱乐、消费+度假、消费+体育的融合培育和创新发展。引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内容型、原创型、外向型文化创意企业。提升“一带一路”电影周、上海薰衣草节等品牌活动的影响力。依托西南地块、围场河水域和现有物业资源等,重点培育赛艇、斯诺克、极限运动等体育产业,扩大体育消费;依托与周边镇联动,丰富旅游产品,扩大旅游消费;依托周边片区开发,引入一批将时尚、艺术、休闲、娱乐、购物、度假相融合的综合性项目,打造度假区标杆项目和消费亮点。推进度假区全产业链全域旅游发展,到2025年,年接待游客2200万人次。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引导,形成区域合力。建议建立度假区推进消费中心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由管委会、申迪集团、新区商务委、新区文旅局以及迪士尼、比斯特、美利亚、百万石等市场主体共同参与,定期举行联席会议,交流研讨消费市场发展趋势、推进重点项目和品牌活动,对瓶颈难点提出意见建议,合力推进度假区消费中心建设。
2、优化消费环境,提升企业服务。加强政策宣传,与文旅、商务部门和驻区机构形成合力,探索新业态监管模式,推进新型消费标准化建设,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推进文体旅一证通等试点政策在度假区的推行,助力企业经营成长。整合驻区机构资源,依托“证照分离”、“一业一证”等放管服改革,优化新业态新模式市场准入环境,为高质量品牌活动举办和高增长企业落户发展提供便利。率先推广新区新增消费监管领域立法事项,配合新区开展品质消费环境体系研究,建立快速有效的消费者投诉处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