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浦东新区消防“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索引号 SY0024560280202100433 发布机构 政务公开办
公开类别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 2017-07-30


浦府〔2017〕112号

 

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开发区管委会,各直属公司,各街道办事处、镇政府:

现将《浦东新区消防“十三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

2017年6月23日

 

 

 

浦东新区消防“十三五”规划

 

一、目的依据

为浦东新区打造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创中心核心功能区和“二次创业”提供强有力的消防安全保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上海市消防条例》、《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公共安全火灾防控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沪府发〔2015〕58号)、《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消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沪府办发〔2017〕36号)制定本规划。

二、形势研判

(一)“十二五”时期消防事业发展情况

——各层级消防安全组织健全,责任落实比较有力。区级以及街镇级消防安全委员会于2011年成立,推动“防火墙”工程三年计划全面落实,“全警消防”多警联勤机制逐步深化,街镇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显现成效。

——重大消防安保任务圆满完成。2011年国际泳联世界锦标赛、2014年上海亚信峰会、2015年花滑世锦赛等重大活动均圆满落幕,消防安保任务万无一失。

——公共消防基础设施有新进展。浦东新区消防指挥中心以及曹路、唐镇、老港3座消防站建成投用,惠南消防站完成迁建,目前新区消防站总数达24座;累计投入近11164万元购置各类器材73943件(套);累计投入近3200余万元新增市政消火栓约2500余只,消火栓完好率达98%。

——消防实事工程成效显著。141栋15年以上房龄高层住宅楼增设消防设施、3304栋高层住宅完善高层建筑楼层标示、19个老旧居民小区进行消防设施改造、138个村(居)委消防工作站配备手抬泵等消防事实项目均圆满完成。

——火灾隐患治理取得成效。“清剿火患”战役、“大排查大整治”、“第二次清剿火患”战役、“十八大”安保战役等专项行动重拳打击了各类火灾隐患;合庆镇综合治理形成了得到俞正声同志首肯的“合庆经验”,北蔡、三林、芦潮港渔民码头等重点区域火灾隐患综合治理也相继取得硕果。

——消防宣传教育不断深入。《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纲要(2011—2015)》深入推进,花木社区消防教育馆以及本市首座北蔡消防主题公园成功落地,上海(临港)现代消防体验馆已启动建设。“十二五”期间,各类消防宣传活动开展20余万次,疏散演练10余万次,受益群众达1300余万人次。

——消防信息化水平较大提升。浦东新区消防指挥中心落地,集消防车辆定位导航、水源录入搜寻、警务地理信息、3G视频传输等指挥协作平台上线运作,预案网络化、调度集成化、行动科技化、指挥扁平化的目标初步实现,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户籍化管理圆满完成。

——灭火及应急救援高效成功。公安消防部门共接警出动77938起,出动车辆123542辆次,出动警力998774人,抢救被困人员4300人,疏散被困人员6944人,抢救财产价值近15.59亿元,有效保障了新区消防安全和城区平安运行。

——火灾形势保持总体平稳。“十二五”期间,共发生火灾5778起,死亡54人,受伤69人,直接财产损失1.51亿元,同比上一五年,亡人数下降7.2%,火灾起数、受伤人数和财产损失略有上升,总体保持平稳。

(二)存在的短板

一是火灾总量居高不下,较大火灾数量不少。“十二五”期间浦东新区共发生火灾5778起,其中发生了上海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益嘉物流上海配送中心仓库2起较大以上火灾。二是消防站落地难题依旧突出。“十二五”原规划建设五洲、迪士尼、华夏、江镇、大团、芦八、前滩等7个消防站,但部分消防站由于选址等原因滞后。三是道路和消防扑救水源仍存盲区。消火栓未和市政道路建设同步推进,世纪大道等市政道路缺建消火栓;消防扑救缺水区域顽疾难治,三林镇归泾村等处缺少消防水源;消防车通行作业受限,齐河路等市政道路无法通行,云台路等市政道路无法作业。四是应对巨灾车辆装备不精不足。公安消防部队常规作战车辆和装备种类基本齐全,但应对特殊复杂尤其灾难性事故的装备种类、数量远远不够,消防机器人、无人机等特种装备均未配备。五是应对巨灾的综合应急体系尚不健全。在应对巨灾上,现有应急救援队伍、装备和训练设施等建设仍然不足、不精,应急物资储备及供应体系尚未完善,应急联动指挥体系尚不顺畅。

(三)“十三五”期间趋势预判

“十三五”时期,是浦东新区立足浦东开发国家战略的定位要求,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科创中心核心功能区,基本形成体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风貌,开放型、多功能、现代化的新城区的关键阶段,面对日新月异的浦东新区发展格局,消防工作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1.“四个中心”及科创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给消防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注入更强动力

“十三五”期间,浦东新区正聚焦“四个中心”和科创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承担这些建设任务的区域和场所极其敏感和重要,若发生火灾等事故必将导致严重的政治影响、巨大的灾害损失以及不可估量的惨痛后果,“8.12”天津港火灾爆炸事故即是前车之鉴,因此消防安全工作的标准必将更高、要求必将更严、责任必将更大,必须以“一失万无”的忧患意识和“万无一失”的消防行动,为核心功能区建设提供最一流的消防安全服务。同时,也必须清醒认识到核心功能区的建设,特别是科创中心的建设能为消防工作提供第一生产力,为消防事业成长发展提供催化基因,必须把握发展区位优势,无缝对接发展战略,瞄准机器人、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尖端、前沿科技,实现与消防工作、消防发展的有机融合,提升消防事业现代化水平。

2.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期间公共消防安全面临严峻考验,形势不容乐观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必须具备优良的公共消防安全环境,但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浦东新区消防安全发展现状来看,挑战多、风险多。一是国际性消防监管难题门类齐全。新区共有高层建筑8318幢,轨道交通站点93个,跨江大桥4座,越江隧道12条,社会单位7.6万余家(其中消防安全重点单位1883家),大型船舶修造厂8家,“上下化弱”等消防难题防控难度极大。二是二元结构火患特征明显。一方面既有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城区,又有老式居民区、成片的“城中村”等发展洼地;另一方面既有商飞、三一重工、联想集团等高端产业集聚区域,又有低端的商贸市场、小化工企业、小作坊工厂等低端产业集聚区域,消防安全隐患交织叠加,致灾因素陡增。三是高风险点点多面广。“十二五”末期,新区消防安全委员会开展了消防安全高风险场所的调研,排查出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大跨度仓储物流建筑、大型城市综合体等9类高风险点,上述场所和区域数量多、分布广,存在小火亡人、小火酿大灾的隐患。

3.“十三五”时期浦东新区消防安全形势的预判

从“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间消防接处警情况和火灾总量来看,灾害数量呈现上升趋势,灾害种类呈多元趋势。可以预见未来5年,浦东新区消防工作压力将愈来愈大,消防年接处警量将始终保持在1.5-2万起高位运行;火灾诱因更加错综复杂,不仅小火趋于频发,而且重大以上火灾的发生概率可能上升,火灾年度总量将呈上行趋势,至“十三五”末期可能达到年2000余起;交通事故、化学灾害、洪涝等非火灾处置任务和各类救人行动的比重将趋高,至“十三五”末期年总量可能达到10000余起,消防综合应急救援任务更重、难度更大。

三、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精准把握“四个中心”核心功能区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目标,紧紧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综合治理,破解消防事业发展难题,着力补齐消防工作短板,优化消防安全硬实力和软环境,全面提升消防安全现代化治理水平。

(二)奋斗目标

“十三五”期间,形成与浦东新区“四个中心”及科创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安全要求相一致,与“一轴四带”城市发展总体格局相匹配的现代化消防安全治理体系,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与消防服务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消防安全环境持续改善优化,全区火灾形势平稳受控,人民群众消防安全感、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高风险场所和区域整治取得决定性成果。2016年—2018年,分步骤完成9类高风险场所和区域火灾隐患治理,2019—2020年开展新一轮高风险点调研工作,巩固9类高风险场所和区域火灾隐患治理成果。

——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走在全市前列。完成“十二五”遗留的迪士尼等4座消防站建设和川沙消防站迁建,推动华夏等7个规划新建消防站落地,高桥消防站完成迁建,张江二等4个消防站启动储备。配套市政道路建设,新建、补建市政消火栓2000个以上,确保整体完好率高于98%,补齐49处消防扑救缺水地区和242条缺建市政消火栓道路的水源短板,解决194条道路的消防车通行及作业难题。

——消防应急救援装备建设初步具备应对巨灾的实力。按照消防安全体系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国家相关配置标准,提升消防应急救援装备的配置,配齐基础性装备,配强应对各类巨灾的举高消防车、强臂消防车等急需先进消防车辆以及智能化大流量灭火移动炮、灭火机器人、无人侦察机、雷达生命探测仪等“杀手锏”装备。

——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壮大发展。根据《公安消防“四项建设”三年规划(2015-2017)》(公消〔2015〕63号)要求,探索兵员体制试运行政府专职消防员单编模式,新增政府专职消防员400-500名,完善政府专职消防员管理,提高综合作战能力。依托《社会消防组织管理规定》,落实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及志愿消防组织归口管理、验收备案、执勤训练、经费保障等制度,提升建队质量。

——消防人文环境不断优化。全民消防安全和消防法治意识明显增强,安全疏散自救能力有力提升,建成川沙消防体验馆和上海(临港)现代消防体验馆。

四、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加强消防基层基础建设

1.隐患综合治理

按照“先重后轻、先急后缓”的治理工作思路,分三年完成对400余家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81家低端商贸市场、224栋大跨度仓储物流建筑、134家养老院、59幢超高层公共建筑、134处大型在建工程施工工地、191家学前儿童看护点、346个20年以上的老式居民小区以及60幢城市综合体的各类火灾隐患的精准打击和歼灭,2016年完成总量的40%,2017年完成40%,2018年完成20%。2019年至2020年,巩固三年治理成果。2018年末,针对新区发展现状,开展新一轮消防高风险区域和场所调研,治理新兴高风险隐患和区域。借鉴“合庆经验”和重大火灾隐患挂牌督办机制,每年完成1至3个区域综合治理,挂牌督办若干重大火灾隐患,持续推动新区消防安全环境的改善。

2.公共消防站建设

“十三五”期间,本区在完成“十二五”消防规划中遗留的迪士尼、五洲、前滩、大团消防站基础上,再规划建设华夏(该站规划位于三林镇工业园区内,规划建设的新桥港路以东、耀翔路以北,主要是填补消防站空白,保卫三林镇消防安全,目前该地区为永泰站辖区)、六灶(该站规划位于南六公路东侧、聚溪路北侧,主要是填补消防站点空白,保卫川沙新镇的消防安全,目前该地区为川沙站辖区)、川南(含训练基地,该站规划位于川沙路西侧、川周路南侧,主要是填补消防站点空白,保卫川沙新镇、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的消防安全,目前该地区为川沙站辖区)、芦三(含训练基地,该站规划位于南汇新城滴水湖东南范围,主要是填补消防训练基地布点空白,保卫南汇新城消防安全,目前该地区为芦一站辖区)、芦八(战勤消防站,该站规划暂定鸿音路西、梅深路北,主要是填补消防站点空白,保卫临港地区消防安全)、江镇(该站规划位于港洪路西侧、江镇河南侧,主要是填补消防站点空白,保卫江镇地区和应援浦东国际机场的消防安全,目前该地区为川沙站辖区)、书院(该站规划暂定书院镇Y5路西、定武路北地块,主要是填补消防站点空白,保卫书院地区消防安全)等7个公共消防站,并适时启动张江二、三岔港、三林城、新场4个公共消防站。至2020年底,本区公共消防站总数达到30个以上。同时,根据城市建设发展情况和营房设施现状,对建造年代较久,消防车库无法满足新型车辆安全停靠的川沙、高桥2个消防站进行迁建。

3.消防车辆装备建设

按照浦东新区“四个中心”及科创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的消防安全需求,配齐基础性消防车辆装备,配强“杀手锏”消防车辆装备。消防车辆方面,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新增各类消防车90辆以上,到2020年底消防车辆总数达到210辆左右,其中专勤消防车比例达到40 %以上,重点提升应对各类巨灾的举高消防车、强臂消防车等先进消防车辆,并根据新场、横沔等古镇道路狭窄、水系密布、建筑耐火等级低的特点,针对性配置小型消防车和船艇。消防装备方面,配足基础性装备,针对应对巨灾,配强灭火机器人、无人侦察机,智能化大流量灭火移动炮,专业检测、堵漏、洗消装备,雷达生命探测仪、红外线热成像仪、液压破拆工具组等先进消防装备。

4.消防信息化建设

加快计算机、有线、无线、卫星通信、高清视频会议、消防高空 望眼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推广虚拟化终端办公代替传统计算机主机,实现计算机集中管控、系统自动升级的管理目标;开发基于3G/4G网络的办公、执法、管理类APP应用软件;深度应用辖区单位调研熟悉系统;建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车辆装备器材管理平台,实现自动监控、集约管理。

5.消防水源建设

按照《上海市消火栓管理办法》要求,加强市政给水管网和市政消火栓建设。“十三五”期间,严格做到消防水网和消防栓与市政道路同规划、同建设,新建、补建市政消火栓2000个以上,确保完好率高于98%;利用“十三五”前三年时间,逐步补齐49处消防扑救缺水地区以及242条缺建消火栓市政道路的水源短板。

6.消防车通道建设

规划、建设等部门合力规划和建设城市主、次干道及支路、区域道路网时,要结合城市路网建设消除断头路、尽端路,增加道路网密度,提高道路连通度,减少交通堵塞,提高消防车通行能力,分三年逐步解决“十二五”期间存在的124条消防车无法通行和70条无法作业道路的短板;道路、桥梁、隧道、渡口、地下管沟的设置应符合消防车通道宽度、间距、限高、承载力以及回车场地等方面要求;在小区开发建设中,应合理规划道路系统,使之满足消防车通道要求。

7.消防力量建设

建设迪士尼、世博、陆家嘴、高化、临港五大区域联防体系,专业对口化工、船舶、高层、大跨度厂房、地下空间等特殊类型火灾扑救;探索兵员体制试运行政府专职消防员单编模式,新增政府专职消防员400到500名,完善政府专职消防员管理,提高综合作战能力;依托《社会消防组织管理规定》,推动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志愿消防组织等建设,落实归口管理、验收备案、执勤训练、经费保障等制度;逐步建成有人、有车、有战斗力的微型消防站,真正发挥其在日常消防宣传、防火巡查、扑救初起火灾中的作用。

(二)加强消防软实力建设

1.公众消防安全素质建设

全面落实中央9部委要求,推进消防宣传“七进”工作;加强对单位、社区(农村)消防管理人、农民工、保安队伍等群体的安全培训,落实企事业单位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和职业鉴定,培育3万名左右消防安全管理人、明白人;借助中央、市、区主流媒体及浦东“119”消防微博等宣传载体,播发、推送消防公益提示、案例警示和典型曝光;推动川沙消防体验馆和上海(临港)现代消防体验馆建成投用;依托村(居)应急宣传(实训点)建设,推动消防安全知识普及;将消防站、消防训练基地、消防体验馆等纳入学生社会实践范畴,探索实行定点签约和学分制;依托浦东新区每校教育体验教室和区域教育中心建设,将消防安全知识融入其中。

2.社会消防精神建设

  通过各级媒体大力宣扬消防英烈(英模)及其可歌可泣事迹和公益奉献精神,在川沙消防体验馆和上海(临港)现代消防体验馆建设消防精神展示厅,激发更多的人增强关注消防、关爱消防、从事消防的公民精神;通过定期开展119消防奖评选表彰活动,重点培育热心消防公益事业和见义勇为的消防典范,激发浩然正气、蓬勃朝气和昂扬锐气,引领社会风尚。

3.社会消防治理创新

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消防治理,发展城市消防志愿者队伍,靠前开展消防宣传、消防巡查、火灾扑救、应急救援等工作;对接自贸试验区公共安全发展理念,试点探索“服务便利化、监管信息化、打击精准化”的消防治理新模式;按照“位置相邻或行业相近”原则,逐步在古镇、商务区等重点区域推广区域联防模式,形成互相检查、互相学习、互相督促、互相提升的消防联防体系。

4.科技消防建设

依托科创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资源优势,建设消防大数据平台,建立消防一体化数据仓库和挖掘分析系统,实现“人、物、事、地”等信息资源多维度继承、按需分配,为防火灭火中心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建强新区消防指挥中心,实现“一体化”灭火救援指挥系统的接处警、辅助决策和远程指挥等功能,构建前后方一体联动的消防应急组织指挥模式,并探索与浦东新区政府总值班室以及教育部门学校监控中心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五、规划实施与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

在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区消防安全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加强规划实施工作的统筹协调、组织领导和督导检查,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各街镇政府要结合实际,加强组织领导,全力推进本地区“十三五”时期消防事业发展建设规划实施。

(二)健全工作机制

消防事业是公共安全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消防事业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要依托区消防安全委员会工作平台,完善实施规划的各部门定期会商等机制,掌握实施进展情况,解决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推动落实各项工作,确保“十三五”期间浦东新区消防事业蓬勃发展。

(三)落实经费保障

按照市、区两级政府消防业务经费分级保障制度规定,不断完善区级消防业务经费和消防应急救援经费的财政保障机制,加大经费投入,加强经费管理,为新区消防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

(四)严格考核奖惩

将“十三五”期间消防工作成效作为各级政府目标责任考核重要内容,科学设定考核评价的项目、指标和方法,实行年初责任签约、全程督导问效。每年年初,对各街镇上一年度消防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安全生产工作绩效考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