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SY-310115-2022-70900
信息名称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 上海市气象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浦东新区智慧气象先行先试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政务公开办
公开类别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 2019-04-28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 上海市气象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浦东新区智慧气象先行先试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浦府〔2019〕9号

 

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开发区管委会,各直属公司,各街道办事处、镇政府:

现将《关于加快推进浦东新区智慧气象先行先试工作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

上海市气象局

2019年2月20日

 

 

 

关于加快推进浦东新区智慧气象先行先试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加快浦东智慧城市建设,将智慧气象全面融入浦东智慧城区建设,提升“城市大脑”能级,充分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智慧气象监测、预报和服务业务。依据《浦东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上海市气象局智慧气象业务实施方案》和《浦东新区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现就加快推进浦东新区智慧气象先行先试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推进浦东新区智慧气象先行先试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浦东新区智慧气象先行先试工作,是浦东气象事业“十三五”规划和区局合作提出的工作要求

2017 8月,浦东新区政府与市气象局召开区局合作会议,明确:共同推动落实浦东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推进浦东率先实现更高水平的气象现代化;将智慧气象事业纳入智慧城市建设。智慧气象先行先试工作是浦东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并为“浦东气象梯度综合监测与极端天气预警”、“浦东新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等项目提供强大技术支撑。

(二)浦东新区智慧气象先行先试工作,是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管理和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支撑

城市运行管理对气象预报预警准确率和精细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公众对生命健康、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作为城市运行管理的重要环节,满足公众对气象预报预警的精准度、精细化程度和及时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气象预报业务要向更精细的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业务转变,气象服务手段要充分依靠核心技术的发展和智能化手段的应用,推动全区预警和应急响应细化到乡镇街道乃至村居范围,减少应急防灾资源浪费,努力实现科学、精准应急管理的目标。

(三)浦东新区智慧气象先行先试工作,是上海气象事业实现更高水平现代化的需要

在率先实现气象现代化之后,上海市又提出建设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其总体目标为:到2020年底,基本建成以“业务智能、服务普惠、制度创新”为主要特征的上海超大城市智慧气象体系,全面融入“宜居、创新、可靠、高效”的上海智慧城市建设。智慧气象是气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主要体现在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在综合观测技术、智能网格预报、智能天气影响预报、风险预警和气象服务等方面的核心技术突破和应用。作为上海区级气象事业创新驱动的先行者、中国气象局智慧城市气象观测工作的试点单位,智慧气象是率先实现更高水平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二、浦东新区气象业务现状

(一)气象综合观测能力不断增强。 目前浦东已基本完成综合观测自动化和一体化建设,自动气象站空间平均间距达到4-5公里;完成对能见度、天气现象自动化观测改造;增设天气实景观测系统、天气现象仪等10套;完成了X波段双偏振雷达、云高仪、雨滴谱仪、激光测风仪等观测设备建设,但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图像视频识别等新技术、新手段在气象监测领域的应用还不足。

(二)建立了精细化的气象预报、预警业务。 在上海一体化气象业务工作框架下,短临、短期、中期、延伸期(11-30天)等的精细化监测预报业务体系逐步完善。实现分区预报预警;为国际旅游度假区等重点区域试点提供气象要素定时、定点、定量预报。但覆盖短临、短期、中期和长期预报的智能网格预报体系还未建立,人工智能技术在预报领域的使用有限,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业务体系还不够完善。

(三)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得到进一步加强。 健全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建立了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分中心,推出了人体舒适度指数、户外学生(晚)锻炼指数、空调指数等10余种与市民健康息息相关的生活指数。但面向城市精细化管理所需的风险预警和人民追求美好生活所需的影响预报业务体系还不够完善。

三、总体目标和主要特征性指标

(一)总体目标

围绕加强服务供给、丰富产品内涵,推进均等服务、实现气象信息全覆盖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底,基本建成以“业务智能、服务精准、管理融合”为主要特征的区级智慧气象示范业务体系,主要包括:建成智能化专业气象观测和社会化观测相融合的城市气象自动感知系统。建成以机器学习为核心技术支撑的雷达外推预报技术和短临降水预报产品。建成基于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等机器学习技术的数值预报模式误差学习和订正技术的中短期格点预报订正产品。建立与浦东新区精细化城市运行需求相衔接的暴雨内涝风险预警业务体系。建立根据气象预测对健康风险预测和预防的服务体系。

(二)主要特征性指标

智慧气象主要特征指标如下表所示:

指标

目标值

现状

指标属性

智能观测项目

能见度等级识别子系统

准确率>90%

预期性

城市积水识别子系统

误差<10厘米

预期性

雨雪天气识别子系统

准确率>90%

预期性

冰雹天气识别子系统

准确率>85%

预期性

智能预报项目

2小时短临降水空间分辨率

1公里×1公里

3公里×3公里

预期性

2小时短临降水时间分辨率

逐6分钟

逐小时

预期性

6小时短临降水空间分辨率

3公里×3公里

9公里×9公里

预期性

6小时短临降水时间分辨率

逐10分钟

逐小时

预期性

24小时预报空间分辨率

3公里×3公里

单站预报

预期性

24小时预报时间分辨率

逐小时

逐12小时

预期性

72小时预报空间分辨率

3公里×3公里

单站预报

预期性

72小时预报时间分辨率

逐3小时

逐24小时

预期性

4-14天预报空间分辨率

5公里×5公里

9公里×9公里

预期性

4-14天预报时间分辨率

逐12小时

逐24小时

预期性

城市运行风险预警准确率

65%

预期性

健康气象影响预报覆盖率

85%

预期性

 

四、主要任务

(一)推进基于人工智能的天气现象视频图像识别平台建设,提升气象观测网智能化水平

依托浦东新区雪亮工程共享平台,充分利用社会各部门已建的高密度视频监测网,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天气现象视频图像识别平台,实现利用社会资源拓展气象观测密度。重点开展以下建设:

1. 海量视频数据与气象实况大数据融合,利用深度学习平台,通过对训练资源的不断补充和模型的不断迭代、优化,持续完善和改进灾害性天气现象的识别算法,形成高识别率和高准确率的图像及视频识别灾害性天气现象模型。

2. 实现高效处理海量视频数据。通过雪亮工程共享平台,获取海量视频数据,对数据进行清洗和质量控制,优化数据处理和存储过程,提升大数据分析效能。

借助高密度的视频监测网络和智能识别技术,最终使气象观测点从目前平均间隔5-6公里提升到数百米,观测密度提升百倍,提升灾害性天气监测能力,更好的满足城市防灾减灾和精细化管理的需求。

(二)推进智能网格平台建设,建立精细化格点预报业务

1. 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建立0-6h降水短临网格预报平台。基于雷达、卫星、常规观测等多源观测资料和深度学习中的卷积神经网络和长短期记忆网络技术相结合的技术,实现对未来0-2h雷达回波和降水的预测。研发基于多方法综合临近预报智能集成技术,在模型的输入数据中融合最近的模式预报物理量,实现观测和模式结果的有机融合,建立0-6h降水短临预报平台。

2. 利用机器学习技术进行网格预报智能分析订正,建立中短期网格预报平台。将观测资料数据和数值模式资料结合,利用支持向量机、相关向量机、人工神经网络等方法进行深度学习模型构建,进行数值天气预报的智能订正。通过研究集合预报成员误差特征、能量偏差、天气过程引导流等气象因子,结合天气形分类构建智能化集合预报成员优选技术,研发基于最优成员的集合预报确定性预报技术。从而建立0-10天气象要素格点/站点一体化网格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落区格点预报平台。

(三)推进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平台建设,服务城市精细化管理和满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需求

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平台建设主要包括城市暴雨内涝风险预警、城市运行风险预警和健康气象风险预警。

1. 通过建立城市风险预警业务,服务城市精细化管理。以精细化智能网格预报系统和积涝模型为基础,模拟计算小区和道路的积水深度、积水时长和积水范围等结果,评估暴雨内涝对交通、基层网格的影响,开发城市暴雨内涝的风险预警平台。基于城市运行态势与气象之间的大数据分析模型,针对不同气象条件情景和历史个例,模拟评估高温热浪、低温寒潮对城市运行各网格的影响和风险,建立浦东新区城市运行风险预警平台。

2. 通过开展健康气象影响预报业务,满足人民最求美好生活需求。开发健康气象影响预报业务平台,制作和发布感冒、儿童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中暑等疾病风险预报产品。建立家校一体、医患互动的服务模式。服务覆盖浦东新区基层智慧社区,打造从端到端的精准智慧气象敏感性疾病的预防体系。客户端具有收集用户反馈的功能,通过用户反馈及时调整预报服务方式和内容,形成以严谨的科学结论为基础、以良好的用户体验为中心的健康气象影响预报服务发布体系。

五、保障措施

(一)创新工作机制,实现齐抓共管

深化区局合作机制,浦东新区发改委、财政局、大数据中心等部门给予浦东智慧气象先行先试工作项目和技术支持,市气象局相关职能处室和业务单位给予项目指导和技术支撑。深化部门合作,形成气象与各相关部门共同推进、齐抓共管的格局。健全街镇、村居等基层单元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立气象灾害防御的上下联动机制。

(二)双方密切配合,保障工作推进

新区政府负责建设智能观测网络和智能发布平台,并由新区政府和市气象局按一定比例出资,市气象局负责智能网格预报、影响预报、风险预警等预报预警技术的研发。