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蔡楔形绿地生态空间G11-09、G11-11地块绿地建设工程初步设计方案的批复

索引号 SY-310115-2024-05869
文件编号 浦绿容〔2024〕206号
发布机构 生态环境局(水务局、海洋局、绿化市容局)
公开类别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 2024-11-12

关于北蔡楔形绿地生态空间G11-09G11-11地块绿地建设工程初步设计方案的批复

 

上海浦东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你单位《关于上报北蔡楔形绿地生态空间G11-09G11-11地块绿地建设工程初步设计方案的请示》(沪浦开集〔2024126号)收悉。经研究,审核意见如下:

一、工程范围及规模

本项目位于浦东新区北蔡楔形绿地范围内,实施范围东至罗山路,南至汤基港,西至御桥路,北至大浦港。涉及规划G11-09 地块、规划 G11-11 地块,共两个地块,规划用地性质均为其他绿地(G9),总用地面积约183156平方米(以实测为准),其中建设用地面积约 1.8 公顷(以规划土地意见书批复为准)

二、工程建设内容

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绿化种植、土方工程、园路铺装、配套建筑、景观小品、室外水电及相关附属工程等。

三、总体设计

(一)基于项目背景、项目现状及上位规划,本项目主题定位为原乡文化、科普教育,以秘境、鸟岛、古树、原乡、低碳、科普为特色,提供低碳科普展示功能。设计提出了“原乡碳寻”的总体构想,融合秘境探索、鸟岛观赏、古树保护等,踏入森林的原乡碳寻之旅。总体定位复合地块特点及绿地的设计要求。

(二)本工程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如下:总用地面积183156平方米。陆地面积为172669平方米,占总用地面积的94.27%,其中绿化用地面积147881平方米,占陆地面积的85.64%;园路及铺装场地占地面积为22785平方米,占陆地面积的13.20%;建筑占地面积1683平方米,占陆地面积的0.97%;构筑物占地面积320平方米,占陆地面积的0.19%。水体面积为10487平方米,占总用地面积的5.73%。总体经济指标符合《城市绿地设计规范》、《关于北蔡楔形绿地(罗山路以西)总体控制性指标调整及华夏西路以南开发边界外生态空间实施方案的审核意见》(沪绿容〔2024219号)相关要求。

四、工程设计

原则同意本项目初步设计内容。

(一)绿化种植

本次景观种植以“原乡、静谧”为主题风貌。在尽最大化尊重现状的基础上,对现状林梳理,保留原生常绿落叶林,通过补植常青林、色叶林,增加林下荫生植被群落,并结合景观节点,选择具有原乡特质的植物,营造原乡静谧的植物氛围。

根据场地功能以及植物特色将场地分为五大分区:

入口景观区:保留现状古枫杨,周围点缀特选苗木,采用大树搭配地被的简洁的绿化形式,打造疏朗通透的绿化景观;

核心景观区:保留现状香樟,结合自然形态的水系种植耐阴、耐水湿植物,打造静谧自然、乡土浓厚的原生景观;

背景林带区:结合新建园路以及周围绿化,打造以绣球为主的林缘、林下景观;

保留林带区:保留现状较好的林带,如香樟林、其他落叶阔叶林等,地被以保留地被为主,维持原生林带的景观效果;

滨水景观区:沿着河岸线,采用乡土耐水湿植物,营造乡土浓郁的滨河景观。

本工程彩化植物占总植物比大于70%。主要特色树种为乌桕、河桦、黄连木、重阳木、枫香、无患子、黄连木等。

(二)竖向设计

本项目竖向设计原则为生境营造、风廊引导、微地形塑等。竖向设计应满足植物生态习性要求,现状场地应与周边市政道路标高顺接,结合场地的地形特点、平面功能布局

(三)园路铺装        

本地块内铺装分为5米一级主园路、3米二级园路、1.5米三级园路。一级园路应按浦东新区外环线绿道统一标准和相关要求进行绿道设计。二级园路环通各个区域,连通各个特色景观节点,采用天然花岗岩、透水混凝土、胶粘石等材质,色调需一致。局部增加三级园路增加通达性,材质以自然碎石、天然覆盖物为主。局部特色道路采用钢格栅和板岩汀步。通过多等级园路串联各场地,形成丰富的游览体验。

场地铺装主要采用防腐木、有机覆盖物;非机动车停车位及休憩节点区域采用回收利用的建筑混凝土块嵌草铺设。

(四)水系与驳岸

本次工程共涉及1处弹性水体,弹性水体部分为现状疏拓。弹性水体南侧与汤基港相连通,共计整治水体面积为10487 平方米(以实测为准)。目前弹性水体周边规划河道整治计划相对本工程较为滞后,本次工程考虑与汤基港进行顺接。护岸结构型式及布置力求做到“安全、亲水、景观、生态”,使之既能与周围景观协调一致,又能适应地区发展的需要。

(五)建(构)筑物设计

根据《关于北蔡楔形绿地(罗山路以西)总体控制性指标调整及华夏西路以南开发边界外生态空间实施方案的审核意见》(沪绿容〔2024219号),为满足绿地日常管理及服务功能,原则同意在本项目内设置一处二级驿站、五处服务建筑、一处公共厕所。占地面积共计1683平方米,建筑面积1360平方米。

根据绿地设计要求,同意在绿地内设置1组(5个)观鸟廊,1处爬藤廊架,为满足游廊过程中的休憩需求,风格应与环境协调。

(六)给排水设计

配套建筑生活给水水源为市政自来水,采用市政直供方式室外消防采用市政自来水,灌溉应用水设置快速取水栓。

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建筑污水经过污水管网收集后,统一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建筑雨水通过雨水立管收集后,统一排至园区内雨水管网。园区内,通过设置透水铺装,植草沟,雨水花园,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道路,广场,建筑周边等重点区域,设置雨水口,排水沟等设施,雨水收集后通过雨水管网,排至就近水体。

(七)桥梁设计

项目范围内拟新建9座人/车桥梁,其中主园路景观桥2座、重点位置景观桥1座、次园路景观桥3座、石板桥1座,过水箱涵2,分别设置于联系河、汤基港及园区内弹性水体之上。桥梁上部结构一般均采用预制结构,适合的梁型主要有预制空心板梁、预制 T 梁、预制小箱梁及钢梁。桥梁结构需与周围环境协调,必须以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耐久适用、经济合理为要求,遵照美观和有利于环保的原则进行设计。

(八)电气及智能化

景观照明设计需满足功能性需求,并在特定的区域突出景观元素,重点表现塑造有特色的照明对象。合理选择照明光源、灯具和照明方式。合理确定灯具安装位置、照射角度和遮光措施,以避免光污染。在创造舒适和谐的夜间光环境的同时,兼顾白天景观的视觉效果。景观照明灯具布置根据景观设计的要求,入口处、主园路、活动区等处布置采用庭院灯。景观小品、景观桥根据景观要求相应设置埋地灯、软灯带等灯具。按照需求合理布置智能化设计内容。                                                                                                                                                                                                                                                                                                                                                                                                                                                                                                                                                                                                                                                    

五、其他

(一)绿地内应按规范设置座椅、标识系统。

(二)以上海市智慧公园建设导则(试行)为指导依据,通过智慧基础设施、智慧安全保障、智慧公众服务三方面对项目的信息与通信技术进行设计。

(三)本项目内绿地及建筑工程无障碍设计应按照2012年第622号国务院令《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执行,无障碍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及上海市《无障碍设施设计标准》,宜在出入口进行无障碍设计,并与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连接。

(四)其他请按照专家审查意见进一步优化设计,未尽事宜按有关规定执行。

(五)绿地建成后应经绿化部门进行公共绿地验收后方可对外开放。

特此批复。

 

浦东新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20241111

 

 

 

 

 

 

 

  (此件主动公开)                                                               

  抄送:浦东新区绿化管理事务中心。                                                  

  浦东新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办公室      20241112日印发  


网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