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202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工作方案》的通知
索引号 | SY3246687010202200144 |
文件编号 | 浦卫公卫〔2022〕13号 |
发布机构 | 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办、疾控局) |
公开类别 | 主动公开 |
发布时间 | 2022-10-08 |
浦卫公卫〔2022〕13号
关于印发《202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工作方案》的通知
新区疾控中心、新区眼病牙病防治所、各相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为推进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对学校卫生相关工作的要求,掌握儿童青少年近视、肥胖、龋齿、脊柱弯曲异常等主要常见病情况和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浦东新区组织开展学生常见病监测,进一步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保障和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现将《202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认真落实项目工作。
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2年9月24日
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党政办公室 2022年9月28日印发 |
202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
监测与干预工作方案
一、目的
为推进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对学校卫生相关工作的要求,掌握儿童青少年近视、肥胖、龋齿、脊柱弯曲异常等主要常见病情况和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继续在新区开展学生常见病监测,并进一步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保障和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特制定本方案。
二、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
(一)监测范围和对象
在全区抽取11所学校(3所幼儿园、2所小学、2所初中、2所高中、1所职高、1所综合性大学)作为国家监测点,监测范围包括幼儿园中大班,小学、初中和高中所有年级,大学一至三年级。以整班为单位开展监测,每个年级至少抽取80名学生,幼儿园抽取5岁半至6岁半儿童,不足部分由附近同等类型幼儿园和学校补充。监测点必须包括2021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的所有监测点。
另外在2021年选取的1所小学、1所初中继续开展市级追踪监测,监测范围包括该校小学二年级和初一年级学生。
(二)监测内容
1.国家监测点的监测内容
各监测点学校开展学校卫生工作基本情况调查、学生常见病、健康影响因素、学校教学生活环境卫生监测等(调查表另行下发)。
(1)学校卫生工作基本情况
学校卫生工作基本情况,包括卫生、教育部门人员配备、经费保障和合作机制,辖区学校基本情况、学生主要健康问题和疾病防控情况等。
中小学校开展学校卫生工作情况,包括年度工作计划和经费投入,医务室和校医配备,学生体检及健康管理工作、学生常见病及新冠肺炎等传染病防控、体育运动和食品营养管理以及健康教育等。由中小学校相关人员填写,大学不填写。
(2)学生常见病监测
在小学、初中和高中所有年级、大学一至三年级开展学生常见病和生长发育情况监测工作,监测内容包括近视、肥胖、脊柱弯曲异常、龋齿、牙周疾病、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等常见病及青春期发育情况。其中近视监测内容包括裸眼视力、非睫状肌麻痹下屈光、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半径。脊柱弯曲异常筛查不在大学进行,缺铁性贫血监测在国家监测的1所小学、1所初中开展,体成分监测在市级监测点的初中开展。近视筛查增加幼儿园中大班学生。
(3)学生近视、肥胖、脊柱弯曲异常等健康影响因素监测
1)行为影响因素监测。抽取8所学校(2所小学、2所初中、2所高中、1所职高、1所综合性大学),调查小学四年级及以上年级学生因病缺课和休学情况,手卫生等日常行为习惯,刷牙等口腔卫生,饮食和营养摄入行为,体力活动相关行为,欺凌等伤害相关行为,用耳行为,吸烟、饮酒等物质滥用行为,网络成瘾和心理健康等,综合评估学生健康状况。
2)近视、脊柱弯曲异常等相关影响因素调查。在近视监测点中抽取7所中小学校(2所小学、2所初中、2所高中、1所职高),调查小学四年级及以上年级学生眼保健操频次、课间休息习惯、课外补习时长等校内外用眼情况;读写姿势,近距离用眼习惯,户外活动时间等,全面了解学生用眼环境和用眼习惯及运动情况,为进一步提出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3)儿童早期用眼卫生及健康状况调查。在监测点小学1-3年级学生家长中开展早期用眼卫生及主要健康状况回顾性问卷调查,包括:出生情况、喂养方式、早期疾病史、近距离用眼时间、用眼行为等。
4)近视防控工作中存在问题以及影响因素调查
在监测点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班主任,小学生家长和初中高中生中开展近视防控工作中存在问题以及影响因素调查,内容包括:校外体育活动情况、家长的重视程度/家庭努力程度、家长眼健康知识/家庭管理能力、家庭担心程度&家庭支持程度、近视防控政策知晓度和建议等。
(4)学校教学生活环境卫生监测
在开展近视相关因素调查的监测点学校同时进行饮水、食堂、厕所、宿舍等环境卫生状况实地调查和教学环境卫生检测,了解环境卫生设施的配备情况和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每所学校选择6间有代表性的班级教室,现场测量教室人均面积、课桌椅、黑板、采光、照明及噪声等,评估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状况,对未达到国家标准要求的内容提出整改建议。
2.市级追踪监测点的监测内容
(1)学生常见病监测
在小学二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开展学生常见病和生长发育情况监测工作,内容包括近视、肥胖、脊柱弯曲异常、龋病、牙周疾病、营养不良、体成分(仅初中)、腰围等常见病及青春期发育情况。其中近视监测内容包括裸眼视力、非睫状肌麻痹下屈光、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半径。有条件的学校可增加学生肾脏病尿液筛查。
(2)学生健康行为和环境的随访调查
在2021年选取的市级点小学二年级的所有学生家长和初中一年级的所有学生中开展追踪随访调查(必须包括2021年市级点监测对象),调查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健康状况、体育锻炼、静态行为、睡眠和营养膳食等行为。
在市级点学校小学二年级和初中一年级中各选取1个班级开展教学环境精确测量,测量指标包括教室黑板照度、每位学生的课桌面照度及课桌椅符合情况。
(3)学生早餐摄入和认知功能调查
在市级点学校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家长中开展学生早餐摄入情况和认知功能调查,样本量不少于120人。
(三)监测方法
本次监测采用现场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
调查前工作人员与被抽中的学校提前沟通联系,取得监测校方领导及老师的理解和支持。调查阶段,在学校的配合下,入校组织学生集体调查。在正式调查前进行充分动员,向学生讲清楚调查的意义,要求学生独立、真实的完成调查。
现场体格检查内容包括:身高、体重、血压、脊柱弯曲异常、血红蛋白、体成分、腰围、视力、龋齿等。
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以及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的主要表现特征,分别设计了适用于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学生的调查表格:
1)学生重点常见病监测表(中小学生版);
2)学生重点常见病监测表(大学生版);
3)学生重点常见病监测表(幼儿园版);
4)学生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表(小学版);
5)学生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表(中学版);
6)学生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表(大学版);
7)学生视力不良、脊柱弯曲异常及影响因素专项调查表;
8)学校环境健康影响因素调查表;
9)儿童早期用眼情况调查表(小学1-3年级);
10)近视防控工作中存在问题以及影响因素调查(小学生家长问卷、初高中生学生问卷及班主任问卷);
11)学生常见病与健康影响因素随访调查表(小学版);
12)学生常见病与健康影响因素随访调查表(中学版);
13)学生早餐摄入情况和认知功能调查表。
三、学生常见病干预
(一)干预目标
向学生、学校和家庭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健康知识的可及性,引导儿童青少年形成自主健康行为意识,养成健康行为方式;改善学校环境卫生状况;促进近视、肥胖和脊柱弯曲异常等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新冠肺炎等传染病防控工作,加强监测工作队伍能力建设,建立并完善防治工作体系和长效机制,降低儿童青少年常见病的发生及其对健康的危害,全面提高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二)干预对象和范围
在学校、家庭和学生中开展近视、肥胖、龋病和脊柱弯曲异常等学生常见病干预以及传染病防控工作,引导学生形成自主自律的健康生活方式。
(三)干预内容和方法
面向学生、家长、教师及社会全体人群,开展“灵动儿童、阳光少年健康行动”, 以“全国爱眼日” “全国爱牙日”“全国爱耳日”“学生营养日”等健康主题宣传日为契机,以近视、肥胖、龋齿、脊柱弯曲异常等学生常见病防控为重点,结合辖区和学校的特点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干预活动,引导学生形成自主自律的健康生活方式。
六项重点行动包括:专家进校园行动、学校卫生标准普及行动、中小学生健康月活动、学校教学生活环境改善行动、健康父母行动和重点人群关爱行动。各学校和社区可结合自身资源和特点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干预行动。需注意的是干预活动必须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前提下进行。
1.专家进校园行动。区级组织区级专家组,定期到学校对学生常见病防控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开展传染病、近视、肥胖和脊柱弯曲等学生常见病防控知识和技能宣讲,对学校校医、保健老师、健康教育人员、体育教师、后勤和餐饮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知识技能水平,将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2.学校卫生标准普及行动。对教育行政领导、学校校长、学校校医、教师和后勤管理采买人员进行卫生标准的宣贯,2022年重点对《儿童青少年学习用品近视防控卫生要求》(GB 40070-2021)、《中小学校及幼儿园教室照明设计规范》(DB31/T 539-2020)进行宣贯,将学校卫生标准融合到学校卫生管理制度中,指导学校落实相关学校卫生标准。
3.中小学生健康月活动。每学期每校根据监测方案结合本校情况,组织开展中小学生健康月活动,把传染病和常见病防控作为重点,因地制宜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使儿童青少年掌握手卫生习惯、咳嗽礼仪、正确佩戴口罩、科学用眼、爱牙护齿、合理作息、足量运动、良好姿势、均衡膳食等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自主自律的健康意识和行为。编写、制作《健康寄语》,针对小学、初中、高中的新生开展新学段生长发育、常见病方面的健康教育活动。
4.学校教学生活环境改善行动。依托全国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项目,新区疾控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对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状况进行实施调查和监测评价,及时发现并向教育部门通报学校教学生活环境和学校卫生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并试行视觉友好环境评估指标,开展视觉友好环境示范建设工作。新区教育部门在卫生健康部门的指导和支撑下,督促学校改善教学、饮水、食堂、厕所、宿舍等环境卫生状况,落实学校卫生各项制度,加强学校传染病报告、晨午检、因病缺课/休学登记和追踪随访等工作,改善学校视觉环境,提高课桌椅符合率,降低近视、龋病、肥胖和脊柱弯曲异常等学生常见病的发生风险。
5.健康父母行动。新区教育部门在卫生健康部门的配合下,促进家长重视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普及近视、肥胖、龋病、脊柱弯曲异常等常见病的防控知识和技能。鼓励和支持家长引导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保证足量体力活动时间,养成终身锻炼习惯;减少静坐、视屏和课外补习时间,关注家庭室内照明条件,配备符合孩子身高的桌椅,提醒孩子保持正确坐姿,养成良好用眼习惯;科学安排膳食,保证孩子生长发育需求,控制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保障充足睡眠时间;对健康体检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疗机构诊治,如实报告孩子患病情况、控制和延缓疾病的发生发展,避免传染病流行。
6.重点人群关爱行动。根据监测结果确定重点社区、学校和人群,建立“学生-家庭-学校-医疗”四位一体的防治模式,实施个性化管理,定期监测随访,做到早发现、早关注、早预防、早治疗,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督促其改善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提供心理卫生服务,消除因近视、肥胖、脊柱弯曲异常而产生的不良心态,增强信心,培养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性格;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医防融合,延缓疾病发展趋势,降低危害。
7.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干预行动。应用推广第五轮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项目成果“家-校-社区”联动的儿童青少年智慧精准近视综合防控模式,继续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试点工作。开展中医适宜技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试点区建设,在试点学校实施中医耳穴贴压等适宜技术。聚焦社区、学校、家庭等重点场所,探索建立若干在国内外具有示范效应的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典型案例和示范样板,努力推进覆盖一个完整行政区的近视防控样板建设。科学推进低浓度阿托品、低强度单波长红光、角膜塑形镜、周边离焦镜片等延缓近视进展有效手段推广,形成降低高度近视发生率的有益模式。
8.推进国家卫生健康委近视防控适宜技术试点区和教育部近视防控试点区建设,内容包括近视筛查、监测、建档、培养健康用眼行为、建设视觉友好环境、增加日间户外活动、科学诊疗与矫治等方面措施推进。鼓励各学校和社区及时总结先进经验和成效,树立典型、加大宣传、应用推广。
四、质量控制
新区疾控中心规范学生常见病监测数据采集、管理、应用,适时进行干预评估,确保监测质量和干预的有效实施。科学选择监测地区,设置监测学校,确定监测对象,建立区级统一的调查队,使用符合要求的检测仪器和设备,严格按照干预方案开展干预活动。区级专业技术人员在接受市级统一培训后,对监测及干预人员进行培训并考核,加强检查指导,确保参加检测人员100%培训且考核后上岗,加强现场质量控制,选取5%的学生进行现场复核。
五、数据报送
各相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本辖区监测点学校的数据质控、审核与汇总,并于2022年10月15日前常见病监测数据报送新区疾控中心。实施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干预的各监测点学校,应在干预时限内完成相应的干预任务,于12月31日前将干预方案、活动小结、PPT、照片等相关材料交新区疾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