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浦东新区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29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索引号 | SY-310115-2025-01565 |
文件编号 | 浦建委提复〔2025〕86号 |
发布机构 | 建交委(国动办、人防办、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 |
公开类别 | 主动公开 |
发布时间 | 2025-04-10 |
吴春民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解决三林镇前滩地区商住混合型小区成立业委会困难的建议》(第075029号)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党建引领破局,夯实组织基础
商住混合型小区因产权性质多元、居民诉求差异大、利益协调复杂,业委会筹建常陷入“议而不合”的僵局。核心堵点在于缺乏统筹协调主体,导致居民、商户、物业多方诉求难以平衡。
一是党建引领组织建构。2024年区委党建办牵头抓总,组织部、建交委、民政局等部门共同组建党建引领物业治理攻坚专班,完善区、街镇、居村三级党建引领物业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出台《浦东新区加强党建引领物业治理提升超大城区基层治理水平的实施方案(试行)》。各街镇均已健全完善党建引领物业治理领导组织架构。
二是党组织全面覆盖赋能。强化街镇党(工)委主导的“人选推荐-资格联审”机制,优先吸纳在职党员、社区骨干等群体进入业委会。通过构建“党支部/党小组+党建联络员”组织覆盖模式,全区业委会党员比例提升至53.79%、党组织覆盖率达100%。
三是确保沟通渠道畅通。以居民区党组织为核心,整合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三驾马车”资源,依托党建联席会议统筹多方力量,建立全周期矛盾调处机制,并设立物业服务联络员常态化收集民意、反馈处置进展、加强联动。
二、加强基层建设,强化专业水平
商住混合小区自治能力薄弱,主要在于业委会人员多为兼职,社区工作人员专业能力不足等问题,导致不同业态业主无法达成共识。
一是完善政策普及。区建交委立足基层治理需求,制定《住宅物业项目管理政策依据汇编》、《党建引领物业治理文件汇编》,内容涵盖综合管理、房屋安全、业主大会、物业服务、修缮管理、维修资金与公共收益管理、行政检查与信用记分等领域。
二是优化专业指导。区建交委根据业委会实际现状,形成了传统培训与区域包干相结合的培训机制。通过科学规划培训内容、方式、对象及反馈机制,组织全区业委会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完成全覆盖培训。鼓励街镇层面开展符合实际的业委会培训,形成区层面培训与街镇层面培训的相互补充。同时,实施物业管理区域专管员制度,将36个街镇划分为4个责任片区,由专管员分片包干,实现问题即时反馈与动态响应。
三是强化宣传效应。通过对物业服务标准核心内容的清晰公示、建立畅通有效的投诉意见建议沟通渠道,以及加大物业服务知识宣传等方式,明示物业服务企业的职责范围,明确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的权利和义务,形成业主与小区物业服务企业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的良性互动。目前,区建交委已选取小区开展试点,力争形成一批符合不同区域特点的样板案例,为后期逐步辐射全区提供参考。
三、推动自治能力提升,优化长效管理
商住混合型小区在业委会成立上面临着诸多挑战,由于各业态居民对成立业委会后社区自治的效果存在顾虑,因此更需要在业委会规范化建设方面加大力度,推动业委会的顺利成立和有效运作。
一是制度保障。印发《开展本市住宅小区业主委员会规范化运作评价工作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行业委会规范化运作评估制度。制定发布《浦东新区加强业主委员会规范化建设若干措施》,在加强街镇统筹协调、提升业委会规范运作水平、发挥居委会代行职能、强化专项维修资金使用监管等方面细化了流程,明确了职责。
二是社区助力。探索居民区业委会专业化指导,推动街镇资源整合,鼓励优秀社区工作者担任业委会执行秘书,设立专职社区工作者或条线干部,配强社区专业力量。充分发挥居委会督导业委会作用,加强居民意见建议收集反馈,同时为居委会在业委会未成立或无法正常运作的情况下代为履职提供保障措施。
三是探索创新。针对商住混合型小区治理难点,一是探索制定“三规”差异化版本,明确住宅与商业区域分类自治规则,通过权责清单细化管理边界;二是以试点先行破题,选取住宅与商业物理分隔清晰、业主共识度高的典型小区,形成样板模式,以点带面推广经验;三是重点针对具备独立管理条件的小区,探索物业管理区域彻底划分路径,推动商住混合小区从“物理混合”向“治理分治”转型。
感谢您对浦东物业管理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上海市浦东新区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2025年4月9日
联系人姓名:瞿茜文 联系电话:61183732
联系地址:世纪大道2001号5号楼 邮政编码:20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