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XH8300000-2011-043 | ||
信息名称 | 惠南镇关于建立预防和减少社区服刑与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预警处置机制的意见 | ||
文件编号 | 惠府〔2011〕109号 | 发布机构 | 惠南镇 |
公开类别 | 主动公开 | 发布时间 | 2011-10-10 |
惠南镇关于建立预防和减少社区服刑与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预警处置机制的意见
惠府〔2011〕109号
为切实加强预防和减少犯罪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社区服刑与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促进社会稳定和谐,根据中央政法委关于坚持预知预防、建立预警机制、落实工作预案的重要指示及新区相关工作要求,结合本镇实际,特制定本意见。
一、目标原则
本预警处置机制是指针对本辖区内社区服刑和刑释解教人员可能发生重新违法犯罪行为,拟定防范、管控、化解、帮教和反馈工作方案,动员和运用专门机关、社团组织和社会力量建立应急组织,在特定时间内有效实施管控帮教,并形成信息快速传递渠道,以控制、减少重新违法犯罪或避免发生影响社会稳定重大事件的工作制度。
建立预警处置机制的原则是“网络健全、发现及时、评估准确、干预有效、成效持久”,目的是不断加强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体系建设,牢牢把握预防重犯工作的主动权,有效预防和控制重新违法犯罪,为平安惠南、和谐惠南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二、工作对象
凡具有异常情况、可能重新违法犯罪的社区服刑与刑释解教人员均属于本预警处理机制的工作对象,具体包括以下六类人员:
(一)重点必控对象;
(二)涉访或涉讼期间情绪严重不稳定的;
(三)近期现实表现反常的;
(四)人格有明显缺陷的;
(五)公安部门重点控制的或其他部门通报的;
(六)其他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的。
上述六类人员由公安派出所和司法所实行双列管。
三、工作内容
建立预警处置机制主要包括预警网络建设、快速准确获取信息、科学有效分析评估、分级分类实施干预、持续进行跟踪帮教等,要切实做到“事先有预案,事发有措施,事后有反馈”。
(一)建立“立体化”预警网络
成立由镇分管领导为组长、村(居)主要负责人为分组长的两级应急情况预警处置小组,小组成员包括公安民警、司法干部、社工、村(居)委干部、综合治理协管员、楼组长、社会帮教志愿者及人民调解员等。在共同参与对象教育管控的同时,要充分发动社会各方密切关注对象动向,及时发现相关异常情况,在第一时间互通信息、上报相关职能部门。
(二)组织“动态化”排摸预警
1、动态预警。针对社区服刑与刑释解教人员重点对象,在进行重点矫正帮教的基础上,每月进行动态排摸并上报异常情况,努力消除异常情况。
2、应急预警。针对提前获取的对象突发异常情况信息,及时启动应急预警程序,实行应急危机干预。对暴力犯罪、来沪对象犯罪、黑恶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等犯罪倾向,应建立快速预警处置机制。
3、阶段预警。在进入国定节假日前一周、重大会议和重大活动等重要时段前半个月,实施阶段性重点预警。阶段结束后转入动态预警。
4、预警终止。转入动态预警的刑释解教重点对象,重犯风险情况消除后经过三个月考验期,经派出所、司法所共同确认后撤销预警。社区服刑人员重点对象按照分级矫正相关规定执行。
(三)进行“科学化”评估分析
按照异常情况排摸监测、异常情况分析评估、异常情况危机干预、异常情况动态管控跟踪的预警工作程序,充分利用风险评估、重犯预测量表、心理问题评估量表等测评工具,结合具体现实表现等,按照“红”、“橙”、“黄”三个等级进行评估,确定重犯风险等级,为制定管控干预措施奠定基础。红色(1级)对象为已实施某些轻微违法行为的对象,橙色(2级)对象为已准备实施某些违法行为对象,黄色(3级)对象为扬言采取某些违法犯罪行为对象。对于突发紧急事件,要一边报告,一边及时进行危机干预。同时,要对异常情况的预警处置进行及时评估总结,不断改进工作措施,提高处置成效。
(四)实施“及时化”干预处置
应急情况预警处置小组应及时干预处置本辖区内的突发紧急事件并做好备案;涉及多个街镇,或者跨区县的,及时报上级预警应急小组,并配合做好有关工作。针对异常情况,镇安置帮教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综合运用法制宣传、教育矫正、帮困解难、心理疏导、法律服务、警告训诫等多种方法和手段,及时缓解异常情况所引发的不稳定风险。对于重点疑难问题,要按照新区有关安置帮教工作疑难问题处置意见,加强协同、稳妥化解突出疑难矛盾纠纷。要积极协调,努力帮助对象解决各类实际生活困难,维护好对象的合法权益。
四、工作措施
(一)坚持“首要标准”,强化工作合力。坚决贯彻中央政法委要求,把社区服刑和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作为衡量监管工作的首要标准,进一步健全完善党政统一领导、司法行政机关牵头、成员单位和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各部门、各成员单位之间要加强协调,完善例会制度,定期分析、研究工作中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异常情况的预警处置能力。
(二)坚持“专群结合”,强化群防群控。要认真贯彻专群结合的原则,立足社区,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充分发动村(居)委干部、楼组长、小区骨干、社会各界帮教志愿者等群众力量,发挥他们“靠得近、帮得上、管得住”优势,加强志愿者队伍的帮教业务培训,落实激励机制,动员引导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到对象的预警排摸、教育管控中去,形成群防群控态势,有效促进预防重犯工作。
(三)坚持严格管理,强化人文关怀。积极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一方面要严格管理,全面细化落实教育管控措施,确保终端落实,并适时组织演练,做到沉着应对、处惊不变、防控有力,将异常情况等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整合社区帮教资源,通过帮困解难、矛盾化解、就业促进等人文关怀手段,消除不稳因素,化解重犯风险,促进对象的和谐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