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XE1300000-2018-013
信息名称 2015年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报告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金杨新村街道
公开类别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 2016-01-07

2015年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报告

一、2015年度工作总结
  2015年,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秉承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谨大医之精诚,扬行业之新风”为院训,顺利完成浦东新区卫计委及医管中心布置的各项任务和要求,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服务社区,现将一年中心工作总结如下:
   (一)中心基本情况
   社区概况。金杨社区位于浦东新区中北部,辖区面积8.0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0059人(2014年更新数据),户籍人口130440人,下设48个居委会,有中小学校40家,是浦东新区城市化地域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社区。
   机构布局。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设1个分中心和4个服务站,即:金桥分中心及博山、香山、庆宁寺、栖山服务站。为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以居民需求为导向,通过近几年的不断调整修建,中心的布局更为合理规范,标识清晰醒目,更为方便居民就医。2015年1月,中心完成了二楼全科门诊标准化全科诊室改造,设置了诊室显示屏电子叫号系统,专人分诊叫号,使就诊流程有序、便捷;诊疗区域一人一诊室,保护患者隐私。门诊大厅一楼设立照顾门诊,预检台摆放轮椅出借,针线包、投币电话等便民措施,从细节处体现中心温馨周到、人性化服务;中心在门诊大厅、护理部、全科门诊、中医科等各部门都设置公告栏,医生护士信息在宣传栏进行公示,做到院务信息公开透明。2015年上半年,新的香山社区卫生服务站改建及搬迁完成;10月,启动金桥分中心改造,在金杨街道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下,分中心临时搬迁至银山路332号,做到无缝衔接,并撤销住院病床。
   组织管理。中心实行院科二级管理,职责明确。三部一室在中心主任的直接领导下负责中心的整体运作及沟通协调。科室负责人与中心主任签订管理目标责任书,按照本科室的岗位职责和目标责任,对科室人员进行质控评分,并且纳入绩效考核。
   人员配备。中心共有卫技人员178人(不包括工作不满6个月的人员),其中全科医师48人,占临床医师78.7%,注册护士65人,社区护士与全科医师比例为1.4比1。中心有中级职称94人,占52.81%、高级职称6人,占3.37%。硕士11人,占6.18%,本科120人,占67.42%。中心领导积极引进人才,自2012年起引进新人12位,其中全科医师1人,中医1人,公卫2人,护士2人,医技4人,行政1人,后勤1人。
   (二)2015年工作情况
   基本医疗服务。中心在2015年加强管理和质控,规范制度建设、严格执行、定期督察、及时反馈,严格执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处方管理办法》;每月质量检查、书面反馈、分析整改、每季度安全讲评;严格执行护理操作常规,落实分级护理和社区护理,每月考核整改;检验试剂统一采购,严格室内室间质控;心电超声检查流程规范,报告描述科学准确;安排专人负责院内感染,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定期开展全体临床医务人员培训与实践考核。通过培训和质控双管齐下,院感管理质量、处方病历书写合格率、中医药服务率、均次药比控制率、慢性病管理率都有所提高。中心服务数量较2014年同比略有上升。2014年度门诊服务量810041人次,2015年度为837750人次,较去年同期上涨3.42%。
  中心为满足广大社区居民的需要,在基药目录的范围内,采购了部分进口药物,通过质控管理、处方点评等措施严格控制抗生素使用和补液比例。2015年,门诊抗生素处方比例控制在8.95%,合理使用抗生素比例较2014年上升,全年平均26.63%,门诊静脉补液比例控制在3.3%。中心业务总收入为11340.58万元,药品收入为8377.38万元,占业务总收入的73.87%。
  2015年,我们继续深入开展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截至 9月底,共签约社区居民88478人,常住居民签约率44.23%;户籍居民签约率39.27%;抽查签约居民满意率85%以上;向上级医院转诊到位率80%以上。
   公共卫生服务。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积极开展社区公共卫生服务。2015年,中心为社区居民累计建立电子健康档案183159份,并实现动态化管理。年内,高血压建卡5532张,管理21432人,随访100924人次,糖尿病建卡1241张,管理5449人,随访18211人次。重症精神病管理971人,随访6058人次。随访慢性乙肝病人120人,急肝24人,猩红热10人,流感23人,菌痢1人,密切接触者管理2357人,处理学校聚集性传染病事件50起。 开设了艾滋病筛查和咨询门诊,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574人,随访辖区内艾滋病患者218人次。
  中心开展各类健康教育讲座44场,组织大型健康教育宣传56次,发放健康教育处方8727张。0~6岁儿童国家免疫规划接种40383人次,健康管理9213人。年末孕产妇健康管理1617人,计划生育技术指导3684人次。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数为15766人,中医健康管理4934人。卫监条线对辖区内的公共场所、物业、医疗机构、工地等进行反复排摸和检查,举报和取缔无证医疗机构,规范公共场所行业行为,确保饮水安全。2015年,中心为2668人进行了大肠癌筛查,肺炎疫苗免费接种1655人次 。老年人眼保健12000人次,学生龋齿充填1263颗,适龄儿童窝沟封闭555颗,并开展了系列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中医药服务。2015年,中心开展提升中医药发展能力工程,运用各项中医药技术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目前已开展中药、针灸、推拿等技术服务。大力支持中医药服务工作,陆续添置了相关诊疗设备,现共有适宜技术相关设备20余种。中医科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近30项。
  中心中医科门诊服务量稳步上升,中医门诊量占比20.3%,中医非药物治疗量占总门诊人次的7.4%,中医饮片处方占中医门诊处方的41.2%,其他中医13项预防保健服务完成率100%。
   (三)科教兴院工作
  我中心继续按照《浦东新区第三轮科教兴医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浦府〔2013〕117号)和相关文件要求,扎实、深入地推进科教兴院工作步伐,在中心主任的领导下,中心学术委员会及伦理委员会保障支持,医务科积极落实科研项目、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继续教育等各项科教计划,完善科教管理制度,认真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力争以科技进步带动医疗卫生的各项工作,提高了我中心的科研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取得一定成效。
   1 、人才项目建设
  (1)在建项目(2012—2013年立项)(共9个)
  重点全科团队1个、上海市青年医师培养资助计划1名、全科之星人才1名、优秀青年人才2名、优秀社区适宜人才 4名、社区名中医1名、特色专病1名、中医继承人1名、中医师带徒2人。
  (2)2015年新立项目(共3个)
  上海市青年医师培养资助计划1名、优秀青年医学人才1名、优秀社区适宜人才培养计划3名。
   2 、科研项目建设及论文
  (1)在建科研项目(2013—2014年立项)(共10项)
  上海市卫计委项目1项、上海市医学会项目3项、区科委2项、新区卫计委项目3项、美国健康基金会1项。
  (2)2015年新立项目(共5项)
  上海市卫计委项目1项、上海市医学会项目1项、上海市卫生协会1项、新区卫计委项目2项。
  (3)发表论文
  2015年共发表论文11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10篇。
   3 、基地建设
  我们中心被列入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全科社区实践基地(公利医院)、杉达学院临床护理教学基地、上海市住院医生规范化培养中医全科临床培训社区基地(曙光医院)、国家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层基地等。中心按照要求规范教学场地,添置设施设备,现有图书馆、阅览室、全科示教室、全科教室、模拟人、挂壁式诊室器械等硬件设施。
  同时,中心组建基地领导、带教小组,逐步完善各项带教规章制度。通过全科沙龙、全科年会、全科病例讨论、全科师资培训等方式培养师资队伍,规范带教。目前已有34人取得了全科带教师资资格,全年共完成带教了来自二军大、公利、龙华、曙光、杉达等医院的81名全科医生、护士的(见)实习带教任务。
  2015年3月,我中心迎接市级基地督导工作,得到一定的肯定,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是我们要取得进展的方向。
   4 、科技创新
  中医科通过课题研究,结合临床实践设计的《一种手型保持装置》获得实用新型专利。
   (四)评估整改情况
  2014年绩效考核结束后,我们根据评估中心制作的评估报告对中心各项工作再次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向全院职工进行通报评估结果。中层会议对评估中的缺陷进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落实各职能部门整改负责人,针对问题进行整改,并由院部进行督导整改过程和整改结果。
   (五)工作成效
  2015年中心创建WHO健康促进场所——健康医院。自2014年底,我们对全院职工进行动员,并开展了第一次职工健康情况调查。一年里,我们积极组织开展职工运动会、健康食堂创建、七月书香读书活动等;组建羽毛球队、烘焙小组、舞蹈队、健身小组,定期开展活动;为愉悦员工身心,每天中午开放阅览室、图书馆、健身区域;每年安排职工体检和轮流疗休养。近期,我们又进行了第二次职工健康情况调查,通过一年的创建,职工身心健康都有所提高,成效显著。
  年底,中心被指定为流动妇女孕情监测点,每周开设2个半天,为辖区和周边社区的流动妇女提供孕情监测服务。
  中心全年无一级甲等医疗事故发生,无二级以上安全事故发生。
   
二、2016年度主要工作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根据新区卫计委2016年工作思路,结合中心实际,拟定新一年主要工作如下:
   (一)机构环境方面
  今年开始金桥分中心建设,加快栖山站点改建工程。上半年完成中心中医科文化建设,香山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诊室改造。
   (二)人才建设方面
  由于编制限制,今年将向新区相关部门申请名额,继续引进全科医生、中医、口腔医生及公共卫生医师若干名;加强全科医生能力培养,与公利医院签订协议,安排规范化培养的全科医生完成每人半年的轮训,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与健康管理服务水平。
   (三)在家庭医生方面
  继续深化全科医师家庭责任制工作,实施家庭医生中心—分中心—服务站三站式服务,提高依从性、管理率,逐步试行全科团队工作模式。
   (四)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方面
  继续加强职能科室的质控管理,完善质控体系,实施每季度与绩效挂钩。加强医务人员安全意识教育,实行医疗纠纷与绩效挂钩。
   (五)科教建设方面
  积极申报新区卫计委、科委、市卫计委等各项课题及人才培养项目;督促并合理安排医务人员完成当年继续教育,完善学分管理;加强中西医全科基地管理。
    
   (六)在公共卫生方面
  加大对公卫的投入力度,保持与基本医疗的协调、有序发展。加强慢性病、传染病、眼牙防及精神病管理等薄弱条线的培训与监管。实现内部考核奖惩机制,根据人员的工作表现、考核成绩以及条线的权重进行分级奖惩,与绩效挂钩。及时保质保量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重大公共卫生项目。
   (七)工会建设方面
  完善职代会制度,积极组织开展职工文体活动,关心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八)精神文明方面
  加强职工文明素质培养,保持文明单位荣誉,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维护医院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