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区文体旅游局制订的《浦东新区体育健身设施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索引号 SY0024560280202100723 发布机构 政务公开办
公开类别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 2021-11-30

 

浦府办〔2021〕27号

 

区政府各委、办、局,各管理局(管委会),各直属企业,各街道办事处、镇政府:

区文体旅游局制订的《浦东新区体育健身设施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已经区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9月25日

 

 

 

浦东新区体育健身设施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

 

为深入推进实施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国办发〔2020〕36号)、《国家发改委 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社会〔2021〕555号)、《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全民健身工程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意见>的通知》(沪府办〔2021〕8号)等文件精神,按照《上海市体育局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做好本市健身设施现状调查和补短板工作的通知》(沪体办〔2021〕7号)的工作部署,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发展现状

(一)体育健身设施总体概况

浦东新区历来重视全民健身运动和健身设施发展,近年来全力推进“15分钟体育服务圈”建设,基本形成“市-区-街镇-村居”四级公共体育设施服务体系,2020年底实现居民小区健身苑点全覆盖。截至2020年底,浦东新区共有体育场地10,380个,面积约1,391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45平方米,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46%,市民体质达标率达96%。人民群众全民健身意识进一步提升,群体活动蓬勃开展,年均举办各类群体活动1,980余场次,市民参与超百万人次。

(二)体育健身设施数量种类

全区共有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市区级体育场馆设施5个,在建4个。社区体育设施方面,建成12个社区市民健身中心、33个市民健身房、5个市民游泳池、50个百姓益智健身点、136条市民健身步道、483个市民球场、4,246个社区健身苑(点),并建有三条特色步道——东岸滨江公共空间步道、环世纪公园步道和环滴水湖步道。

(三)当前存在的主要不足

对标国家、本市对于体育设施建设的最新要求,对照浦东新区市民群众体育健身需求,目前体育健身设施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设施总量不足,浦东新区人口基数大且逐年增长,体育健身设施建设用地紧张,体育健身设施补短板存在较大缺口;二是空间分布不均,体育设施街镇分布差异较大,大多街镇尚未配置社区市民健身中心,健身步道配置不足,部分健身苑点设施老旧;三是运营效率不高,部分体育健身设施开放度不高,公园、绿地内设置体育健身设施释放度不高,社会主体建设运营体育设施较少。

二、实施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体育健身设施有效供给,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居民举步可达的体育设施服务圈,在全面摸底和公众问卷调研基础上,对照相关标准规范,明确2021-2025年度浦东新区体育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目标任务,梳理形成体育健身设施可利用空间目录。

三、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实施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认真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围绕浦东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建设,加快实施高品质全民健身工程,加快优化完善举步可达的“15分钟体育服务圈”,形成“处处可健身、天天想健身、人人会健身”的全民健身城市环境,助力上海加快建成人人运动、人人健康的活力之城,为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和健康上海建设奠定坚强基础。

四、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共享发展。以人民为中心,以补短板为导向,推进体育健身设施均等化和优质化,满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家门口”体育健身设施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公平享有公共体育健身设施服务,让体育健身设施更多更优更公平更便捷地惠及全区人民。

坚持改革创新,引领发展。全面深化体育改革,加大体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力度,激发体育健身设施发展活力;服务保障浦东新区全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聚焦重点区域,打造高品质的体育健身设施集群,引领全市乃至全国体育健身设施发展。

坚持政府引导,协同发展。加强统筹协调和规划对接,凝聚各方合力,整合各类土地和空间资源,全面提升体育健身设施的有效供给。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积极性,探索建立多元化供给机制,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供给格局。

五、总体目标

至2025年,全面建成“市-区-街镇-村居”四级公共体育设施服务体系,全面形成“15分钟体育服务圈”,设施布局配置更加均衡合理,设施资源利用更加充分高效,全面提升市民科学健身素养,基本建成具有引领性、示范性的全民健身活力城区。

——“十四五”时期,新增体育健身设施总量超过144万平方米,新(改)建体育健身设施项目超过2,200个,至2025年末,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力争达到2.68平方米。

——至2025年,全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6.5%以上,市民体质达标率不低于96.5%,市民体质达标水平处于全市前列。

——持续推进市民益智健身苑点、市民健身步道等社区体育设施实事项目建设;基本实现社区市民健身中心街镇全覆盖,加快都市运动中心建设;完善职工体育健身设施,复合利用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加大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力度。

——加强土地集约利用,因地制宜、见缝插针,在外环绿带、郊野公园、休闲绿地、东岸滨江等空间和路桥附属、建筑屋顶、地下、边角地等区域建设一批嵌入式小型多样体育健身设施。

——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方式参与体育健身设施的建设和运营,体育健身设施社会化、专业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主要建设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2025年

目标值

属性

1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

平方米

2.68

预期性

2

新建居住社区体育设施

%

100

约束性

3

社区市民健身中心

街镇覆盖率

%

100

约束性

总数

46

预期性

4

社区足球场地设施

新建居住社区

%

100

预期性

既有城市社区

30

5

体育公园

6

预期性

6

都市运动中心

10

预期性

7

长者运动健康之家

20

预期性

8

市民(职工)健身驿站

36

预期性

 

六、主要任务

(一)优化完善公共体育设施体系

1.推进和保障市级重大体育设施建设与管理

推进市级重大体育设施规划建设。配合做好国际马术中心、浦东足球场等在建项目属地协调与保障工作,协同推进三林滨江体育公园、国际旅游度假区体育公园等规划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责任单位:区文体旅游局、区规划资源局、区建交委、自贸区金桥管理局、自贸区世博管理局、度假区管委会)

发挥市级重大体育设施示范引领作用。依托东方体育中心、浦东足球场等市级重大体育设施,做好市级主办或承办的各项品牌赛事属地工作,持续放大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的品牌影响力。鼓励举办具备长三角特色、体现城市联动效应的各类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加快前滩体育总部集聚区打造,依托东方体育中心等场馆设施和赛事运营基础,吸引国际体育组织地区总部、知名体育企业和体育科研机构入驻,提升国际性重大专业赛事承办能力,成为展现上海体育产业品牌形象的标志性区域。(责任单位:区文体旅游局、区发改委、区商务委、自贸区世博管理局)

2.加快区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改造

推动区级体育设施规划建设。加快推进川沙、周浦等在建区级体育中心建设,打造成为区域级的综合体育中心。研究推进金桥、祝桥等区域体育设施布局建设。(责任单位:区文体旅游局、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规划资源局、区建交委)

加快重点区域体育设施建设。加快推出国际旅游度假区若干体育特色鲜明、服务功能完善的体育设施和户外运动功能性载体,构建形成特色鲜明的体育旅游产业集聚区。响应“五大新城”战略,加快南汇新城重大体育设施项目规划建设。(责任单位:区文体旅游局、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规划资源局、区建交委、度假区管委会、南汇新城镇)

推动区级体育设施升级改造。研究实施源深体育中心、浦东游泳馆、南汇体育中心等现有区级体育场馆设施综合改造和功能提升,强化全民健身服务功能,打造体育服务综合体。(责任单位:区文体旅游局、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规划资源局、区建交委)

3.持续完善“15分钟体育服务圈”

持续推进“15分钟体育服务圈”建设,推进市民健身中心、市民健身步道、市民益智健身苑点、多功能运动场等体育健身设施建设,构建居民举步可达的体育健身设施服务网络。

实现社区市民健身中心街镇全覆盖。以街镇和基本管理单元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均衡布局为导向,加快补齐尚缺配的社区市民健身中心,至2025年实现社区市民健身中心街镇全覆盖。在此基础上,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在体育设施薄弱区域、人口导入区域、重点发展区域建设和运营10个社区市民健身中心。(责任单位:区文体旅游局、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规划资源局、相关街镇)

完善社区体育设施配置,新建居住区和社区按相关标准(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配套群众体育健身相关设施,并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已建成居住区无群众体育健身设施的,或现有设施没有达到规划建设指标要求的,通过改造等多种方式予以完善。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补齐农村体育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短板,提升农村体育健身设施的服务功能。“十四五”时期,将新(改)建72条健身步道,新(改)建社区健身苑点1700个。盘活存量土地资源,在不影响相关规划实施及交通、市容、安全等前提下,支持盘活各类闲置用地建设临时性室外体育健身设施,使用时间一般不超过2年,且不能影响土地供应。倡导复合利用,支持与绿化、文化、商业等领域资源融合建设社区体育设施,增加青少年体育健身设施供给,满足全龄段、全人群需求。(责任单位:区文体旅游局、区规划资源局、区建交委、区财政局、区生态环境局、各街镇)

4.加快推进社区足球场建设

建立健全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工作机制和管理模式,至2025年,完成新建居住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全覆盖,既有城市社区因地制宜配建社区足球场地设施覆盖30%的目标。制定全区社区足球场地建设专项规划,编制实施方案、建立项目清单、明确任务分工。充分挖掘潜力复合利用场地,新建住宅项目要严格执行配套建设标准和规定,确保社区足球场地设施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和同步交付。既有社区用地空间紧张的,因地制宜推动与其他体育项目场地、可利用空间复合利用、综合设置,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运动需求。开展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试点,探索形成浦东建设模式、建设经验。加强部门间协同配合,探索创新优化简化审批机制,提高审批效率,加强考核督查,推广共建共享。(责任单位:区规划资源局、区建交委、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文体旅游局、区生态环境局、各街镇)

(二)积极倡导体育设施资源复合利用

1.推动“体绿融合”增配体育设施

推动体育设施与公园绿地、生态空间融合发展,加快体育公园建设,打造全民健身新载体,塑造独具魅力的城市健身休闲新空间。加快已建公园和公共绿地改造提升,增设健身步道、跑步道、骑行道、运动场地、健身器械等设施,结合世纪公园全面对外免费开放,打造以路跑、足球等体育运动项目为特色的体育公园。推动在建或待建公园绿地增设体育功能,重点推进在北蔡、碧云、森兰、三林等楔形绿地内建设体育健身设施,打造国内知名的体育公园。加快生态廊道、公益林、景观林和片林功能性改造,赋予户外运动、健身休闲等功能,推动三林生态廊道配置体育健身设施。提升东岸滨江体育设施品质,围绕黄浦江东岸“五彩滨江”文体旅功能提升,打造具有引领性、示范性的滨江绿地公共空间体育休闲带。推动区级体育场馆打造场馆型体育公园,研究推动浦东游泳馆与临沂公园“体绿融合、共享共管”。(责任单位:区文体旅游局、区生态环境局、区规划资源局、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浦江办)

2.加快都市运动中心建设

加快都市运动中心新型体育服务综合体建设,鼓励利用公共体育用地、产业园区、各类商业设施、旧厂房、仓库等城市空间和场地设施资源,打造健身休闲好去处、城市更新新空间、健康上海新地标。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和运营,灵活采取公建公营、公建民营、民建民营等建设运营方式,更好地发挥体育服务功能,增强运营发展活力。加快布局建设,结合产业园区布局,在张江、金桥、临港等重点区域布局3个园区型都市运动中心;结合商圈布局,在中心城区布局3个商区型都市运动中心;结合公园绿地建设、生态廊道建设等,布局4个户外型都市运动中心。推动业态融合发展,积极拓展体育与健康、文化、教育、商业、旅游等融合发展的新兴业态,在体育场馆内部及周围注入文化、商业等多样化功能,探索“体育+文化+教育+商业+旅游”等多元化运营方式。(责任单位:区建交委、区规划资源局、区发改委、区商务委、区生态环境局、区文体旅游局)

3.加大学校体育设施向社区开放力度

加快推进学校体育设施开放,进一步规范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工作,修订完善《浦东新区学校体育设施向社区开放工作实施意见》。加大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力度,延长开放时长,扩大开放范围,增加开放“内涵”,在开放操场、球场和田径跑道等室外体育健身设施基础上,鼓励共享室内体育场馆设施,满足社区居民和学生体育健身需求,助力打造浦东“15分钟体育服务圈”。有序推进“十四五”期间新建学校体育设施同步向社区开放。加强学校体育设施智慧管理,将学校体育设施逐步纳入智能化管理平台,建立人脸识别门禁管理、越界报警和收集APP管理系统,实现体育设施利用信息动态监测和管理,提高服务水准和校园安全。至2025年,将对社区开放的公办中小学体育设施全部纳入平台管理。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开放评估工作,利用智能化平台数据结合36个街镇交叉分组进行实地检查评估。(责任单位:区教育局、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文体旅游局、区大数据中心、各街镇)

4.推进健康养老等设施复合利用

加强体育健身设施和健康、养老等服务设施功能整合,推动长者运动健康之家、智慧健康驿站、职工健身驿站等复合型体育场所建设。推动“体医养”融合发展,利用社区内各类健康机构与居民集中活动场所设置智慧健康驿站,并充分发挥智慧健康驿站体质检测功能,加强针对性、个体化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不断提高市民体质优良率。充分利用社区市民健身中心、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老年人日间照料和助餐点等空间嵌入体育设施,打造“长者运动健康之家”,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运动康养服务。至2025年,新建或改建20个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加快完善市民(职工)体育健身设施,在产业园区、商务楼宇等场所建设一批示范性健身驿站,通过“互联网+健身”为职工等人群提供更便利、更智慧的公共体育服务,逐步实施市民健身房智慧升级改造。至2025年,计划新建或改建市民(职工)健身驿站36个。(责任单位:区文体旅游局、区卫生健康委、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总工会、各街镇)

(三)全面提升城市体育设施空间活力

1.支持盘活各类闲置用地

支持盘活城市空闲土地,根据国家、本市相关政策文件,结合浦东新区实际,加强部门协同,共同出台利用城市空闲区域和地下空间建设临时体育健身设施的实施细则。支持社会力量申请利用尚未明确用途的城市空间土地、储备建设用地或者已明确为文化体育用地但尚未完成供地的地块建设临时性室外健身设施。鼓励在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以租赁、共建等形式向社会力量提供用于建设健身设施的土地。用好城市公益性建设用地,鼓励依法依规利用城市公益性建设用地建设健身设施,并统筹考虑应急避难(险)需要。(责任单位:区规划资源局、区发改委、区建交委、区文体旅游局、区应急管理局、各街镇)

2.支持盘活各类存量空间资源

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利用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等闲置空间资源改造用于全民健身场地,允许其按照体育设施设计要求、车位配比及消防要求进行改造,并实行在五年内继续按原用途和土地权利类型使用土地的过渡期政策。合理利用楼顶空间建设体育健身场地,在符合城市规划和安全的条件下,鼓励大型市政建筑等分层供地,对屋顶采用二次利用。合理利用河道湖泊沿岸空间资源,在不妨碍防洪、供水安全等前提下,依法依规在黄浦江、川杨河、张家浜、大治河、滴水湖等河道湖泊沿岸等建设健身步道等。合理利用交通设施空间资源,在不影响相关规划实施及交通、安全等前提下,充分利用地铁站厅地面空地、跨江大桥、高架桥下空间等建设以户外体育设施为主的社区体育公园。合理利用“五违四必”拆违空地、地下空间等建设一批嵌入式体育健身设施,进一步满足市民群众“家门口”健身需求。研究室外露天体育场地试点加装雨棚等临时设施可行性,以提高场地使用效率。(责任单位:区文体旅游局、区发改委、区规划资源局、区建交委、区生态环境局、区城管执法局)

3.支持体育健身设施市场化运作

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运营,释放体育健身设施活力。推行体育设施设计、建设、管理和运营一体化,鼓励新建大型体育场馆在项目立项阶段同步开展运营主体的招选工作,由运营主体会同项目单位共同参与项目前期论证、方案设计等工作。提高设施专业化、市场化运作水平,通过委托管理、合作经营、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入专业管理团队,在保证公益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公共体育场馆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支持场馆以体为主、复合经营,积极开展各类体育活动,提高设施综合利用率,加强对设施无形资产的开发,鼓励大型体育设施设置部分配套服务功能,多业态运营满足多样化需求。支持发展基层体育社会组织,鼓励支持体育单项协会、社会体育俱乐部等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建设与发展,引导在体育健身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体育健身活动组织、科学健身指导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并加强监管,规范行业发展秩序。(责任单位:区文体旅游局、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民政局)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将体育健身设施规划建设、开放利用纳入区重点工作安排,进一步健全政府牵头、各相关职能部门系统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全民健身联席会议作用,由区文体旅游局牵头,区发改委、区教育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规划资源局、区生态环境局、区建交委、区国资委等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其中,区文体旅游局统筹各年度体育健身设施补短板工作任务;区发改委负责政府投资体育类项目的综合管理;区教育局统筹学校体育设施资源开放;区民政局统筹推动养老设施与体育健身设施融合;区财政局按照公共体育领域中央、市和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的要求,合理安排财政资金;区规划资源局统筹协调体育建设用地和可容性用地;区生态环境局统筹公园、绿地、林带等区域的体育设施配置;区建交委统筹城市高层建筑、路桥空间、空闲设施、地下空间等区域体育设施配置和大型体育设施周边交通配置;区国资委统筹区国资系统闲置空间资源体育健身设施配置。

(二)完善政策保障

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和运营,盘活存量资源、推动复合利用,研究落实相关专项支持政策。

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和完善体育产业发展的投资环境,完善各类引导和鼓励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体育健身设施。鼓励社会力量在存量用地新建、改建过程中综合建设体育健身设施,可参照城市更新相关政策给予建筑面积奖励。鼓励以购买服务方式引入专业社会力量运营管理。体育场馆等健身场所的水、电、气、热价格按不高于一般工业标准执行。(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规划资源局、区建交委、区财政局、区文体旅游局)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拓宽市场主体投融资渠道,支持体育企业通过融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建设运营体育场所。推动建立多方合作机制,推动风投、专业市场、银行等机构提供精准融资支持。(责任单位:区文体旅游局、区发改委、区金融局)

加大税费优惠政策。保障投资建设与运营体育健身设施的社会力量依法按约定享受相应权益,落实国家、本市已有相关税费优惠政策,研究浦东新区相关补贴奖励政策。体育业企业经登记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其提供体育服务可以选择简易计税方式。对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体育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业拥有并运营管理的大型体育场馆,其用于体育活动的房产、土地,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责任单位:区税务局、区发改委、区科经委、区财政局、区文体旅游局)

(三)强化监管评估

建立包容审慎监管制度,在符合环保和安全的前提下,为市场主体通过多种方式建设体育健身设施创造宽松环境。各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审批领域“放管服”改革力度,充分利用“一网通办”平台,协调优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区文体旅游局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对体育健身设施开放率、使用率、满意率等情况开展评估督导,将评估结果和反馈意见及时用于改进工作。(责任单位:区文体旅游局)

(四)加强宣传指导

倡导“人人运动、人人健康”理念,广泛宣传关于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促进人民健康的方针政策,强化全民健身在上海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和“健康上海”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体育健身对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作用,推进健康关口前移,讲好体育健身故事,不断提升市民体育健身素养。及时总结体育健身设施建设管理的成功做法和有益经验,综合运用各类媒体工具,加强舆论引导和典型报道,加大推广力度,营造“健康即时尚”的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加强全民健身科学指导,打造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为社区居民提供赛事活动、健身指导等服务。(责任单位:区文体旅游局、区卫生健康委、区总工会、各街镇)

 

附件:浦东新区体育健身设施可利用空间目录(2021版)

 

 

 

浦东新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2021年9月22日


附件

浦东新区体育健身设施可利用空间目录(2021版)

序号

街镇

地址

面积

(平方米)

现状

意向用途

所有权归属

可利用

年限

1

塘桥街道

塘一塘二动迁地块,峨山路浦东南路

3,000

/

社区市民健身中心

塘桥街道

 

2

洋泾街道

滨江大道1100号(新华滨江绿地)

5,000

亲水平台

亲子体育休闲设施

区浦江办、区生态环境局

 

3

潍坊新村街道

崂山路709

600

孝亲广场

市民益智健身苑点

潍坊新村街道

 

4

潍坊新村街道

东岸滨江东昌绿地

650

普通篮球场

智能化篮球场

区浦江办、区生态环境局

长期

5

南码头街道

南码头路400

80

游艺室

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市民健身驿站

南码头街道

长期

6

张江镇

北至上科路,西至纳贤路,南至智慧河,东至川和路

11,571

/

待定

张江镇

 

7

张江镇

张江国际社区人才公寓

1,378.69

老年康体活动室

长者运动健康之家

张江集团

长期

8

张江镇

耀泓广场(孙建路48098号四楼)

1,000

市民健身中心

孙桥社区市民健身中心

张江镇

长期

9

张江镇

川和路50

11,550

C4体育用地

都市运动中心/社区市民健身中心

张江集团

 

10

张江镇

丹桂路899

30

厂房

其他

上海圆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33

11

金桥镇

金高路1777

3,300

市民文化广场

其他

金桥镇

20年以上

12

金桥镇

11C-01地块(宁桥路、规划纵五路)

300

工业配套

市民健身驿站

待定

 

13

金桥镇

54-01地块(台桥路、金粤路)

300

文体用房

市民健身驿站

金桥镇

 

14

金桥镇

56-09地块(川桥路、金穗路)

2,600

社区配套

社区市民健身中心

待定

 

15

金桥镇

17B-05地块(新金桥路、规划纵二路)

500

商业

市民健身驿站

待定

 

16

三林镇

北接三林400米外环绿带,南至翠轩路,西至上南路-林礼路-陈行公路,东至柳菲路。

28,520

三林G11生态间隔带休憩绿地

多功能运动场/健身步道

区生态环境局基建中心

 

17

三林镇

北接三林100米外环林带,南至康桥镇居住区,西至东明路,东至康桥工业园区。

29,115

三林400米外环绿带(东明路以东)

健身步道

区生态环境局基建中心

 

18

三林镇

北接三林100米外环林带,南至康桥镇居住区,西至新桥港,东至东明路。

23,790

三林400米外环绿带(新桥港-东明路)

健身步道

区生态环境局基建中心

 

19

三林镇

北接三林100米外环林带,南至林德路及康桥镇居住区,西至浦星公路,东至新桥港。

24,595

三林400米外环绿带(新桥港西侧)

健身步道

区生态环境局基建中心

 

20

三林镇

前滩03-01地块

3,101

U9其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多功能运动场/市民益智健身苑点

区土地储备中心

 

21

三林镇

前滩03-02地块

1,799

U1供应设施用地

多功能运动场/市民益智健身苑点

区土地储备中心

 

22

三林镇

前滩03-03地块

12,083

U3环境卫生设施用地

多功能运动场/市民益智健身苑点

区土地储备中心

 

23

三林镇

高青路2617

26,000

商业

社区市民健身中心

源众房产

 

24

三林镇

西营路555

33,000

社区配套

都市运动中心

三林镇

长期

25

三林镇

东岸滨江鳗鲡嘴绿地

5,000及周边广场

广场、空腔

亲子、潮流体育休闲设施

区浦江办、区生态环境局

长期

26

康桥镇

箭桥路以东,龙游港以北

3,535

RC4社区体育用地

社区市民健身中心

待定

 

27

康桥镇

康桥路1558弄玲珑雅颂小区南侧靠近外环

2,000

/

健身步道

目前属于开发商后期移交居委

 

28

康桥镇

川周公路301070号南侧

1,500

小区公共绿地

健身步道

居委会

 

29

康桥镇

秀浦路2388

600

工业配套

游泳池

上海康桥先进制造技术创业园有限公司

10

30

高行镇

东至张杨北路,西至浦东北路,南至德爱路,北至五洲大道

12,025

森兰楔形绿地五洲大道300米绿地项目

多功能运动场/健身步道

区生态环境局基建中心

 

31

高行镇

森兰南块绿地

76,000

东沟楔形绿地南块绿地

多功能运动场/健身步道

外高桥集团

 

32

高行镇

森兰中块绿地

69,400

东沟楔形绿地中块绿地

多功能运动场/健身步道

外高桥集团

 

33

高行镇

森兰北块绿地

32,100

东北块绿地

多功能运动场/健身步道

外高桥集团

 

34

高行镇

北起航津路,南至庭安路,西起兰谷路,东至杨高北路

6,955

绿洲公园

多功能运动场/健身步道

外高桥集团

 

35

航头镇

良虹路以东,古博路以北

4,874

G1公共绿地

多功能运动场

待定

 

36

周浦镇

蒲公英路199

600

体育设施用房

市民健身驿站

周浦镇

 

37

周浦镇

上海国际医学院园区08-07地块

7,038

C4体育用地

都市运动中心

张江集团

 

38

周浦镇、康桥镇

北至外环高速康桥段段、东至沪芦高速、南至川周公路、西至康梧路

179,700

外环生态专项改造提升工程(陈村港-外环运河段)

健身步道

区生态环境局基建中心

 

39

康桥镇

康桥路155811号地下室

200

社区配套

市民健身驿站

绿洲康城

 

40

合庆镇

合庆南社区29-01地块(凌空路)

21,637

/

社区文化中心

跃进村

 

41

合庆镇

合庆南社区31-02地块(规划悦朋路、合双路)

20,501

/

社区市民健身中心/都市运动中心

勤益村

 

42

新场镇

新场镇文化服务中心(新环东路276号)旁地块

13,000

/

社区市民健身中心/都市运动中心

新场镇

 

43

新场镇

新奉公路附近(原胜华电缆厂地块)

12,410

/

多功能运动场

国有企业

长期

44

新场镇

沪南公路7511

2,000

/

社区市民健身中心

社会投资

长期

45

高桥镇

欧高路509

4,655

港城公园

多功能运动场/健身步道

区生态环境局基建中心

 

46

高桥镇、高东镇

①公园主体:东至规划双江路、南接外环线已建100米环城绿带、西起黄浦江、北临随塘公路;②高东镇生态防护绿地:东至外环线、南至顾高公路、西至高桥港、北至五洲大道;③高桥镇凌桥地区生态防护绿地:东至高桥石化公司、南至已建100米林带、西至规划双江路、北至高三港。

92,000

滨江森林公园二期

多功能运动场/健身步道

区生态环境局基建中心

 

47

北蔡镇

御桥11-11地块

1,020

G1公共绿地

多功能运动场/健身步道

陆家嘴集团

 

48

川沙新镇

川六公路1238号、1268

6,350.41

工业仓储

社区市民健身中心

上海浦东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长期

49

唐镇

东至7-7地块、西至7-1地块、南至纬二路、北至景雅路

1,311

/

多功能运动场

上海市银行卡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

50

50

万祥镇

C03-01地块

12,964.52

工业配套

文体中心/社区市民健身中心

万祥镇

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