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SY-310115-2022-70919
信息名称 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浦东新区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政务公开办
公开类别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 2019-04-28

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浦东新区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

 

 

浦府办〔2018〕64号

 

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开发区管委会,各直属公司,各街道办事处、镇政府:

《浦东新区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8-2022年)》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10月29日

 

 

 

浦东新区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8-2022年)

 

近年来,浦东新区连续采取大气污染治理措施,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逐年下降,但空气质量与公众期盼依然存在差距,大气污染复合型特征突出,城市正常运转和市民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染物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为贯彻落实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上海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8-2022年)》,进一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计划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以保障市民健康为出发点,坚持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污染物总量减排与空气质量改善相匹配,着力推动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完善政府主导、企业施治、公众行动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机制,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科技和行政手段,积极推进多种污染物协同减排,努力实现环境建设、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到2020年,浦东新区PM2.5年均浓度力争保持在36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气质量优良率(AQI)力争达到80%以上,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到2022年,PM2.5年均浓度力争达到35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气质量优良率(AQI)进一步提升。

二、主要任务

(一)能源优化调整,推进NOx深化治理

1.实施煤炭总量控制

禁止新建燃煤设施。削减钢铁、石化等用煤总量,减少直接燃烧、炼焦用煤及化工原料用煤。(区发改委、科经委牵头,各开发区管委会、各街镇负责实施)

2.完成中小燃油燃气锅炉NOx排放深化治理

2018年底之前启动中小燃油、燃气锅炉提标改造;到2019年底,完成全区60%以上中小燃油、燃气锅炉提标改造;到2020年,全面完成浦东新区中小燃油、燃气锅炉提标改造。同时鼓励燃油锅炉实施“油改气”、“油改电”。(区科经委、发改委、市场监管局、机管局、环保市容局牵头,各开发区管委会、各街镇负责实施)

3.强化高污染燃料销售和使用环节监管

禁止社会码头销售和转运煤炭、石油焦等高污染燃料。(区建交委、相关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街镇负责实施)

(二)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深化工业污染防治

1.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污染企业淘汰进程

加快推进高化等重点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能级提升,到2022年,配合市级部门力争完成高化地区结构调整和能级提升。开展黄浦江沿岸高污染企业、堆场、码头的摸底调查,到2020年,完成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推进104保留工业区块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能级提升,进一步淘汰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企业。有序推进园区外企业向园区集中,完善工业园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监管。(区科经委、发改委、环保市容局、建交委、相关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街镇负责实施)

结合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加大无证无照企业清理,促进产业升级和合理布局。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当地产业布局规划,污染物排放不达标,以及土地、环保、工商、质监等手续不全的违法建设企业,依法依规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确保整改到位。(区环保市容局、科经委、城管执法局牵头,各开发区管委会、各镇负责实施)

深化重点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改造,基本完成有色金属冶炼、高能耗高污染再生铅再生铝生产、4英寸晶圆生产、液汞荧光灯、液汞血压计、含汞电池以及添汞产品装置、砖瓦、建筑陶瓷、岩棉、中大型石材生产加工、园区外化学原料生产等行业调整。(区科经委、环保市容局牵头,各开发区管委会、各镇负责实施)

2.加大重点企业污染控制

推进石化和化工企业内污染严重、服役时间长的生产装置和管道系统实施升级改造,推进延迟焦化等高污染工序替代转型。(区环保市容局、科经委牵头,各开发区管委会、各镇负责实施)

加强生产过程监管;强化石化行业设备泄漏、火炬、储罐、装卸、废水收集和处理、开停工等重点环节的无组织排放监管;完善重点企业和化工园区网格化监测体系。(区环保市容局、科经委牵头,各开发区管委会、各镇负责实施)

深化垃圾焚烧企业尾气治理。(区环保市容局、垃圾焚烧相关企业负责实施)

3.全面实施挥发性有机物总量控制

实施工业源挥发性有机物总量控制和行业控制,遵循“控制总量、削减存量、减量替代”的原则,涉挥发性有机物的建设项目,按新增排放量的2倍进行减量替代。(区环保市容局、科经委牵头,各开发区管委会、各镇负责实施)

到2020年,石化化工、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家具制造、木制品加工、包装印刷、涂料和油墨生产、船舶制造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较2015年削减50%以上。(区环保市容局、科经委、各开发区管委会、各镇负责实施)

4.实施低VOCs含量产品源头替代工程

2018年,禁止生产高VOCs含量有机溶剂型涂料、油墨和胶粘剂的新、改、扩建项目,现有生产项目鼓励优先使用低VOCs含量原辅料。流通消费环节推广使用低VOCs含量原辅料。到2022年,涂料和油品生产行业全面推广低挥发性产品。(区环保市容局牵头,各开发区管委会、各镇负责实施)

2019年,整车制造企业除罩光漆外全面推广使用低VOCs含量涂料;到2022年,汽车制造行业全面推广低VOCs含量产品。(区环保市容局、科经委牵头,相关整车制造企业负责实施)

2020年,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VOCs排放量相对于2017年削减30%以上。(区环保市容局、科经委牵头,相关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负责实施)

2018年,上汽通用金桥南厂、金桥北厂两个油漆车间增加中涂喷房废气VOCs焚烧装置。(区环保市容局牵头,相关企业负责实施)

2018年,完成家具制造和木制品加工行业使用低VOCs含量涂料和胶粘剂。到2018年,包装印刷行业低VOCs含量油墨的使用比例达70%以上,到2019年,全面完成。到2018年,船舶制造和维修行业推广低VOCs含量涂料。机舱内部、上建内部水性涂料或高固分涂料使用比例达到70%以上;钢材预处理阶段鼓励采用水性车间底漆等。到2020年,船舶制造行业涂装作业密闭喷涂施工率达到65%以上;推广使用高压无气喷涂、静电喷涂等高效涂装技术;推进绿色造船新工艺,提高建造精度,减少涂层破损,将涂装工序提前至分段涂装阶段。到2020年,船舶维修行业涂装作业实现移动式涂装率达到60%以上;推广使用高压无气喷涂、静电喷涂等高效涂装技术。到2019年,工程机械制造行业对低VOCs含量涂料的使用比例达30%以上。到2019年,钢结构制造行业对低VOCs含量涂料的使用比例达到50%以上。积极推进金属制品、交通设备、电子元件制造、家用电器制造等行业推广低VOCs含量涂料产品。(区环保市容局、科经委牵头,各开发区管委会、各镇、各相关企业负责实施)

5.实施存储过程挥发性有机物治理

到2019年,完成石化行业、陆地和液散码头储罐及装卸过程密闭收集处理或回收;实施液散货种周转申报登记和储罐清洗、维修或突发事故报备制度。(区环保市容局、科经委牵头,各相关企业负责实施)

6.实施汽车维修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

持续推进汽车维修行业企业VOCs治理工作,在重点企业中试点安装VOCs在线监控设备。(区环保市容局、建交委、城管执法局牵头,各开发区管委会、各镇、各相关企业负责实施)

(三)加快建设城市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减少移动源污染排放。

1.完善绿色综合交通体系

进一步加强公交优化,慢行友好的城市交通体系建设。(区建交委牵头,各开发区管委会、各街镇负责实施)

持续推进对外交通低碳绿色发展,进一步发挥水运、铁路等低碳方式在对外交通运输中的作用。港口集装箱水水中转比例超过50%。推进综合货运枢纽和物流园区建设。支持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物流园区发展,加强干线铁路、高等级航道、高等级公路与货运枢纽的有效衔接。(区建交委牵头,相关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街镇负责实施)

2.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

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新增、更新公务用车中新能源车比例大于80%。(区机管局、科经委、公安分局、财政局牵头,各开发区管委会、各街镇负责实施)

加大出租、物流、环卫、邮政等行业新能源车推广力度。新增和更新的环卫、邮政、出租、通勤中新能源车或清洁能源汽车比例达到80%以上。2020年底前,公交车全部更换为新能源汽车。(区建交委、农委、环保市容局、科经委、教育局牵头,各相关企业负责实施)

加快充电桩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到2020,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半径外环以内区域小于1.5公里,外环以外区域小于2公里。到2022年,公交、出租、环卫、邮政、市内货运等行业新增车辆力争全面实现电动化。(区建交委、农委、环保市容局牵头,各开发区管委会、各街镇负责实施)

3.实施更严格的新车和油品标准

2019年7月1日提前实施机动车国六排放标准。2019年1月1日,车用柴油、普通柴油、部分船舶用油“三油并轨”,停止销售普通柴油。(区科经委、市场监管局、环保市容局、公安分局牵头,各相关企业负责实施)

加强新车生产环保符合性检查。(区环保市容局、科经委、市场监管局牵头,各相关企业负责实施)

4.深化老旧汽车淘汰和治理

到2022年,除民生保障类用车外,全面淘汰营运国三排放标准柴油车。(区建交委、环保市容局、公安分局、发改委、财政局牵头,各相关企业负责实施)

5.加强在用车尾气治理

实施巡游出租汽车到期更换三元催化装置。(区建交委、环保市容局、市场监管局牵头,各相关企业负责实施)

6.完善在用车排污监测监管体系

建设并完善长三角机动车异地同管信息共享平台,强化高污染机动车的执法监管。(区建交委、环保市容局、公安分局牵头,各开发区管委会、各街镇负责实施)

7.加强油品质量检查

加强对机动车船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油品质量的监管,禁止生产、进口、销售和使用不符合国家和本市相关标准的机动车、船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用燃料,严格查处油品质量超标现象。(区市场监管局、科经委、建交委、环保市容局牵头,各相关企业负责实施)

加强非法经营加油点排摸,严厉打击非法加油行为。(区市场监管局、科经委、公安分局、城管执法局牵头,各开发区管委会、各街镇负责实施)

8.加强车用尿素供应监管

高速公路、国道和省道沿线的加油站点均须销售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车用尿素,对车用尿素质量进行定期检查。(区市场监管局、科经委、环保市容局牵头,各开发区管委会、各街镇负责实施)

9.强化港口船舶污染防治

2019年,实施船舶驶入排放控制区换烧低硫油(≤0.5%),内河船舶和江海直达船应使用符合国家和本市标准要求的柴油,加强排放控制区实施情况的评估和执法检查;2020年,实施进入排放控制区船舶换烧0.1%低硫油。(区建交委、环保市容局牵头,各相关企业负责实施)

开展集装箱码头装卸设备油改电、油改气等清洁能源技术改造以及机械势能回收技术应用。2020年,港口RTG环保节能技改工程完成率超过80%。实现煤电厂码头岸电设备全覆盖。(区建交委、环保市容局牵头,各相关企业负责实施)

10.加强内河船舶污染控制

加强老旧内河船舶污染控制。加强内河船舶使用燃油质量的执法检查。(区环保市容局、建交委、市场监管局牵头,各相关企业负责实施)

内河码头(包括游船码头和散货码头)全面推广岸基供电;加大液化天然气、电力、生物柴油等清洁能源内河船舶应用,同时完善新能源供应设施配套。推进内河船舶尾气治理。加快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强制报废超过使用年限的老旧内河船舶。(区建交委、市场监管局、环保市容局牵头,各相关企业负责实施)

11.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

提升非道路移动新机械准入门槛,适时实施非道路机械国四排放标准。严格实施在用非道路移动机械烟度排放标准,加强在用非道路机械执法检查。(区环保市容局、市场监管局牵头,各相关企业负责实施)

推进老旧机械淘汰和治理。加快国二及以下老旧机械淘汰,鼓励机械“油改电”。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柴油机尾气达标治理。划定非道路移动机械低排放控制区,未达到相应标准的非道路移动机械不得在该区域内使用。(区环保市容局、科经委、市场监管局、建交委、农委牵头,各相关企业负责实施)

建筑和市政工程机械、港作机械、场(厂)内机械、农用机械、机场设备和备用发电机等由相关部门负责按要求申报。(区环保市容局、建交委、市场监管局、农委牵头,各相关企业负责实施)

(四)建设领域推广低VOCs含量涂料,强化扬尘污染控制

1.大力推进绿色节能建筑

符合条件的新建民用、工业建筑应全部按装配式建筑要求实施,建筑单体预制率不应低于40%或单体装配率不低于60%。新建政府投资公共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应结合实际情况,统一设计并安装与建筑能耗水平相适应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区建交委牵头,各开发区管委会、各街镇负责实施)

2.推广应用低VOCs含量涂料和胶黏剂

逐步淘汰溶剂型建筑涂料和胶黏剂使用。2020年,地坪涂料、防腐涂料、道路标志涂料、建筑胶黏剂等低VOCs含量产品的应用达80%以上。鼓励使用低VOCs铺装沥青稀释剂或乳化剂。(区建交委、环保市容局、市场监管局牵头,各开发区管委会、各街镇负责实施)

3.加强工地扬尘污染防治

到2020年,工地文明施工达标率到达98%,拆房工地洒水或喷淋措施执行率达到100%。(区建交委、城管执法局、环保市容局牵头,各开发区管委会、各街镇负责实施)

4.加强干散货码头堆场扬尘控制

落实干散货码头地面硬化、喷淋、围挡、覆盖、车辆冲洗等抑尘措施。取缔无证无照和达不到环保标准的干散货码头。(区建交委、城管执法局牵头,各开发区管委会、各街镇负责实施)

5.深化道路扬尘污染控制

加强道路扬尘污染执法监管,规范渣土等散装物料运输。继续提高道路保洁率和保洁质量。渣土运输车辆全部安装密闭装置并确保正常使用,未符合要求上路行驶的,一经查处依法从严取消其营运资质。到2020年,道路冲洗率达到52%以上。依托城市网格化管理推进道路扬尘污染控制。(区城管执法局、公安分局、建交委、环保市容局牵头,各开发区管委会、各街镇负责实施)

(五)深化社会生活源整治,强化餐饮油烟和VOCs治理

1.深化餐饮油烟整治

推行餐饮油烟在线监控和第三方治理,推广集中式餐饮企业集约化管理。提高油烟和VOCs协同净化效率。加强餐饮业执法检查。(区市场监管局、环保市容局、城管执法局牵头,各街镇、各相关企业负责实施)

2.深化油气回收治理

加强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油气回收长效管理,确保油气回收设施正常使用。汽油年销量在5000吨以上的加油站安装油气在线监测。建立收发油设施的视频监控。(区环保市容局、科经委牵头,各相关企业负责实施)

3.深化汽修行业VOCs治理

到2020年,全面完成汽修行业色漆使用水性涂料,中涂、底漆使用高固分涂料。(区环保市容局、建交委、市场监管局牵头,各街镇、各相关企业负责实施)

(六)推进种养结构调整,实施农业氨减排工程

1.实施种养结构调整

推进畜禽养殖业结构调整,到2020年,畜禽养殖规模控制在15万头标准猪(出栏)以下。继续推进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优化,适度减少麦子种植面积,增加绿肥种植和冬季深耕晒垡面积,做到用地养地相结合,适度增加早中熟水稻面积,形成早中晚合理搭配的水稻品种结构。至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总量比2015年减少20%,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区农委牵头,各镇、相关企业负责实施)

2.实施农业氨减排工程

开展种植业和养殖业氨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加快农业氨减排工艺和技术推广。推进和实施畜禽养殖业、种植业主要污染源或污染环节氨排放水平监测监控。(区环保市容局牵头,相关企业负责实施)

3.强化秸秆焚烧污染防控

建立逐级监督落实机制,疏堵结合、以疏为主,完善秸秆收储体系,2020年,农田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以上。强化重点区域和重点时段秸秆禁烧措施,不断提高禁烧监管水平。(区农委牵头,相关企业负责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