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上钢新村街道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应急处置预案》的通知
索引号 | SY-310115-2023-00231 |
文件编号 | 浦上处〔2022〕15号 |
发布机构 | 上钢新村街道 |
公开类别 | 主动公开 |
发布时间 | 2022-10-31 |
关于印发《上钢新村街道社区疫情防控工作
应急处置预案》的通知
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各居民区、辖区各相关单位:
经研究决定,现将《上钢新村街道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应急处置预案》印发给你们,请严格遵照执行。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上钢新村街道办事处
2022年10月24日
上钢新村街道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应急处置预案
为有效落实风险区域相关防控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要求,制定上钢新村街道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如下:
一、统一指挥、分级落实
(一)成立街道应急指挥部。由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任双指挥长,街道相关党政班子领导、世博园区公安处处长、上钢新村派出所所长任副指挥长,街道各职能部门(单位)、派出所、社区卫生中心、城管中队、市场管理所等主要负责人为组员(即街道联防联控领导小组成员)。
应急指挥部设在街道城运中心,下设7个工作小组,全面负责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统一领导、统一指挥,专业到位、责任到人。
(二)成立现场临时指挥部。街道办事处主任任现场总指挥,分片包干领导任现场副总指挥。负责上下协调,落实封闭、管控措施等。
1.小区。办公地点设在小区(须提前排摸可办公的区域)。街道2名工作人员、居委会或属地居民区、物业、业委会参与。
2.商务楼。办公地点设在物业(须提前了解)。街道2名工作人员、物业负责人参与。
二、明确工作机制和职责分工
(一)街道应急指挥部下设工作小组。
1.防控组(服务办、社区卫生中心、相关公司)。组长罗建川,副组长吴华承。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对接新区要求并贯彻落实;对封闭区域做好现场指导工作;负责相关人员排查、转运工作;区域内突发疾病人员就医处置工作和封闭区域内全员核酸检测工作;指导落实居家隔离;负责封闭区域全链条终末消毒工作。
2.综合组(党建办)。组长董静、童轶超,副组长杨晓瑛。视疫情应急处置需要,及时安排人员支援病例所在小区;指导封闭区域成立临时党支部;负责对各工作组、各部门在应急处置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对消极应付、推诿扯皮造成重大后果的人和事进行追责问责。
3.后勤组(党政办)。组长朱蓉,副组长杨珏。负责工作队伍、封闭区域防控所需各类物资保障,并做好防疫物资发放工作。为进驻人员提供防护物资(口罩、手套、防护服等);为驻点24小时值守人员提供日用品、行军床、一日三餐等;协调采样所需雨棚、桌椅等硬件;根据需要,协调附近宾旅馆等资源;调度工作用车;储备水银温度计、消毒药片、喷壶、垃圾袋等,提供给有需要的居家隔离人员。
4.应急组(平安办、世博园区公安处、派出所、城管、城运中心)。组长赵思军,副组长吕巍燕。做好封闭区域整体管控及维稳工作;做好封闭区域内群众的矛盾化解工作;做好居家隔离人员管控;做好封闭区域安保力量统筹、门岗管控等人防、技防措施。
5.社区组(管理办、房办、市场所、相关公司)。组长林晖,副组长曹威巍、吕亚勇。落实封闭围栏的搭建;生活垃圾及时清运;居家隔离人员垃圾按要求清运;公共区域每日消毒;负责封闭区域生活保障,联系辖区内农贸市场、商超等,做好居民封控期间日常生活所需食品、物品的供应保障工作。
若确诊病例途经商超菜场等,按照疾控要求组织场所人员核酸检测、环境采样、终末消毒。
6.宣传组(宣统文化办)。组长徐歆茹,副组长邵朦濛。负责与区级部门信息沟通,确定宣传口径,把关对外宣传材料,加强舆论正面引导和舆论监控,及时处置舆情,并做好疫情防护知识的宣传。
7.医疗保障组(社区卫生中心)。组长杜兆辉、崔迪,居民区副书记或居委会主任任副组长。全面负责小区内居民就医、配药等医疗保障协调工作。
(二)现场临时指挥部-小区。
1.封闭所有出入口。由城运中心负责安装监控,接入公安处、派出所和城运中心。由管理办负责围墙等物理封闭,落实封闭缓冲区域,没有围墙的,落实封闭围栏的搭建或道路关卡设置。落实24小时现场秩序维护。为病例居住的楼道安装监控,接入公安处、派出所和城运中心。
2.调配进驻工作人员。由居民区、小区物业提供人房底册,锁定小区内人数、居家隔离管控人数、进驻工作人员人数。与街道指挥部及时报告、沟通。
3.落实核酸检测现场的监控、照明、桌椅等设施设备。落实小区门口快递货架安装(有条件的可在楼组增设货架)。
4.居民区党组织建立临时党支部。充实小区应急工作组力量,配合核酸检测、排摸、人员转运等组织工作。
5.组织居委会或物业、业委会建立服务队伍。协调做好信息排摸、生活服务保障、居家隔离楼栋的快递外卖物资转送等。
6.组织楼组长、党员、志愿者建立宣传队伍。掌握小区主要微信群等聊天平台,加强正面引导。
7.设立临时医疗站。每天定时安排医生坐诊,解决居民日常配药、健康咨询;处置应急就诊需求。
(三)现场临时指挥部-商务楼。
1.封闭所有出入口。落实封闭缓冲区域。调配进驻工作人员。与街道指挥部及时报告、沟通。
2.提供人房底册,及时摸清楼内详情。
3.协调楼内单位提供员工名册,及时召回所有员工。
4.配合流调、排摸的组织工作。
5.协调楼内单位掌握主要微信群等聊天平台,加强正面引导。
6.协调人员转运。
三、工作流程和要点
(一)获悉疑似病例后,早排摸、早对接。
1.防疫办接到信息后,第一时间汇报主要领导,启动应急处置方案。应急指挥部开始运行,工作小组及居民区相关责任人到位并进入应急状态;迅速确定疑似病例居住小区四至范围、户数、人数,疑似病例所在楼道在小区内的位置等信息及疑似病例所在的楼栋情况、家庭人员关系等。
2.防控组对接社区卫生中心,为核酸检测采样做好充分组织准备。
3.物色并落实拟入驻封闭区域人员,做好封闭管理所需物资、网络搭建等准备。
(二)病例确诊后,分类实施社区防控措施。
两级指挥人员迅速到达城运中心(一般工作时间为30分钟内、下班后及节假日为1小时内),根据区里指示,确定封闭区域范围。现场临时指挥部快速进驻开展工作。
1.高风险区:足不出户,上门服务。
(1)区域封闭。安排24小时巡逻值守。通过安装监控设备、电子门磁等加强管理,防止人员外出流动,严格做到足不出户。对因就医等确需外出人员,须经街道防控办公室协调安排,实行专人专车,全程做好个人防护,落实闭环管理。
(2)宣传引导。通过微信、短信、公众号、小喇叭等多种方式,及时发布封控信息和相关安排。引导居民落实个人防护、居室通风等要求。密切关注和及时回应居民诉求,共同营造良好的防控氛围。
(3)人员排摸。尽快摸清高风险区内所有人员底数,及时掌握独居老人、未成年人、孕产妇、残疾人、行动不便人员、血透患者、精神病患者、慢性病患者等人员情况。及时掌握尚未转运的应转运隔离人员情况,在转运前严格落实足不出户、上门采样、健康监测等防控措施。
(4)健康监测。对高风险区内所有人员进行健康监测,实施每日零报告制度。每天上、下午各开展一次体温检测和症状问询,了解所有人员使用退热、咳嗽感冒、抗生素、抗病毒等药物情况,并填写“十大症状”健康监测登记表。
(5)核酸检测。在实施封控后前3天连续开展3次检测,后续检测频次可根据检测结果确定;解除管控前24小时内,应完成一次区域内全员核酸检测。对曾发现阳性感染者的楼道可先行抗原检测,阴性后再有序进行核酸检测。
(6)人员转运。高风险区内人员如被判定为密切接触者,转运至集中隔离场所。发现核酸检测阳性者,根据疾控要求及时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相关人员转运前要就地加强管控,转运中要强化转运人员和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
(7)环境消毒。强化重点区域、重点部位消毒,对电梯(楼道)等重点区域和电梯按键、楼梯扶手、单元门把手等人员频繁接触的重点部位进行消毒。对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居住、工作、活动等场所,及时开展终末消毒。
(8)垃圾清运。规范设置生活垃圾临时收集点和医疗废物临时收集点。核酸检测阳性者、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产生的垃圾和工作人员使用过的防护用品等,参照医疗废物处理。其他垃圾可作为“其他相关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按照“先消毒,双套袋”要求处理,做到“日产日清”。
(9)生活物资。调配力量,由专门队伍负责居民基本生活物资供应,做好居民快递外卖配送、药物配送等系列无接触式服务,在封闭区域出入口设置缓冲区,对所有快递、外卖、亲友赠送物品等进行登记和消毒,切实做好需求收集、帮助购买、配送到户等工作。选取封闭区域内闲置房屋和居委活动室等作为值守人员休息室,为工作人员、留滞人员购置行军床、被褥等物资,做好一日三餐的配送。
(10)医疗保障。社区卫生中心指定专人解决居民日常配药、健康咨询等医疗需求;针对个别需化疗、透析、孕妇临产等紧急情况,由街道防疫办对接区卫健委,按区卫健委指导开通“应急通道”,由120闭环转送到指定医院就诊。
(11)心理关爱。提供心理援助专线,及时对居民开展健康指导、心理疏导、情绪安抚。
2.中风险区:足不出区、错峰取物。
(1)区域管控。原则上居家,在严格落实个人防护的前提下,每天每户可安排1人,按照“分时有序、分区限流”方式,无接触式领取网购物品。对因就医等确需外出的人员,需做好审核登记。所有出入人员落实查证、验码、测温、登记。
(2)宣传引导。通过微信、短信、公众号、小喇叭等多种方式,及时发布管控信息和相关安排。引导居民落实个人防护、居室通风等要求。密切关注和及时回应居民诉求,共同营造良好的防控氛围。
(3)人员摸排。尽快摸清中风险区内所有人员底数,及时掌握独居老人、未成年人、孕产妇、残疾人、行动不便人员、血透患者、精神病患者、慢性病患者等人员情况。及时掌握尚未转运的应转运隔离人员情况,在转运前严格落实足不出户、上门采样、健康监测等防控措施。
(4)健康监测。对中风险区内所有人员开展“十大症状”监测,督促记录居民每人每日两次测温,实施每日零报告制度。
(5)核酸检测。在实施管控后前3天连续开展3次检测,后续检测频次可根据检测结果确定;解除管控前24小时内,应完成一次区域内全员核酸检测。
(6)人员协查管控。综合社区、公安等部门的相关信息,及时推送协查人员信息,形成协查信息闭环。
(7)人员转运。中风险区内人员如被判定为密切接触者,转运至集中隔离场所。发现核酸检测阳性者,根据疾控要求及时运至定点医疗机构。相关人员转运前要就地加强管控,转运中要强化转运人员和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
(8)清洁消毒。原则上以清洁为主,消毒为辅,重点做好家庭、社区、楼道等环境卫生工作。对电梯(楼道)和电梯按键、楼梯扶手、单元门把手等人员频繁接触部位开展消毒,对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工作、活动等场所及时开展终末消毒。
(9)垃圾分类清运。规范设置生活垃圾临时收集点和医疗废物临时收集点,做到分类转运、分类处置、“日产日清”,保持环境清洁卫生。核酸检测阳性者、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产生的垃圾和工作人员使用过的防护用品等,参照医疗废物处理。
(10)生活物资和医疗保障。引导居民有序采购生活物资,错峰领取,切实避免人群聚集。为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残疾人等人员,提供基本生活物资上门服务。社区卫生中心指定专人解决居民日常配药、健康咨询等医疗需求;针对个别需化疗、透析、孕妇临产等紧急情况,由街道防疫办对接区卫健委,按区卫健委指导开通“应急通道”,由120闭环转送到指定医院就诊。
(11)心理关爱。提供心理援助专线,及时对居民开展健康指导、心理疏导、情绪安抚。
3.低风险区:个人防护、避免聚集。
(1)强化社会面管控。区域内各类人员按照要求开展核酸检测,期间尽量减少外出、不聚集、不扎堆,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严格落实进入室内公共场所预约、错峰、限流、测温、登记、戴口罩等措施。
(2)人员协查管控。收到中高风险区外溢人员协查信息后,应于24小时内完成风险人员排查,并配合做好人员管理、健康监测、核酸检测、人员转运等工作;对无法排查的人员要及时反馈相关情况,形成协查闭环。
(3)核酸检测。按要求做好全员核酸检测。就近就便设置采样点,并由专业人员评估后启用;加强现场组织管理,有序开展、避免聚集,并督促做好个人防护。
(4)健康宣教。加强健康教育,提醒居民减少外出、避免聚集、保持社交距离、做好个人防护,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鼻塞、流涕、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后要及时主动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做好防控政策宣传引导,使居民主动配合做好风险人员协查工作。
(三)降低风险等级。
1.密切关注核酸检测结果,街道防疫办根据区防控办口径,结合封闭区域实际,提前制定高中风险区域降低风险等级工作方案。
2.在封闭区域出入口、人员易聚集点位设置探头,对出入口及重点区域增派安保力量进行巡视、疏导,防止突发事件发生。街道指挥部与前线指挥部视频连线,联合指挥风险等级调整工作;依申请发放误工证明。
3.有序开放封闭区域出入口,做好秩序维护及人员疏导;做好对主动前来采访媒体的引导;做好对一线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关心慰问。
4.根据区防控办工作要求,做好风险等级调整工作,落实常态化社区防控措施,严格执行外来人员测温、验码、登记和信息联动等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形成街道应急指挥部、现场临时指挥部24小时值守人员名单,确保每天都有1名处级干部带班值守,确保每个岗位有AB角;各工作组按照自己的职责,做到立即行动,迅速到岗;确保各类设施设备随时投入使用。
(二)提前核准社区人房信息,如遇特殊情况、特殊人员,及时加强沟通对接,确保全覆盖、不遗漏。
(三)在落实居民小区封闭管理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规定,不得损害公民合法权益。
(四)根据封闭区域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加强日常管理。
(五)做好对居民的情绪安抚和政策解释,加强社会面舆情监测,及时做好舆情引导和处置。
|
|
上钢新村街道党政办公室 |
(共印65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