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浦东新区政协七届三次会议第193号提案的答复
索引号 | SY-310115-2024-02603 |
文件编号 | 浦农业农村委〔2024〕135号 |
发布机构 | 农业农村委(乡村振兴局、集资委) |
公开类别 | 主动公开 |
发布时间 | 2024-05-16 |
民革浦东区委:
贵委提出的 “推动农业品牌化数字化发展,为美丽乡村建设插上腾飞翅膀”(第193号)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将我国从“农业大国”建设成“农业强国”,要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农业品牌建设也是乡村产业兴旺重要的内生动力,是促进农产品优质优价的重要工作手段。
一、加大浦东农产品品牌建设力度
(一)政策引领,促进区域公用品牌高光发展
依托国家认证的地理标志产品、名特优新农产品以及有一定种植规模和市场影响力的农产品,积极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形成浦东大米、南汇水蜜桃、南汇8424西瓜、彭镇青扁豆、三林崩瓜、南汇蜜梨、南汇甜瓜、浦东葡萄、新场矮脚青等优质农业品牌集群。制定浦东地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奖补政策,建立品牌产品生产、包装、质量标准,鼓励引导主体按照品牌要求的统一标准进行生产销售,提高产品市场影响力。由政府牵头,根据市场形势的变化不断更新迭代,对南汇水蜜桃、南汇8424西瓜等产品设计统一的具有专利权的品牌包装,风格简约时尚、规格小巧便携,迎合了现代都市的消费需求。建设南汇水蜜桃、南汇8424西瓜、浦东大米3个多功能融合的沉浸式体验中心。每年根据时令,在田头、公园、核心商业区等举办农产品上市发布会,邀请媒体、销售商参与活动,加大宣传力度。2023年,对接浦东公交公司,在5条线路、20辆公交车上,开展公交车身公益广告发布,加大品牌形象和销售渠道的宣传。结合桃花节、农博会、丰收节等节庆活动,加大农业品牌的营销推广。
(二)产销对接,帮助优质企业品牌加大宣传
为帮助企业品牌农产品实现“优质优价”,区农业农村委每年召开地产农产品产销对接会,搭建销售主体和生产主体“面对面”产销对接平台,以“订单农业”模式实现浦东农业稳增长。不断拓宽销售渠道,由政府牵线搭桥,帮助优质农产品进商超、上平台、推进线上线下同步销售。举办新农人品牌IP培训班,提升主体
品牌营销能力,帮助指导主体开展线上直播,自己为自己代言。开展浦东农业品牌海外推广,2023年,大团镇上海洪久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和新加坡当地第三大生鲜超市昇松超市达成出口协议,重启南汇水蜜桃海外销售。浦东地区本土特色品牌,这几年出口海外深受人们的认可和喜爱,为浦东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浦东已经涌现了像清美、源耀、兰桂骐、祥欣、弘辉、新成、溢佳、红刚、桃咏、小蜂、博翼、百欧欢、上农批、盒马、叮咚、田野、乓乓响、乐惠、保尔、富农、宿於民宿等一批有一定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企业品牌。
(三)百村百品,筑牢农业品牌发展产业根基
农业品牌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强有力的农业产业支撑。2023年,区农业农村委制定了“百村百品”工作推进方案,对所有行政村的产业状况、资源情况进行了排摸分析,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加强主体培育,深挖品牌特色,加大品牌宣传,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在保留保护村中打造100个产业特色村,形成“百村百品”乡村特色产业矩阵,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打造新时代和美乡村浦东样板和标杆。2023年,在丰收节活动上发布52个产业特色村名单,2024年浦东新区农业农村投资促进暨产销对接会上发布第二批48个村的名单。
二、深入推动农产品精细化种植技术应用
加快农业人才引进,近年来本市人才引进落户政策逐步放宽,重点机构的人才引进落户条件更为放宽。对于浦东新区的农业企业,可以向市级行业主管部门或张江科学城、临港新片区有关部门申请,通过上述部门向市人才工作局推荐的方式,成为本市人才引进重点机构,进一步加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等领域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引进力度。此外,对于浦东新区的农业企业确需引进的紧缺急需人才,若不符合面上人才引进落户条件,可经浦东新区有关部门推荐,通过特殊人才引进途径解决落户问题。制定专门的农业人才激励政策,鼓励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浦东农业发展。结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和农民需求,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培训项目,促进高品质农产品种植和农民增收。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生产者,重点实施乡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头雁”培育、农业经理人培训、高素质农民培育等项目,2023年共计开展培训1175人次。针对规模较小的农户,重点实施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农业单项技术引导性培训等项目,2023年共计培训5224人次。加快推广绿色生产技术,鼓励引导主体开展绿色认证,2023年绿色食品认证主体数178家,认证率达35.8%。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浦东新区种业发展有传统、有基础、有市场、有品牌,大有作为。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种源农业发展,积极出台扶持政策,有效促进了种源农业发展,涌现出了一批有较大发展前景的种源企业和拳头种源产品。浦东现代种业发展迅猛,种源农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占据着约5.4%的比重,展现出显著的浦东特色种业优势。全区共有持证种业企业24家,种植业16家,养殖业8家,涉及粮食、蔬菜、瓜果、种猪、水产、花卉等多个行业门类,为种业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三、大力推进浦东数字农业建设
浦东新区聚焦数字化转型新要求、打造具有浦东特色的“数字农业”新格局,将数字理念、数字思维渗透到农业生产管理各个环节、各个领域。按照《浦东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农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确定的目标,全面实施“高科技数字农业支撑行动”。推进高质量农业生产、销售、监管全方位数字技术应用,全面推进农业生产数字化、产销对接智能化、农业监管智慧化。“十四五”期间,打造数字农业示范基地20个左右,建成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12个,总面积超过1万亩。在全区推广2万亩的“智慧稻田”建设。到2025年,规模农业生产主体全面实现生产质量可追溯,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覆盖率达到100%。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数字化转型。自2019年起,国兴农在浦东先后打造了苗床绿叶菜智能化生产应用场景的1.0、2.0、3.0版本。不论在设备的国产化自主可控,还是系统集成创新上再进一步,将种植效率提升了25倍。兰桂骐公司积极开展智能农业基地生产运营,在浦东建设3800亩无人农场;孙桥溢佳浦东张江的自有数字化基地,面积130亩,包括7个高标准蔬果温室大棚,各自运用着不同的栽培系统及设备,示范应用网络控制平台、串采番茄机器人、自走式喷施机器人、多功能作业平台、瓜果采摘机器人、番茄智能分选机等多种新型农业机器人,成为集番茄数字化生产和对外展示的综合性基地。清美集团不断实现农业数字化生产迭代升级,在惠南桥北的170亩高标准蔬菜生产基地,成功搭建了苗床绿叶菜智能化生产应用场景3.0版本,实现了智能化管控,运行数据自动采集、记录,实现了生产过程的全程数字化。用工与传统相种植相比减少87%,绿叶菜产量由原3~5茬上升到12~15茬/年,每年为村集体经济提高一百多万元收入,吸纳村民就业,支付村民工资每月平均5000元/人,带动村民增收。清美在宣桥腰路的500亩5G水稻和智慧蔬菜基地,给腰路村创建了120个就业岗位,带动增收372万元,提升村集体收益142万元。祥欣公司通过RFID电子耳标、超高频手持机设备识别、猪舍环境实时数字监测等通过全过程数字化监测,推进种公猪站数字化改造,快速发展,已在国内布局扩繁场5家、种公猪站20家,每年全国10%的上市商品猪含有祥欣种猪基因,浦东数字农业示范效应已开展向全国辐射。
依托市级“神农口袋”系统,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农产品全程追溯上,建设农业生产全过程追溯信息和农产品安全应用场景,实现农产品合格证开具、行业信用评估、行业风险评估的联动,形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农产品二维码双重追溯。在每一箱浦东品牌瓜果包装盒上,都有一张二维码贴纸,消费者只需扫一扫,就可以看到这箱瓜果从种植,到施肥用药,再到采收销售的全过程,为浦东品牌瓜果品质保证背书。除了针对品牌瓜果的追溯“二维码”,还为完成农业生产直报、符合生产安全的农业生产主体开通自动生成和打印附有产品二维码的“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张贴在产品外包装上,成为上市农产品的“身份证”、生产者的“承诺书”、质量安全的“新名片”。
感谢对新区“三农”工作的关心,对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我们将结合您提出的意见,不断创新、积极探索,不断提升浦东农产品形象和市场影响力。
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4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