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施《浦东新区教育系统“大思政课”重点试验区(2023-2025)建设方案》的通知

索引号 SY-310115-2024-03671
文件编号 浦教德〔2024〕20号
发布机构 教育局
公开类别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 2024-06-26

 

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青少年活动中心,高中(职业)与终身教育指导中心、初中教育指导中心、小学教育指导中心,各中小学、中职校:

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教社科〔20223号),浦东新区作为上海市“大思政课”建设重点试验区之一,制定了《浦东新区教育系统“大思政课”重点试验区(2023-2025)建设方案》,现将方案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并做好学校思政教育工作。

特此通知。

 

                                 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

                                        2024626

 

浦东新区教育系统“大思政课”

重点试验区(2023-2025)建设方案

 

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教社科〔20223号),结合浦东新区教育系统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充分发挥“大思政课”作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按照教育部等10部门《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和市教卫党委等12部门《上海市“大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推动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在浦东新区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示范区的引领下,深入开展、系统推进浦东新区“大思政课”重点试验区建设,初步建成“‘大思政课’建设支持体系”和“‘大思政课’课程体系”,为全国“大思政课”建设提供先行先试、可借鉴的做法和经验。

三、具体举措

(一)创新“大思政课”支持体系

1.建立浦东新区“大思政课”研究中心。在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建立浦东新区“大思政课”研究中心,主要功能为统筹规划、研究指导、联络保障。研究中心下设专家咨询组、专题工作组、宣传推广组等多个功能部门,支持推进大思政课重点试验区建设。组建专家咨询组(专家委员会),负责指导浦东新区“大思政课”建设项目评审、培训、研讨交流、教学比赛等各项活动,积极发挥在浦东新区“大思政课”建设工作中的专家咨询作用。分设“大思政课”建设理论与政策研究组、课题申报与指导组、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组、教师培训与发展组等多个专题工作组,共同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成立宣传推广组,对研究中心的活动开展、系列成果进行宣传与推广。

2.发挥集团、学区化办学优势,推进重点项目与普及推广“大思政课”教育。在各集团、学区、职校已有的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的基础上,总结提炼浦东新区“大思政课”重点建设项目,以集团、学区为单位进行项目研究与推进。在区域范围内,确立“大思政课”教育常态化项目,搭建“大思政课”教学资源库,实现全区范围内“大思政课”教育的共建共享,同时鼓励各集团、学区、学校发掘自身建设特色,推进常态化项目的特色建设。

3.发挥浦东资源优势,建立校内外资源联动、多部门深度协同的育人共同体。在区委、区政府的牵头组织下,拓展思政教育边界,联动社会各方力量,形成多方联动、深度协同的“大思政课”建设格局。将“大思政课”建设与大学、企业、特色场馆等相关单位结合,借力特色优势资源,创新合作形式,探索设立“大思政课”教学实践基地、场馆思政课程实践基地等课程体验场所。

4.建立“大思政课”人才库。引入专家,把好“大思政课”的前行方向,邀请大学马院、干部学校、社会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大思政课”建设专家团,为“大思政课”建设提供思想引领与技术支持。以思政骨干教师为主力,通过专题授课、集中教研等形式提升骨干教师思政专业水平,以点带面构建区域思政人才梯队。提升班主任及其他学科教师的思政教育理念与教学水平,为大思政课提供资源与力量保障。组建一批思政讲师团,或校长讲师团、专家讲师团、模范讲师团等,开展专题论坛、教师培训、特色教研等相关建设活动。

(二)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浦东实践,深度挖掘“先行先试,勇立潮头”的时代精神,研发升级“中国系列——浦东版”大思政课课程体系

1.纵向衔接。全面把握思政课改革的背景与趋势,以及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与教学的问题与根源,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程建设研修共同体”这一思政课特色课程协同建设模式,为新时代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与教学创新实践提供一种新的研修机制,为创新思政课特色课程构建提供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2横向整合。有机整合必修课程与区域特色课程,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建好用好实践教学基地和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不断丰富讲好思政课的各类载体,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打造“足迹”系列思政课程,推动学校把思政课堂放到浦东开放开发建设的前沿一线,特别是要用好习总书记在上海及浦东重大实践与视察上海、浦东和学校重要论述,创新讲授“行走的思政课”“场馆里的思政课”“影视作品里的思政课”,开辟网络“新天地”,积极打造云端“大思政课”,探索思政必修课与思政选修课的相互衔接和有效转化,突出思政教育一体化的建设理念,提升思政课程教育合力。

3.立体通融。深度协同学校内外多方力量进行课程体系建设探索,利用浦东新区丰富的社会资源,联合政府、园区、企业、教育文化机构等多方力量,打造系列特色课程,形成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为一体的“大思政课”新模式。

四、组织保障

(一)健全组织领导

依托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宣传、文化、体育、科技、卫生、公安、财政等部门和群团组织,形成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区教育工作党委、教育局全面负责工作方案和计划的制订、论证、实施、评估等,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教育集团、学区应立足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工作基础,加强对“大思政课”重点试验区建设工作的研究,以两大体系为核心,以课题引领为保障,落实好学校思政教育。

(二)完善制度保障

组织制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出台区域思政教育人才培养制度、联合教研制度、研修共同体制度、中心建设制度、科研保障制度等,为“大思政课”重点试验区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三)统筹教育资源

保障“大思政课”重点试验区建设经费,保质保量完成工作计划并有高效成果产出。优化激励与保障制度,加强学校思政专职教师配备,提升教师队伍专业性、积极性。教发院要提供专业指导,协调多方资源对项目工作开展进行定期、专业的研讨,确保“大思政课”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强化考核评价

将“大思政课”建设情况纳入各校年度工作考核,挖掘、表彰一批优秀成果和典型案例,加大支持力度,营造争先创优、比学赶超的“大思政课”建设氛围。要充分利用宣传载体,加强区、校“大思政课”重点试验区建设的宣传。

 

浦东新区教育系统“大思政课”建设重点试验区

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表

建设任务

任务事项

任务内容

年度预期成效

加快构建“大思政课”支持体系

建立“大思政课”区域统筹推进机制

“大思政课”建设纳入教育综改工作;组建浦东新区“大思政课”研究中心,形成专家引领机制,增强思政教育理论研究、实践指导咨询服务能力;以集团、学区化办学为依托,深入推进大中小思政一体化。

1.成立浦东新区“大思政课”研究中心。
2.
组建思政教育专家咨询组(委员会)。
3.
以集团、学区为单位,开展“大思政课”项目建设。

建立思政教研支持体系

深化思政课程改革,探索中小学与高校协同创新的教学共研、资源共享工作机制;搭建班团队课程联合开发平台,探索班会、队会等活动型思政课程的教研工作机制。

1.提升思政骨干教师课程教研能力,建立区域思政人才梯队。
2.
组建学科教师的思政教育宣讲团。
3
形成浦东新区特色教研机制,开展教研活动展示。

建立“大思政课”建设背景下的校内外育人共同体

拓展思政教育边界,联动社会各方力量,借力特色优势资源,将“大思政课”建设与大学、企业、特色场馆等结合,形成校内外联动协同的育人共同体。

形成“大思政课”建设的教育资源实践基地、体验场所、研修活动等。

建立“大思政课”建设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

探索家校社合作联动共同推进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机制。

以集团或学区为单位,形成思政教育特色家校社合作育人模式。

不断完善“大思政课”课程体系

大中小思政教师研训一体化课程群建设

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程建设研修共同体”特色协同建设模式,加强大中小思政教师研训一体化课程建设,培养新时代能适应大思政建设的教师队伍。

形成3个层次的课程:
1.
实践类课程(优秀的教学设计、作业设计、课例)
2.
教师理论培训课程。
3.
具有浦东特色的思政教师规范培训指南(专著)。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政课课程资源库建设

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的要求,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依据不同学段学生特点,形成循序渐近、螺旋上升的教学效果。

体现一体化思想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微课、示范课。

思政示范课及研训一体化资源库建设

依托区名师培养基地,开展大思政课教学实践研究,在大中小一体化的背景下打造思政示范课。

1.体现大中小一体化思想的大思政示范课。
2.
构建浦东大思政教师研训资源库。

学科德育和课程思政精品课程群

根据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推动“大思政课”融入中小学各学科教学,深入推进学科德育和课程思政建设,探索学科德育和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

1.培育区级学科德育实训基地。
2.
不断丰富学科德育、课程思政精品课程库。

不断完善“大思政课”课程体系

“中国系列——浦东版”特色思政课程群建设

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浦东实践,挖掘浦东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和区域性特色元素,用好浦东丰富资源 ,打造“足迹”系列课程,创新讲授“行走的思政课”“场馆里的思政课”“影视作品里的思政课”,不断丰富升级“中国系列——浦东版”系列特色思政课程群,探索思政必修课与选修课的衔接和转化,提升育人实效。

1.馆校合作课程2.0版:用好习总书记在上海及浦东重大实践与视察上海、浦东和学校重要论述,推动学校把思政课堂放到浦东开放开发建设的前沿一线,依托浦东各类场馆,形成馆校合作思政课程2.0版。

2.协商民主教育课程:开展青少年协商民主教育实践活动,形成模拟政协实践和拓展课程;开展青少年公共参与素养培育路径探究(专著)研究。

3.浦东乡土历史课程:基于浦东乡土历史读本的编写,形成浦东乡土历史实践和拓展课程。

4.时政教育课程:实施新闻课程项目,形成一批“时政教育”精品课程。

 


网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