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XE1300000-2018-014 | ||
信息名称 | 2016年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报告 | ||
文件编号 | 发布机构 | 金杨新村街道 | |
公开类别 | 主动公开 | 发布时间 | 2017-01-10 |
2016年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报告
一、
2016
年度工作总结
2016年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秉承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谨大医之精诚,扬行业之新风”为院训,顺利完成浦东新区卫计委及医管中心布置的各项任务和要求,以人为本,健康为中心,服务社区,现将一年中心工作汇报如下:
(一)中心基本情况
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设金桥分中心及博山、香山、庆宁寺、栖山服务站。通过近几年的不断调整修建,中心的布局更为合理规范,标识清晰醒目。2015年10月,金桥分中心改造,临时搬迁至银山路332号,并且撤销住院病床。
中心实行院科二级管理,职责明确。三部一室在中心主任的直接领导下负责中心的整体运作及沟通协调。科室负责人与中心主任签订管理目标责任书,按照本科室的岗位职责和目标责任,对科室人员进行质控评分,并且纳入绩效考核。
截止到2016年9月30日中心共有卫技人员179人(不包括工作不满6个月的人员),其中全科医师56人,注册护士65人,中级职称占56%、高级职称占6%。硕士15人,本科124人。中心领导积极引进人才,2012年至今共新进卫技人员67人,其中:规培医师16人(全科14人,其中中医全科5人,中医内科1人,西医内科1人),公卫10人,护士16人,临床医师13人(其中全科医师5人),中医医师3人,药剂3人,医技6人。
(二)
2016
年工作情况
1
.基本医疗服务情况
中心在2016年加强管理和质控,规范制度建设,严格执行,定期督察,及时反馈。严格执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处方管理办法》;每月质量检查、书面反馈、分析整改、每季度安全讲评;严格执行护理操作常规,落实分级护理和社区护理,每月考核整改;检验试剂统一采购,严格室内室间质控;心电超声检查流程规范,报告描述科学准确;安排专人负责院内感染,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定期开展全体临床医务人员培训与实践考核。通过培训和质控双管齐下,院感管理质量、处方病历书写合格率、中医药服务率、均次药比控制率、慢性病管理率都有所提高。
中心2016年的服务数量较2015年同比略有上升。2015年度门诊服务量837749人次,2016年度为856058人次。
2016年中心为满足广大社区居民的需要,在基药目录的范围内,采购了部分进口药物。中心通过质控管理、处方点评等措施严格控制抗生素使用和补液比例,2016年门诊抗生素处方比例控制在6.55%,合理使用抗生素比例较2015年上升,全年平均76.15%,门诊静脉补液比例控制在2.56%。
2016年,中心继续深入开展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累计到今年9月底,共签约社区居民88478人。
2
.公共卫生服务情况
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积极开展社区公共卫生服务。2016年,中心为社区居民累计建立电子健康档案185161份,并逐步实现动态化管理。年内,儿童免疫规划接种40783剂,传染病监测592人次。慢性病防治172901人次 ,老年人视力筛查12348人次 ,儿童保健指导25249人次,妇女保健指导29485人次,大型健康教育活动54次,精神卫生服务10776人次。2016年,中心还承担了两个公共卫生重大实施项目——社区大肠癌筛查和60岁以上老年人肺炎疫苗免费接种。由于金杨社区老年人口众多,居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较高,社区发动存在一定困难,所以中心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在这两块工作上,和街道居委反复协商,制定实施方案,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居民服务满意度。全年共完成大肠癌筛查4583人,为60岁以上老年人肺炎疫苗免费接种658人次,无一例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2016年成功申报创建“浦东新区中医预防保健示范单位”建设。
3
.中医药服务
2016年中心开展提升中医药发展能力工程,运用各项中医药技术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目前已开展中药、针灸、推拿等技术服务。大力支持中医药服务工作,陆续添置了相关诊疗设备,现共有适宜技术相关设备20余种。中医科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近30项。
2016年中心中医科门诊服务量稳步上升,中医门诊量占比20.3%,中医非药物治疗量占总门诊人次的7.4%,中医饮片处方占中医门诊处方的41.2%,其他中医13项预防保健服务完成率100%。
4
.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工作
根据浦东新区卫计委要求,中心今年下半年启动了社区卫生综合服务改革工作,组建改革领导小组与工作小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培训全体医务人员,加强信息化更新,启动了家庭医生1+1+1形式的签约服务模式,编制了中心全科医生标化工作量及全面预算管理,并按照统一时间节点完成阶段性工作。
(三)科教兴院工作
2016年我中心继续按照浦东新区科教兴医行动计划和相关文件要求,扎实、深入地推进科教兴院工作步伐,在中心主任的领导下,中心学术委员会及伦理委员会保障支持,医务科积极落实科研项目、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继续教育等各项科教计划,完善科教管理制度,认真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力争以科技进步带动医疗卫生的各项工作,提高了我中心的科研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取得一定成效。
1
.管理体系
中心建立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所有项目、人才培养、继续教育、经费管理等内容的实施完全按照制度执行。中心对申报立项项目按照合同要求及时划拨相应数量的配套经费,以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同时中心安排财务科专人管理,专款专用,专帐管理,来往帐目要清晰,所有经费按照规范使用,按时审计,保障各项目的顺利完成。
2
.人才项目建设
(1)在建项目(共21个)包括:
重点全科团队1个、上海市青年医师培养资助计划2名、全科之星人才1名、优秀青年人才2名、优秀社区适宜人才 10名、 社区名中医1名、特色专病1名、中医继承人1名、中医师带徒2人。
(2)2016年新立项目(共4个)包括:
优秀青年医学人才1名、优秀社区适宜人才培养计划3名。
(3)中心定期安排院内外专家指导,并于10月份对所有培养对象进行了中期考核。2013年度优秀青年人才张雪峰、适宜人才高宏霞、王艳、重点全科团队陆萍的项目已于今年11月份参加验收工作。
3
.科研项目建设及论文
(1)在建科研项目(共17项)
上海市卫计委项目2项、上海市医学会项目4项、上海市卫协1项,上海市民间中医特色诊疗技术评价中心2项,新区卫计委项目8项。
(2)2016年新立项目(共7项)
上海市医学会项目1项、上海市卫生协会1项、上海市民间中医特色诊疗技术评价中心2项、新区卫计委项目3项。
(3)发表论文
2016年共发表论文14篇,其中核心期刊11篇。
(4)2016年完成验收3项:
浦东新区卫计委项目《社区压疮居家防治的综合护理干预研究》、优青附带课题《社区利用短信干预促进母乳喂养的意愿调查 》、重点全科团队附带课题《以家庭为单位的社区老年高血压管理模式探索》以及上海市卫计委项目《中药配隔药炙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
4
.基地建设
我中心是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临床社区教学(公利医院);上海杉达学院临床护理教学基地;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全科临床培训社区教学基地(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国家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基层培养基地)。本年度新增4名全科师资人员,现在带教师资39人,自2008年10月至今我们共接收295人次培训实习(包括见习),均按规范进行带教指导。
中心科教领导小组及带教小组各司其职,监管到位。制订详细的带教计划,规范出科考试内容。也因此受到带教学生的好评,并反馈给上级医院,目前我中心的全套带教资料已被公利医院做为标准范本采用,推广给其它带教社区使用。
3月份,组织了“金杨社区全科规培医师临床急救技能竞赛”, 聘请上级医院专家现场监考及指导,根据成绩设立奖项,7、8月份组织同学参加火灾应急演练以及院感知识竞赛,除此之外每月组织小讲课,丰富规培医师的社区实习生活,巩固其知识和技能,努力为全科规培医师搭建了可以展现自我综合实力的舞台。
5
.继续教育
中心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参与管理,医务科专人负责安排,继续延用学分登记手册,保证每次学习都有记录,便于统一管理。2016年我中心共派出有11人完成东方医院、公利医院、仁济医院及金山医院的进修。另有一人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培训学习。中心共179人分期参加各类短期学习班、学术会、研讨会,按时完成继续教育指标。进修、培训结束回院的进修人员将学到的新知识、新技术尽快应用到临床工作中,对提高我院的医疗技术水平起到较大作用。上半年完成了新区组织的全科医师定期考核,共有52人参加理论考试,其中19人参加技能抽考;7-9月份组织89人完成全国执业医师定考。
(四)党建及精神文明建设
2016年中心支部认真梳理党建责任制工作,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文明班组”创建,围绕“安全生产月”,开展劳动生产技能竞赛、职业道德知识竞赛以及党规、党规竞赛,不断提升职工政治思想素质和服务能力,构建文明、有序的就医环境。关心职工生活,定期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主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热心参与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与金杨社区多家单位和居委结对,开展助学助老帮困。
二、
2017
年度工作计划
新的一年将是上海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推进社区卫生综合改革重点实施阶段。中心将根据新区卫计委2017年工作思路,认真执行社区综合改革制度,提高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家庭医生责任制和老年护理服务建设。
(一)优化就医环境,完成金桥分中心等改扩建工程
1
.金桥分中心改扩建工程:年内继续加强与建设方沟通,保证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建设安全,完成各项基础及主体工程。为2018年启用做准备。
2
.栖山社区服务站改建:与街道协调启动栖山社区服务站改建工程,并增加设置中医药服务科室及项目,立争2017年开始使用。
3
.加强银山路临时门诊部的维护:该门诊部为街道提供的临时用房,比较陈旧,需要定期维护保养。
(二)加强学科建设与引进人才工作
1
.科教建设
积极申报新区卫计委、科委、市卫计委等各项课题及人才培养项目;继续加强医技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2
.人才引进
2017年,我中心将积极申请增加编制,继续加强人才队伍方面的建设,计划引进全科医生、中医医生、中药师及公共卫生医师共约20名左右,为2018年金桥分中心运营做准备;加强全科医生(中医全科医生)能力培养,使全科医生“会看病、能看病”,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与健康管理服务水平。
3
.继续加强全科医师社区实践培养基地建设
继续加强全科医师(公利医院)规范化培养社区基地、中医全科医师(曙光医院)社区教学基地、杉达学院临床护理教学基地等建设。
(三)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提升服务水平
1
.推进家庭医生
1+1+1
签约服务
继续推进全科医师家庭责任制工作,从重点人群开始,逐步扩大签约人群范围,保证签约质量,强化家庭医师1+1+1签约服务的内涵建设,提高依从性、管理率。持续加强全科医生社区临床实践能力辅导,进行基于临床需求的理论和操作评价,向社区居民公示评价结果。
2
.规范医疗管理,提高医疗质量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医院内部质控体系和相关制度,继续加强职能科室的质控管理,提高与绩效挂钩的力度。加强医务人员安全意识教育,实行医疗纠纷与绩效挂钩。
(四)推进中医药建设
落实和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推进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中医体质辨识、健康教育、中医康复等服务。
创新中医社区服务模式,和家庭医生1+1+1签约服务工作相融合,参与各项家庭医生服务,作为团队成员配合完成各种社区服务。
做实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加强中医人员的技能培训,切实提高社区居民中医养生保健意识和能力。
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力度,积极参与中医药文化系列宣传活动,定期更新中医药宣传网页,宣传栏等平台。
加强中医科研能力和人才培养,申报课题和人才项目,做好社区全科规范化培养教学基地带教工作。
(五)完善并加强公共卫生建设
继续保持对公卫的支持力度,保持与基本医疗的协调、有序发展。加强慢性病、传染病、精神病管理等重点条线的培训与监管。落实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创建中医预防保健示范单位。实现内部考核奖惩机制,根据人员的工作表现、考核成绩以及条线的权重进行分级奖惩,与绩效挂钩。及时保质保量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重大公共卫生项目。
(六)进一步加强党建及精神文明建设
1.加强职工思想建设,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先锋典型,提升职工综合素质。
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行“一岗双责”,开展职工廉洁教育,规范服务行为,树立良好的行风和院风。
3.美化就医环境,优化就医流程,注重开展细节服务,提升服务品质。
4.培育医院文化,创建品牌特色,热心社会公益,蓬勃开展志愿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