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书院镇郊野单元村庄规划(2023-2035年)》(草案)
索引号 | 发布机构 | 书院镇 | |
公开类别 | 主动公开 | 发布时间 | 2023-07-27 |
《上海市浦东新区书院镇郊野单元村庄规划(2023-2035年)》(草案)
一、规划背景
书院镇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的南部地区,落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临港绿心位置,是中心城区到临港新片区的门户枢纽,也是距离滴水湖核心区最近的原乡聚落。
2022 年7 月,书院镇纳入上海市全域综合土地整治第一批8 个市级试点,全面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本次规划方案充分指导、衔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依托实施平台,进一步落实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农民集中居住与生态修复等工作,稳步推进规划实施。
本次规划紧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关于郊野单元村庄规划的要求,以乡村振兴为导向,落实生态优先、底线思维、多规合一、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五项基本原则,充分发挥空间统筹整合作用,激活产业功能、整合生态空间、再塑村庄风貌。
二、规划范围
书院镇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东南角,东临东海、西至万祥镇、南接泥城镇、北与老港镇隔大治河相望,镇域面积54.2平方公里,下辖9个居委会、13个行政村。
本次规划范围为书院镇行政管辖区城镇开发边界外区域,总面积约40.79平方公里,共涉及书院镇13个村,包括余姚村、桃园村、洼港村、黄华村和棉场村城镇开发边界外的部分。
三、规划期限
上海市浦东新区书院镇郊野单元村庄规划的规划期限为:2023-2035年。
其中:近期至2025年,远期至2035年
四、发展目标与定位
本次规划拟通过产业振兴、空间再塑、文化复兴,将书院镇打造为具有临港新片区特色、体现书院独特郊野风情的未来田园。
立足书院先锋开放农业基础、滨海水乡文化底蕴、科创产业与活力生态绿环的落位契机,通过产业振兴、空间再塑、文化复兴、打造临港新片区最江南的未来田园小镇,享誉世界的产城融合型滨海田园乡村振兴示范区。
五、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双廊、三心、三片”的镇域空间结构。
双廊分别为:依托临港大道,东西向穿越镇域中部,串联上海市中心城与临港主城区,依托书院地铁站点的城乡发展走廊;依托老芦公路,南北向穿越镇域中部,串联书院镇北部六村与南部七村的主要轴线的乡野文化走廊。
三心分别为:依托镇域内主要的交通枢纽——书院地铁站点,综合提升站点周边商业服务业等产业能级与公共空间活力的书院枢纽活力核;依托镇域南侧老镇区的基础资源,综合优化镇区内市区级公服、基础教育设施等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及商业服务设施配置的书院老镇服务核;以规划棉场村郊野公园为载体,植入多元服务功能,服务于周边书院社区与农民相对集中平移点居民,作为过渡城乡生态风貌的核心载体的书院郊野绿核。
三片分别为:路南村、塘北村、中久村、洋溢村、余姚村着重在保留,整理原有村庄肌理的基础上,优化调整林田水格局,多元植入生态休闲活力要素,打造水乡田园风貌区;李雪村、新北村依托大规模成片耕地质量较高的高标准农田与永久基本农田,打造高效农业风貌区;外灶村、四灶村、桃园村逐步引入种源培育等高精尖农业产业科研项目,逐步做大做强传统农业,打造科创田园风貌区。
六、村庄布局规划
本次规划综合考虑上位规划要求、村庄发展条件与镇村意愿,优化完善城市开发边界外村庄布局,有序推进农户进镇安置或迁入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平移点。规划形成“E+7X+10Y”的镇村体系,即若干处在城镇开发边界内统筹布置的城镇集中安置区“E”点、7处在城镇开发边界外的农民集中安置区“X”点和10处农村保留居住点“Y” 点。
七、公共服务设施
完善均等覆盖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村级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中,保障每村有1处村民公共服务中心,作为行政村级别的服务中心,服务半径800-1000m,村民服务中心综合设置行政服务、文化体育、医疗卫生、养老幼托、商业服务等功能。结合规划7处平移点,设置社区公共服务设施7处,配置日常保障性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活动空间。按需增补垃圾点、停车场等市政交通设施。
构建特色突出的乡村共享空间。根据村庄产业特征,各村公共服务设施按需配置产品展示、商业服务、历史文化等功能,综合提升公共服务设施的在地化特征。
八、土地利用规划
规划至2035年,书院镇郊野地区建设用地总规模497.91公顷。
严格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通过减量化和农业结构优化促进耕地集中连片,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统筹水、田、林复合的水乡基底保护与治理,提升区域生态系统的安全和品质。
引导乡村振兴项目落地,为产业振兴提供用地保障,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九、村庄设计
传承并发扬书院镇的历史人文和自然资源特征,突出千亩良田农田景观,再现滨海原乡文化,建筑设计以江南为底、融合现代,富有乡村风貌特色、承载江南文化内核的“江南田园”建筑风格,形成以“临港绿心 · 未来田园”为目标的郊野田园新典范,突出自然生态、旅游休闲、创新生产、未来创业、艺术文创五大体验场景构造。
十、实施保障
明确分期实施路径和计划,设定不同时间阶段的用地结构底限要求,在行动计划保障的前提下,调整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实现目标和指标的过程管控和时序管理。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