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钟园建设(含南园宾馆地块)工程 初步设计方案的批复

索引号 SY-310115-2024-05871
文件编号 浦绿容〔2024〕208号
发布机构 生态环境局(水务局、海洋局、绿化市容局)
公开类别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 2024-11-14

关于古钟园建设(含南园宾馆地块)工程

初步设计方案的批复

 

上海市浦东新区生态环境局基建项目和资产管理事务中心:

你中心《关于上报古钟园建设(含南园宾馆地块)工程初步设计的请示》(浦生态基建〔2024128号)收悉。经研究,审核意见如下:

一、工程范围及规模

本项目位于惠南镇,西起城基路、东至南门大街、北起中山路、南至卫星西路,总占地面积约6.28公顷,包括新建和改造提升两部分。对占地3.85公顷的现状公园实施改造提升,对占地约2.43公顷的新建部分实施征收、扩建,新建部分包括规划C8-2地块(公共绿地)、C8-4地块(广场用地)。红线内绿地总面积62802.1平方米(以实测为准),红线外面积为1438.9平方米,红线外主要包括公园出入口广场与道路、人行道旁绿化等。

二、工程建设内容

本次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土方工程、绿化种植、园路广场、建筑小品及相关附属工程、电气工程、给排水工程以及征地动拆迁等前期工作。

三、总体设计

(一)古钟园现状公园区域,以保留原有景观机理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将地面铺装、中式假山垒石、水边置石与林下植物种植重新梳理,形成文化深厚、内容精致、步移景异的景观区域。古钟园新建区域,以“闲、情、雅、致”为主题,重现一个可观、可赏、可思、可忆的中式园林,以古钟园为核心向周边进行文化辐射,谱写一曲美妙的游园曲。主体设计围绕“六古——古老的铜钟、古树名木、中山堂古居、仿古石舫、古老戏剧现场演绎、古老艺术传承”为设计特色,营造利用现场原有特色肌理,融入中式古典元素,承载文化传承的仿古江南园林。

(二)本工程调整后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如下:总用地面积62802.1平方米,陆地面积54169.1平方米,占比86.25%,水体面积8633平方米,占比13.75%。绿化种植面积37992.7平方米,占陆地面积70.14%,建筑占地面积2742.3平方米,占陆地面积5.06%,园路及铺装场地面积13434平方米,占陆地面积24.8%。总体经济指标符合《公园设计规范》、《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关于古钟园(含南园宾馆地块)项目设计方案的审核意见》等相关设计要求。

四、工程设计

(一)种植设计

1、保留部分:现状公园部分区域植物大树较多,形态较好,整体以保留为主,其他中层乔木和地被灌木等长势不佳,本次改造中将一些长势不佳的弱小乔木去除,与中式园林风格不符的棕榈科植物以及影响水系贯通的乔木移除,同时增加中式特色植物。

钟亭游船区域:沿河岸增加色叶、观花乔木,丰富季相变化;

西侧苗圃用地:保留现状大香樟,增加玉兰,打造玉兰主题游园;

梅花岭:日照充足区域增加不同品种梅花突出该节点特色,林下增加开花灌木、地被丰富整体色调;

儿童活动区:沿现状高大乔木增加观花小乔木,局部增加中草药植物打造科普园,该区域内不可配置有毒、有刺植物。

2、新增部分:

整体绿化种植设计采用自然式的混交林。以常绿树为骨架,搭配不同季相表现的落叶树种,以组团式种植形成不同的空间环境。

东侧入口:对现状古树、高大树形较好乔木进行保护、保留,入口处以榉树、丛生朴树等形成大气的形态,停车位以竹林进行围挡,九松亭附近种植九株造型油松进行呼应;

玲珑苑区域:围绕现状香樟与枫杨种植腊梅、海棠,形成四季有景的特色;

赏园区域:片植果树形成果林特色。

本工程改造后彩化植物占改造总植物量比大于70% 。主要特色树种为朴树、乌桕、榉树、白玉兰、西府海棠、宫粉梅等。

(二)竖向设计

现状公园区域现有地形基本保持不变,新建区域场地内现有地势平坦,利用原有水体拓宽开挖园林水系。同时在场地内堆筑地形,以起伏的园林微地形为主。

园林微地形的营造不仅有利于场地的排水,也有利于改善小区域范围内小气候,改善绿化生境。

整体现状水系,西侧水面较低,东侧水面较高,通过自然跌水形成落差。同时水系与市政河道有管道相连。

(三)园路铺装及出入口

现状公园区域的道路广场保持位置基本不变,通过设置台阶、增加无障碍坡道、改变面层等手段进行优化。面层处理结合一定的中式元素,与整体风格统一。改建后设置一条2.5米的无障碍道路,对道路上现状存在的台阶等障碍设施进行无障碍处理,保证通行无碍,其他区域通过小路连接。

休憩广场节点:铺装材质根据节点功能及设计分为花岗岩特色铺装、鹅卵石和塑胶等。

公园建成后有四个出入口,分别位于北侧——原有次要人行出口;南侧——原有主要人行出口;东侧——新建主要出入口,包括一个人行出入口,一个机动车停车位出入口(需申请新开道口);西侧——新建次要出入口,包含一个人行出入口,一个车行出入口(利用原有现状道口)。已建区域南北两个出入口,以现状铺装保留为主,加入拼花与现场其他区域旧石板再利用。新建区域东西侧人行出入口以花岗岩铺装为主,部分区域也加入了现场其他区域的旧石板再利用,机动车出入口及停车位铺装材质为沥青。

(四)建(构)筑物及小品

对现状公园区域大部分建筑进行保留,对部分存在问题的建筑小品进行修复。新建区域,根据整体景观的布置需求,增加船舫、亭、廊等园林建筑小品,总占地面积374.4平方米,兼顾船舫、移动厕所、入口等功能。建构筑物风格需与整体设计相协调统一。建筑指标需参照《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关于古钟园(含南园宾馆地块)项目设计方案的审核意见》中古钟园改扩建范围内建(构)筑物调整前后对照表执行。

(五)水系与景观桥梁

将扩建后的公园分为动静两个区域,动区为现状游船区域,并对现状水系做水体净化,局部增加跌水,增加水系流动性。静区为新开挖水系,驳岸以自然驳岸做法,驳岸设计需满足水体安全防护要求。

为保证绿地内园路系统的贯通,同意在本工程内新建五座人行景观桥,并对现状部分桥梁进行改建,桥梁结构需与周围环境协调,必须以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耐久适用、经济合理为要求,遵照美观和有利于环保的原则进行设计。

(六)给排水设计

在园路处局部设置雨水井集水排至道路旁市政雨水管网。绿地设计中结合绿地排水设置草沟,组织引导绿地排水至低洼处,以达到组织地表径流、减量排放、蓄渗、净化径流雨水的作用。配套建筑生活给水水源为市政自来水,采用市政直供方式。建筑生活污、废水排入市政污水管道。

(七)电气及照明设计

保障必要的基础照明系统,园灯设计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着重突出重要节点的点光源如建筑廊架等。                                                                                                                                                                                                                                                                                                                                                                                                                                                                                                                                                                                                                                                                                                                                                                                                                                        

五、其他

(一)绿地内应按规范设置座椅、植物铭牌、标识系统。

(二)以上海市智慧公园建设导则(试行)为指导依据,通过智慧基础设施、智慧安全保障对项目的信息与通信技术进行设计。

(三)本项目内绿地及建筑工程无障碍设计应按照2012年第622号国务院令《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执行,无障碍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及上海市《无障碍设施设计标准》,宜在出入口进行无障碍设计,并与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连接。

(四)其他请按照专家审查意见进一步优化设计,未尽事宜按有关规定执行。

(五)公园建成后应经绿化部门进行公园验收后方可对外开放。

特此批复。

 

 

浦东新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20241114

 

 

 

 

  (此件主动公开)                                                                        

  浦东新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办公室        20241114日印发   


网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