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浦东新区政协七届四次会议第232号提案的答复
索引号 | SY-310115-2025-01751 |
文件编号 | 浦民发〔2025〕22号 |
发布机构 | 民政局(退役军人局、社会组织局) |
公开类别 | 主动公开 |
发布时间 | 2025-04-23 |
办理结果:解决或采纳
尊敬的妇联界别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相关建议》的提案(第232号)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提案办理过程
本提案关注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重点围绕关注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标准细化,老年群体心理干预与建设、开发低龄老年人力资源的岗位、社工等社会力量参与关心老年人等方面。因此,我局牵头,积极与相关委办局会商沟通,对会办意见汇总研究,形成答复意见。
二、提案答复意见
(一)布局养老服务设施,积极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扎实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打造老年友好人民城市,是进一步健全落实党中央关于老龄工作决策部署。浦东新区老年人口总量位居全市各区第一,结合新区实际,新区发改委和民政局积极落实相关工作,重点在老年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上科学布局,不断突进。一是落实《上海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2-2035年)》,重点研究“十五五”期间浦东新区养老服务设施精准配置,从而提升了养老设施的覆盖率和便利性。进一步加强了整体性改革谋划;二是按照“十四五”期间全区养老床位总数占户籍老年人口的比例3.1%的目标,全力推进床位建设,“东西南北中”七家大型区级养老机构已经基本竣工并陆续投入使用;三是在2024年度浦东新区“十五五”社区生活圈的行动中深化推进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打造浦城路190号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川沙新镇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等16个年度重点项目。此外,发改委和民政部门还支持将一批养老院及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改扩建或综合提升纳入投资项目储备库,做好老年友好型社会的兜底保障。
(二)完善社会支持系统,提升老年人心理干预保障力度。浦东新区卫健委严格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老年健康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推进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承担上海市962525心理热线浦东两个点位的接线工作,为市民排忧解难,提供心理疏导、心理援助危机干预等服务。每月邀请业内知名专家为热线接线员,提供高品质、强专业的心理疏导、心理咨询技能提升等服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科普教育,浦东新区积极在社区开展“世界睡眠日”、“世界卫生日”、“身心健康幸福一生”、“心理健康月”、“世界红十字日”等主题心理健康宣传活动。同时在社区积极开展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多学科义诊活动。增强了社区居民对精神卫生和健康心理的关注和认识,加强了心理健康和知识普及。推进中西医结合特色社区心灵港湾工作站建设,为构建更高品质、整合型、智慧化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项目目标开展“1+x”站点标准化建设,即在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建设一个中西医结合特色心理港湾工作站,在试点社区建设“中西医结合特色社区心灵港湾工作站”。积极推进专科医院优质下沉,为社区居民提供中医中药、西药、中西医心理治疗、物理治疗、中医功法锻炼、传统文化疗愈及认知行为有机融为一体的干预服务,形成一个从认知、行为、诊断、治疗、康复、调护多位一体的具有中西医特色的身心防治服务模式,最大限度提升精神卫生“医防一体化”服务能级。以项目化工作为抓手,促进社区精神康复。推进“心守护记无忧”社区深度融合项目工作,以社区居民精神健康需求为出发点,以项目化的管理方式,以品类多样的社区活动为载体,推进弱势群体的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志汇同行,精康共融”精神健康项目。汇聚社会志愿力量与阳光心园密切合作,每月一次开展“志汇同行,精康共融”精神康复系列活动,向辖区各社会组织、院校、阳光心园等发出公益服务邀请,全面吸收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精神康复工作,丰富服务内涵。活动包括公益演出,手工绘画,每月庆生等,充分利用社区阳光心园和医院康复科的资源,提供面向社区、及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同时社区与医院康复有效衔接,通过互助式服务提供情感支持,促进回归社会。浦东卫健委将继续进一步做好咨询热线、健康教育、心理义诊、心灵港湾工作站建设,加强社区精神康复项目的推广,做好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完善老年人心理健康体系建设。
(三)开发适合低龄老年人力资源的岗位,鼓励老年人贡献银发力量。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继续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积极创造适合老年人的多样化、个性化就业岗位。拓展社区服务岗位,结合社区建设和居民需求,充分发挥老年人熟悉社区环境和居民情况的优势,开发文化活动、社区网络、楼宇管理等社区服务岗位。充分利用专技类老年人的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优势,开发健康保健、教育培训、文化传媒等岗位,为有需求的人群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二是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加快零工市场功能建设。零工市场,为零工经济的发展和规范提供重要的平台,也是提供低龄老人再就业岗位的重要载体,针对用工主体和低龄老人阶段性就业的需求,充分发挥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在吸纳低龄老人就业中的作用,依托新区综合性零工市场和家政、护理行业等行业性零工市场,线下线上整合行业企业资源,积极开发零工市场岗位,提供岗位收集、用工指导、人工推荐、权益保障、技能培训、政策宣传等多样性、规范化的就业服务,保障低龄老年人就业需求,贡献银发力量。
(四)推动专业社工与志愿服务深度融合,加强社会力量参与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区委社会工作部将进一步立足“指导推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职责定位,从专业人才介入、志愿服务跟进等两个方面,助推老年友好社会建设迈向更高水平。一是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专业服务依托浦东新区社会工作协会,结合持证社工继续教育课程开发,将老年生理心理调适、社会支持网络建设等纳入继续教育内容。支持养老机构与养老领域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深化合作,为社会工作人才实务能力提升创造条件,发挥养老专业社工在社会资源链接、心理危机干预、社会关系调适、促进社会融入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和方法技巧,帮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社会、参与活动,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二是开展为老志愿服务,扩大服务覆盖,支持为老助老志愿服务组织建设,挖掘培养有志于老年人生活照料、健康维护、精神慰藉等方面的志愿服务队伍,通过人文关怀、情感支持、资源链接等方式,有效弥补专业服务的不足,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助力构建“人人参与、代际共融”的老年友好服务新格局。鼓励各街镇结合“邻里守望·情暖万家”志愿服务示范项目开展,引导社区志愿者积极参与助餐、陪伴等服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广大志愿者作为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力量。区委社会工作部将充分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推动专业社工与志愿服务深度融合。
(五)发挥老龄委协调机制,更好推进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进一步发挥老龄委协调议事机制,协助党委政府抓好老龄事业各项工作,进一步完善上下贯通高效、部门协同有力的工作机制,充分实现区老龄委各委员单位和街镇,以及相关单位资源的有效衔接和融合,打好“组合拳”,形成合力,让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图景逐渐清晰且生动。继续着力推进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快完善老龄工作政策制度体系、服务保障体系、监督管理体系、社会参与体系,驰而不息开展为老年人办实事项目和活动,奋力推动老年友好型社会再上新台阶。
再次感谢妇联界别委员对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上海市浦东新区民政局
2025年4月24日
联系人姓名:王英 联系电话:38583103
联系地址:浦东新区成山路990号301室 邮政编码:20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