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XI2300000-2015-048 | ||
信息名称 | 泥城镇防汛防台预案 | ||
文件编号 | 发布机构 | 泥城镇 | |
公开类别 | 主动公开 | 发布时间 | 2015-08-08 |
泥城镇防汛防台预案
泥城镇防汛防台预案
(二0一五年三月)
为进一步提高防汛指挥调度、应急抢险和灾后救助的效率,增强广大市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全力避免人员伤亡、减轻灾害损失,提高泥城应对防汛防台的能力,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区域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泥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镇实际,制定《泥城镇防汛预案》。
一、基本概况
(一)地理环境
泥城镇位于浦东新区南端,接近北纬30º38´,东经121º50´,境内地势平坦,西部略高,东部略低,东、南面临东海,离海距离分别为20公里、6公里,位于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的东缘,与区内3个镇水陆相接,东临南汇新城镇;西依大团镇;南与芦潮港农场相连;北靠万祥镇。全镇总面积61.5平方公里。我镇地处沿海,地势低洼,沿海有7600米的海塘(芦潮港至小泐港)。
(
二)社会经济状况
泥城镇下设12个村、10个居委会,常住人口6万余人,外来人口2万余人。近年来,随着泥城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经济建设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0%以上。
(
三)防汛设施
泥城镇河道主要是人民港,属于海塘所管理。泥城水系在浦东统一规划治理中,通过夹塘地区水系整治和中小河道疏浚整治,初步形成了较完善的引、排、航体系。
(
四)近年来主要灾害影响
近年来,主要受暴雨和台风影响,但没有受到灾害,也没有出现人员伤亡,往年“海葵”、“布拉万”等台风来袭时,主要是农业受灾较为严重,蔬菜受灾面积3077亩、大棚薄膜1461个、果树154棵、西瓜受灾1892亩、民工工棚224间。
二、组织体系
(
一)领导机构
根据我镇实际,成立镇防汛防台领导指挥机构,具体如下:
组 长:沈春雷(党委副书记、镇长)。
副组长:张银标(党委副书记) 孙健强(党委委员、副镇长)陆 健(党委委员、武装部长) 程晓龙(副镇长) 陆国平(副镇长)。
组 员:黄琳玲 黄永忠 王梅芳 张惠庚 李耀军 王海林 高国华 刘立荣 龚玉书 陈磊荣 王坤华涛 凌正平 瞿晓波 黄志平 黄坤华 王志坚 蔡青峰 刘木松 唐仁忠。
(
二)工作机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抢险救灾组、安全保卫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和社区协调组。办公室设在镇武装部,由王坤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综合协调本镇防汛防台工作。
(三)相关职能部门
1、抢险救灾组
组 长:王海林。
副组长;瞿晓波 陈磊荣 高国华 黄志平。
组 员:张燕华、华涛、顾明章、各村行政干部及民兵防汛应急分队30人,各村居10人。
2、安全保卫组
组 长:张惠庚。
副组长:蔡青峰 王志坚。
组 员:宋正明、派出所全体民警、联防队员20人、各村治保干部及民兵。
3、环卫和医疗救护组
组 长:王梅芳。
副组长:刘木松 黄青燕。
组 员:卫生院医护人员8名。
4、社区协调组
组 长:李耀军。
副组长:黄坤华 唐仁忠。
组 员:郑力。
5、人员撤离组。
组 长:徐飞。
副组长:朱梅芳。
组 员:祝爱芳 陶五妹。
6、后勤保障组
组 长:黄琳玲。
副组长:陈富官 朱连生 胡敏杰 龚晋昱。
组 员:办公室后勤人员5人(包括驾驶员、炊事员)。
(
四)各单位职责
镇防汛防台抢险救灾组织指挥分为镇与村、单位二级负责,负责上情(各种灾情的预报指令)下达,下情(各种灾情、民情)上报。组织灾前准备,灾中抢救,灾后处理工作。各村与单位建立相应的防汛防台抢险救灾工作小组,负责本村本单位的防汛防台抢险救灾工作,并组建好镇下达的抢险队伍。
1、防汛防台抢险专业队伍的组成与任务
为确保防汛防台抢险救灾行动的顺利实施,镇组建抢险抢修、医疗救护、排涝、通信、社会治安、运输、后勤保障、灾后救助等队伍,各队伍的组成和主要任务是:
(1)抢险大队由各村民兵组成,每村第一梯队30人,第二梯队30人,负责防汛地段的抢险和镇区防台抢险任务及本村抢险救灾工作。
(2)抢险抢修专业队伍:由电力、水厂、水务所、桥梁队等组成,协调有关部门抢修灾中灾后道路、桥梁、水电管线和其他公用设施,以及抢救人员和物资。
(3)医疗专业队伍由镇卫生院组成(包括乡村医生),负责现场抢救伤员,灾后防役、组织群众自救互救。
(4)镇区排涝队由规划办、农办、水务所组成,负责镇区农田河道,居民宅区的排涝工作。
(5)通信专业队伍由电信局组成,负责线路抢修,确保各级指挥线路畅通。
(6)社会治安队伍由镇稳定办、派出所、联防队及民兵应急分队组成,视灾情实行局部或全部交通管制或戒严,加强治安巡逻和重点目标的守卫,维护社会治安,保障抢险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
(7)交通运输队伍,每村准备2台汽车(一小二大),听候镇防汛指挥部调用;镇指挥部准备5台汽车,负责救灾物资运输和抢险人员运输。
(8)宣传教育工作,按照预案,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特别是抢险人员的思想教育,灾前灾后广播站要加大宣传力度,教育群众,稳定人心。
(9)灾后救助由镇民政、社会救助管理所负责,协助收集灾情和核定受灾的整体情况,组织灾后救助。
(10)各村、各单位要对本辖区的下水道、高空构筑物、行道树、危房、工地、河道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排除隐患。
2、两种状态下的行动方案
(1)一般状态时,按照预案,作好宣传及有关准备工作。
(2)紧急状态时,按照预案,各级指挥员应迅速到达各自岗位,各司其职,组织指挥各类专业队伍积极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3、防汛任务和防台区域
(1)防汛任务:小泐港至芦潮港引河,支援遇险海塘;镇区各低洼地段水道疏浚。
(2)防台防灾区域:泥城镇区域。
4、具体事项
(1)各村准备的车辆由镇指挥部统一调度,以保障人员物资的运输及医疗救护等需要。
(2)抢险大队的第一梯队由民兵组成,行动时由民兵连长带队,第二梯队由党团员、干部和积极分子组成,行动时由村长带队,抢险大队由镇指挥部统一调配。
(3)各村、单位指挥小组由3-5人组成。
三、应急响应
(
一)应急响应的总体要求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加强管理;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依靠科技,资源整合。防汛防台预案以“实行全面规划、统筹兼顾、预防为主、及时抢险、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始终把严防死守、确保河道畅通作为防汛防台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发展我镇经济营造一个稳定、祥和、安全的环境。
(
二)应急响应的分级行动
本镇防汛防台信息按照汛情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用蓝、黄、橙、红四种颜色预警,即Ⅳ级(一般)、Ⅲ级(较重)、Ⅱ级(严重)、Ⅰ级(特别严重)四个响应等级,各预警色的含义如下:
蓝色预警(Ⅳ)——24小时风力平均6级,阵风8级;12小时雨量50毫米;居民进水100户,农田受淹1000亩,房屋倒塌5间,死亡2人。
黄色预警(Ⅲ)——24小时风力平均8级,阵风10级;6小时雨量50毫米或1小时雨量35毫米;居民进水大于100户,农田受淹大于1000亩,房屋倒塌大于5间,死亡大于2人。
橙色预警(Ⅱ)——12小时风力平均10级,阵风12级;3小时雨量50毫米;居民进水大于300户,农田受淹大于10000亩,房屋倒塌大于50间,死亡大于5人。
红色预警(Ⅰ)——6小时风力平均10级,阵风14级;3小时雨量100毫米或1小时60毫米;居民进水大于1000户,农田受淹大于50000亩,房屋倒塌大于150间,死亡大于10人。
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及响应等级汇总表
序 号
|
预 警
等 级
|
响 应
等 级
|
性质
|
表示色
|
应对情况
及类别
|
备 注
|
1
|
Ⅳ
四级
|
Ⅳ
四级
|
一般
|
蓝色
|
一般
突发公共事件
|
|
2
|
Ⅲ
三级
|
Ⅲ
三级
|
较重
|
黄色
|
较大
突发公共事件
|
|
3
|
Ⅱ
二级
|
Ⅱ
二级
|
严重
|
橙色
|
重大
突发公共事件
|
|
4
|
Ⅰ
一级
|
Ⅰ
一级
|
特别
严重
|
红色
|
特大
突发公共事件
|
|
(三)应急响应队伍
应急响应时,各级指挥员应及时到达指挥位置,应急出动人员听从指挥部统一调度,各单位行政领导为防汛防台指挥员。
(
四)防汛物资器材储备
按《上海市防汛抢险物资储备定额》的规定,针对当年防汛抢险物资消耗情况,按照分级筹措和常规防汛的要求,及时补充到位,储备足量的防汛抢险物资、器材,并及时掌握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情况,及时调整储备物资品种,提高科技含量。防汛抢险储备物资及运输车辆明确专人负责,定点储存,严禁随意动用,随时听从镇防汛指挥部的紧急调度。防汛物资一旦有所耗用,立即补足。抢险用渣土及运输车辆由市容环卫部门负责调度落实。
(五)信息传递
进入汛期,各相关部门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全程跟踪风情、雨情、水情、工情、灾情,并根据不同情况启动相关应急程序;镇防汛指挥部负责关系重大的防汛直接调度。镇防汛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应按照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和职责分工开展工作,并及时报告有关工作情况;洪涝、台风等灾害发生后,由镇人民政府和防汛指挥部负责组织实施防汛抢险、排涝减灾、抗灾救灾和灾情发布等方面的工作;洪涝、台风等灾害发生后,由各村、园区等各部门向镇人民政府和区防汛指挥部报告情况。造成人员伤亡的突发事件,可越级上报,并同时报区防汛指挥部;对跨区域发生的洪涝灾害,或者突发事件将影响到邻近行政区域的,在报告本镇人民政府和区防汛指挥部的同时,应及时向受影响地区的防汛指挥机构通报情况;因洪涝、台风灾害而衍生的疾病流行、水陆交通事故等次生灾害,有关部门应全力抢救和处置,采取有效措施切断灾害扩大的传播链,防止次生或衍生灾害的蔓延,并及时向本镇人民政府和区防汛指挥部报告(报告以电话报告、现场报告和书面报告等形式)。
1、Ⅳ级响应行动(蓝色预警)
蓝色预警指挥部工作
镇防汛干部和主任到岗,村居防汛干部到岗。密切关注汛情变化,做好上传下达工作。
蓝色预警指引工作
(1)市民注意收听、收看有关媒体报道,了解最新预警信息,妥善安置易受风雨影响的室外物品。
(2)各新闻媒体、各电子显示屏发布有关预警信息和安全提示。
(3)各单位、各部门按照防汛防台预案,做好各项防御准备。
(4)低洼、易受淹地区做好排水防涝工作。
(5)加固户外装置,高空、水上等户外作业人员采取有效防御措施。
(6)电力、通信等管线部门加强抢修力量的配备。
(7)市容环卫清扫人员提前进行道路进水口清洁工作。
(8)市政部门检查加固高架、高速道路的各类指示标志,落实重点地点的防积水和抢排水措施。
(9)灾后,市政、绿化、电力、通信、水务等专业抢险队伍要迅速组织巡检,在第一时间内完成抢排积水、道路清障、应急抢修等灾后恢复工作。
2、Ⅲ级响应行动(黄色预警)
黄色预警指挥部工作
分管防汛防台领导到岗。组织力量加强巡查,调配好人员,密切关注汛情变化,落实值班值守,落实临时排涝措施,加固高空高架物体、广告牌、树木及危房,检查安全用电等情况。
黄色预警指引工作
(1)市民尽可能减少外出或者到安全场所躲避。
(2)各新闻媒体、各电子显示屏及时更新有关预警信息和安全提示。
(3)各级防汛机构和有关抢险单位加强值班,密切监视灾情,落实应对措施。
(4)高空、水上等户外作业需采取专门的保护措施,必要时可以暂停作业。
(5)消防部门加强备勤力量,做好抢排积水准备。
(6)市容环卫清扫人员及时进岗到位。
(7)绿化管理部门加紧对树木进行绑扎加固和修剪。
(8)灾后,市政、绿化、电力、通信、水务等各专业抢险队伍要迅速组织巡检,在第一时间内完成抢排积水、道路清障、应急抢修等灾后恢复工作。
3、Ⅱ级响应行动(橙色预警)
橙色预警指挥部工作
镇长到岗。组织力量全面检查薄弱环节,相关施工停止作业,拆除条幅、横幅,转移危房人员;抢险队伍待命,媒体加强宣传报到,督促市民减少外出,落实医疗救护力量和抢险设备到位。
橙色预警指引工作
(1)市民尽可能留在家中,关门、关窗、收物,防止坠物伤人;一旦室内进水,立即切断电源,防止触电。
(2)各新闻媒体、各电子显示屏滚动发布有关预警信息和安全提示。
(3)各部门、各单位按照市防汛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加紧检查落实各项防范措施。
(4)各类建设工地停工,并对塔吊等设备进行锁定,对脚手架等进行加固或拆除。
(5)一线海塘外各类作业人员和工地临房、危棚简屋内的人员按预案撤离转移至指定安全地带。
(6)必要时请示部队增援。
(7)市容环卫清扫人员提前至凌晨3时上岗。
(8)绿化、市政部门及时扶正、清除倒伏树木。
(9)卫生部门落实医疗救护力量和设备。
(10)灾后,市政、绿化、电力、通信、水务等各专业抢险队伍要迅速组织巡检,在第一时间内完成抢排积水、道路清障、应急抢修等灾后恢复工作。
4、Ⅰ级响应行动(红色预警)
红色预警指挥部工作
书记、镇长到岗。全面组织力量落实抗灾抢险,全面启动各类预案,落实各项抗灾措施、避险措施。各抢险队伍、物资准备到位,民兵、抢险队伍集合待命,及时报告汛情、工情、灾情,部署灾后恢复工作。
红色预警指引工作
(1)市民根据安全提示进一步检查落实自我防范措施。
(2)各新闻媒体、各电子显示屏随时插播有关预警信息、安全提示和紧急通知等。
(3)各类学校、幼儿园以及其他有关单位采取停课或其他专门的保护措施。
(4)除直接关乎国计民生的企事业单位外,其他单位可自行决定是否停产、停工、停业。
(5)灾后,市政、绿化、电力、通信、水务等专业抢险队伍要迅速组织巡检,在第一时间内完成抢排积水、道路清障、应急抢修等灾后恢复工作。
四、薄弱环节情况
根据历年的气象资料和本地区的地理环境等情况,本区域内存在以下几种风险因素:一是台风的多发性,二是暴雨的突发性,三是内河调蓄、排涝能力不足,四是城镇排水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五是部分区域防汛工程标准不高。另外危旧房屋、高空构筑物、空调室外机、行道树等,也是镇防汛防台的重点。
五、应急保障预案
在人员撤离转移过程中,各村、居民兵连长为第一责任人,负责撤离转移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各单位在4月底前做好需撤离人员的调查摸底工作,对撤离地点和运输方式制定好预案,并上报武装部备案。
六、其他
(
一)灾后救助
1、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有关职能部门,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民政部门应妥善做好出险地区抗灾救灾的善后工作,慰问灾民,帮助他们解决吃穿住等问题,使他们有一个安定的环境,帮助他们开展生产自救,落实重建家园,恢复生产工作,稳定思想情绪。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要按照规定给予怃恤、补助或补偿。
2、镇有关部门和村、居、园区应及时调查统计灾害事故影响范围和损害程度,并按规定向上级报告和向社会公布。
3、镇民政部门应迅速设立灾民安置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站,继续做好灾民安置和救灾款物接收、发放等工作,确保灾民基本生活,并做好灾民的安抚工作。村、园区和有关单位应当积极支持、配合民政部门妥善安置、安抚灾民。
4、镇卫生、环保等部门应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现场的消毒、疫情监控、食品、饮用水的卫生监督、环境污染消除等工作。
5、做好在突发公共事件中被损害设施等的修复工作,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6、遭到毁坏的交通、电力、通信、水文以及防汛专用通信设施,应尽快组织修复,恢复功能。
(
二)奖惩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责任主体和奖惩方案,对预案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保障应急措施到位,对责任事故,应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泥城镇防汛指挥部
二0一五年三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