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环境监测站举行公众开放日活动 揭秘空气质量背后的监测“神器”
索引号 | SY0024568020202100465 | 发布机构 | 生态环境局(水务局、海洋局、绿化市容局) |
公开类别 | 主动公开 | 发布时间 | 2021-08-27 |
气象预报中,实时AQI指数、空气质量指数、PM2.5浓度……我们身边的这些数据究竟是怎么产生的?作为浦东新区“政府开放月”活动之一,浦东新区生态环境局以“环境监测,在你身边”为主题,结合推进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的行动,邀请市民走进浦东新区环境监测站,揭秘监测数据背后的神奇密码。请听东上海之声FM106.5记者唐周丽的报道。
环境监测包括水、大气、土壤、固体废物,这些当中的物质都离不开环境监测,化学分析…”活动伊始,浦东新区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以生动的PPT深入浅出地向参与活动的市民讲解有关环境监测的基础知识。参与这场活动的市民以中小学生为主,工作人员在讲解时更注重互动,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随后,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孩子们现场观摩了实验室,了解工作人员如何通过化学手段获取各类数据、形成监测报告;在环境监测在线监测网络监控中心,参观市民通过大屏幕看到了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报业务平台的作业流程……
“超级站的作用是了解大气污染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它的来源是哪里?我们上面再转的这个雷达是风廓线雷达,可以看到垂直方向的风速和风向的变化……”位于新区环境监测站楼顶的浦东超级站成为市民们最好奇的地方。平日里看不到的大气颗粒物监测设备、降水监测设备等,在这里揭开神秘面纱。
浦东新区环境监测站生态环境科普基地负责人周陶冶介绍说:“超级站是我们浦东监测站的一个特色,因为它是距离市中心最近的一个超级站。所谓超级站就是它不但能提供环境空气质量的一些基本参数,也可以把 PM2.5其中的一些项目进行细分,使大家更加清楚的了解到PM2.5的具体来源。”
记者注意到,小萌娃们不仅听得细致,不时用纸笔记录知识点,还结合课堂所学、生活实践向工作人员提问。这些精密的仪器和先进的测量技术让大家眼界大开。陈嘉琪同学说:“我第一次来这里,看下来之后,知道了这些专门测环境的机器,很精密的设备,要节约用水、节约用电。”
刘乐阳同学告诉记者:“我比较对物理和化学感兴趣,自己和妈妈说想来看看。感觉这里很酷,这些实验仪器是前所未见的。比如说质谱仪能分析物质,原子荧光测量法这些的。我们要保护环境,减少排放,坐公共交通。”
此次公众开放内容集环保科普知识、科学监测方法、仪器设备原理、监测过程、数据信息处理和环境质量报告为一体,展示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耳目和喉舌的重要作用。
周陶冶补充说,像这样的公众开放日活动,他们每季度会举办一次,为市民搭建一个了解身边环境监测状况的平台,呼吁更多人关注环境质量。“实际上我们也是根据每一次开放日的情况,不断地修改参观内容。从市民的角度上来看,他们逐渐从了解我们基地的一些科普内容,转变到对于环保监测设施的了解。我们也是希望社会各界人士,只要您对身边的环保问题感兴趣或者关心身边的环境质量,都可以到我们监测站来。”
新区生态环境局表示,环境监测公众开放日活动是扩大公众参与、深化政务公开、提升政府透明度的重要举措,通过创新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工作形式,进一步提高民众环保的参与度,让公众走近环境监测工作,了解环境监测程序,增强公众对环境质量监测科学性、准确性的理解,共同呵护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